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治疗方药:金银花30克,白芷9克,丹参、当归各12克,甘草6克。病轻者,日服1剂,重者2剂。疮痈初起,伴有寒热,加白菊花、荆芥各9克;伴高热者,加生石膏20克,大青叶15克;痈将化脓,加穿山甲、  相似文献   

2.
循《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症并治篇》的要旨,结合临床实践,探讨张仲景对疮痈诊治的实际意义和价值,略谈内生胸腹、脏腑之中的疮痈诊治,以抛砖引玉。1细味原文根据《疮痈篇》经文,主要讨论三个问题。1·1疮痈的概念和诊证分类:张仲景《疮痈篇》将疮痈证分为:疮痈、肠痈、金疮、浸淫疮等证;“疮痈”可能是指外生肤肉之类表面皮肤之痈、疽、疔、疖之属。肉痈是包括肠痈、肺痈、胃脘痈、肝痈、腑结、结等证。金疮是指金、石、锐器所伤的疾病,此外,如外伤性血肿、骨折、外伤性骨疽亦可能在此范围。浸淫疮是指:湿疹、流注、褥疮、痈、疽、阴阳…  相似文献   

3.
<正> 四金刚方见于赵学敏《串雅内编》一书,主治无名肿毒。该方由当归34克,黄芪15克,粉甘草6克,金银花30克组成。方中黄芪是“疮家要药”,尤为“久败”痈疽最适宜。当归活血养血。金银花清热解毒,得甘草泻火清热之助,清火解毒专长。诸药配伍有益气养血、活血散瘀、消炎解毒之功用,该方是疮科要方,治疗范围颇广。1975年以来,笔者以四金刚方治疗疖痈、中耳炎、骨髓炎等病患者36例,疗效满意。现选几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连翘归尾煎,见于《景岳全书·新方八阵》,由连翘24克、归尾9克、金银花15克、红藤15克、甘草3克、五味药所组成。原书记述“治一切无名痈毒、丹毒流注等毒,有火者,最宜用之。”方中以连翘性凉质轻,能清火解毒,散结消肿。《医学衷中参西录》说:“连翘,味淡微苦性凉。具升浮宣散之力,流通气血,治十二经血凝气聚,为疮家要药。”归尾辛温走窜,破血消肿,金银花甘寒芳香,宣解热毒,红藤解毒散结,甘草和胃解毒,共奏清火解毒,消肿散结之功。脓未成者,可使消散;脓已成者,促使外溃,乃疮痈之妙方。凡疮疖  相似文献   

5.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一、疮痈之诊断原文:诸浮数脉,应当发热,而反洒淅恶寒,若有痛处,当发其痛。脉浮主表,脉数为热,如为风热表证则应有发热而恶寒不重,现洒淅恶寒并有痛处,说明非外成而为疮痈初起。洒淅恶寒为卫气不能外达,局部疼痛为营气内遏不行。营卫稽留,壅遏不行,则成疮痈。如《素问》所云:“营气不从,逆于肉里,乃生痈肿”。  相似文献   

6.
王不留行散源于《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症并治第十八》,功能调和阴阳,行气活血,益胃解毒,消炎生肌敛疮,诚如《金匮要略心典》赞云:“王不留行散,则行气血和阴阳之良剂也。”观其方后自注:“小疮即粉之,大疮但服之,产后亦可服”,可知其用途广泛,药性平和,为治“金疮”之要方。笔者  相似文献   

7.
<正> 疮痈1.疮痈、肠痈、浸淫病为什么合在一篇讨论?本篇论述了疮痈、肠痈、金疮、浸淫病四种疾病的辨证、治疗和预后。疮痈是外部痈肿,为外痈;肠痈是肠内生痈,属脏腑疮疡,为内痈;金疮是因金刃所伤而化脓;浸淫疮是皮肤病。由于这些病都属于外科范围的疾患,所以合为一篇进行讨论。2.痈肿初起时的脉证是什么?脉浮主表,脉数主热。浮数之脉,一般多系外感表热之象,必见发热恶寒症状,但应当以发热为重,今反洒淅恶寒,是恶寒突出,脉证不尽符合。此时,若见到身体某处有固定痛点,局部红肿热痛,则为痈肿的脉证,应当考虑痈肿的发生。《灵枢·痈疽篇》说:“血泣则不通,不通则卫气归之,不得复反,故痈肿。”因外邪内侵,卫气不得畅行,故发热恶寒,营血有所阻滞,故局部疼痛。  相似文献   

8.
四妙勇安汤源出今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福江 《陕西中医》1992,13(3):136-136
<正> 四妙勇安汤由金银花,元参、当归、甘草四味药组成,其功效为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临床主要治疗毒热壅盛所致的疮疽痈疡之证,近代则多用于热毒型脱疽,效果堪称良佳。现中医高校统编教材《方剂学》(五版)等书均将此方列为痈疡剂的重点方剂,以之作为阳症脱疽的代表方付诸教学传授和临床使用。对于本方方剂所出,现今医籍及许多辞典类工具书均相认为其乃出自《验方新编》一书。但亦有方书认为此说尚不足以成为最终定论,如全国高校五版教材《方剂学》即在介绍此方时于方解后着重指出:“本方在  相似文献   

9.
当归饮见于《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四》,由当归、白芍、川芎、生地黄、白蒺藜、黄芪各3克,防风、荆芥、何首乌、甘草各1.5克组成。原方用于治疗血热瘾疹痒痛,脓水淋漓发热等症,加味治疗因肝经风热,郁火血燥所引起的妇人血风疮等。但后人很少重视本方在妇  相似文献   

10.
试述蒲公英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蒲公英味甘苦,性寒,归肝、胃经。始载《唐本草》。历代医家在临床运用中皆有发挥,论述较多,使该药之用途日趋广泛,成为常用药物之一。笔者参阅古代文献,结合自己的临床休会,就蒲公英的临床应用,略述如下。1清热解毒散结消痈蒲公英性寒清热,是清热解毒之良药,擅长于消散痈肿,临床上广泛用于热毒证。如乳痈、肠痈、疮、疖肿、痈肿不散等症。《唐本草》云:“主妇人乳痈肿。”《滇南本草》曰:“敷诸疮肿毒,疥癫癣症;祛风,消诸疮毒,散瘰疬结核。”《本草正义》说:“蒲公英其性清凉,治一切疮、痈疡、红肿热毒请证,可服可敷,…  相似文献   

11.
正《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症并治篇》对痈之证治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文结合自己的肛肠专业浅谈肛痈的证治认识,不妥之处,敬请斧正。1关于病因病机肛痈,又称脏毒、臀痈,属痈疽的范畴。古代《灵枢经》称为"锐疽"。中医认为肛痈的发生多因  相似文献   

12.
乳痈治验     
对乳痈初起或已化脓,据临床经验,使用中药热罨疗法,有消肿止痛,祛邪解毒作用,易消易溃,效果显著。方药:当归15克,蒲公英20克,艾叶20克,双花20克,  相似文献   

13.
夏季天气炎热,加上出汗多、过敏等原因,容易引发疮痈、疔毒、脚气等。治疗疮痈、疔毒、脚气,中医一般都首选外用膏药。因为这类疾病初起时病位局限,仅局部用药即可。正如《普济方》所言:"诸疮之证,或肿或溃,或硬或软不瘥者,皆藉以膏剂去臭腐、排恶汁、化死肌、生良肉者,正  相似文献   

14.
肠痈病在祖国医学文献中属“内痈”范畴。张仲景对肠痈的认识,源于《灵枢·痈疽》篇之说。他根据脓已成与脓未成之证候特点,在《金匮要略》一书的“疮痈肠痈浸淫病”篇中,对本病的脉证,提出了较早的论述。首创薏苡附子败酱散与大黄牡丹汤,至今仍为临床医师所习用。肠...  相似文献   

15.
药物络石藤30克乌蔹莓50克葱白5根蜂蜜少许。用法取上药鲜品,兑蜂蜜捣烂如泥敷患处,每日更换1次。注意事项本为痈疖疔疮而设,凡对外痈阳证,疖、疔疮肿痛未溃破者为宜。该方具有有脓则灌,无脓则散之功效。  相似文献   

16.
大黄牡丹汤出自《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脉证并治篇》,原方专为治"肠痈急证"而设,后世多用之于阑尾炎的治疗中.笔者以为,本方不仅可以治疗急性阑尾炎,还可用于妇科,治疗子宫肌瘤、急性盆腔炎、卵巢囊肿等多种病证.兹举验案3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他方活命饮”为《证治准绳》方,《医宗金鉴》对本方有较高的评价。认为此方治一切痈疽,不论阴阳疮毒,未成脓者即消,已成脓者即溃,化脓生肌、散淤消肿,乃疮痈之圣药,诚外科之首方也,故名之曰“仙方活命饮”,为后世医家治疗疮科的常用方剂。  相似文献   

18.
验方二则     
木芙蓉叶为锦葵科木槿属植物木芙蓉的叶。是治疗痈疖疮疡的有效药物,始载于《本草纲目》。笔者用其叶为主药加味外敷治疗多种外科疾患,取得满意效果,现举验方二则,介绍如下: 一、痈疖方方药组成与治法:木芙蓉叶50克、山慈菇15克、白附20克、海藻20克、紫草20克、天南星15克,共研细面,茶水调之,外敷患处,一日三次。  相似文献   

19.
《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曰:“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 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笔者认为,薏苡附子败酱散是为大肠癌早期病变而设的.肠痈就是大肠癌,其中的“腹无积聚”是指病在早期,肿瘤还局限于肠道.  相似文献   

20.
岩者 :癌也 ;古岩、癌、、通用 ;《康熙字典》查无癌字 ;岩多以表现在人体各部位 ,坚硬如石 ,形态不规则的肿物命名。古籍所述之岩 ,大多为现代之恶性肿瘤 ,它包括 :知岩、失荣、茧唇、肾岩、癌疮、翻花疮、石疽、石瘿、乳岩、锁肛痔等。据中医古籍出版社王沛著《中医外科学》载 :“中医学有关文献有关外科恶性肿瘤记载 ,最早称石痈 ,首见于随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千金要方》、《外台秘要》亦有记载。《诸病源候论》谓石痈之状 ,微强不甚大 ,……结核如石 ,其肿结坚石 ,至牢有根 ,核皮相亲。从其描述上看 ,可以肯定是指体表之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