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综合法治疗噪声性听力损失者初探上海市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屠广治骆知俭章敏华噪声性听力损失,根据明确的职业噪声接触史,有自觉的听力减退或耳鸣症状,纯音测听为感音性聋,结合现场卫生学调查动态观察资料,并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听力损失,即可诊断[1]。...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择某市铁路运输设备制造行业全部噪声作业工人519人作为调查对象,调查问卷收集工人一般情况、个人习惯、既往史等资料,收集2012~2015年职业健康监护资料,进行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与噪声性听力损失相关的因素有性别(OR=0.312,95%CI=0.161~0.606)、年龄(50~58岁:OR=15.008,95%CI=5.757~29.815,40~49岁:OR=7.137,95%CI=4.082~112.479;30~39岁:OR=3.440;95%CI=1.940~6.100)、传染病史(OR=2.066,95%CI=1.272~3.355)、现时身体质量指数(BMI)(OR=1.084,95%CI=1.014~1.159)、工作岗位噪声等效声级(LEX,8 h)(OR=1.028,95%CI=1.003~1.055)。 结论 噪声性听力损失影响因素有性别、年龄、传染病史、现时BMI、等效声级。噪声性听力损失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结果,应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维生素C对噪声性听力损失是否具有预防作用。方法 40只雄性花色豚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其中3组接受噪声暴露,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维生素C(10.0,50.0mg/kg);另2组无噪声暴露,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维生素C(50.0mg/kg)。比较噪声暴露后各组豚鼠听觉脑干反应(ABR)的阈移,评价维生素C对噪声性听力损失的预防作用。结果腹腔注射10.0,50.0mg/kg维生素C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噪声对豚鼠引起的ABR阈值增高。结论 维生素C具有一定的预防噪声性听力损失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军事噪声性听力损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通过对军事噪声性听力损失和大量临床测听资料的调查研究。并参考了国内外有关资料,制订了军事噪声性听力损失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本标准诊断和分级方法简便实用,将为部队听力调查、噪声性听力损失的诊断、分级和处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宋宏伟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3):4572-4573
[目的]研究吸烟对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的影响。[方法]对1058名接触噪声作业的男工进行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吸烟与职业噪声暴露对听力损失的发生有协同作用,这种作用在噪声作业早期表现得尤为明显。吸烟可使噪声作业工人各频段听阈均值增高,听力损失发生率明显上升。听力损失以Ⅰ、Ⅱ级为主,多发生在高频段。[结论]必须重视吸烟对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噪声性听力损失声导抗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噪声性听力损失声导抗测试特点,如何运用声导抗有关参数,估计噪声作业人员听力损失程度,为噪声聋诊断提供较为客观的指标。我科最近采用声导抗仪配合听力计,选择测试不同程度噪声性听力损失125例(250耳),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在对噪声作业人员健康监护体检时,根据明确的职业噪声接触史,有自觉的听力损失或耳鸣的症状,纯音测听为感音性聋,结合动态观察现场卫生学调查,并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听力损失[1].选择其中125例不同程度听力损失250耳,同时作声导抗测试。受试者均为男性,年龄28-55岁,平均40岁…  相似文献   

7.
噪声性听力损失是现阶段全球最主要的职业性损伤之一.以往的研究显示,噪声的易感性存在个体差异,本文综述报道目前国内外关于基因多态性与噪声性听力损失之间关系的现有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职业应激对金属制造行业噪声性听力损失(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NIHL)的影响。方法选择中山市某铁制品金属制造企业噪声(LEX,8h≥85dB(A))超标岗位作业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V104IS无线个体噪声剂量计测定生产岗位噪声强度,问卷调查法获得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和职业应激水平,纯音听力检查获得研究对象的听力水平,二分类logistic回归法分析NIHL与职业应激的关系。结果该企业共有4个车间、7个生产岗位噪声强度(LEX,8h)超标,噪声强度(LEX,8h)均值为(87.06±1.68)dB(A)。研究共获得281名研究对象,其中听力正常者169名,NIHL患者112名。NIHL患者的职业应激任务问卷(ORQ)、个体紧张反应问卷(PSQ)人均总得分高于听力正常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IHL患者的个体应对资源问卷(PRQ)人均得分低于听力正常者(P<0.01),其中娱乐休闲、自我保健人均得分低于听力正常者(P<0.01)。二分类logistic...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生产性噪声对船舶制造企业作业工人心血管系统和听力的影响。 方法 选择接触噪声的工人920例为接触组,不接触噪声的工人900例为对照组,根据《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 188-2014)开展血压、心电图、外耳纯音电测听等检查,对有听力损失者进行脱岗48 h纯音电测听复检。 结果 接触组耳鸣、心悸、耳聋和头痛等自觉症状发生率,高血压、心肌受损以及听力损失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接触组男性听力损失检出率达20.76%,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语频听力损失和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均有随着工龄的延长而增多的趋势(P<0.05),但在听力损失构成上,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噪声对船舶制造企业作业工人血压、心电图有一定的影响,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10.
噪声性听力损失是危害劳动者健康的重要职业性疾患.研究表明个体对噪声的易感性不同,人们对与其有关的基因改变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总结了噪声性听力损失易感基因的现有研究情况,并对其研究方法也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噪声对作业工人听力损失与心血管系统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对1297名噪声作业工人进行纯音电测听检查,并测量其血压、心率、心律、心电图等参数.结果电测听异常组高血压患病率与电测听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电测听异常组Ⅱ级听力损失组左室高电压检出率与电测听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其余心电图检查结果与电测听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噪声对作业工人听力损失与高血压明显相关,与心电图检查结果没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吸烟及饮酒对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影响。方法选择某大型机械厂的噪声暴露工人449例,收集人口学资料及现场噪声暴露资料,并参照《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GBZ49—2007),对研究对象进行听力检查,最后选择电测听结果双耳高频平均听阈≥40 dB的工人为病例组,<40 dB的工人为对照组。结果随着噪声暴露时间的增加,听阈值逐渐增加,且经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累积吸烟量>10包·年的工人患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危险性是累积吸烟量<10包·年工人的1.89倍,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但未发现饮酒与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发生相关。结论吸烟可能是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影响因素之一,饮酒可能不是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影响因素。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3.
本文比较了噪声性耳聋组与对照组听力曲线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噪声组听力曲线双耳对称性分布和高频段“V”、“U”型凹陷高于对照组,而高频段倾斜形下降两组无差异。初步认为噪声性耳聋的听力曲线应是双侧对称性的感音性听力下降,高频段呈“V”、“U”型凹陷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中药配合针灸对噪声性听力损失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噪声性听力损失的病人39例,分中药组及常规组进行临床治疗,中药组用活血化瘀中药配合针灸治疗,常规组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加维生素A、B、E、泛酸及能量合剂等治疗;对比治疗前后症状及各频率纯音测听的变化。结果两组症状均较治疗前好转;纯音测听除3000~4000Hz外其他频率较治疗前均有降低(P<0·05),而中药组在6000及8000Hz比常规组降低更明显。结论活血化瘀中药配合针灸治疗噪声性听力损失较常规营养疗法更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南京市噪声岗位作业人员职业健康体检的纯音听力测试(pure tone audiometry,PTA)结果,以期对职业性噪声聋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2020年1月1日至10月31日在南京市职业病防治院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并进行PTA的6 614名噪声作业人员为研究对象,询问一般情况、职业史和病史,进行体格检查、PTA、实验室检查等。双耳各频阈值比较采用t检验,双耳各频异常检出率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噪声性听力损失(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NIHL)的危险因素。结果 6 614名噪声作业人员中,听阈测试异常1 779例,占26.90%。NIHL有678例,占10.25%。不同性别、合并有害因素、吸烟、饮酒的噪声作业人员NIHL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NIHL检出率随着年龄、接噪工龄增加而增加(均P<0.01),而血压正常组和血压异常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2.305)、年龄≥31岁(OR=2.1...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噪声性听力损失的易感、耐受人群筛选方法,为今后研究提供帮助.方法 选择噪声暴露强度在75~120 dB范围内的企业噪声作业工人为研究对象.进行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收集工人基本情况和工人听阈水平检测的资料,采用国内外筛选噪声性易感和耐受人群的3种方法,判断不同方法在筛选易感人群和耐受人群的情况.通过配对x2检验做两两比较,并且对样本的噪声暴露情况、一般情况的均衡性以及噪声性听阈位移情况为依据,判断哪种方法更好.结果 各个方法筛选出来的易感人群和耐受人群的噪声暴露情况,基本情况,左右耳听阈水平都有较好的均衡性,配对x2检验发现两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从专业的角度比较,各数值间存在较多错配情况,高频听阈情况有统计学差异,方法B和方法C结果较为相近且优于方法A.结论 现今我国工人年轻化,自我保护意识加强,个体防护措施做的较之前有很大的提高,采用方法B更适合作为我国现阶段噪声性听力损失人群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听性脑干反应特点,为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对130名存在听力损失的噪声作业工人(噪声组)和35名非接触噪声的行政人员(对照组)分别进行听性脑干反应(ABR)及纯音听阈测试,然后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噪声组波Ⅰ、波Ⅲ的出现率(85.77%、85.7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00.00%,P<0.05);噪声组左、右耳的各波潜伏期及峰间潜伏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波Ⅲ、波V潜伏期明显延长(P<0.001);噪声组工龄<10年和工龄≥10年的ABR各波潜伏期及峰间潜伏期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噪声组语频听阈异常者的波Ⅰ潜伏期缩短、波Ⅲ潜伏期延长,与语频听阈正常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噪声性听力损失的ABR具有以下特点:①双耳ABR各波潜伏期和峰间潜伏期基本对称;②噪声可引起ABR波Ⅰ、波Ⅲ的单一缺失或联合缺失;③噪声可引起ABR波Ⅲ、波V潜伏期的明显延长,这种改变与工龄无关;④随着听力损失由高频向语频的发展,可出现ABR波Ⅰ潜伏期的缩短和波Ⅲ潜伏期的延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进一步探讨累积噪声暴露量(CNE)与噪声性听力损失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以深圳市7家企业噪声作业工龄1年以上的512名工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及听力测定.结果 听力损失发生率81.25%,CNE与听力损失发生率存在暴露量一反应关系,听力损失发生率^=0.205+4.780 CNE;通过对听力损失多个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CNE、噪声强度与听力损失发生具有相关性(P<0.05),而CNE的相关性最强(P<0.001,r=1.148),年龄、性别、工龄与听力损失无相关性(P>0.05).结论 CNE与听力损失发生率存在暴露量-反应关系,在噪声危害评价中具有很好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某市职业人群噪声性听力损失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不同噪声接触声级的相对危险度、归因危险度。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择2010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进行职业健康体检的20家企业接触噪声的3 580名作业工人为研究对象。2017年1月1日建立动态研究队列,观察终止时间为2019年12月31日。收集研究对象2017年之前的现场检测和体检数据,并开始观察对象2017年1月1日之后3年的听力损失情况,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研究工人噪声性听力损失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3 580名工人中男性2 849人,女性731人;平均年龄(39.42±7.69)岁;平均工龄(11.50±7.06)年。随访时间共计28 585.65人年,发生噪声性听力损失91例,发病密度为0.003 2/人年。随着接触噪声声级的增加,工人噪声性听力损失发病密度、相对危险度(RR)、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也随之增加。Cox比例风险模型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发生听力损失的风险是男性的0.148倍;防护用品合适且全程佩戴工人发生听力损失的风险是不合适或不佩戴的0.407倍;年龄每增加1岁,工人发生听...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生产性噪声对工人听力损失的影响。方法选择某企业长期接触生产性噪声的工人进行纯音听力检测。并对听力损失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130名噪声作业工人的纯音听阈检测中,检出听力损失28人,检出率21.54%,语频听力损失18人(13.85%),高频听力损失14人(10.77%),双频损失4人(3.08%);听力损失发生率随工龄增加而升高。结论生产性噪声对作业工人的听力损失有较大影响,应加强个体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