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26岁,主因“宫内孕38 Q 6周第一胎、不规律下腹痛5h”于2014年10月3日入院。查体:T 36.9℃,P 100次/min,R 20次/min,BP 120/85mm Hg。宫高35cm,腹围106cm,已见红,未破水,头S-2,宫口未开。彩超示双顶径9.9cm,股骨长8.1cm,胎方位右枕前,脐带绕颈1周,羊水最大深度6.1,胎盘Ⅰ级。血尿常规、肝肾功能、D二聚体、糖化血红蛋白、心电图、血凝四项均正常。C反应蛋白稍高,但无发热。产妇于10月3日17:00出现规律宫缩,10月4日2:00宫口开大3cm,头S-2,胎心146次/min,测BP 141/92mm Hg,无头痛头晕症状;3:00宫口开大5cm,头 S-2,BP 149/87mm Hg,4:00宫口开大9cm,头S0,4:30宫口开全,头SQ2;5:30侧切助娩一女活婴,新生儿Apgar评分1min 9分(肤色1分)、5min 10分、10min 10分,体质量3400g。5:35测 BP 155/95mm Hg,给予心痛定10mg舌下含服,30min后测BP 142/83mm Hg,P 90次/min,R 20次/min,1h 后测 BP 136/74mm Hg,P 88次/min,R 20次/min,2h后测BP 130/70mm Hg,P 88次/min,R 20次/min。分娩过程顺利,产后出血不多(产后2h出血共230ml),无异常情况,安返病房休养。于10月6日21:00(产后2d)突然出现头痛头晕嗜睡症状,无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立即行CT检查,示蛛网膜下腔出血,经神经内科会诊,诊断为产褥期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经脱水,利尿、止血,降颅压、抗生素保守治疗及精心护理顺利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2.
张正华  保军平 《云南医药》1993,14(4):218-220
本文观察7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中16例并发急性梗阻性脑积水。参阅有关文献,对本病机理、临床表现、CT与脑积水的关系、治疗、预后进行了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3.
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再出血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佑锦 《淮海医药》2000,18(3):221-221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蛛网膜的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其主要表现为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呕吐、脑膜刺激症状和血性脑脊液.我科1996~1999年共收住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237例,其中再出血病例61例.现将其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患者王某:23岁,既往健康,初孕28周出现下肢水肿,头昏。妊娠40周全身水肿,头晕,视力模糊,于1992-03-07入院治疗。查:血压24/16kPa,体温36.5℃,脉搏84次/分,呼吸20次/分。宫底位于剑突下2.0cm,听诊于脐左侧4.5cm处闻及胎心音160次/分。给予解痉、降压及利尿等治疗6天,血压降至17.3/9.3kPa,水肿减轻,3月13日正常分娩一男婴,子宫复原良好,阴道有少量血性分泌物,会阴无损伤,妊高征消失,3月14日出院。3月16日病人便秘中突然出现头痛,呕吐,嗜睡,失语,二便失禁而再次入院。查:血压16/12kPa,被  相似文献   

5.
1 病历摘要患者 ,女 ,72岁 ,汉族。因“突发头痛 2小时伴恶心呕吐”入院。患者 5 0年前因视物不清伴头昏、头痛、反复晕厥和上肢无力 ,检查发现有高血压 ,上肢无脉。曾在上海某医院行动脉造影而确诊“多发性大动脉炎”。查体 :BP 2 0 0 / 1 2 0mmHg(下肢 ) ,神志清 ,瞳孔等大 ,伸舌居中 ,颈部轻抵抗 ,锁骨下闻及血管杂音 ,心律齐 ,A2 >P2 ,各瓣膜区无杂音 ,两上肢未触及脉搏。腹软 ,肝脾未触及 ,上腹部闻及血管杂音 ,四肢肌力正常。辅助检查 :头颅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血ESR2 5mm/h ,血免疫球蛋白及血C 反应蛋白正常。AST4 5u/L ,球…  相似文献   

6.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各种不同原因致脑或脊髓部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脑或脊髓蛛网膜下腔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典型临床表现为突然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和血性脑脊液。再出血是其致命的并发症,我院近年收治SAH  相似文献   

7.
<正>产后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较少见,我院建院60年,收治孕产妇约13万例,仅此1例,现将收治的剖宫产术后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病例进行报道。1病例资料产妇42岁,G4P1,因停经39+6周,不规律腹痛1天于2011年6月13日入院。该孕妇1995年顺娩1胎,流产2次,此次妊娠末次月经:2010年9月7日,定期产检,妊娠经过顺利。既往体健,否认家族遗传史及  相似文献   

8.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死率较高.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比较复杂。其中SAH并发的早期急性脑积水是影响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本结合352例SAH临床资料.就这一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 6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内科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明确诊断后均给予止血、降颅压、脑保护及防止血管痉挛、防止再出血,血压高者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治疗,其中死亡3例.结论 防治再出血,降低颅内压,防治继发性脑血管痉挛,减少并发症,寻找出血原因、治疗原发病和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10.
杜丽红  丁里 《云南医药》1994,15(4):249-251
本组分析了2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临床心电图,其中观察了16例SAH的心电恢复情况。SAH患者心电图异常表现为心肌缺血,Q—T间期延长,心率异常,自律性异常,并就其机理作了初步探讨。从以上结果提示,在SAH急性期应做好心肌保护。  相似文献   

11.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将珠网膜下腔出血的观察及护理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颅内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分为自发性SAH和创伤性SAH,自发性又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SAH起病急骤,突发的剧烈头痛、脑膜刺激征及血性脑脊液是本病最基本的症状和体征,其再出血率高、并发症多、病死率高。针对SAH的病因及诱因,采取科学性的护理措施,可显著降低SAH再出血的发生率,对预后的生活质量和降低病死率均非常重要。我院对收治的103例SAH患者给予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临床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蛛网膜下腔出血为神经科常见急症,现将1991年至1997年所收治102例分析如下。一、临床资料(一)性别与年龄:102例中,男性56例,女性46例,男女比例为1.22∶1;最小年龄6岁,最大年龄80岁;30~69岁占多数(77.5%),又以50岁至6...  相似文献   

14.
赵启利 《河北医药》2013,35(8):1276-1276
患者,男,72岁,高血压病史20年,2012年3月31日上午因头痛剧烈来院检查;CT显示桥脑左前方梭形高密度影,考虑椎基底动脉瘤可能(图1)。行MRI检查显示桥脑左前方梭形、不规则形短T1短T2信号、混杂有条状稍长T1信号,T2-flair序列及DWI序列呈低信号、近桥脑侧线条样稍高信号,病变塑形生长、随桥脑前间隙而存在(图4)。MRA显示椎基底动脉形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积水的临床治疗。方法将2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积水患者进行内科治疗,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25例患者中20例经治疗后剧烈头痛、呕吐等临床症状消失。治疗3周后,复查脑积水得到明显改善。其中有5例患者,由于并发再出血,并且能耐受开颅手术,转神经外科治疗。结论内科治疗可避免手术开颅损伤,对患者来说伤害较小,对医务人员来说操作较简单,同时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并且适用于不适宜手术的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及治疗方法 .方法 对295例SAH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SAH为多病因的临床综合征,动脉瘤为SAH的主要病因,其他病因有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H)、血管畸形等.临床典型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脑膜刺激征.再出血为主要合并症,PNSH无再出血发生.开颅夹闭术和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是治疗动脉瘤的主要方法 .结论 早期病因诊断,尽快施行病因治疗,是降低再出血率及死亡率的关键;PNSH作为SAH的一个特殊类型,预后好.  相似文献   

17.
蛛网膜下腔出血26例误诊分析福州市第一医院陆晓培,卓健福州市第二医院曾道华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表现典型者诊断多无困难,不典型者则常误诊,现将我们自1980年~1992年收治的26例误诊病例分析如下。一、临床资料女性11例,男...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及治疗方法 .方法 对295例SAH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SAH为多病因的临床综合征,动脉瘤为SAH的主要病因,其他病因有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H)、血管畸形等.临床典型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脑膜刺激征.再出血为主要合并症,PNSH无再出血发生.开颅夹闭术和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是治疗动脉瘤的主要方法 .结论 早期病因诊断,尽快施行病因治疗,是降低再出血率及死亡率的关键;PNSH作为SAH的一个特殊类型,预后好.  相似文献   

19.
薛民强 《江苏医药》1991,17(5):286-287
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有其一定的临床特点,其预后与临床表现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将我院1978年~1988年收治的60岁以上50例患者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50例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  相似文献   

20.
龚敏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3):1744-1744
患者男,36岁,于2003年5月1日急诊入院,入院前2小时起床时突然昏倒在床,当即呼之不应,且伴口吐白沫,四肢阵发性小抽搐,CT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立即吸氧2L/分,给予预防感染,止血、降颅压,对症治疗,保留导尿,持续心电监护。患者处于浅昏迷,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射灵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