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炎症期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原因与手术中转时机。方法回顾分析651例急性炎症期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主动及被动中转开腹的原因,手术中转时机。结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成功635例(97.54%),中转开腹16例(2.46%)。其中因胆囊三角解剖不清、胆囊与周围组织紧密粘连,主动中转开腹11例(1.69%),被动中转开腹的5例(0.77%)中胆管损伤2例,出血3例。10例开腹病例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对严重粘连、出血不止、胆管损伤病例,需及时中转开腹手术,是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并发症及中转开腹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最佳手术时机。方法将行腹腔镜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切除术的患者322例,按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距症状发作时间间隔不同分为A组118例、B组106例、C组98例。比较3组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C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A组和B组,中转开腹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相对较高。结论腹腔镜下行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切除术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但对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症发作72h后患者行手术治疗对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最佳手术时机.方法 将行腹腔镜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切除术的患者322例,按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距症状发作时间间隔不同分为A组118例、B组106例、C组98例.比较3组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C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A组和B组,中转开腹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相对较高.结论 腹腔镜下行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切除术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但对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症发作72h后患者行手术治疗对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4.
陈大红  汪泳  王健  陈方骏  孟杰 《安徽医药》2016,20(8):1527-1529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507例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结果:194例患者中,29例中转开腹,中转率为14.9% ;微创组与中转开腹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通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炎症发作时间、既往腹部手术史、炎症发作次数、胆囊壁厚度、术者手术经验及白细胞计数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既往腹部手术史、胆囊壁的厚度、炎症发作次数及术者手术经验是影响微创胆囊切除手术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正确评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危险因素,可为外科医生术中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并可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159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旭 《中国药业》2008,17(13):66-6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急性胆囊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医院2004年6月至2007年6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15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下完成150例,中转开腹9例,术后胆囊窝积液5例,无严重并发症,疗效满意。结论只要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方法得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是安全、可行的,必要时可中转开腹处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急性胆囊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医院2006年12月至2009年10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下完成75例,中转开腹1例,术后胆囊窝积液2例,无严重并发症,疗效满意。结论只要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方法得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是安全、可行的,必要时可中转开腹处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急性胆囊炎治疗的应用。方法对收治的70例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综合分析。结果除3例中转开腹外,67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无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安全、有效,应重视手术时机的选择及手术操作时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8.
宁克江  毛国良 《河北医药》2008,30(5):642-643
目的探讨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对我院56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均进行腹腔镜手术探查,顺利完成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53例,中转开腹3例,中转开腹率为5.35%,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成功的关键是术者具有娴熟的腹腔镜技术并正确处理Calot三角。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时机及中转开腹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皆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根据患者治疗时机不同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48例,在症状出现48 h内手术治疗,B组50例,在症状出现48 h后手术治疗,C组52例,在保守治疗症状缓解后再行择期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三组患者手术治疗相关情况,总结中转开腹影响因素。结果 A、B、C三组中转开腹例数分别为2、11、8例,三组中转开腹率经对比可知,A组明显低于其余两组(P<0.05);A、B、C三组并发症例数分别为2、4、6例,三组并发症发生率经统计学分析无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可知影响中转开腹的因素主要有症状出现时间、胆囊壁厚度、白细胞数、胆囊周围渗出及腹肌紧张,而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可知影响中转开腹的因素主要有症状出现时间与胆囊周围渗出。结论对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应在症状出现48 h内进行手术取得效果更佳,同时症状出现时间与胆囊周围渗出属于影响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加强重视。  相似文献   

10.
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163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手术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16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15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成功,12例中转开腹,全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经验体会。方法 11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CO2气体建立气腹,常规三或四孔法。结果 108例患者成功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例患者因右上腹广泛粘连中转开腹,108例患者温氏孔放置引流管,无并发症发生和死亡病例。结论规范腹腔镜操技术,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手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讨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许昌市第二卫生防疫站2003年元月至2009年元月96例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90例成功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6例中转开腹手术,20例温氏孔放置引流管。结论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行有效。严格掌握手术指征、规范操作、合理放置引流是手术关键。腹腔镜手术遇困难时,可适时中转开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时间及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方法 以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6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症状出现距手术治疗时间的长短进行分组,其中<48 h的患者为A组,时间为48~72 h的患者为B组,时间>72 h的患者为C组,时间为2~4周的患者为D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相关因素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4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A组最短,C组最长;中转开腹率A组最低,C组最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中转开腹率与患者体温、手术时机、胆囊壁厚度、胆囊肿大及白细胞计数有关.结论 患者临床症状出现后48 h为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其中手术时间、体温及白细胞计数等因素与中转开腹率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83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既往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相对禁忌证,特别是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初期甚至为绝对禁忌证。原因是胆囊急性炎症期由于胆囊水肿、充血、组织脆性大、张力高、局部解剖层次不清、中转开腹率高、容易损伤血管、胆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故多不主张在急性炎症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导致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方法将2005年4月至2013年4月入住我院的400例行LC的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采用单因素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然后确定影响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下LC导致中转的危险因素。结果经单因素分析,LC成功组与LC失败组患者中转开腹的患者比率在年龄、性别、胆囊壁增厚、肝硬化、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及白细胞计数等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筛选出性别、胆囊壁增厚、肝硬化、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及白细胞计数为影响急性胆囊炎行LC致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结论影响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导致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有性别、胆囊壁增厚、肝硬化、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及白细胞计数,应在实际手术过程中对其加以注意,并于术前做好手术中转风险的心理准备,避免不必要的损伤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术前预测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难易度的价值。方法确定判别行Lc难易程度的标准,根据判别标准术前将267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分为容易组、困难组,并与术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结果267例患者成功完成LC246例,中转开腹21例,中转率为7.87%。术前预测的准确率为94.0%,敏感度为98.5%,特异度为80.6%。结论胆囊容积≥50mm。、胆囊壁厚度≥5mm、胆曩周围粘连和胆囊颈部结石嵌顿作为预测指标可以较准确地预测急性胆囊炎LC难易程度,对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腹腔镜技术在急性胆囊炎治疗中的处理方法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回顾分析365例急性炎症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资料及治疗结果.结果 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65例:成功357例(97.8%),中转开腹8例(2.2%).其中因胆囊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无法分离而主动中转开腹5例(1.37%);被动中转开腹3例(0.83%),其中肝外胆管损伤2例、胆囊动脉出血l例.结论 急性炎症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所遇情况复杂多变,随着腹腔镜切除术经验积累,掌握手术技巧,可降低手术难度,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切除手术时机探讨及操作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达元 《中国医药》2006,1(5):304-305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时机,并总结操作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急性胆囊炎2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65例中手术成功244例,成功率92.1%。中转开腹21例,其中≤72h(Ⅰ组),〉72h(Ⅱ组)的中转率分别为3.1%(4/129),12.5%(17/136)。Ⅰ组与Ⅱ组比较成功率无明显差别(P〉0.05)。全组无死亡病例,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可行,只要无内科禁忌证,应积极开展腹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体会。方法75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果中转开腹6例,余69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均顺利完成LC,无肝外胆管损伤、腹腔脓肿、以及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病例,全部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严格掌握急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指征、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置以及规范的手术操作技术,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患者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和手术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老年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成功173例,成功率93%;中转开腹16例,其中病程72h内和72h以上中转分别为5.2%、8.9%。全组无死亡病例。结论只要做好围手术期处理,把握手术时机,正确评估麻醉及手术风险,对老年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患者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可行,且更具微创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