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健康教育对手足口病患儿家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对手足口病患儿家长的影响。方法采取多种的健康教育方法,对116例住院手足口病患儿家长进行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的教育,并进行比较。结果健康教育前后家长对手足口病相关知识掌握明显提高,心理紧张程度明显降低。结论手足口病健康教育适应社会和家长的需求,能提高家长对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改善家长对手足口病的紧张心理,有益于维护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2009年3-11月来我院确诊的手足口病患儿家长对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认知情况,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来我院就诊的患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患儿家长对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大学及以上学历85.28%,初中以下62.52%。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认知态度高于文化程度较低的家长。居住在城镇的家长对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91.40%,居住在农村的51.22%。说明农村患儿的家长对本病基础知识掌握缺乏,对本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结论应针对不同人群,选择多渠道加强手足口病的宣传,有效提高家长对手足口病相关知识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3.
李朝辉  樊美美 《河北医药》2022,(7):1118-1120
目的 探究以需求为导向的护理干预对<3周岁小儿手足口病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家长满意度研究.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3周岁小儿手足口病患儿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以需求为导向的护理干预,将2组患儿在护理后的治疗依从性、家长满意度进行对比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综合预防与治疗干预措施对小儿手足口病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小儿手足口病患儿120例,依据干预措施分为常规预防干预与利巴韦林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综合预防干预与西瓜霜喷剂治疗组(观察组),各60例。统计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发热、皮疹、疱疹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家长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发热、皮疹、疱疹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小儿手足口病采取综合预防与治疗干预疗效确切,可促使患儿临床症状得到缓解,患儿家长满意度高,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应用两种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对患有手足口病的惠儿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患有手足口病的患几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7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对照纽患儿实施护理;采用综合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儿实施护理,对两组治疗计划共计实施时间与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手足口病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家长对手足口病治疗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各项数据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综合护理模式对患有手足口病的患儿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对手足口病患儿病情实施的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78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全面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严密观察病情、加强心理护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饮食护理、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78例患儿经积极治疗和护理全部治愈出院,住院时间为5~11d,无交叉感染、疾病传播及并发症发生。结论全面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阻断手足口病传播,减少并发症,提高患儿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手足口病患儿的病情观察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2010年5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76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患儿住院期间的病情观察及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总结。结果针对本组患儿发病情况,住院期间采取了多种护理干预措施,12例出现重症征象转院治疗,748例治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时间6.5天。结论重视手足口病患儿的病情观察和各项监测,及时识别危重患儿,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手足口病患儿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分析,了解脑性瘫痪患儿家长在治疗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为医务人员对患儿家长心理疏导提供借鉴。通过有计划的与家长进行谈话,观察及了解家长心理变化及家庭情况。总结父母心理变化特点。提示在整个治疗、护理过程中运用心理学护理帮助家长面对现实,树立信心,及早的积极参与配合有利于患儿整个的康复治疗过程。以此总结出脑性瘫痪患儿家长需要深入人文关怀和情感支持,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有利于缓解父母心理负担,减轻父母悲观心理,有助尽早接受现实,积极面对。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有效预防幼儿手足口病的干预措施.方法 在番禺区选择两所幼儿园的150名幼儿及150名家长和85名幼儿教师为研究对象,对幼儿、家长、教师进行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半年后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 家长及幼儿、教师的预防手足口病知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幼儿卫生保健习惯明显改善,干预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幼儿园开展预防手足口病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是必要和可行的,能有效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手足口病患儿家长紧张、焦虑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62例手足口病住院患儿家长作为观察组,再选择一般传染病患儿家长6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SAS评分为(69.72±8.93)分,高于对照组的(48.34±6.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长紧张、焦虑原因为患儿并发症的出现、体温、情绪变化、家长的职业及住院费用等。结论加强对手足口病患儿家长的心理支持,提供有效措施减轻其紧张、焦虑,促进患儿的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2454例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和完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法对2454例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岁及4岁以下儿童是手足口病发病的主要人群(95.52%);病例以农村为主(农村病例数与城市病例数之比为3.2∶1);夏秋季高发。结论防治工作应以农村地区为主,通过开展健康教育等有效措施,提高全民认识,降低疾病疫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手足口病(4期)的临床特点、治疗策略及预后。方法对我院2010年5月至2011年6月诊断和治疗的危重症手足口病(4期)17例患儿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及随访。结果17例患儿年龄(19.8±11.1)月,入院时病程(3.180±0.834)天。其中EV71感染15例,COA16感染2例。影像学检查:头颅MRI阳性6例,头颅CT阳性2例,脊髓MRI阳性2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示脑干受损14例。治疗上丙种球蛋白及甲基强的松龙免疫支持,维持血压、血糖及内环境稳定,行呼吸机支持治疗及头部亚低温治疗。家长放弃治疗后死亡5例(放弃时间分别为入院后1、3、7、30、50天)。出院时完全治愈4例,遗留斜视(外展神经损伤)3例,面瘫(面神经损伤)2例,吞咽功能障碍(舌咽神经损伤)2例,肢体活动功能障碍4例。结论手足口病为EV71感染多见,病情进展迅速,年龄为1—3岁为多,经积极综合治疗远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加强心理护理,提高小儿心导管手术成功率及护理质量.方法:对180例需行心导管术患儿及家属发放术前谈话调查表,筛选出主要心理问题,如患儿恐惧,家属对并发症的担忧,对诊疗水平及疗效不了解,经济接受能力不足,对心导管术的方法、目的与用药不明确等.采取相应护理对策,多陪伴患儿,对患儿及家属进行有目的宣教,如心血管疾病知识、心导管知识,使患儿及家属了解实施心导管术的重要性及意义.结果:患儿恐惧感减轻,家属疑虑消除,171例患儿成功接受了心导管术.结论:针对性心理护理能解决患儿及家属的心理问题并接受心导管术.  相似文献   

14.
儿科护理中家长心理问题的分析及护理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患儿家长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及适宜护理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150名家长进行随机访问。结果:总结出6个具有代表性的心理问题:焦虑、恐惧、怀疑、得到优先照顾、获取患儿疾病信息、早日出院。结论:通过对患儿家长进行心理问题的分析,便于有预见性地对家长进行心理护理,利用家长与患儿亲密关系与熟悉的表达方式,达到良好的护理效果,利于患儿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某县2008~2009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孝东  潘发明 《安徽医药》2010,14(12):1412-1413
目的了解安徽省铜陵县2008~2009年468例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今后进一步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铜陵县"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网络报告的手足口病例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09年共报告468例,发病时间显示高峰在4~6月份,地区分布显示居住在农村儿童发病393例,占83.97%,职业分布显示散居儿童占61.75%,年龄在0~5岁年龄组发病占95.09%,男女比例1.56∶1。结论农村散居0~5岁的儿童是手足口病的重点发病人群,做好以农村家长为重点人群,以托幼机构为重点场所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是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父母心理控制源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内在-外在心理控制源量表(I-E量表)和应对方式问卷(CSQ)对50例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父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父母I-E量表总分为(13.25±4.13)分,外控型心理控制源者占76.0%,内控型者占24.0%。外控型心理控制源患儿父母与内控型心理控制源患儿父母的CSQ各因子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心理控制源与应对方式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父母多表现为外控型心理控制源,心理控制源是应对方式的预测因素,加强心理控制源教育,可矫正消极的应对方式,有助于患儿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梁艳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9):112-11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手足口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4年2月收治的9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皮肤护理、心理护理、健康宣教、饮食等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护理质量、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快速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和护理质量,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小儿手足口病临床护理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朱磊  钱同  张晓文  黄卫  李卫华 《安徽医药》2015,(8):1521-1522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FMD)患儿血清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和去甲肾上腺素(NE)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2例 HFMD 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普通组55例,重症组47例,另选择同期门诊体检3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所有儿童均行血浆 NT-proBNP 及 NE 检测,重症组患儿进入恢复期后复查。结果普通组患儿血浆 NT-proBNP 及 NE 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 >0.05)。重症组患儿血浆 NT-proBNP 及 NE 较普通组及对照组显著升高(P <0.05),重症 HFMD 患儿进入恢复期后血浆 NT-proBNP、NE 显著降低(P <0.05)。结论血浆 NT-proBNP、NE 水平可作为重症 HFMD 早期识别和观察病情及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FMD)婴幼儿血浆B型钠尿肽(BNP)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变化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各种手足口病患儿134例,按临床分型分为普通型50例,重症型65例及危重型19例,测定所有患儿BNP、cTnI水平,同时选择健康体检儿童40名为健康对照组。结果①危重型HFMD组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重症型HFMD组高于普通型HFMD组及健康组(P<0.05),而普通型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②HFMD各组cTnI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以危重型及重症型组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普通型HFMD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浆BNP和cTnI水平对于HFMD的诊断和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樊婷婷  潘家华 《安徽医药》2012,16(4):514-51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重症手足口病2期的疗效。方法以2011年5月~7月确诊累及神经系统的手足口病重症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全部患儿在利巴韦林10 mg.kg-1.d-1抗病毒及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不同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大剂量组(A组)10~15 mg.kg-1.d-1;小剂量组(B组)1~2 mg.kg-1.d-1;无激素使用组(C组);比较三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三组患儿神经系统受累时间、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激素使用组(C组)发热持续时间比激素使用组(A、B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共81例患儿均痊愈出院,治疗过程中无进展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心力衰竭。结论小儿重症手足口病2期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可使热程缩短,减轻患儿痛苦及家长焦虑情绪;但是无论大剂量或小剂量糖皮质激素都不能缩短其病程,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