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雌激素受体β(ER-β)在成年小鼠脑内的性别差异.方法:成年C57小鼠用硫酸镍铵增强显色的免疫组织化学SP法.结果:ER-β在脑内有广泛的分布,ER-β免疫阳性产物主要表达于细胞核,但在个别脑区也可在胞质甚至突起内检测到.ER-β的表达具有一定的性别差异,在部分脑区ER-β的表达表现为雄性强于雌性,而在另一些脑区则相反,并且该受体的脑核团定位方面表现出某些性别差异.结论:在不同性别的动物同一核团,ER-β发挥的调节作用可能不一样,这可能是造成脑的性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雌激素的核受体ER-α和ER-β以及催产素、加压素在成年雌性小鼠下丘脑室旁核内的表达。方法采用硫酸镍铵增强显色的免疫组化SP法检测ER-α、ER-β、催产素和加压素在室旁核内的表达。结果雌激素的两种核受体在室旁核内都有表达,但是以ER-β为主(P〈0.001),其免疫阳性产物均在细胞核内,未见核外免疫阳性反应。催产素的免疫阳性产物主要在细胞核周围的胞浆即核周质内,而加压素的免疫阳性物质除了在核周质内有很强的反应外,在突起内也可见很强的免疫反应。ER-α的免疫阳性胞体主要在大细胞部内侧,而ER-β、催产素和加压素的免疫阳性胞体主要在背侧帽部或大细胞部的外侧。结论室旁核内两种雌激素受体可能都参与了对催产素和加压素的调节,但ER-β可能发挥了主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ER-α和ER-β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雌激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的作用。过去认为这些雌激素的效果都是通过单一的雌激素受体ER-α(estrogen receptor-α)起作用的。然而,最近一种新形式的雌激素受体ER-β(estrogen receptor-β)的发现,促进关于雌激素对靶器官作用的再研究。本文综述了国际上关于此研究的最新报道,提示了在子宫内膜、腹膜和卵巢异位内膜中ER-α和ER-βmRNA的表达有明显差异,对于深入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临床生物特性、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去势大鼠卵巢移植后海马神经元数量变化及雌激素受体β(ER-β)和神经颗粒素(NG)表达的变化,评价卵巢移植对中枢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术(OVX)后,在肾被膜下移植出生3日内乳鼠的卵巢,于干预后的4、7、14、21 d和28 d,通过Nissl染色计数海马神经元的数量,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海马神经元ER-β和NG蛋白的表达情况,并与OVX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与OVX组相比,卵巢移植组随移植时间的延长,海马神经元的数量逐步恢复;ER-β和NG蛋白的表达在海马各区均有所升高(P<0.05)。结论:卵巢移植可以防止海马神经元数量的减少,并促进ER-β和NG表达,发挥雌激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雌激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的作用。过去认为这些雌激素的效果都是通 过单一的雌激素受体ER-α(estrogen receptor-α)起作用的。然而,最近一种新形式的雌激素受体ER-β (estrogen receptor-β)的发现,促进关于雌激素对靶器官作用的再研究。本文综述了国际上关于此研究 的最新报道,提示了在子宫内膜、腹膜和卵巢异位内膜中ER-α和ER-βmRNA的表达有明显差异,对 于深入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临床生物特性、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雌激素在小鼠痒觉敏感性性别差异中的作用及外周机制。方法:采用正常雄性、雌性以及去卵巢雌性C57BL/6J鼠作为实验对象,分别检测其皮内注射致痒剂所诱发的搔抓行为,并通过腹腔注射不同的雌激素受体拮抗剂探究其外周受体机制。结果:雌鼠对组胺的痒觉敏感性明显高于雄鼠,氯喹引起的搔抓行为无性别差异;雄鼠注射外源性雌激素后,对组胺的痒觉敏感性明显增强;雌鼠去卵巢后,对组胺的痒觉敏感性则显著降低,外源性补充雌激素可以恢复其正常的痒觉敏感性;腹腔注射非选择性雌激素受体拮抗剂可以降低雌鼠的组胺痒觉敏感性;腹腔注射雌激素受体-α(ER-α)拮抗剂MPP可以降低雌鼠对组胺的敏感性,而雌激素受体-β(ER-β)拮抗剂PHTPP和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PR30)拮抗剂G15则无明显影响。结论:雌激素在外周可以易化组胺引起的瘙痒,是引起小鼠痒觉敏感性性别差异的主要原因,并且其在外周的促痒作用是通过ER-α介导的。  相似文献   

7.
雌激素受体亚型与妇科肿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雌激素受体广泛分布于妇女生殖系统,是一类由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介导大部分的雌激素作用.本文综述雌激素受体亚型(ER-α和ER-β)的结构和功能、雌激素受体配体调节基因转录的机制、分布及生理作用等.主要介绍了在妇科肿瘤中二者表达及比例变化与组织细胞的功能和病理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雌激素β型受体(estrogen receptorβ,ER-β)在大鼠下颌下腺的定位和分布,为进一步研究ER-β在下颌下腺的可能功能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结果:大鼠下颌下腺浆液性腺细胞、泡心细胞、闰管、颗粒曲管及大于颗粒曲管的各级导管上皮细胞均呈ER-β免疫反应阳性,阳性反应物质主要位于阳性细胞胞质内,核呈阴性反应。结论:大鼠下颌下腺存在ER-β,雌激素可能通过ER-β的介导对下颌下腺功能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9.
基底前脑包括斜角带垂直部与水平部、隔内侧核和嗅结节岛等部位 ,是雌激素和神经生长因子的重要靶区 ,与学习记忆和老年性痴呆 (AD)有着重要的联系 ,雌激素缺乏可能是导致 AD的重要原因。已经发现雌激素替代治疗可以减少 AD患者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的丢失、减少 β-淀粉样蛋白的沉积 ,进而改善 AD患者的痴呆症状 ,但其机理至今仍不清楚。雌激素 β受体 (ER- β)是近年来新发现的雌激素受体 ,研究表明该受体介导的雌激素信号可能与“经典”的雌激素受体即 ER- α有差异。本文应用免疫组化技术研究了生后不同发育时期大鼠基底前脑内 ER…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α与β亚型在不同年龄段小鼠胸腺内的表达。方法:免疫组化分析雌激素受体α与β亚型在3、8及15月龄段小鼠胸腺内的表达水平;双色免疫荧光分析雌激素受体α与Treg细胞标志Foxp3表达的关系。结果:3月龄小鼠的胸腺皮质区及髓质区内有大量的雌激素受体β及α亚型的阳性细胞。然而,8月龄及15月龄的小鼠胸腺则缺乏雌激素受体β亚型表达而雌激素受体α亚型阳性细胞仍然可发现于这些胸腺的皮质区内。使用雌激素受体α/β及Foxp3(调节性T细胞的标志)抗体对标本进行双色标记结果证实雌激素受体α/β阳性的细胞为Foxp3阴性。结论:成年小鼠胸腺缺乏雌激素受体β,但雌激素受体α为阳性,提示雌激素受体α是介导雌激素引发的胸腺萎缩的关键激素受体。同时也证实雌激素受体α/β不参与Foxp3调节性T细胞的发育。  相似文献   

11.
经由芳香化酶催化雄激素转化而来的雌激素对神经结构和功能有重要影响 ,基底前脑是雌激素和神经生长因子的重要靶区 ,与学习记忆和老年性痴呆 (AD)有着重要的联系。已经发现雌激素替代治疗可以减少 AD患者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的丢失、减少β-淀粉样蛋白的沉积 ,进而改善 AD患者的痴呆症状 ,但其机理至今仍不清楚。应用硫酸镍铵增强显色的免疫组化 SP法 ,研究了切除双侧卵巢 (OVX)后小鼠基底前脑内 ER- β、Ch AT、NOS和 p75表达的变化 ,结果发现 :OVX导致 ER-β和 Ch AT、p75、NOS表达下降 ,约第5天降至最低 ,随后恢复 ,到第 1…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玛卡酰胺B(Macamide B)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小鼠脑组织中雌激素受体α(ER α)和雌激素受体β(ER β)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出生7 d C57BL/6小鼠30只并将其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组(HIBD)、玛卡酰胺B处理组(Macamide B+HIBD),每组10只。采用Rice法建立新生小鼠HIBD模型,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对ER α和ER β在新生小鼠HIBD脑内的细胞定位进行分析,Western Blot方法检测Macamide B对新生鼠HIBD脑内ER α和ER β表达的影响。结果:ER α和ER β在HIBD新生小鼠脑内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中均有表达;与sham组相比,HIBD组ER α和ER β的表达量均明显降低;与HIBD组相比,Macamide B可显著上调ER α和ER β的表达。结论:Macamide B可通过上调新生小鼠脑内ER α和ER β表达表达水平对HIBD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免疫荧光法检测小鼠脑内雌激素受体的分布(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检测雌激素受体在绝经后妇女可能的作用 ,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卵巢切除小鼠脑内雌激素受体 (ER)的分布。结果清楚表明 ,ERα除了存在于已知的下丘脑腹内侧核、下丘脑前区中央部和弓状核外 ,还见于室旁核和视上核 ,而文献报道 ERβ在该区域占主导地位。我们还首次报道 ERα在正中隆起的分布。如期所见 ,ERα还分布于终纹床核和杏仁核。尽管试用多种来源的商品化 ERβ抗体 ,也未检测到脑内 ERβ免疫反应阳性细胞 ,推测可能是脑内 ERβ蛋白含量稀少的原因。在脑内广泛存在 ER,并且 ER在不同核团有独特分布 ,这就有可能针对雌激素广泛作用中某一特殊功能设计药物。  相似文献   

14.
雌激素β受体免疫阳性神经元在成年雌性大鼠脑内的分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吉强  蔡文琴 《解剖学报》2002,33(2):118-121
目的 探讨雌激素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研究雌激素 β受体 (ER β)免疫阳性细胞在雌性大鼠脑内的分布。 方法 应用硫酸镍铵增强显色的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结果 ER β免疫阳性物质主要位于神经元的细胞核内。最强的免疫阳性信号见于前嗅核、大脑皮质、小脑浦肯野细胞、斜角带垂直部、前庭上核、梨状内核、杏仁外侧核、红核和蓝斑 ;中等强度的染色见于隔内侧核、杏仁皮质后核、海马CA3、CA4区、齿状回、终纹床核、视上核等部位 ;较弱的阳性细胞见于下丘脑核团、屏状核、动眼神经核以及杏仁复合体的部分核团。 结论 雌激素 β受体免疫阳性神经元在成年雌性大鼠脑组织内有较广泛的分布 ,可能参与了雌激素对多种脑功能如学习记忆等的调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雌激素缺乏不同时间段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脑组织细胞内线粒体结构、线粒体雌激素受体(mitochondrial estrogen receptorβ,mt-ERβ)、胰岛素生长因子1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receptor,IGF-1R)、星胶细胞(astrocyte, AS)以及神经炎性因子的变化,以明确雌激素缺乏促进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神经炎症发生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对雌性3月龄APP/PS1双转基因AD小鼠行双侧卵巢切除(AD-OVX),以假手术AD小鼠(AD-Sham)及同月龄正常野生型小鼠(WT)为对照,于术后1周(模拟绝经早期)和3月(模拟绝经中晚期),采用免疫荧光、透射电镜、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卵巢切除(ovariectomy,OVX)后不同时间段APP/PS1小鼠脑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阳性细胞、炎症因子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 factor-α,TNF-α)以及脑组织细胞内线粒体超微结构、mt-ERβ和IGF-1R的变化。结果与正常野生型小鼠相比,无论OVX后1周还是3个月,AD-OVX组和ADSham组小鼠脑内GFAP阳性细胞数均显著增加;相应地,AD小鼠脑内炎症因子IL-6、TNF-α的mRNA水平也较正常小鼠明显增高(P0.001);超微结构显示,与正常小鼠相比,AD脑组织细胞内线粒体肿胀明显,mt-ERβ和IGF-1R蛋白表达呈下调趋势(P0.001)。在APP/PS1双转基因AD小鼠中,OVX后1周,AD-OVX组小鼠脑内GFAP阳性细胞数量较AD-Sham组显著减少(P0.001),且脑内炎症因子IL-6、TNF-α的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01),但线粒体结构、mt-ERβ和IGF-1R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而OVX后3个月,AD-OVX组脑内GFAP阳性细胞数量较AD-Sham组显著增多(P0.001),且脑内炎症因子IL-6、TNF-α明显升高(P0.001),线粒体肿胀明显,mt-ERβ蛋白表达有上调趋势(P0.05),但仍低于正常小鼠;IGF-1R蛋白表达呈下调趋势(P0.05)。结论痴呆小鼠脑内存在星胶细胞活化及炎症反应增强,雌激素缺乏早期可反应性的减少星胶细胞的增生及炎症反应,但随着雌激素缺乏时间的延长,痴呆小鼠脑内星胶细胞的活化及神经炎症反应进行性加重,该作用可能通过mt-ERβ介导的IGF-1R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16.
研究雌激素受体 ( ER)敲除小鼠脑内 ,ERα和 ERβ在介导内侧杏仁核中白细胞介素 1β( IL -1β)表达的作用。IL-1β表达有显著的性别差异 ,并且在 ER敲除小鼠含量减少。细菌脂多糖 ( L PS)或卵巢切除能够促进野生型和 ERβ敲除小鼠 ( BERKO) IL-1β表达 ,但对 ERα敲除小鼠 ( ERKO)无作用。相似的是 ,外源性雌激素能抑制野生型和 BERKO小鼠 IL -1β表达 ,后者时间稍有延搁 ,但对 ERKO IL-1β表达没有影响。结果表明 ,ERα是内侧杏仁核 IL -1β表达调节的重要机制 ,提示 ERs可作为选择性靶基因治疗和预防神经功能失常  相似文献   

17.
<正>ER-α36是近年来发现的新型雌激素受体亚型,与传统的雌激素受体ER-α66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差异,其在生物学效应上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新型雌激素受体ER-α36的结构、生物学效应、相关疾病和药物作用进行综述,希望为今后的ER-α36研究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研究雌激素受体(ER)敲除小鼠脑内,ERa和ERβ在介导内侧杏仁核中自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的作用。IL-1β表达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并且在ER敲除小鼠含量减少。细菌脂多糖(LPS)或卵巢切除能够促进野生型和ERβ敲除小鼠(BERKO)IL-1β表达,但对ERa敲除小鼠(ERKO)无作用。相似的是,外源性雌激素能抑制野生型和BERKO小鼠IL-1β表达,后者时间稍有延搁,但对ERKO IL-1β表达没有影响。结果表明,ERa是内侧杏仁核IL-1β表达调节的重要机制,提示ERs可作为选择性靶基因治疗和预防神经功能失常。  相似文献   

19.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机理涉及免疫系统自身识别的丧失,较易发生于生育期女性。雌激素对SLE的发病及病情发展有重要影响。雌激素通过与T、B细胞核内表达的雌激素受体ER-α和ER-β结合进而刺激或调节特异性免疫相关基因的转录。受体结构以及与靶基因相互作用的差异造成了雌激素的异常活动,使得对自身抗原耐受起重要作用的一系列调节通路紊乱,从而导致自身免疫病如SLE的发生。多种经典和非经典雌激素信号的传导通路在转录和转录后水平均调控T细胞活化基因的表达,造成SLE患者的T细胞对雌激素应答的敏感性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焦虑样行为与脑内小胶质细胞M1型极化关系密切,但M1型小胶质细胞如何作用于神经元导致焦虑样行为并不清楚,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观察小鼠脑内小胶质细胞向M1型极化诱发产生焦虑样行为,并探讨其对神经元树突棘的影响。方法:实验组采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脑内注射诱导C57小鼠小胶质细胞向M1型极化,通过旷场实验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观察小鼠的行为学改变;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的内侧前额叶皮质(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 PFC)内一氧化氮合酶(i NOS)与小胶质细胞标志物iba-1的表达变化,通过Western Blot方法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的m PFC内i NOS、致炎因子白介素1(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变化,以i NOS、IL-1β和TNF-α表达量均显著增加作为小胶质细胞向M1型极化的标志。采用高尔基(Golgi)染色观察m PFC内神经元树突棘的变化。结果:(1)实验组小鼠mPFC内小胶质细胞i NOS、IL-1β和TNF-α表达量均升高,提示小胶质细胞向M1型极化。(2)实验组小鼠在旷场内的中央活动距离和中央活动时间比对照组均明显减少(P0.001);实验组小鼠在高架十字迷宫开臂停留时间比正常组明显减少(P0.05)。(3)Golgi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mPFC内神经元树突棘的密度相较于对照组增多(P0.05)。结论:mPFC内小胶质细胞M1型极化可诱发小鼠产生焦虑样行为,并伴随mPFC内神经元树突棘密度增多,提示脑内小胶质细胞M1型极化可诱导焦虑样行为,可能与内侧前额叶皮质锥体神经元树突棘可塑性改变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