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危险因素,并给予相应的处理方法。方法:选取郸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脑出血急性期后未出现血肿扩大者与50例血肿扩大者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急性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血压、血肿量、CGS评分、首次出血量、呕吐、肝肾功能差异、甘露醇应用情况、吸烟、饮酒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危险因素较多,医护人员在治疗期间要加强监护,采取积极治疗措施减少再出血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诊治的急性脑出血并存在急性血肿扩大的患者104例为观察组,同时段急性脑出血未继发急性血肿扩大的患者104例为对照组,分析其临床资料,比较二组患者病程、平均动脉压、首次出血量、血肿形态及患者病死率,对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主要包括病程、平均动脉压、血肿形态、出血部位、出血量等。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病程短,平均动脉压显著升高,首次出血量大,血肿不规则比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平均动脉压、血肿形态为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③观察组患者病死率为36.53%,对照组病死率为19.23%,观察组患者病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程、平均动脉压、血肿形态为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应该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甘露醇治疗早期脑出血降低血肿扩大发生率和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6月医院接收的8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应用甘露醇的时间进行分组,对照组(n=40)患者在发病6h后应用甘露醇治疗,观察组(n=4 0)患者在发病6h内应用甘露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血肿扩大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中血肿增大患者有9例,血肿扩大发生率为22.50%;观察组中血肿增大患者有3例,血肿扩大发生率为7.50%,观察组血肿扩大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2.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出血早期应用甘露醇治疗,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血肿扩大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宁良霞 《大家健康》2013,(17):77-78
目的:探讨丹参类制剂对脑出血急性期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病后3天患者80例进行分析,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类制剂,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肿量、水肿量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出血急性期应用丹参类制剂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水肿量,促进血肿的吸收,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临床特点以及CT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7月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6例,在患者入院24h内进行头颅CT检查,根据头颅CT结果,将血肿扩大患者分为观察组(48例),血肿未扩大患者为对照组(48例),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头颅CT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24h平均收缩压以及24h平均动脉压均高于对照组,且与对照组患者对比,观察组患者基底节血肿、血肿形态不规则、肝功能以及凝血功能异常发生率更高(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肿扩大多发生于24h内,导致血肿扩大的主要因素有基底节区不规则血肿以及肝功能和凝血功能异常受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近四年来收治的486例脑出血患者中136例急性期病情加重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血肿形态不规则、丘脑部位出血、血压过高超早期应用大剂量甘露醇等脱水剂病例血肿扩大发生率高。急性期血肿扩大患者死亡率高。结论导致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较多,急性期血肿扩大是导致病情加重及死亡的主要因素,正确判断急性期血肿扩大因素将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近四年来收治的486例脑出血患者中136例急性期病情加重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血肿形态不规则、丘脑部位出血、血压过高超早期应用大剂量甘露醇等脱水剂病例血肿扩大发生率高。急性期血肿扩大患者死亡率高。结论导致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较多,急性期血肿扩大是导致病情加重及死亡的主要因素,正确判断急性期血肿扩大因素将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杨青松  王遂山 《当代医学》2008,14(23):23-24
目的 探讨影响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近四年来收治的486例脑出血患者中136例急性期病情加重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血肿形态不规则,丘脑部位出血、血压过高超早期应用大剂量甘露醇等脱水剂病例血肿扩大发生率高.急性期血肿扩大患者死亡率高.结论 导致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较多,急性期血肿扩大是导致病情加重及死亡的主要因素.正确判断急性期血肿扩大因素将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生命体征、血生化指标、影像学表现等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可能发病机制,确定其危险因素,明确其早期先兆指标,进而指导临床。方法:107例脑出血患者,根据复查CT结果分为血肿扩大组(28例)及对照组(79例),对2组患者一般情况、入院情况、影像学检查、生化检查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早期血肿扩大发生率为26.2%。发病后24h 2组间血压水平、血肿形态、中线移位、生化检查中转氨酶、空腹血糖、GCS评分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发病后GCS评分、24h内血压水平、头颅CT表现及转氨酶水平、空腹血糖是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特别是GCS评分、中线移位、空腹高血糖,对脑出血后血肿扩大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长期重度饮酒对脑出血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长期重度饮酒的脑出血患者30例(研究组)和与之临床相匹配非饮酒的脑出血患者30例(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观察两组患者血肿扩大、术后再出血、脑水肿、并发症的情况和疗效。结果研究组1月内血肿扩大发生率、血肿增大量、术后再出血发生率、再出血量、脑水肿体积、并发症发生率等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长期重度饮酒是直接影响脑出血患者近期转归和恶化或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引起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以指导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发病3h内的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2例分为血肿扩大组(31例)和血肿稳定组(91例),对两组患者病史、临床特点、生化指标及头颅CT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生率为25.4%,发生时间多在发病后24h内(70.93%);基底节区不规则血肿、血压持续升高、肝功能受损、大量饮酒及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患者,易发生血肿扩大,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出血后血肿增大多发生在24h内,长期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发病后血压持续增高、基底节区不规则血肿、肝功能受损可能为血肿增大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并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的临床因素。方法: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患者178例,出现血肿扩大者41例为研究组,未出现血肿扩大的137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出现呕吐症状、CT密度不均、长期酗酒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糖尿病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现呕吐症状、血肿密度不均、长期酗酒与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选取我院脑出血急性期患者70例,接受治疗的时间为2011年3月至2013年1月期间,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脑出血急性期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脑出血急性期患者(P0.05)。结论优质护理对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期脑出血患者行程序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20例,采用程序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期脑出血患者行程序化护理干预,护理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评估脑出血(ICH)患者CT平扫"岛征"对识别血肿扩大和预后不良的影像学预测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7年8月就诊于本院的ICH患者共7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就诊后均采用CT平扫检查,根据其是否存在早期血肿扩大分为两组,血肿扩大组(24例)和未扩大组(50例),观察两组患者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CT平扫"岛征"是否可以作为预测脑出血肿扩大和预后不良的影像学指征。结果 CT平扫"岛征"出现率比较,血肿扩大组明显高于未扩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血肿扩大组明显高于未扩大组(P0.05)。结论 CT平扫"岛征"可作为识别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和预后不良的主要影像学预测因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小骨窗开颅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小骨窗开颅微创手术治疗,比较术后两组血肿清除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再出血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血肿清除率为100.00%(40/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观察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出血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微创手术应用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能有效清除颅内血肿,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再出血率,效果优于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丹参类制剂对脑出血急性期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病后3天患者80例进行分析,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类制剂,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肿量、水肿量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出血急性期应用丹参类制剂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水肿量,促进血肿的吸收,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急性期血肿扩大危险因素与成人原发性脑出血(ICH)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成人ICH患者共234例,其中超急性期血肿增长速度(UHG)≤4.7mL/h为120例设为扩大速率慢组,>4.7mL/h为114例设为扩大速率快组;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和临床预后相关指标,观察血肿体积和血肿扩大速率与发病至行首次头颅CT时间相关性,并进一步分析UHG对临床预后的影响。结果两组性别、NIHSS评分、血压、发病至行首次头颅CT时间、血肿体积及UHG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扩大速率快组90 d和随访1年预后不良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扩大速率慢组(P<0.05);发病至行首次头颅CT时间<2h内患者UHG和血肿扩大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随发病至行首次头颅CT时间延长患者UHG和血肿扩大发生率显著下降(P<0.05);合并血肿扩大、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90d及随访1年预后不良成人ICH患者UHG均显著高于未合并者(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证实,UHG>4.7ml/h是成人ICH随访随访1年预后不良独立危险因素(P<0.05);其中UHG>4.7ml/h能够提高基线血肿体积>10ml患者在随访随访1年预后不良预测方面特异度和阴性预测值。结论UHG与成人ICH患者临床预后不良密切相关;针对UHG加快者应给予密切病情监测和积极有效干预以改善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硬通道多孔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旨在进一步提高脑出血治疗水平。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共79例,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39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接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接受硬通道多孔微创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脑出血手术情况、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神经功能。结果:观察组手术持续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肿清除率为(81.26±4.25)%,明显高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68.31±3.5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0%,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5.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个月GOS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硬通道多孔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具有较好的效果,能有效清除血肿,改善预后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优于开颅血肿清除术,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开颅血肿清除术,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术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程序化护理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急性期脑出血患者9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程序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肢体运动功能(FMA量表)、功能独立性(FIM量表)、心理状态(HAMA和HAMD量表)、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FMA、FIM、HAMA和HAMD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更大(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程序化护理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