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观察骶管阻滞联合浅全麻用于新生儿腹部手术对儿茶酚胺、血清皮质醇、血糖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60例腹部手术新生儿,随机等分为全麻组(Ⅰ组)、骶管阻滞组(Ⅱ组)、骶管阻滞联合浅全麻组(Ⅲ组)。三组分别于麻醉前(T0)、诱导后10min(T1)、手术中(T2,手术刺激最强烈时)、术毕(T3)、术后24h(T4)、48h(T5)取静脉血测定儿茶酚胺、皮质醇和血糖浓度,监测MAP、HR、SpO2的变化情况。结果诱导后Ⅰ组儿茶酚胺、皮质醇和血糖浓度较麻醉前显著升高(P<0.05),术中Ⅰ、Ⅱ组儿茶酚胺、皮质醇变化相似,Ⅰ组较Ⅱ组升高显著,持续到术后24h,至48h恢复,Ⅲ组无显著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Ⅰ组术中呈高血糖反应,Ⅱ、Ⅲ组术毕有低血糖趋势。与T0比较,Ⅱ组除诱导后SpO2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时点HR、MAP、SpO2均显著下降(P<0.05),Ⅰ、Ⅲ组SpO2显著上升(P<0.01);与Ⅲ组比较,Ⅰ组诱导后的HR、MAP显著增快或升高(P<0.01),Ⅱ组SpO2、MAP诱导(后至术毕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底管阻滞联合浅全麻用于新生儿腹部手术,可有效抑制手术刺激所致的应激反应,循环稳定,是新生儿腹部手术最佳的麻醉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小儿腹股沟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单侧腹股沟区手术患儿,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采用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B组采用单纯全麻。观察2组入手术室时(T1)、手术切皮时(T2)及手术结束时(T3)各时点患儿的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及平均动脉压(MAP),记录氯胺酮、咪达唑仑总用量及术后苏醒时间。结果 A组HR、MAP在各时点无明显改变,B组HR、MAP在T2、T3时点高于T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HR、MAP在T2、T3时间点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SpO2各时间点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氯胺酮和咪达唑仑总用量少于B组,术后苏醒时间明显短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较浅全麻下能产生良好的麻醉效果,减少全麻药用量,有利于患儿的术中管理和术后尽快苏醒,是小儿腹股沟区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复合咪达唑仑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的病人(ASAⅠ~Ⅱ级)500例,随机分成腰-硬联合麻醉复合咪达唑仑组(CSEA组)和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组(全麻组),各250例,记录HR、RR、MAP、SpO2以及清醒时间、术后24小时不良反应,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组HR、RR、MAP、SpO2麻醉前后变化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清醒时间、不良反应方面CSEA组均优于全麻组。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复合咪达唑仑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可行的和安全的,较全身麻醉简便、经济。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七氟烷吸入复合骶管阻滞麻醉以及静脉复合麻醉在小儿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24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儿分为2组,各112例,Ⅰ组为七氟烷吸入复合骶管阻滞麻醉组,Ⅱ组为静脉复合麻醉组,观察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Ⅰ组患儿术中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变化不明显。Ⅱ组术中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较术前升高(P<0.05),呼吸频率(R)明显低于术前。而且Ⅱ组患儿苏醒时间明显延长、苏醒期不良反应也多于Ⅰ组患儿。结论七氟烷吸入复合骶管阻滞与静脉复合麻醉在小儿疝修补术中相比,患儿更容易接受,麻醉过程平稳,苏醒快,苏醒期不良反应少,更适合在小儿疝修补术中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小儿腹股沟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单侧腹股沟区手术患儿,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采用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B组采用单纯全麻.观察2组入手术室时(T1)、手术切皮时(T2)及手术结束时(T3)各时点患儿的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及平均动脉压(MAP),记录氯胺酮、咪达唑仑总用量及术后苏醒时间.结果 A组HR、MAP在各时点无明显改变,B组HR、MAP在T2、T3时点高于T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HR、MAP在T2、T3时间点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SpO2各时间点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氯胺酮和咪达唑仑总用量少于B组,术后苏醒时间明显短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 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较浅全麻下能产生良好的麻醉效果,减少全麻药用量,有利于患儿的术中管理和术后尽快苏醒,是小儿腹股沟区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瑞马唑仑复合舒芬太尼对宫腔镜检查患者中的麻醉效果及复苏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宫腔镜检查的11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瑞马唑仑组和丙泊酚组,每组各59例。瑞马唑仑组应用瑞马唑仑复合舒芬太尼,丙泊酚组应用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MAP、HR、SpO2、RR;记录患者麻醉诱导时间、手术时长、苏醒时间和恢复时间、麻醉疗效评价、舒适度(BCS)评分以及满意度评分,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与T0点比较,两组患者T1、T2、T3时MAP、RR均有不同程度降低或减慢(P<0.05);丙泊酚组T1、T2、T3时点HR呈现轻度减慢趋势(P<0.05),而瑞马唑仑组T1时点HR轻度升高(P<0.05);两组患者T1、T2时点SpO2均有一过性下降(P<0.05)。与丙泊酚组比较,瑞马唑仑组T1、T2、T3时点MAP、HR、RR的降低或减慢幅度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时点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丙泊酚组比较,瑞马唑仑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及麻醉恢复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复合丙泊酚在无痛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中应用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ASA I~Ⅱ级行肠道黏膜下剥离术(ESD)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丙泊酚麻醉组(A组),右美托咪啶复合丙泊酚麻醉组(B组);记录各时间点HR、SpO2、MAP、RR,手术时间,苏醒时间,麻醉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患者苏醒即刻腹痛(VAS)。结果两组RR、SpO2、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诱导入睡后,与A组相比,B组MAP升高、HR下降(P<0.05),丙泊酚总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B组均少于A组(P<0.05),VAS评分B组低于A组。结论右美托咪啶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ES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鼻内滴入咪达唑仑对预防小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将50例择期行腹股沟斜疝或睾丸鞘膜积液手术患儿(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M组)和对照组(N组)。术前30 min,M组患儿鼻腔内滴入咪达唑仑(0.2 mg/kg),N组滴入生理盐水(1 m L),两组均给予七氟醚诱导麻醉及维持。记录滴鼻前、滴鼻后30 min、术毕时及苏醒期患儿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 O2)、呼吸频率(RR),观察术毕5 min、10 min、30 min、1 h的躁动情况。结果:N组患儿苏醒期HR、MAP、RR均高于滴鼻前、滴鼻后30 min及术毕时(P<0.05),M组苏醒期HR与RR均低于N组(P<0.05);术后躁动评分显示,M组患儿术毕10 min高于术毕5 min、30 min(P<0.05),术毕30 min高于术毕1 h(P<0.05);N组患儿除术毕30 min与术毕5 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组术毕5min、10 min、30 min的躁动评分均低于N组(P<0.05)。结论:咪达唑仑滴鼻能有效预防小儿七氟醚苏醒期躁动,保持循环系统及呼吸系统的稳定,且方法简单,易被患儿接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剂量异丙酚复合咪达唑仑对老年患者腹腔镜全麻术后拔管的影响。方法将80例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在常规全麻基础上,A组术后予以小剂量异丙酚联合咪达唑仑静脉滴注3~5min后彻底吸痰拔管;B组术后仅予以生理盐水10ml静脉推注,吸痰后拔管。2组均予以心电图(ECG)监测,并记录用药前、用药后5min、拔管前、拔管时、拔管后5min、拔管后10min各时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 A组用药后各时点HR、MAP、RR低于用药前,仅拔管后10min时点SpO2略高于用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拔管时、拔管后5min及10min时点HR、MAP均高于拔管前;拔管时、拔管后5min时点RR高于拔管前;拔管时、拔管后5min时点SpO2低于拔管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异丙酚联合咪达唑仑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全麻术拔管期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丙泊酚复合芬太尼辅助骶管阻滞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辅助骶管阻滞用于小儿麻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行腹股沟区手术患儿(1~6岁)7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5例,A组:丙泊酚复合芬太尼辅助骶管麻醉组;B组:氯胺酮全麻组,记录麻醉诱导前、切皮时,手术开始10min、及术毕时、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氧饱和度(SpO2),术后苏醒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术中循环、呼吸功能较B组平稳(P<0.01),苏醒时间短于B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也低于B组(P<0.01)。结论丙泊酚复合芬太尼辅助骶管阻滞用于小儿腹股沟区手术麻醉疗效确切,苏醒快,术后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静脉麻醉药加七氟醚吸入麻醉用于婴儿普外、泌尿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5d~12个月内的婴儿手术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静脉用药配方:Ⅰ组,咪唑安定0.1mg/kg、氯胺酮2mg/kg;Ⅱ组,丙泊酚1~1.5mg/kg、氯胺酮2mg/kg;Ⅲ组,咪唑安定0.1mg/kg、芬太尼2~3μg/kg。手术消毒时3组均面罩吸入1%~3%七氟醚,氧流量1.5~2.5L/min维持麻醉,术中根据手术时间、麻醉深浅,患儿生命体征调节七氟醚吸入浓度。观察记录麻醉后5min、结扎疝囊时、手术结束时的HR、MAP、SpO2、RR变化,术毕清醒时间、哭闹、呕吐情况。结果:组内比较,用药后5min、结扎疝囊时与用药前比较,Ⅰ组HR、MAP显著增高(P〈0.01);Ⅱ组仅HR增快(P〈0.05);Ⅲ组无明显变化。组间比较,Ⅰ组HR、MAP均明显高于Ⅱ、Ⅲ组(P〈0.05);呼吸频率Ⅲ组低于Ⅰ、Ⅱ组(P〈0.05);SpO23组均保持在96%以上。清醒时间,Ⅱ组为(7.3±3.4)min,Ⅰ、Ⅲ组分别为(10.2±4.6)、(10.7±5.2)min(P〈0.01);呕吐,Ⅲ组6例(20%),Ⅰ、Ⅱ组分别为3例(10.0%),2例(6.6%)(P〈0.01);哭闹,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辅以七氟醚吸入有协同效应,可明显减少静脉用药量,降低不良反应,术毕清醒迅速、平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面罩吸入七氟醚复合布比卡因局部麻醉在小儿包皮环切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患儿80例(4~8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七氟醚吸入联合合布比卡因局麻组,Ⅱ丙泊酚复合氯氨酮静脉麻醉组。分别记录两组麻醉手术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参数、SpO2的变化、麻醉并发症、麻醉复苏时间及术后镇痛效果。结果:Ⅰ组诱导后心率、血压、SpO2基本保持稳定(P>0.05),Ⅱ组诱导后心率、血压下降较Ⅰ组明显(P<0.05)。Ⅰ组苏醒快捷、术后镇痛效果好。结论:面罩吸入七氟醚联合布比卡因局部麻醉在小儿包皮环切术中麻醉平稳、效果佳、苏醒快。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用于儿童局麻包皮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体质量26Ⅱ、体质量2642 kg、择期行包皮环切术的儿童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其中A组为咪达唑仑组,局麻前以0.1 mg/kg咪达唑仑静脉注射;B组为右美托咪定组,在局麻前给予1μg/kg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10 min内泵注完,术中0.5μg/(kg·h)静脉持续泵注维持。记录儿童入室时(T1)、局麻时(T2)、手术开始时(T3)、5 min(T4)、10 min(T5)以及手术结束时(T6)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和脉氧饱和度(SpO2)。术中在各时间点对儿童行VAS疼痛评分以及Ramsay镇静评分,并记录手术持续时间和局麻药使用量。结果:两组儿童T1的MAP、HR、SpO2、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T242 kg、择期行包皮环切术的儿童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其中A组为咪达唑仑组,局麻前以0.1 mg/kg咪达唑仑静脉注射;B组为右美托咪定组,在局麻前给予1μg/kg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10 min内泵注完,术中0.5μg/(kg·h)静脉持续泵注维持。记录儿童入室时(T1)、局麻时(T2)、手术开始时(T3)、5 min(T4)、10 min(T5)以及手术结束时(T6)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和脉氧饱和度(SpO2)。术中在各时间点对儿童行VAS疼痛评分以及Ramsay镇静评分,并记录手术持续时间和局麻药使用量。结果:两组儿童T1的MAP、HR、SpO2、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T2T6时间点的MAP和HR明显低于A组,且B组MAP和HR的变化趋势较A组缓和(P<0.05)。B组在T2T6时间点的MAP和HR明显低于A组,且B组MAP和HR的变化趋势较A组缓和(P<0.05)。B组在T2T6时间点的VAS疼痛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显著低于A组(P<0.05),两组儿童的手术持续时间以及局麻药物使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辅助局麻行儿童包皮手术,产生了满意的镇静和镇痛作用,有效地维持儿童术中的循环稳定,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喉罩七氟醚吸入麻醉对甲亢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60例ASAI~II级择期在全麻下实施甲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七氟醚吸入组(S组)和丙泊酚组(P组)。观察两组诱导及清醒情况。在麻醉诱导前(T0)、插入喉罩前(T1)、插入喉罩即刻(T2)、切皮即刻(T3)、拔除喉罩前(T4)、拔除喉罩后即刻(T5)记录SPO2、PETCO2、HR、MAP。结果两组清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0比较T1、T2时S组MAP下降(P<0.05);T1、T2时P组HR减慢、MAP下降(P<0.05);T1、T2时P组MAP低于S组(P<0.05);T2时HR慢于S组(P<0.005)。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用于甲亢手术,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手术期间可维持接近生理状态的血流动力学,全麻后苏醒平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妇科宫腔镜手术患者单纯吸入七氟烷的麻醉效果及对循环系统的影响。方法83例宫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5例,麻醉诱导为吸入6%~8%七氟烷,麻醉维持为吸入2%~3%七氟烷;对照组28例,麻醉诱导先予30s内快速静注异丙酚2mg/kg,待患者意识消失后行宫腔镜手术。观察麻醉诱导前、术中、术毕患者HR、BP、平均动脉压(MAP)、SpO2、呼吸频率等指标,并记录睫毛反射消失时间、睁眼时间及不良反应等。结果组内比较:与麻醉诱导前相比,术中与术毕两组患者收缩压、MAP均下降,观察组HR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舒张压、SpO2、呼吸频率均无明显变化。组间比较:术中两组患者收缩压、MAP及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麻醉诱导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分别为:(63.1±7.1)s与(42.4±6.4)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睁眼时间分别为:(3.1±0.5)rain与(1.9±0.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诱导兴奋期1例出现咳嗽。两组术中均无心律失常、术后均无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七氟烷用于宫腔镜下手术麻醉,诱导和苏醒过程迅速,麻醉维持平稳,对呼吸循环影响小,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姚颖  周泽军  陈萍 《中国药业》2010,19(23):59-61
目的评价吸入七氟醚诱导插管用于老年人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40例且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级Ⅰ-Ⅱ级的全身麻醉下择期行腹部手术的65~75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吸入诱导组表面麻醉后仅吸入8%七氟醚诱导,静脉诱导组按常规剂量先后依次快速注入咪唑安定、丙泊酚、舒芬太尼及维库溴铵,待麻醉深度适当时行气管插管。结果吸入诱导组意识消失平均时间接近静脉诱导组,脑电双频指数(BIS值)下降不如静脉诱导组明显(P〈0.05);两组诱导插管平均时间约5min(P〉0.05),插管条件均可接受,但吸入诱导组插管条件达到非常好者仅占60.00%,显著低于静脉诱导组(P〈0.05),而一次插管成功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吸入诱导组平均动脉压下降率明显小于静脉诱导组(P〈0.05),心率变化趋势上两组无统计学差异;吸入诱导组插管前呼吸未完全抑制者8例,给予插管后该组其余患者均恢复自主呼吸;两组诱导插管前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不联合肌松剂吸入8%七氟醚,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老年患者的麻醉诱导插管。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服用利多卡因明胶在无痛胃镜检查中对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的影响。方法 200例ASA分级为Ⅰ~Ⅱ行无痛胃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检查前10min口服利多卡因明胶,行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Ⅱ组检查前10min口服10mL生理盐水,行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记录丙泊酚用量,镜检时间,苏醒时间,麻醉效果,同时记录检查前(T0),芬太尼注射完毕时(T1),插管入咽喉时(T2),检查中(T3),检查毕(T4),清醒时(T5)时MAP,HR,SpO2的监测值。结果Ⅰ组的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均低于Ⅱ组(P<0.05)。T2时,Ⅰ组的MAP、HR显著低于Ⅱ组,Ⅰ组的SpO2显著高于Ⅱ组(P<0.05)。两组患者的镜检时间、麻醉效果无显著差异。结论在无痛胃镜检查中超前服用利多卡因明胶,能有效地减少丙泊酚用量和苏醒时间,保持呼吸循环稳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麻醉前预输注6%中分子羟乙基淀粉130/0.4(万汶,Voluven)时ERCP患者循环系统的影响。方法:ASAI~Ⅱ级行ERCP十二指肠支架置入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L组麻醉前30min内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液500mL;V组麻醉前30min内静脉输注万汶500mL。两组麻醉诱导及维持相同,芬太尼0.05mg复合丙泊酚1.5mg/kg麻醉诱导;丙泊酚250~450mg/h静脉麻醉维持。观察麻醉前(即基础值)、手术即刻、手术后5min、术毕各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基础MAP、HR、SpO2无显著差异性。L组患者手术即刻、手术后5min、术毕各时点MAP较术前下降(P〈0.01);V组患者手术即刻MAP也较术前下降(P〈0.05),但术毕时MAP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组间比较V组手术即刻、手术后5min、术毕各时MAP较L组显著增高(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5min.HR均较术前增加,但L组较V组显著增高(P〈0.05);SpO2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组间也无差异性。结论:ERCP十二指肠支架置入术前静脉预注6%中分子羟乙基淀130/0.4可有效预防低血压。  相似文献   

19.
罗俊  王永旺  顾恩华  薛玉良 《中国药房》2013,(44):4182-4184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和丙泊酚对儿童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EA)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行先天性斜视矫正手术的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氯化钠注射液组(S组)、咪达唑仑组(M组)和丙泊酚组(P组)。所有患儿静脉麻醉后,M组给予咪达唑仑0.05mg/kg,静脉注射;P组给予丙泊酚1mg/kg,静脉注射;S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2ml,静脉注射。记录3组患儿诱导时间、麻醉维持时间、术中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呼吸频率(RR);记录3组患儿苏醒和出麻醉后恢复室(PACU)时间及患儿苏醒期躁动(PAED)评分;记录所有患儿镇痛评分(CHIPPs)及EA发生率;观察3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儿术中诱导时间、麻醉维持时间、MAP、HR、RR、苏醒时间、出PACU时间、CHIPP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组患儿和P组患儿EA发生率及PAE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较S组患儿EA发生率和PAED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咪达唑仑和丙泊酚可降低七氟烷麻醉患儿EA发生率和PAED评分,提高患儿复苏质量和安全,且不延长苏醒和出PACU时间,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