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208例甲型副伤寒临床及实验室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副伤寒是由副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 ,以秋季发病率最高。本市1998年1~3月、1999年1~3月、2000年1~4月和2001年1~4月 ,分别出现4次甲型副伤寒散发流行。本文将1998年~2001年入院的1208例甲型副伤寒病人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作一回顾性分析 ,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本组经血培养阳性 ,确诊为甲型副伤寒病人1208例 ,其中1998年226例 ,1999年412例 ,2000年435例 ,2001年135例。男性689例 ,女性519例。年龄3~62岁。1.2临床表现1208例病…  相似文献   

2.
103例甲型副伤寒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甲型副伤寒在本市呈流行趋势,我院于1996年7月至1998年7月收治了经细菌学证实的甲型副伤寒103例,现就其临床特点、菌株药敏试验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03例中,男47例,女56例;年龄3~73岁。全年均有发病,以6~9月为高峰,共71例(68-9%)。以农民最多,占64-1%。1·2 临床表现 多数起病急,体温38-5℃~41℃,其中<39℃2例,39℃~40℃55例,>40℃46例;稽留热25例,弛张热48例,不规则热30例;热程8~46d,平均19-7±8…  相似文献   

3.
近两年 ,本地小儿甲型副伤寒发病率有所上升 ,尤其在近郊农村出现一定规模的流行。自 2 0 0 1~ 2 0 0 2年 ,我院共收治经血培养确诊的甲型副伤寒 34例 ,有并发症者 2 8例 (占 82 % ) ,多器官损害 2 1例 (占 6 2 % ) ,现将多器官损害患儿临床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2 1例患儿中 ,男 13例 ,女 8例 ;年龄 3~ 7岁 3例 ,8~ 14岁 18例。所有患儿均有发热 ,热程 2~ 10天。有高热者 19例 (占 92 5 % ) ,其中稽留热 6例 ,驰张热 11例 ,不规则热 4例 ;5 2 4 %患儿有呼吸道症状 ,表现为流涕、咽痛、咳嗽、气促 ;32 %的患者有消化道症状…  相似文献   

4.
2003年秋季浙江省玉环县甲型副伤寒发病率呈逐步上升趋势,于冬季达到高峰,较前几年同期明显增多,临床表现多不典型,病程长,我院作为本县甲型副伤寒定点诊治医院,现将我院2003年确诊的227例甲型副伤寒病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甲型副伤寒2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市城东从 1999年 3月~ 1999年 10月出现甲型副伤寒流行 ,在此期间 ,我院共收治甲型副伤寒 2 5 8例 ,现将临床资料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来自绍兴市城东乡 ,其中男 16 2例 ,女 96例。年龄 5~ 6 8岁 ,平均 33 6岁。2 临床表现 本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发热 ,体温在 37 5℃~ 40 9℃。其中 37 5~ 38 5℃ 5 8例。 38 5~ 40℃ 16 4例。 >40℃ 36例。热型呈驰张热 133例 ,稽留热 71例 ,不规则发热 5 4例 ,热程 4~ 2 8天 ,平均 9 6天。头痛 132例 ,咳嗽6 5例 ,腹泻 2 8例 ,便血 42例 ,腹痛 75例 ,相对缓脉 2 0例 ,表情…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昆明地区2004-2006年甲型副伤寒的临床特征及耐药性,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探讨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甲型副伤寒的临床特征,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甲型副伤寒临床表现以高热为主,伴畏寒、头痛和头晕,伴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血常规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下降;肝功能SGPT和SGOT升高;肥达试验阳性率低;C反应蛋白升高。药敏分析结果,对氨卞西林耐药率高,对头孢第3、4代,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卞西林/舒巴坦、亚胺培南、氨曲南、庆大霉素,丙沙星、左氧与氯霉素敏感性强。[结论]甲型副伤寒临床表现比较典型,在血培养前查血常规、嗜酸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CRP)及腹部B超对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病原菌对大部分药物敏感,治疗需合理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004年我市甲型副伤寒流行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4年我院收治的175例甲型副伤寒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5例患者均有发热,高热为主,稽留热型占多数,肝脾肿大、相对缓脉,常见的并发症有中毒性肝炎和肾损害。临床上该病菌对氟诺酮类、第三代头抱菌素仍具很好的敏感性,本组病例绝大多数选用头孢松曲钠针加环丙沙星针治疗,平均退热时间4.46天,均能治愈。结论根据药敏结果进行联合抗菌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显著降低再燃和复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167例学生甲型副伤寒的特点分析,明确其临床特征防止误诊而引起传染病的扩散流行。[方法]根据疫情报告,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住院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7例学生甲型副伤寒临床上以发热、头痛为主,伴有咳嗽、咽痛等其他症状,开始均被诊断为"发热"、"感冒"。后被确诊为甲型副伤寒。经治疗均痊愈出院,未见复发,无第二代传染病人。[结论]对于咳嗽、头痛、咽痛等呼吸道症状明显,尤其是不明原因发热时间较长,群体性,有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要考虑到甲型副伤寒的可能,应进一步进行LPS—PHA实验,血或大便培养。并及时报告疾控部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防止传染病的扩散流行。  相似文献   

9.
副伤寒,分别由副伤寒甲、乙、丙伤寒杆菌引起。主要的病理特征是全身网状内皮系统的增生反应,以回肠下段淋巴组织的病变最为显著。典型的临床特征为持续发热、相对缓脉、全身中毒症状、玫瑰疹、肝脾肿大与白细胞减少等。肠出血和肠穿孔是主要并发症。本病常年散发,以夏秋季最多,发病以儿童、青壮年较多,可因水源和食物污染发生爆发流行。2006年年初,慈溪市观海卫镇爆发甲型副伤寒疫情,现对病例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0.
甲型副伤寒2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甲型副伤寒的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对214例经细菌学和血清学确诊的甲型副伤寒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原因不明发热3 d以上,而血常规白细胞正常或减少,特别是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结合右下腹压痛、肝脾肿大、玫瑰疹、相对缓脉等,1周内采血检测特异性IgM抗体有利早期诊断。第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及氯霉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甲型副伤寒1 0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由于不良饮食习惯或水源污染 ,仍有局部地区出现伤寒、副伤寒爆发。 1998年 1月~ 2 0 0 1年 6月 ,我市发生甲型副伤寒爆发 ,现将 3年多来经血培养证实为甲型副伤寒的10 2 3例进行临床分析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0 2 3例中男性 5 6 8例 ,女性 4 5 5例。年龄5~ 89岁 ,平均 37 5岁。 2 0~ 4 0岁罹患率最高 ,占 6 5 9%(6 80 /10 2 3) ,农民和渔民发病最多。其中 1998年发病 193例 ,1999年 318例 ,2 0 0 0年 36 5例 ,2 0 0 1年 1~ 6月 14 7例。以1~ 4月春季发病为主 ,达 80 7例 ,其他季节以散发为主。表现为不规则发热 ,稽留热和弛张热 …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红河洲地区是甲型副伤寒高发疫区,我院2001年1~12月共接诊和收治了397例甲型副伤寒病人,现将有关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张海瑛 《浙江预防医学》1998,10(9):556-557,25
甲型副伤寒是由副伤寒沙门氏菌甲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现将我院儿科在1996年6月~1997年8月收住的血培养阳性的53例甲型副伤寒分析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22例,女31例。<7岁10例(18.9%),7~12岁40例(75.4%),>12岁3例(5.7%),最小年龄为2 5/12岁,最大年龄为14岁。抗菌治疗无效入院47例,复发2例,未治疗4例。2.临床表现:(1)发热:均有发热,其中高热50例,中等度发热3例,无低热病例;呈稽留热8例(15.1%),驰张热31例(58.3%),不规则热14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昆明市非典型甲型副伤寒早期临床特点,为提高临床早期诊断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2008年10月66例甲型副伤寒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本组66例患者均有发热,热型以弛张热为主占73%,且49~59例(74.2%~89.3%)有不同程度的全身中毒症状;而表情淡漠、相对缓脉等特征较少见,仅各占16.6%、9.09%;66例均无玫瑰疹.肝肿大(24.2%)、脾肿大(21.2%)常见,ALT活性增高者占21.2%(18/66),总胆红素增高者占10.6%(7/66),WBC正常45例(68.2%),嗜酸粒细胞减少53例(80.3%).本组并发症发生率以中毒性肝炎最多见,其次为中毒性心肌炎,并发血小板减少者居第三. 结论对临床原因不明发热患者,应早作血常规、血培养.特别是WBC正常,嗜酸粒细胞减少对早期甲型副伤寒诊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而表情淡漠、相对缓脉、玫瑰疹对早期甲型副伤寒诊断不具备明显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甲型副伤寒为一较常见的肠道传染病 ,舟山地处海岛由于干旱、水源污染等原因 ,1997年始呈小规模流行。现将近4年来副伤寒甲 88例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1997~ 2 0 0 0年住院患者 88例 ;男 5 0例 ,女 38例 ;年龄 6~ 74岁 ,平均 2 8 7岁。2 临床表现 发热 10 0 % (88/ 88) ,肝肿大 2 3% (2 / 88) ,脾肿大 2 7 3% (2 6 / 88) ,相对缓脉 4 6 % (4 / 88) ,玫瑰疹 0 (0 /88)。3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减少 15 8% (14 / 88) ,嗜酸性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 5 9 1% (5 2 / 88) ,肝、肾功能及心酶谱均正常 ,所有病例均经…  相似文献   

16.
流行性腮腺炎并发心肌损害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流行性腮腺炎并发心肌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46例流行性腮腺炎并发心肌损害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流行性腮腺炎并发心肌损害无明显胸闷、胸痛、气短等症状,主要表现为心电图异常和心肌酶增高,治疗后心电图复查均无异常。结论腮腺炎病毒感染常合并心肌损害,应加强对流行性腮腺炎心肌损害的早检查、早发现,早期合理治疗,以减少并发症引起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流行性腮腺炎并发心肌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46例流行性腮腺炎并发心肌损害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流行性腮腺炎并发心肌损害无明显胸闷、胸痛、气短等症状,主要表现为心电图异常和心肌酶增高,治疗后心电图复查均无异常。结论腮腺炎病毒感染常合并心肌损害,应加强对流行性腮腺炎心肌损害的早检查、早发现,早期合理治疗,以减少并发症引起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温州市甲型副伤寒的流行规律、临床特征和耐药性特点,为今后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病例来自1998年1月-2009年12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甲型副伤寒住院病人。结果共收集157例甲型副伤寒患者。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50岁人群中,约占80%。2001-2003年为发病高峰,尤其是2003年,病例数为85例。冬春季节是甲型副伤寒的好发月份。甲型副伤寒高热多见,超过39℃的病例占80.3%。没有发现1例玫瑰疹。合并基础疾病的占33.8%。平均住院时间为17.68 d。白细胞计数介于(2-8)×10^9/L占88.5%,嗜酸粒细胞消失占51.7%。红细胞沉降率升高不明显,小于60 mm/1 h末占88.57%。中毒性肝炎的发生率为90.2%,但肝功能损害程度相对较轻,丙氨酸氨基转移酶≤3倍正常值占84.3%。肥大反应阳性率7.7%。除头孢哌酮、头孢呋辛、复方磺胺甲噁唑、氨苄西林耐药性稍高外,其他抗菌药物敏感性均在90%以上。结论温州市的甲型副伤寒具有自身的流行规律、临床特征和药敏试验特点,本研究对甲型副伤寒的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甲型副伤寒是副伤寒沙门菌所致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往往为全身性。典型症,状为持续高热,玫瑰疹,肝脾肿大,伤寒面容和相对缓脉。肠出血及穿孔为其主要的严重的并发症。近年来,由于副伤寒和伤寒的临床表现不典型以及耐药性菌株的出现,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  相似文献   

20.
儿童甲型副伤寒40例临床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随着抗生素广泛应用,伤寒、副伤寒菌株变异使临床表现不典型,玉环县2004年3月至9月甲型副伤寒流行,我科收治儿童4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