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持续感染有关,被视为宫颈癌前病变,有癌变潜能。绝经后女性由于宫颈的年龄依赖性变化,宫颈HSIL的诊治难度增加。虽然宫颈活组织检查是诊断宫颈病变的金标准,但也存在漏诊现象,然而宫颈管搔刮术可提高绝经期女性HSIL的诊断准确率,尤其阴道镜检查不满意但可疑宫颈病变时宫颈管搔刮术的效果更为显著。尽管切缘阳性被认为是宫颈切除后病变残留/复发的关键因素,切缘阴性也并不意味着病灶已被完全切除。而且因为宫颈萎缩、宫颈缩短和阴道穹窿部消失等原因使宫颈切除性手术操作困难,增加膀胱、直肠等邻近脏器损伤的风险,同时,绝经期女性激素水平降低,宫颈癌好发部位转化区内移至宫颈管内,阴道镜检查无法及时找到可疑部位,导致宫颈癌漏诊。因此,探讨针对绝经后女性宫颈病变的最优诊疗方案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通过分析绝经后女性宫颈HSIL的诊治现状及面临的难题,为绝经后妇女宫颈病变的个体化诊治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其基因型与宫颈重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和宫颈癌的关系.方法:采用可检测25种HPV基因型的基因芯片方法分别检测HSIL(23例)和宫颈癌(46例)组织的HPV基因型,计算两组患者宫颈组织中HPV的感染率及各基因型的感染率,比较HPV及其主要基因型与宫颈病变的关系.结果:69例宫颈病变患者中HPV阳性率为98.55%(68/69);HSIL组单一型别感染率为81.82%,多型别感染率为18.18%,HPV的型别分布以HPV16、52、58最常见;宫颈癌患者中单一型别感染率为95.45%,多型别感染率为4.55%,HPV的型别分布以HPV16、58最常见.所检出的HPV型别中以HPV16的检出率最高.结论:①HPV感染,特别是高危型HPV感染与HSIL和宫颈癌的关系密切;②宫颈病变严重程度可能与HPV基因型多寡无关,而与感染HPV亚型的致病能力密切相关;③HSIL与宫颈癌感染的HPV基因型呈多样性.且均为高危型感染,其中以HPV 16型最常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L1壳蛋白筛查HPV阳性妇女宫颈脱落细胞中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12月就诊于温州市人民医院的妇女212例,收集宫颈脱落细胞并行HPV L1壳蛋白检测、HPV DNA分型、TCT(液基细胞学)及阴道镜下活检,比较HPV阳性妇女的宫颈脱落细胞中HPV L1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212例细胞学标本中HPV L1壳蛋白阳性率为33.9%,其中未见上皮内病变/恶性细胞组(NILM)、无明确诊断意义的鳞状上皮细胞病变组(ASCUS)、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组(LSIL)、不能排除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组(ASC-H)、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组(HSIL)中阳性率分别为47.1%、35.1%、54.2%、29.2%、16.1%,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HSIL组与LSIL组和NILM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5);进行数据合并后,LSIL/ASCUS组与ASC-H/HSI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78例宫颈细胞学异常患者中,宫颈低级别病变和宫颈高级别病变的HPV L1壳蛋白阳性率比较,在ASCUS组(P=0.000)、LSIL组(P=0.004)中均有差异,在ASC-H组(P=0.127)、HSIL组(P=0.515)中均无差异。HPV 16/18感染患者的HPV L1壳缺失同宫颈高级别病变有更紧密的关系(P=0.003)。结论:子宫颈脱落细胞HPV L1壳蛋白检测在HPV阳性妇女的子宫颈病变筛查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可能成为一种合适的分流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患者年龄分布与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的关系。方法 2008年7月至2009年4月在中日友好医院同时采用液基薄层细胞学(LCT)和HPV检测行宫颈癌筛查的妇女948例,对LCT≥ASC-US和/或HR-HPV阳性的367例患者进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结果 〈50岁年龄组妇女的HR-HPV感染率(34.27%)与≥50岁年龄组妇女(18.98%)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0岁、30~49岁和≥50岁3个年龄组HR-HPV阳性者中,≥CIN2患者的例数分别为18例(39.13%)、81例(43.78%)和17例(32.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个年龄段感染HR-HPV的妇女发生≥CIN2的机会无明显差异,均应加强随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各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经宫颈环切术(LEEP)治疗前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各级别CIN且HR-HPV阳性患者155例,行LEEP术后6个月再次行膜式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并测定HR-HPV负荷量。结果:(1)CINⅠ、CINⅡ、CINⅢ病变HR-HPV负荷量(RLU/CO)分别为333.23±911.83,303.88±795.30及220.72±680.92,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68);(2)术后6个月HPV总转阴率为62.58%(97/155)。术前HPV负荷量≤300者术后转阴率为71.60%(58/81),300者转阴率为52.70%(39/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4)。并且术后病灶残留与术前高病毒负荷量相关。HPV清除率与年龄及病变程度无相关性;(3)术后6个月HPV负荷量≥10的患者中43.75%(14/32)的患者仍存在不同程度的CIN,而HPV10的患者中只有0.81%(1/123)的患者存在CIN,以10为阈值判断病灶残留的敏感性达93.33%,特异性达87.14%。结论:(1)HPV负荷量高低与病变程度无关,但与术后病毒清除相关;(2)在切缘阴性的前提下,若术前高病毒负荷量,发生病灶残留的风险增高;(3)术后6月宫颈病变的转归与同期检测的病毒负荷量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治疗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消退规律,了解术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与病变残留或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因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行宫颈电环切除术的502例妇女的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存在高危型HPV感染的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进行宫颈电环切除术治疗后,术后6、12、18、24个月HPV清除率分别为83.63%、94.39%、97.31%、98.88%。术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人群病变残留或复发率达26.85%。结论宫颈电环切除术后6个月高危型HPV己大部分消退,术后2年基本完全消退。术后宫危型HPV持续感染是病变残留或复发的高危因素,术后HPV阳性妇女,宜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7.
        80%的女性一生中都可能会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其中大多数是一过性的感染,能被自身的免疫系统所清除。高危型 HPV持续感染是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筛查的普及、生活水平的提高、诊断技术的提高等,多数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能够得到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然而,由于对高危型HPV感染和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诊断和治疗适应证掌握不严格,出现了不必要的筛查和不必要的阴道镜活检等过度诊断,对不需治疗的患者实施了治疗、简单治疗复杂化等过度治疗现象。本文针对高危型HPV感染和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过度诊治问题进行讨论。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上海地区HPV16变异体与宫颈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20例单纯HPV16阳性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证实为LSIL的患者,每半年随访1次,持续2年。从宫颈脱落细胞中提取HPV16 DNA E2、E6、E7、LCR双向测序确定变异体类型。结果:检测到40%的A1(欧洲型)和60%的A4(亚洲型)两种变异体亚系。4个片段常见突变位点E6:T178G,T178A;E7:A647G;E2:T135K,R165Q,I210T,D219S E232K,T310K和D344E;LCR:A7175C,T7177C,G7193T,T7201C,C7270T,A7287C,A7289C,G7521A,A7730C。110例患者中,78例病灶消退(78/110,70.91%),24例病灶持续存在(24/110,21.82%),8例进展为HSIL(8/110,7.28%)。A4亚系较A1在LSIL持续存在中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6)。A4亚系中E6、E7、E2、LCR四个片段出现共变SNPs(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结论:上海地区LSIL中主要存在HPV16 A1和A4两种变异体亚系。LSIL患者的2年病灶持续及进展率较高,随访非常必要。A4亚系中某些SNPs可能与LSIL的持续存在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子宫颈脱落细胞HPV L1蛋白检测在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子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LSIL/CINⅠ)转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初次就诊的薄层液基细胞学(TCT)检测≤LSIL且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阳性并经阴道镜下子宫颈活检组织病理诊断为LSIL/CINⅠ患者298例,对所有病例每6个月随访1次,共随访24个月。根据子宫颈脱落细胞HPV L1蛋白表达结果的不同分组:HPV L1蛋白阳性表达组194例,阴性表达组104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病变的转归,并评估子宫颈脱落细胞HPV L1蛋白检测在预测LSIL/CINⅠ转归中的临床意义。结果:(1)对所有LSIL/CINⅠ患者随访6个月、12个月、18个月和24个月,病变消退率分别为21.8%(65/298)、49.3%(147/298)、56.4%(168/298)和61.7%(184/298),其中79.9%(147/184)的消退病例发生在12个月内;病变进展率分别为4.4%(13/298)、9.7%(29/298)、13.1%(39/298)和14.1%(42/298),无子宫颈浸润癌发生,其中69.0%(29/42)的进展病例发生在12个月内。(2)随访6个月、12个月、18个月和24个月时,HPV L1蛋白阳性表达组病变消退率(分别为26.3%、59.8%、68.0%和73.7%)明显高于HPV L1蛋白阴性表达组(分别为13.5%、29.8%、34.6%和39.4%)(P0.05)。(3)随访6个月和12个月时,HPV L1蛋白阴性表达组进展率(分别为9.6%和16.3%)明显高于HPV L1蛋白阳性表达组(分别为1.5%和6.2%)(P0.05);而随访第18个月、24个月时,HPV L1蛋白阴性表达组进展率略高于HPV L1蛋白阳性表达组(P0.05)。结论:子宫颈脱落细胞HPV L1蛋白检测在预测LSIL/CINⅠ转归具有一定的价值,可用于分流初次就诊的TCT≤LSIL且HR-HPV阳性的LSIL/CINⅠ患者。对HPV L1蛋白阴性表达的LSIL/CINⅠ患者需进行重点随访,警惕病变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合并阴道上皮内瘤变(VAIN)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634例CIN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9例CIN合并VAIN,585例CIN。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CIN合并VAIN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CIN合并VAIN组患者的中位年龄56岁,绝经后患者占85.7%,CIN组患者的中位年龄38岁,绝经后患者占1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合并VAIN组中,95.9%的患者具有HPV感染,其中多重HPV感染占57.1%,多重HPV感染率明显高于CIN组(35.4%)(P<0.05)。两组患者均以HPV16型感染最常见,CIN合并VAIN组中感染最多的依次为HPV16、52、66、58、53型,CIN组依次为HPV16、58、52、33、18型。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是CIN合并VAIN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45,P<0.05)。VAIN3患者的TCT较多为HSIL和ASC-H,VAIN1较多为ASCUS和LSIL。CIN分级与VAIN分级具有一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阴道上皮内瘤变(VAIN)与液基细胞学(TCT)、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及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取120例VAIN患者,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该疾病的发生与TCT、高危型HR-HPV感染及宫颈病变的关系。结果 120例患者中,≥42岁患者发生VAIN的占比均明显高于<42岁者;HR-HPV感染阳性者共计106例,占比88.33%,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ISIL)与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的HR-HPV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VAIN级别的提升,TCT诊断级别也不断提升;在VAIN患者中,有78.33%的患者出现宫颈病变(94/120),患者的VAIN级别随着宫颈病变级别的升高而逐渐升高。结论 VAIN的发病与年龄存在密切的关系,其病情严重程度与TCT、HR-HPV感染及宫颈病变级别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L1壳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宫颈脱落细胞中的表达,以寻求预测CIN的生物学标志物。方法收集2008年12月至2011年8月在河南省漯河市中心医院有指征行阴道镜活检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标本480例,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HPVL1壳蛋白的表达。结果480例患者HPVL1壳蛋白的总阳性率为40.2%(193/480),其中正常/慢性宫颈炎、CIN1、CIN2、CIN3和宫颈鳞状细胞癌(SCC)HPVL1壳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5%(17/42)、66.2%(131/198)、26.4%(28/106)、17.3%(17/98)和0(0/36)。其中CIN1组、SCC组与正常/慢性宫颈炎组,CIN1组与CIN2/3组,CIN1、CIN2/3组与SCC组HPVLI壳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HPVL1壳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阳性表达随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呈下降趋势,提示其有望成为预测宫颈癌前病变程度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HPV L1壳蛋白在宫颈脱落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标本409例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HPV L1壳蛋白的表达。结果 HPV L1壳蛋白在NILM、ASCUS、ASC-H、LSIL、HSIL和AG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54%、49.24%、18.18%、43.90%、18.18%、0%,ASCUS/LSIL组和ASC-H/HSIL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L1壳蛋白在慢性宫颈炎、CIN1、CIN2、CIN3、SCC和宫颈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11%、42.19%、30.23%、26.09%、0%、0%,CIN1组、CIN2/3组、SCC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L1壳蛋白在HR-HPV DNA负荷量0~9.9、10~99.9、100~999.9、1000~pg/ml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17.24%、36.72%、51.77%,除0~9.9与10~99.9pg/ml组比较,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 L1壳蛋白阴性表达对高级别CIN(≥CIN2)预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5.62%、37.98%、54.09%、61.72%。结论 HPV L1壳蛋白在宫颈脱落细胞中的表达率随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呈下降趋势,随病毒负荷量的增加呈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14.
评价妊娠期诊断为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SIL)患者的预后和复发风险,寻找妊娠过程中恰当的筛查间期。同时探讨妊娠期SIL对病变消退、持续或进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是1967年Richart首次提出.2001年9月美国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学会推荐,采用病变切除治疗CINⅡ和CINⅢ.CINⅡ和Ⅲ病变术后复发、持续和进展为浸润癌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但仍高于普通人群.本研究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和HPV在宫颈病变锥形切除术后预测宫颈病变残留或复发的价值,其根本目的是在合理医疗费用范围内,应用合理检查方法,尽早发现CINⅡ和Ⅲ病变术后复发、持续和进展的情况,阻止宫颈癌前病变演变为癌.  相似文献   

16.
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引起宫颈病变的重要病因学因素。目前高危型HPV检测已成为筛查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重要手段。现将近年以高危型HPV负荷量预测宫颈病变的风险,判断病变的程度,以及预测宫颈病变治疗后有无残留病灶,评估治疗效果及判断预后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HPV L1壳蛋白检测在HR-HPV阳性、TCT≤LSIL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分流管理价值。方法对HR-HPV阳性、TCT≤LSIL的687例妇女宫颈脱落细胞标本进行HPV L1壳蛋白检测,评价其筛查宫颈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结果 HPV L1壳蛋白阳性率与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s=-0.316)。细胞学结果NILM组中,HPV L1壳蛋白检测筛查宫颈病变(≥CIN1)的灵敏度75.4%、特异度33.9%、阳性预测值18.8%、阴性预测值87.2%;ASC-US组以上各值为71.4%、92.4%、81.8%、87.1%;LSIL组以上各值为77.0%、87.7%、89.1%、74.6%。结论 HPV L1壳蛋白对宫颈病变有预测价值,且可对HR-HPV阳性、细胞学≤ASC-US受检者进行分流管理。  相似文献   

18.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是一种癌前病变,可分为CINⅠ、CINⅡ和CINⅢ。国内对CINⅡ及以上者主要采取手术治疗,但术后仍有一定的复发率。影响复发的因素较多,包括切缘阳性、宫颈管诊刮阳性、机体免疫力降低、高龄等。人乳头瘤病毒(HPV)与CIN复发的关系尚不十分明确,但基本能够确定HPV持续感染可增加CIN复发率,且HPV亚型和HPV负荷量在其中起重要作用。综述HPV对CIN复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人乳头瘤病毒亚型检测在宫颈病变分流管理中的意义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宫颈癌在女性肿瘤中位居第二,占癌症患者总数的15%。每年约有371200个新发病例,约200000例死亡。由于经济水平低下以及缺乏宫颈肿瘤普查手段等因素,80%的新发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现已明确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的根本致病因素。研究证实,大多数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伴有HPV感染,90%宫颈癌标本可以检测出HPVDNA。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TCT联合高危型HPV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7月在大连市妇产医院妇科门诊行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及高危型HPV分型检测的患者15524例,其中1563例行阴道镜下定位活检、病理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最终诊断标准。结果:随着TCT分级的升高,HR-HPV的感染率逐渐升高。ASCUS、LSIL、ASC-H、HSIL、SCC者中,HR-HPV感染率逐渐升高,分别为44.7%、65.3%、89.1%、91.6%和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HPV阴性患者中,ASCUS及LSIL组中未发现CINⅡ+,与HR-HPV阳性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C-H及HSIL中,HR-HPV阴性者分别占10.9%和8.4%。结论:TCT联合高危型HPV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起到重要作用,较以HR-HPV作为初筛手段能更好地降低宫颈高度病变的漏诊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