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5-HT1A受体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在建立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抑郁大鼠模型的基础上,采用3H放射性配体受体结合分析法,测定大鼠海马5-HT1A受体特异性结合量,探讨电针抗抑郁机制。方法: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5只。用慢性不可预见性轻度刺激结合孤养的方法造模。造模同时给予电针治疗。穴位:选取百会穴、太冲穴,频率2Hz,电流强度为0.6mA左右,留针20min,每日1次,连续针剌21d。结果: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海马匀浆粗膜的[^3H]8-OH—DPAT特异性结合分别为(30.16±3.34)fmol/mg protein和(19.42±2.12)fmol/mgprotein。抑郁大鼠海马匀浆粗膜的[^3H]8-OH—DPAT特异性结合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电针组大鼠经电针治疗21d后,海马匀浆粗膜的[^3H]8-OH—DPAT特异性结合为(28.53±1.66)fmoL/mgprotein,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抑郁大鼠海马5-HT1A受体的结合位点明显下降,电针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抑郁大鼠海马5-HT1A受体的结合位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电针"百会"足三里"穴对抑郁症的调节作用.方法复制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模型,施以电针"百会"足三里"穴治疗.采用美国GraphPad Prism 3.02专用统计软件,以非线性回归方法计算最大结合率(Bmax)和平衡解离常数(Kd),推测5-HT1A和5-HT2A的受体数量与结合活性.结果(1)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大脑皮层5-HT1受体的Bmax值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电针可增加其Bmax值.(2)抑郁模型大鼠大脑皮层5-HT2受体的Bmax值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电针可降低其Bmax值;抑郁模型大鼠5-HT2受体的Kd也高于正常组(P<0.05),电针治疗后Kd值也有所下降.结论5-HT受体功能不平衡是导致抑郁症的重要原因之一,电针"百会"足三里"穴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针针刺"百会""印堂"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松果体的影响,探讨电针抗抑郁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模型组、电针治疗组。抑郁症模型选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和孤养方法复制,通过开野实验观测大鼠的行为学变化,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松果体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的水平穿越格数、直立运动次数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治疗组的水平穿越格数、直立运动次数显著增多(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松果体细胞数目减少,排列疏松,线粒体减少,呈不同程度肿胀,髓鞘板层分离、变性,出现凋亡样变化。电针治疗组松果体数目增多,排列紧凑,核仁明显,髓鞘尚规整、致密,线粒体肿胀减轻。结论电针可以增加慢性应激模型大鼠松果体细胞数目,减少髓鞘脱失,保存线粒体功能,可能是电针抗抑郁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百会、印堂穴对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UMS)抑郁模型大鼠血清炎性因子及单胺类递质的调节作用。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氟西汀组与电针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进行孤养,并接受CUMS刺激方式造模。各组大鼠分别于应激前和应激后进行高架十字迷宫试验并记录数据,观察大鼠的行为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血清中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与5-羟吲哚乙酸(5-HIAA)的含量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电针组大鼠进入开臂次数和时间的百分比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IL-6、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1);而相关神经递质含量均有所升高,以NE、DA的改变为最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治疗能够改善模型大鼠抑郁症状,抑制血清炎症因子的表达,提高单胺类物质含量,这可能是电针发挥抗抑郁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电针针刺百会、印堂对慢性应激模型大鼠血清中褪黑素(MT)含量的影响,探究电针抗抑郁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与电针治疗组,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和孤养方法复制抑郁症模型,通过开野实验观察大鼠的行为学变化,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大鼠血清中MT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的水平穿越格数、直立运动次数显著降低(P<0.05),电针治疗组的水平穿越格数、直立运动次数较模型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中的MT含量显著性减少(P<0.05),电针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中MT含量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应激可以使大鼠血清MT的分泌水平降低,电针可以提高慢性应激模型大鼠血清中褪黑素含量,其可能是电针抗抑郁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对强迫游泳应激大鼠海马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信号转导通路影响,探讨针刺抗抑郁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空白+JNK通路阻断剂(SP 600125,以下简称SP)组、模型组、模型+SP组、针刺组、针刺+SP组、氟西汀组、氟西汀+SP组,每组6只。采用强迫游泳应激结合孤养法造模。针刺干预选取"百会""印堂"穴,每次20min,每天1次,共治疗2d;阳性对照药物给予氟西汀1.8mg/kg灌胃,每天1次,共治疗2d。通过游泳不动时间对大鼠进行行为学评价;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中JNK上游激酶MKK 4和MKK 7、JNK、磷酸化JNK(p-JNK)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空白+SP组游泳不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游泳不动时间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模型+SP组、针刺组、针刺+SP组、氟西汀组、氟西汀+SP组游泳不动时间明显缩短(P0.05,P0.01)。不同组别之间JNK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海马中MKK 4、MKK 7、p-JNK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氟西汀+SP组MKK 4、MKK 7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均P0.05),其余组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模型+SP组、针刺组、针刺+SP组、氟西汀组、氟西汀+SP组p-JNK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针刺治疗能降低急性应激模型大鼠海马JNK的磷酸化水平及蛋白表达,有效抑制JNK信号转导通路活性,进而改善强迫游泳应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症状,这可能是针刺发挥抗抑郁效应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改变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的抗抑郁作用。方法将3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抑郁模型组、抑郁模型加电针组和抑郁模型加氯丙咪嗪组,每组8只。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刺激诱导大鼠抑郁模型,于实验前1天和实验第14、28天用敞箱实验法(Open-field test)测定大鼠行为,观察电针对模型大鼠行为改变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抑郁模型组大鼠的水平穿越格数、直立次数和体重增长数均减少;与抑郁模型组相比,电针和氯丙咪嗪能明显增加大鼠的水平穿越格数和直立次数,而对体重增长的减少没有明显改变。结论电针能明显改善抑郁大鼠的抑郁状态,具有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敏  图娅 《中医研究》2008,21(3):15-18
目的探讨电针对慢性应激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方法40只SD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和氟西汀组,应用孤养合并慢性复合应激方法造模,观察大鼠Open-field实验和"Y"型电迷宫实验成绩的变化;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海马内PKA(蛋白激酶A)、CREB(环磷酸腺苷反应单元结合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模型组大鼠自主运动和学习记忆能力显著降低(P<0.01),电针组行为学成绩较模型组提高(P<0.01);模型组大鼠海马内PKA、CREB含量较空白组显著降低(分别P<0.05,P<0.01),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海马内PKA、CREB含量有所提高(P<0.01),与氟西汀组比较无显著意义(P>0.05). 结论提示电针作为早期干预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抗慢性应激所致的学习记忆行为改变,其机制可能与海马内PKA、CREB信号物质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对顺铂注射引起的恶心呕吐大鼠脑干5-HT含量的影响,探索针刺缓解化疗后恶心呕吐的作用机制。方法: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每组8只。对模型组及针刺组大鼠腹腔注射顺铂(6 mg/kg),正常组大鼠腹腔注射等比例生理盐水。针刺组在顺铂注射前3 d,注射当日及注射后2 d(共6次)选取中脘穴及单侧内关穴进行电针。对正常组及模型组大鼠予以假电针治疗。末次干预后取材,分别用免疫组化和高效液相电化学法检测脑干5-HT水平。结果:免疫组化法显示,模型组大鼠脑内5-HT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P0.001),针刺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高效液相法检测显示模型组大鼠脑内5-HT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针刺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电针"中脘"及"内关"穴可以抑制"恶心呕吐"模型大鼠中枢5-HT的过度释放,这可能是针刺防治化疗后恶心呕吐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抑郁大鼠的行为学变化、海马内及外周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五羟色胺(5-TH)含量的变化,探讨电针对抑郁状态的治疗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和药物组,每组各8只。正常组不接受任何刺激;其余3组采用慢性应激刺激结合孤养建立抑郁模型。模型组不接受任何刺激,电针组每日应激刺激1 h后电针治疗,药物组每日应激刺激1 h后予百忧解灌胃。各组通过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大鼠海马内BDNF及5-TH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量大鼠外周血清当中BDNF与5-HT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进入开放臂次数比及处于开放臂时间比明显降低(P <0.05),抑郁模型造模成功;与模型组相比,药物组和电针组进入开放臂次数比及时间比明显增加(P <0.05);与药物组相比,电针组大鼠进入开放臂次数比更高(P <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海马BDNF、5-HT表达明显降低(P <0.05);与模型组相比,药物组和电针组BDNF、5-TH表达均明显升高(P <0.05);与药物组相比,电针组中BDNF与5-HT的表达都要稍高。ELISA结果显示,模型组外周血BDNF、5-HT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组,组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药物组和电针组BDNF、5-HT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组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抑郁模型大鼠BDNF及5-TH含量显著降低,而电针和抗抑郁药均可以有效提高大鼠海马内及外周血清内BDNF及5-TH含量,改善大鼠抑郁状态及行为活动,且电针效果更优于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应激对大鼠海马区5-HT2A受体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open-feild法评分相近的2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应用分养和长期不可预见的中等强度应激造成大鼠抑郁模型,以免疫组化法和原位杂交法检测大鼠海马5-HT2AR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1)模型组体重增长14d时明显低于对照组。(2)模型组水平活动和垂直活动于第7天后明显降低;糖水消耗量于第14天后明显减少。(3)模型组海马5-HT2AR及其mRNA表达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慢性应激能诱发大鼠轻度抑郁,其机制与海马5-HT2AR及其mRNA的低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王椿野  郭蓉娟 《世界中医药》2014,9(12):1633-1635
目的:初步探索醒脾解郁方对抑郁模型大鼠的抗抑郁行为和血清激素、神经递质变化的影响。方法:本实验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对照组、舍曲林对照组、中药(石菖蒲、西洋参、郁金、熟地黄)组,采用21 d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建立抑郁大鼠模型,以糖水偏爱和旷野试验移动距离评价各组大鼠抑郁行为,用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5-羟色胺、皮质酮含量,并比较醒脾解郁方对其影响的作用。结果:21 d慢性应激建立大鼠抑郁模型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体重降低明显(P0.01),糖水偏爱率、旷场试验移动距离显著下降(P0.01),同时模型组血清皮质酮含量显著增加(P0.01)、5-HT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和舍曲林组均能显著改善大鼠抑郁行为(P0.05),并且醒脾解郁方和舍曲林均对抑郁大鼠血清皮质酮、5-HT均有显著逆转作用(P0.05)。结论:醒脾解郁方具有抗抑郁作用,并与舍曲林效果相当,并能逆转抑郁模型大鼠血清皮质酮、5-HT的作用,这可能是其改善抑郁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3.
电针对慢性应激模型大鼠行为学及HPA轴相关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 :探讨电针对慢性应激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和对下丘脑 垂体 肾上腺轴 (HPA轴 )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 7种不同的应激方式交替作用于SD大鼠 2 1d ,制成慢性应激模型 ,用韩氏电针仪 ,以 2Hz频率 ,0 .6mA电流强度 ,电针“百会”和“印堂”穴 ,每天 1次 ,每次 2 0min ,共2 1d。通过开野实验及糖水实验进行大鼠行为学检测 ,运用放射免疫法 (RIA)检测下丘脑CRF、垂体ACTH、肾上腺CORT的含量 ,并与空白组、模型组、百优解组及束缚组做比较。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 ,模型组及模型束缚组开野实验的水平运动次数和垂直运动次数明显减少 ,糖水的摄入量明显减少 ,垂体ACTH、肾上腺CORT的含量明显升高 ,而电针组和百优解组可明显增加开野实验的垂直运动次数及糖水的摄入量 ,并可降低垂体ACTH、肾上腺CORT的分泌。结论 :慢性应激引起大鼠的活动性降低 ,探究行为减少和HPA轴亢进 ,电针可能通过调整垂体ACTH、肾上腺CORT的过度分泌 ,从而纠正HPA轴亢进 ,进而改善慢性应激大鼠的行为学表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抗郁汤对PSD小鼠自发性行为和血清5-羟色胺(5-HT)影响。[方法]将60只小鼠按体重随机分组。采用阻断单侧颈总动脉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使用不同剂量抗郁汤进行干预,通过悬尾、强迫游泳实验,实验第6天测定模型鼠自发性行为、血清5-羟色胺(5-HT)指标。[结果]小鼠悬尾累计静止时间,模型组比空白对照组长(P<0.05),高剂量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中剂量组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强迫游泳累计静止时间模型组比空白对照组长(P<0.05),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均低于模型组(P<0.05);血清5-HT含量模型组低于对照组(P<0.01),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均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抗郁汤干预可使PSD小鼠血清中5-HT水平明显增高,增强自发性行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电针对抑郁状态下奖赏效应的调节作用和作用机理。方法:选用SD雄性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用慢性应激结合孤养的方式造模。电针组取“百会”“印堂”穴,使用HANS LH202型电针仪进行电针。慢性应激程序开始前和结束后分别测量大鼠蔗糖水摄入量;造模、治疗周期结束后计算大鼠15 min舔吻次数和跨骑次数;采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法测定部分脑区多巴胺(DA)含量。结果:电针组大鼠糖水摄入量明显多于模型组(P<0.05);电针组大鼠舔吻次数和跨骑次数与模型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电针组额叶皮层、纹状体、下丘脑DA含量显著升高,额叶皮层、下丘脑内DA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纹状体内DA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电针可以影响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食物奖赏效应和性奖赏效应,并可能通过调节中枢不同脑区DA参与抑郁状态下奖赏效应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结肠组织5-HT、5-HT4受体的调节作用,探讨电针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效应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和西药组,采用0~4℃生理盐水灌胃方法建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电针组和西药组均连续治疗7 d。治疗结束后,对大鼠直肠扩张刺激诱导的腹部撤回反射(AWR)进行半定量评分,采用酶联免疫技术检测结肠黏膜5-HT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结肠黏膜5-HT4受体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在肠道压力为20 mmHg时腹部撤回反射评分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较,电针组和西药组在肠道压力为20 mmHg时腹部撤回反射评分增高(P0.05)。与正常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5-HT含量增高(P0.05),5-HT4受体平均光密度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西药组结肠5-HT含量降低(P0.01,P0.05),电针组5-HT4受体平均光密度增加(P0.05);电针组与西药组5-HT浓度降低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能够抑制5-HT在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肠道的异常表达,增加5-HT4R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在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电针的保护作用机理。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治疗组(取左侧“肩”“外关”“髀关”“足三里”穴)、穴位对照组(取左侧“清冷渊”“灵道”“箕门”“漏谷”穴)、非穴位对照组(取左侧“天泉”与“曲泽”连线中点、“曲泽”与“郄门”连线中点、“五里”与“阴包”连线中点和“膝关”与“中都”连线中点),电针参数为连续波,频率10Hz,波宽0.6ms,电压1.5-3V(以肌肉轻微抽动为度),时间10min。每天1次,共3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只固定不针刺。三动脉结扎法造成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NO含量,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含量,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脑组织Ca2+含量,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结扎颈总动脉30min的血清NO含量明显降低,血浆ET含量无明显变化;再灌注30min,血清NO含量显著降低,血浆ET含量显著增加,再灌注120min,脑组织Ca2+含量和含水量显著增加。电针能显著升高再灌注30min后血清NO含量,降低血浆ET含量、脑组织Ca2+含量和含水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急性期存在血液NO含量降低而ET含量升高,电针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可能与升高血清NO含量和降低血浆ET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电针对WKY(Wistar Kyoto)抑郁大鼠行为学、海马CA1区突触可塑性、5-HTT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本实验选取10 只雄性Wistar 大鼠为正常组(Control),30 只雄性WKY 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Model)、电针组(EA)和假针组(Sham EA)。通过糖水偏好实验(SPT)、旷场实验(OFT)和强迫游泳实验(FST)进行行为学测试。采用电生理场电位实验,检测电针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CA1区LTP的作用,即对突触可塑性的影响。并使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5-HTT蛋白表达。结果:Model组糖水偏好比低于正常组(P < 0.01),EA组糖水偏好比明显高于Sham EA组(P < 0.05)。OFT中,与正常组相比较,Model组中央运动时间,总运动时间,中央运动距离,总运动距离,垂直站立次数均减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Model组相比,电针EA组的中央运动时间和总运动时间明显增加(P < 0.05)。FST中,与正常组相比较,Model组大鼠的不动时间明显增加(P < 0.05)。与Sham EA组和Model组相比较,EA组的不动时间明显缩短(P < 0.05)。Sham EA和Model组LTP均诱导失败,EA治疗后两个脑区均可成功诱导出LTP。Model组兴奋性突触后场电位(Field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fEPSP)斜率明显低于Control组(P < 0.001),与Sham EA组相比,EA组fEPSP斜率明显升高(P < 0.001)。与Control组相比,Model组5-HTT蛋白的表达显著增高P < 0.001)。与Sham EA相比较,EA组5-HTT的表达降低(P < 0.001)。结论:电针能够改善WKY大鼠的抑郁样行为,下调海马CA1区5-HTT蛋白的过表达,从而修复受损的海马突触可塑性,这可能是电针治疗抑郁症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电针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模型组和电针组各11只,慢性应激法21 d造模。电针组选穴"百会"三阴交",以频率2 Hz、电流强度1 mA,行电针治疗20 min,每日1次。14 d后处死动物,通过免疫组化法测定5-羟色胺(5-HT)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在海马区的积分吸光度(IOD)值。结果:造模后造模组与正常组比较,水平、垂直运动次数和糖水消耗量均减少(P<0.001)。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5-HT和AChE的IOD值减小(P<0.05);电针组与模型组相比,两指标的IOD值明显升高(P<0.05)。结论:抑郁大鼠海马5-HT和AChE活性降低,电针可明显提高大鼠海马中5-HT、AChE的表达,从而发挥其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