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MPFL)探查修补治疗初次髌骨脱位或半脱位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先行关节镜检查,仔细观察髌股关节对合情况,伴发伤给予镜下相应处理.髌骨内侧纵形或斜形切口,切开后仔细查找MPFL,对于MPFL探查明显破裂者,给予修补缝合;探查不明显者,可取一1.2 cm左右宽度的条状内侧支持带,远髌骨端游离,通过关节镜监视,在适当的张力下,将游离端缝合在内侧副韧带股骨止点处.股内侧肌和远端切口缝合,将重建韧带包埋.[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12~56个月,平均23个月,关节功能良好,髌骨稳定性好,髌股关节对合良好,与健侧对比无明显差异.术后Lysholm评分:优25膝,良4膝,可1膝,优良率为96.67%.[结论]关节镜辅助下内侧髌股韧带探查修补治疗初次髌骨脱位或半脱位,直观,准确,能够有效防止其复发脱位,对于维持髌骨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内侧髌股韧带(MPFL)起于股骨内上髁与内收肌结节之间的骨面,止于髌骨内缘上段,限制髌骨外移,是髌骨的主要静力稳定结构.髌骨脱位造成此韧带损伤,导致髌骨内侧限制结构失效,常遗留髌骨不稳或复发脱位.MPFL重建能够恢复髌骨内侧的静力稳定结构,提供髌骨的稳定性及正常轨迹,但是不能纠正骨性异常.在充分评估导致髌骨脱位的所有病理因素的前提下,对具有明确指征的病例可行MPFL重建.MPFL重建技术分为非解剖重建和解剖重建,近来以解剖重建更为流行.解剖重建的关键技术在于确定MPFL的原始解剖起止点.重建时可采用不同的移植物和不同的固定方法.不论采用何种方式重建,关键是要恢复正常MPFL解剖结构和保持其等长性.  相似文献   

3.
髌骨不稳定是由于骨的解剖结构异常和软组织限制力不足引起的,尽管有多种治疗髌骨不稳定的术式,但术后疗效评价不一.在屈膝过程中,髌股关节运动的主导骨性结构是髌骨,限制髌骨向外半脱位的主要软组织是内侧髌股韧带(MPFL).髌骨不稳定的患者由于外伤等原因发生脱位后,MPFL近100%受损伤,如果不能有效治疗,往往愈合不佳,不能完全恢复功能.近几年随着对MPFL解剖及其功能的研究深入,学者们认为对髌骨不稳的患者重建MPFL是有价值的,术后疗效评价优良,现在MPFL重建术已逐渐普及.MPFL重建术并发症的文献报告也越来越多.本文回顾了MPFL相关的解剖学、生物力学及MPFL重建手术并发症的相关文献,对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复发性髌骨脱位主要表现为髌骨反复性脱位、"打软腿"等,大多有外伤史或膝关节发育不良的基础。传统治疗方法包括内侧支持带紧缩、外侧支持带松解、胫骨结节移位、股骨滑车成型术等。近年来随着对内侧髌股韧带(MPFL)解剖结构及生物力学的研究逐渐深入,MPFL防止髌骨脱位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通过重建MPFL来恢复髌骨正常轨迹日益增多。目前尚无一种术式能够完全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具体治疗根据患者的解剖及生物力学情况,选择合适的术式联合治疗,恢复患者的髌骨稳定性、下肢力线及尽可能恢复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重建内侧髌股韧带(MPFL)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髌骨前缘固定人工韧带及自体肌腱技术重建MPFL治疗髌骨不稳定11例.结果 随访12个月,无一例复发髌骨脱位.术后12个月髌股适合角平均值为(-7.3±3.4)°,外侧髌股角平均值为(7.2±1.5)°,Kujala膝关节功能评分平均值为(9...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束重建内侧髌股韧带(MPFL)治疗复发性髌骨外脱位的疗效。方法对18例复发性髌骨外脱位患者行双束重建MPFL术治疗。术后12个月根据膝关节Lysholm评分、髌股关节Kujala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4~56个月。随访期间无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出现,无再次脱位或半脱位,恐惧试验阴性。1例出现术后膝关节屈曲受限,经加强锻炼后恢复正常。术后12个月患者膝关节屈曲活动度基本正常,可适当进行体育活动,临床治疗效果满意。术后12个月Lysholm评分、Kujala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束重建MPFL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疗效确切,可明显提高髌股关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内侧髌股韧带重建联合外侧支持带松解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3月至2013年6月在关节镜下进行内侧髌股韧带重建联合外侧支持带松解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15例,男5例,女10例;年龄14~32岁,平均19.4岁;髌骨脱位2次及以上.术前常规行X线、CT、MR检查了解髌股关节及内侧髌股韧带情况,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69.85±11.52,术中镜下查看髌股对合关系及髌骨运动轨迹.术中使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同时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7.6个月,患者无再发髌骨脱位及半脱位,伸直位及屈曲30°位恐惧试验和髌骨外移试验均为阴性,术后12个月患者完全恢复正常活动,膝关节无主观不适,术后Lysholm评分92.60±5.75,较术前提高.结论:关节镜下内侧髌股韧带重建联合外侧支持带松解手术能有效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缓解症状,重建髌骨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髌骨稳定性的解剖学与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常髌股关节的骨性结构(关节形态和下肢力线)和软组织结构(静力装置和动力装置)组成髌股关节的解剖结构,有利于维持髌骨的稳定性.股骨滑车凹软骨的深度及两侧滑坡的坡度在抑制非平衡力诱发髌骨半脱位或脱位时扮演着重要角色,Q角偏大时增大髌骨的外向牵拉力.膝关节屈曲O.~20.时内侧髌股韧带在阻止髌骨脱位的软组织中发挥50%~60%的作用,股内侧斜肌纤维不是经由股四头肌腱而是直接附着于髌骨内侧缘.并独立于其他肌肉.由独立的神经支配.股内侧斜肌完全松解后,髌骨稳定性将降低30%.髌股关节的解剖出现异常.可直接导致髌骨不稳定.或成为其他不稳定因素作用的基础.详细了解髌股关节的解剖学与生物力学.时髌骨不稳定的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邢昱祺  杨自权 《中国骨伤》2024,37(4):429-433
急性髌骨脱位的治疗方式在骨科医师中一直存在争议,传统的治疗方式为保守治疗,但近年来研究表明保守治疗面临着较高的再脱位率,治疗的方式不应再仅局限于膝关节本身,临床医师应加深和更新对保守治疗方式的认识以降低再脱位率。随着运动医学的不断发展和对髌股关节疾患认识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学者提倡手术治疗,但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尚未达成共识。如果没有合并解剖结构的异常,通过修复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a-femoral ligament,MPFL)来恢复髌骨的稳定性变得越来越流行,二者在短期内均可良好地恢复髌骨稳定,但MPFL重建能使髌骨获得更为长期的稳定性,因而使用更为广泛,但仍需研究进一步证实。当急性髌骨脱位合并骨性因素异常时,往往需要联用多种术式进行治疗。目前并没有任何一种尽善尽美的手术方式,应依据个体化情况做出选择,尽可能地恢复髌骨正常的运动轨迹,维持髌股关节的稳定性,最大限度地恢复并维持膝关节功能。本文对急性髌骨脱位的治疗进展及相关问题做一综述,为临床医师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背景:当存在髌股关节发育不良时,髌骨脱位的损伤程度较轻,因此更加依赖影像学诊断。 目的:比较髌股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和髌股关节发育正常患者髌骨脱位时磁共振成像(MRI)表现的异同。 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经临床证实的髌骨脱位患者的MRI影像学资料。髌股关节发育不良患者32例,髌股关节发育正常患者22例。记录患者MRI中髌骨内侧骨挫伤或撕脱骨折、髌骨关节面骨软骨骨折、股骨外侧髁外侧部骨挫伤、髌股内侧支持带撕裂等情况。 结果:髌股关节发育不良组的32例患者中,髌骨内缘骨折12例,内侧支持带损伤10例,髌骨软骨损伤7例,股骨外髁骨挫伤18例;髌股关节发育正常组的22例患者中,髌骨内缘骨折8例,内侧支持带损伤14例,髌骨软骨损伤14例,股骨外髁骨挫伤14例。两组在内侧支持带损伤和髌骨内缘骨折上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MRI可以较好地诊断髌骨脱位。当髌股关节发育不良时,内侧支持带损伤和髌骨内缘骨折的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11.
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MPFL)主要起到限制髌骨外脱位的功能,当发生急性髌骨外脱位时,MPFL是最常受到损伤的软组织结构。保守治疗髋骨不稳复发率高,近年来MPFL重建逐渐成为急性髌骨外脱位的常见治疗选择,其解剖位重建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全膝活动范围内重建韧带的长度变化,并能很好地恢复髋骨稳定性。本研究旨在描述我们采用的MPFL解剖重建技术,并在尸体标本上比较MPFL解剖重建与正常膝关节髌骨稳定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正髌骨脱位是股骨滑车与髌骨关节面完全失去接触,并至少出现一次脱位~([1])。造成髌骨不稳原因多样,且有多种方案治疗髌骨不稳~([2-4]),如胫骨结节止点内移、外侧髌韧带松解、内侧支持带紧缩、股骨滑车成形术。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a femoral ligament,MPFL)在维持髌骨稳定方面起主要作用。研究证明,MPFL重建是有效的。本文综合学习了相关文献,对不同重建方式的优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锚钉缝线减张重建内侧髌股韧带(MPFL)髌骨止点的技术及其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03—2013-03采用锚钉缝线减张缝合法重建MPFL髌骨止点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21例,其中17例非固定型髌骨脱位,4例固定型脱位。采用自体肌腱双束重建,髌骨止点用缝线固定并锚钉加强。比较术前及术后1 d、6周、1年于膝关节0°位CT测量髌骨倾斜角、髌股关节匹配角、锚钉尖距髌骨外缘距离,术前及术后1年Kujala评分。结果本组均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术后2例髌骨再脱位,2例屈膝受限,17例膝关节活动正常、无髌骨不稳。19例术后1年髌骨倾斜角、髌股关节匹配角较术前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6周、1年髌骨倾斜角、髌股关节匹配角、锚钉尖距髌骨外缘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固定型脱位17例术后1年Kujala评分(85.8±3.4)分,较术前(54.1±5.6)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缝线结合锚钉内固定重建的MPFL髌骨止点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能够明显改善髌骨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MPFL)治疗创伤性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1月~2010年4月共收治28例创伤性复发性髌骨脱位,所有患者在第一次脱位均为膝关节外伤所致,伤后患膝明显肿胀及髌骨脱位-复位感,此后出现髌骨脱位3次以上者。手术方法:先行关节镜检查,髌骨外侧支持带紧张者行松解术,关节镜监视下调整MFPL的张力并于其解剖止点以同种异体肌腱重建MFPL,术后接受正规功能康复锻炼。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6个月(12~36个月)。重建术后无髌骨再次脱位发生,髌股关节稳定。术前、术后均采用Lysholm和Kujala膝关节评分标准,手术前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适当的病例,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是治疗创伤性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复发性髌骨脱位手术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复发性髌骨脱位多见于一种或多种潜在解剖结构异常、易使髌骨脱位或半脱位的膝关节。保守治疗包括休息、肌肉训练、支具和胶带的应用等。复发性髌骨脱位多需要手术治疗,以纠正髌骨对线异常,但目前尚缺统一认识。传统的手术方法包括外侧支持带松解、内侧支持带紧缩、胫骨结节截骨及股骨滑车成形术等,疗效各异。近年来内侧髌股韧带在防止髌骨脱位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内侧髌股韧带修补或重建来重获髌骨稳定性日益得到应用。无论选择何种手术疗法,详细了解髌股关节的解剖和生物力学并纠正髌骨对线异常,是最主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应用半腱肌重建髌股内侧韧带治疗髌骨脱位九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自体半腱肌重建髌股内侧韧带治疗髌骨脱位的效果. 方法 对9例膝关节髌骨脱位行半腱肌重建髌股内侧韧带.4例习惯性髌骨脱位,4例反复性髌骨脱位,1例第二次手术.游离同侧半腱肌肉,行髌股内侧韧带重建手术. 结果 9例手术后伤口Ⅰ期愈合,6个月内8例髌骨稳定,髌骨运动轨迹正常,恐惧试验阴性,关节屈曲0°~120°,8例髌股关节疼痛消失. 结论 自体半腱肌移植重建髌股韧带损伤能提供足够的张力,结合髌骨外侧松解术,达到防止髌骨脱位目的.  相似文献   

17.
髌股关节不稳是指髌骨脱位、或半脱位、或髌骨滑动轨迹异常。髌股关节不稳中,绝大多数为髌骨外侧不稳(占95%),可进一步分为急性髌骨脱位、慢性复发性髌骨不稳、和习惯性不稳;内侧、上方及下方髌骨不稳少见。一、髌骨稳定性的相关解剖  相似文献   

18.
右膝复发性髌骨脱位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术后翻修1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髌骨复发性脱位是由于骨性结构的解剖异常及软组织限制力量功能丧失引起的,而内侧髌股韧带是维持髌骨稳定的主要软韧带结构,发挥了50%~60%限制髌骨外移的作用力[1].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治疗髌骨不稳定的研究逐渐增多,但报道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术后失败病例翻修的文献甚少.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0月翻修1例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治疗右膝髌骨复发性脱位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11):1041-1043
[目的]探讨保留股骨止点的内收大肌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1年6月~2013年6月,对12例髌骨复发性脱位(单侧10例,双侧2例)行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保留股骨止点的内收大肌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测量髌股外侧角的大小及Lysholm评分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术后随访12~18个月,术后1年Lysholm评分由术前(65.1±18.6)分显著提高到术后(92.0±10.1),髌股外侧角由术前(-2.1±8.7)度恢复到(10.4±3.9)°。所有患者在术后6~8个月恢复到受伤前的运动水平。[结论]保留股骨止点的内收大肌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可明显恢复髌股关节稳定性,是治疗儿童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髌内外侧稳定结构对髌骨的稳定作用,探讨临床中松解髌外侧支持带的治疗作用及效果,为临床治疗髌骨不稳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6例新鲜膝关节标本,对股四头肌进行加载(模拟肌力正常的情况),在不同屈曲度,对髌骨施加外侧方移位载荷,使髌骨外侧半脱位,读取记录载荷大小。干预1:松解髌内侧支持带(模拟病理状态),重复上述操作,读取记录载荷大小;干预2:在干预1的基础上进一步松解外侧支持带(模拟手术治疗),重复上述操作,读取记录载荷大小。结果:松解髌内侧支持带后,使髌骨半脱位的载荷比支持带完整时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松解外侧支持带,半脱位载荷进一步减小,但与干预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髌内侧支持带在维持髌骨稳定及髌股关节正常运动轨迹中有重要作用,在临床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或半脱位时,应该重视髌内侧支持带的修复重建,单纯松解外侧支持带的方法并非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