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早期微量喂养对低出生体重儿喂养耐受性的治疗效果.方法 48例低出生体重儿采用在静脉营养基础上加早期微量喂养(早期微量喂养组),于出生后6~12h开奶,按微量喂养从0.5 ~4.0 ml·kg-1·d-1开始;常规喂养组44例采用在静脉营养基础上,于生后48~72h或病情稳定后开奶,奶量从10~20ml·kg-1·d-1开始,并对2组患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早期微量喂养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喂养组(P<0.05).结论 早期微量喂养能刺激胃肠道的生长发育并促进胃肠功能成熟,减少可能发生的喂养问题,改变单一静脉营养的依赖性,较快地达到全胃肠道喂养.  相似文献   

2.
郝香兰 《实用全科医学》2007,5(12):1117-1118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喂养对疾病恢复的效果。方法对4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27例,采用早期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对照组21例,采用静脉高营养。观察2组患儿体重增加及达全胃肠道喂养情况。结果早期喂养患儿体重增加较明显,可缩短静脉营养时间,较快过渡到全胃肠道喂养,缩短住院时间。结论对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喂养安全有效,可大大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生存率及生命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顾洁  王亦露 《宁夏医学杂志》2006,28(10):762-764
目的观察静脉高营养联合早期微量喂养在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1例低出生体重儿中41例给予静脉高营养联合早期微量喂养为试验组,另外40例给予单纯经静脉高营养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体重、头围、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胎粪完全排出时间、治愈率等,同时对相关指标进行监测。结果(1)试验组胎粪完全排出时间、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体重、头围地增加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2)试验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静脉高营养联合早期微量喂养可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使低出生体重儿尽早适应胃肠道喂养,有利于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时极低出生体重儿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方法28例接收机械通气治疗的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早期微量鼻胃管喂养联合外周静脉营养,对照组采用单纯的静脉营养,对两组患儿体重开始增长日龄,恢复出生体重日龄,达到足量喂养日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应用早期微量鼻胃管喂养联合外周静脉营养组的患儿体重开始增长日龄、恢复出生体重日龄、达到足量喂养的日龄缩短比单纯静脉营养组相应指标明显缩短(P<0.001)。结论早期微量鼻胃管喂养联合外周静脉营养是供给机械通气中的极低出生体重儿营养支持的较理想途径,使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开始增长、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缩短,并尽快达到完全胃肠道营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实行早期微量喂养的耐受性、体重增长情况。方法:极低出生体重儿40例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静脉营养基础上治疗组25例生后24~72小时内予以微量喂养,对照组15例于生后1周内予以喂养。对照喂养中胃肠不耐受发生率、体重达到或超过出生体重。结果:两组相比,早期微量喂养组缩短了达到全胃肠道喂养的时间,体重增长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微量喂养是极低出生体重儿最理想的喂养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和一"静脉营养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5年~2008年8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全和一"静脉营养,对比两组患儿体重的变化、生理性体重下降时间、达足量肠内营养时间及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全和一"静脉营养支持可明显增加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缩短生理性体重下降时间、减少住院天数,而且简单易行,经济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部分静脉营养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昂 《海南医学》2007,18(1):42-43
目的 探讨部分静脉营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增长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5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分成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及早胃肠喂养,监测并防治多种并发症.治疗组于生后3-5天开始静脉营养.对照组给予一般综合治疗.结果 治疗组在应用营养液期间体重增长每日(22.56±1.99)g,对照组同期体重增长每日(11.61±2.32)g,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1).而两组血糖电解质紊乱、黄疸、呼吸暂停、晚期代谢性酸中毒、继发感染的发生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部分静脉营养能促进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增长,应用得当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尽早胃肠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8.
邓金金 《广东医学》2016,(Z2):73-74
目的: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营养与支持治疗进行探讨。方法将极低出生体重儿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奇偶法分为两组,每组25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行全静脉营养支持,研究组行早期微量喂养营养支持联合静脉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情况以及肠外营养监测、生长发育情况。结果研究组极低出生体重儿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肠胃营养达到标准的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恢复至出生的时间以及达到完全胃肠喂养的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体重增长的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概率比对照组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微量喂养营养支持可提高患儿治疗效果,降低不耐受情况,减少黄疸发生,缩短其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对其生长发育起着促进的作用,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重力鼻饲法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8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均以常规方法插入胃管,根据病情需要用同一种配方奶喂养,观察组采用重力鼻饲喂养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鼻饲喂养方法.比较2组患儿在喂养相关指标、喂养相关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全胃肠营养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呼吸暂停、腹胀、呕吐的发生率也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力鼻饲法较常规鼻饲可促进极低出生体重儿奶量的增加,有利于出生体重恢复,缩短达全胃肠营养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喂养相关并发症,促进体重增长,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0例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观察组自生后1~3天开始微量喂养,对照组采用静脉补充能量.生后3天再喂养经口喂养.根据肠道耐受情况渐增奶量,期间能量不足部分由静脉营养补充.观察两组体重增长、呕吐、腹胀、胃内潴留发生情况及达到全程喂养时间.结果 观察组体重增长优干对照组,达到完全胃肠喂养需要时间短,呕吐、腹胀、胃内潴留发生情况少,两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能提高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对喂养的耐受性改善胃肠道动力,能尽早适应胃肠喂养,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大肠癌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和肠道菌群失调的影响。方法将140例大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包括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腹部按摩和选择性肠道清洁等在内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和肠道菌群失调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肛门排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t=30.208,27.682,21.474),而且观察组术后总肠道菌群失调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x2=12.444)。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促进大肠癌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减少术后肠道菌群失调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发育支持护理对早产儿胃肠道功能、神经行为、运动及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13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早产儿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发育支持护理,包括胃肠功能发育护理、吸吮吞咽反射训练、听觉及视力发育护理、抚触护理。结果观察组腹胀消退时间、开始经口喂养时间、达足量喂养时间、喂养不耐受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安慰的反应、前臂肌张力、下肢肌张力、手握持能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生3、6、12个月运动发育及智能发育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育支持护理可有效促进早产儿吸吮吞咽反射、肠道菌群建立及胃肠道功能发育,提高早产儿感官、感觉及运动神经发育,有利于运动和智能发育追赶,提高早产儿生长发育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鼻饲生大黄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3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生大黄组53例,对照组50例;2组基础治疗相同,生大黄组入院24h内给予生大黄粉鼻饲,每次0.15g/kg,用温开水50ml拌匀,每8h1次,连续应用3~7d;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3d和7d胃液潴留量、上消化道出血、胃食管返流发生率、肠功能紊乱发生率的变化。结果生大黄组与对照组比较,胃液潴留量、七消化道出血、胃食管返流、肠功能紊乱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鼻饲生大黄粉可显著降低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病率,有利于胃肠功能恢复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时不常规留置胃肠减压管并早期进食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随机选取2008年2月至2010年9月上消化道穿孔行修补术患者28例作为观察组,术后不留置胃管并早期进食;2003年5月到2008年1月上消化道穿孔行修补术患者31例作为对照组,常规留置胃管,并于肝门排气后拔管、进食。比较2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及恶心、呕吐、腹胀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均显著提前,恶心显著减少(P < 0.01),呕吐和腹胀发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在上消化道穿孔行修补术中不留置胃肠减压管并早期恢复进食是安全可行的,有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鼻饲生大黄粉防治消化道并发症、促进消化道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选择GCS3~8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7例作为观察组,入院24h后鼻饲生大黄粉0.1g/kg,3次/d,并与同期未予生大黄粉的35例患者作对照(所有患者其他治疗措施均相同)。比较两组患者给药后3d、5d胃液潴留量与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和开始肠内营养供给时间。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3d、5d胃液潴留量明显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减少(P〈0.05);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也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开始肠内营养供给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鼻饲生大黄粉能有效减少胃液潴留量和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有助于早期开始肠内营养供给,从而提高救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手术室综合护理在胃肠道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0例胃肠道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行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手术室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肠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腹胀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肠道手术期间开展手术室综合护理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有利于促进肠功能恢复,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2 h喂养极低出生早产儿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儿科新生儿室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出生的极低出生早产儿162例, 随机将81例作为实验组, 采用每2 h喂奶1次, 将81例作为对照组, 采用每3小时喂奶1次.比较2组的应用效果.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喂养耐受性、生长速率、恢复全胃肠道内喂养时间、静脉高营养液输注天数、肝内胆汁淤积症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disease, ICD) 发生风险、住院天数等方面进行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极低出生早产儿采用每2 h喂奶1次, 可有效刺激肠道蠕动, 提高患儿喂养耐受性、加快生长速率、尽快恢复全胃肠道内喂养、降低胆汁淤积发生风险、减少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8.
李元霞  张红霞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10):1346-1348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对早产儿的意义。方法:将98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喂养组46例(原发病的治疗+早期微量喂养+部分静脉营养),对照组52例(原发病的治疗+全静脉营养)。两组均在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于入院24~48h内给予静脉营养。喂养组根据日龄、体重、全身胃肠功能状态,无喂养禁忌者入院后24h内试经口喂养,或给予鼻饲。结果:喂养组在拔除胃管时间、达到足量胃肠喂养时间、静脉营养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1月时治疗组体重增长高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胃肠道微量喂养结合部分静脉营养,不仅是对胃肠外营养不足的补充,而且可使患儿明显获得体重增长,缩短住院天数,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了治愈率和生存率,而且能使早产儿更快的过渡至肠内营养,从而促进疾病的康复及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9.
曾云清 《医学综述》2012,(20):3499-3501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营养支持法在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中的可行性。方法将123例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按照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1例)行早期间歇持续微量喂养,对照组(62例)行常规胃管喂养,对比两组血生化指标、生长发育情况及并发症。结果治疗组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喂养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行早期间歇持续微量喂养,可有效地改善患儿的生长发育状况,减少喂养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复方嗜酸乳杆菌、抚触结合母乳喂养用于剖宫产低体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07月至2019年07月本院收治的122例剖宫产低体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患儿,根据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1例,实施常规对症治疗及母乳喂养;联合组61例,接受复方嗜酸乳杆菌、抚触结合母乳喂养。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喂养耐受指标、早产儿生长发育指标及并发症,并观察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及蛋白水平变化。结果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88.52% VS 72.13%),腹胀、呕吐、便秘、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enterocolitis,NEC)、病理性黄疸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P均<0.05);联合组每日进奶量较对照组高,达到经口全胃肠喂养时间、胎粪排空日龄较对照组低(P均<0.05);联合组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较对照组短,第14d头围增长、体重增长均较对照组高(P均<0.05);治疗后联合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比对照组低,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比对照组高(P均<0.05)。结论 复方嗜酸乳杆菌、抚触结合母乳喂养用于剖宫产低体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效果显著,可促进患儿胃肠功能发育、成熟,改善胃肠动力,提高喂养耐受性,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