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心肌梗塞(AMI)溶栓再灌注后临床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394例AMI患者均在尿激酶天普洛欣(UKTP)溶栓治疗梗塞相关血管(IRA)再通后第7日采用^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SPECT)检测心肌缺血面积(IMA)。将可能影响IMA的10种因素分别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IMA分别与发病至溶栓时间、发病年龄、溶栓前心律失常和左心衰竭、梗塞面积、UKTP剂量及溶栓开始至再能时  相似文献   

2.
目的 用99m Tc-M 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SPECT) 评价参麦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塞(AM I)尿激酶(UK)溶栓治疗再灌注心肌保护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537 例AM 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参麦组(292 例)采用UK 溶栓疗法和参麦注射液治疗,对照组(245 例)只使用UK 溶栓疗法。于溶栓治疗后第7 日进行SPECT 检测。对两组心肌缺血面积(IM A)和左室射血分数的变化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参麦组梗塞相关血管(IRA)再通患者(211 例)的 IM A 显著低于对照组IRA 再通患者(178 例,P< 0.01)。参麦组 IRA 未通患者(81 例)的IM A 与对照组(67 例)比较,亦显著降低(P< 0.05)。参麦组EF 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1)。结论 在AM IUK 溶栓治疗早期使用参麦注射液可显著缩减IM A,提高EF。参麦注射液对 AM I溶栓再灌注心肌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用^99mTc-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SPECT)评价参麦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塞(AMI)尿激酶(UK)溶栓治疗再灌注心肌保护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537例A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参麦组(292例)采用UK溶栓疗法和参麦注射液治疗,对照组(245例)只使用UK溶栓疗法。于溶栓治疗后第7日进行SPECT检测。对两组心肌缺血面积(IMA)的左室射血分数的变化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参麦组梗塞相关血  相似文献   

4.
摘要为了选择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和治疗的监测指标,观察了AMI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变化及静脉溶栓治疗对QTD影响。选择发病12h内AMI患者36例与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30例,分别测量QTD,对AMI患者应用尿激酶(UK)静脉溶栓,比较冠脉再通组与未通组及再通组溶栓前后QTD变化。结果:AMI组溶栓前与UAP组QTD比较,P<0.001。静脉溶栓再通组与未通组QTD比较,P<0.01,再通组溶栓前后QTD比较,P<0.01。结论:①QTD增加可作为AMI早期诊断参考指标之一;②溶栓后QTD下降可作为溶栓成功的间接指征之一;③QTD下降说明心室肌复极化不均一性改善,其可能是溶栓疗法降低AMI死亡率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自1990年5月~1995年2月将46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随机分为国产尿激酶(UK)组(32例)和进口UK组(14例)进行了静脉溶栓治疗对比观察。结果溶栓后国产UK组与进口UK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53.1%(17/32)和57.1%(8/14),病死率分别为9.4%(3/32)和7.1%(1/14),再灌注性心律失常(RA)发生率分别为71.9%(23/32)和71.4%(10/14),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均无严重出血等并发症。结果表明国产UK与进口UK两组溶栓疗效相似(相关系数r=0.9124),溶栓治疗AMI国产UK可替代同类进口药品。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德国链激酶(SK)与国产重组链激酶(r-SK)在急性心肌梗塞(AMI)静脉溶栓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CCU病房1996年3月 ̄1997年12月静脉溶栓治疗AMI49例,分为SK组25例和r-SK组24例。2组分别用SK及r-SK150万单位60min静脉滴入,伴随用药2组相同。结果:血管再通率SK组68%,r-SK组66.67%(P〉0.05)。溶栓距发病≤6h;前壁梗塞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德国链激酶(SK)与国产重组链激酶(rSK)在急性心肌梗塞(AMI)静脉溶栓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CCU病房1996年3月~1997年12月静脉溶栓治疗AMI49例,分为SK组25例和rSK组24例。2组分别用SK及rSK150万单位60min静脉滴入,伴随用药2组相同。结果:血管再通率SK组68%,rSK组6667%(P>005)。溶栓距发病≤6h;前壁梗塞的患者病死率分别为SK组1429%,rSK组1333%(P>005)。梗塞血管再通组病死率为303%,明显低于未通组的25%(P<001)。轻度出血并发症:SK组120%,rSK组125%,无颅内出血。一过性低血压发生率SK组120%,rSK组83%(P>005)。结论:SK和rSK用于静脉溶栓治疗AMI疗效肯定,副作用小。rSK价格较低,更适于国内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间期离散度及静脉溶栓治疗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选择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和治疗的监测指标,观察了AMI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变化及静脉溶栓治疗对QTD影响。选择发病12h内AMI患者AMI患者36例与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30例,分别测定QTD,对AMI患者应用尿激酶(UK)静脉溶栓。比较冠脉再通组与未通经及再通经溶栓前后QTD变化。结果:AMI组溶栓前与UAP组QTD比较,P〈0.001。静脉溶栓再通组与未通组QTD比较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的心电图QT离散度(QTcd)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收集72例AMI测定住院首次及溶栓后2h、第2、3、4、7、15d的12导联心电图QTcd,用尿激酶(UK)溶栓,按冠状再通和未通分组比较。结果:冠脉未通组QTcd溶栓前后无差异(P〉0.05);再通组于溶栓后2hQTcd减少直至前3d,但无意义(P〉0.05),于第4、7d明显减少(P〈0.01),第7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观察尿激酶 天普洛欣(UKTP)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502例AMI患者,按年龄分为3组:≥70岁组(117例), ̄68岁组(152例)和〈65岁组(233例),观察临床疗效,副作用及病死率等。UKTP剂量为200万U至300万U,采用Bolus法30min内给药。结果 ①按临床梗塞相关血管(IRA)再通标准,再通率依次为70.9%,79.6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ToevaluatethemyocardialprotectingeffectofShenmaiinjection(SMI)againstischemia reperfusioninjuryinthrombo lytictherapywithurokinase(UK)for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patientsby 99mTc MIBImyocardialimaging(SPECT).Methods:Fivehundredandthirty sevenp…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AMI溶栓治疗前后QT离散度的变化 ,评价溶栓治疗对AMIQTd的影响。方法 :测定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溶栓前后心电图的QTd和QTcd。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前QTd为 5 8 43± 8 84ms ,溶栓后为 3 4 3 5±10 .62ms(P <0 .0 1) ;溶栓前QTcd为 61 49± 12 .0 3ms ,溶栓前为 3 8 72± 10 .3 1ms(P <0 .0 1)。结论 :溶栓治疗能够明显缩短QTd和QTcd ,可能与梗死血管再通 ,心肌细胞恢复再灌注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仪(SPECT)核素显像对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价值。并与CT进行对比。方法:原发性肺癌22例,病人在手术前同时做了CT和^99mTc-MIBISPECT显像,术后进行了病理检查。结果:^99mTc-MIBISPECT诊断的灵敏性63.6%,特异性81.8%,准确性72.7%,CT灵敏性27.2%。特异性72.7%。准确性67.7%。结论:本研究发现^99mTc-MIBISPECT核素显像技术在纵隔淋巴结转移检查方面比CT更灵敏,更精确,今后应该在应用^99mTc-MIBISPECT寻找淋巴结转移方面,如乳腺癌,甲状腺癌,头颈部肿瘤等更加广泛的研究,为制定肿瘤治疗方案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硝酸甘油(NTG)介入下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心肌断层显像在检测心肌梗死(心梗)后存活心肌中的价值。方法48例Q波型心梗病人行常规99mTcMIBI心肌显像(R),24h后静注示踪剂前5min舌下含服NTG(1.0mg),再行心肌显像(N),其中12例病人作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术后1个月内行常规静息99mTcMIBI心肌显像(P)。结果R显像中193个灌注缺损节段,NTG介入后有28个节段恢复正常,26个节段明显改善,19个节段部分改善(P<0.05)。12例行PTCA者术前NTG介入后,灌注缺损得到改善的21个节段中,术后有16个节段得到改善,阳性预测率76.2%,术前N显像无改善的52个节段中,术后42个节段无改善,阴性预测率80.8%。结论NTG介入后可提高99mTcMIBI心肌断层显像对存活心肌的检出,方便易行,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基因重组链激酶(r-S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r-SK静脉溶栓治疗20例AMI患者,观察其血管再通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结果:r-SK静脉溶栓血管再通率为75%;轻度出血发生率为5%,低血压(可在短期内纠正)发生率为15%;5周内住院病死率为10%。结论:r-SK静脉溶栓治疗AMI疗效明确,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观察99mTcMIBI正常人心肌显像特点及其在诊断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病等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正常对照42例,冠心病141例,病毒性心肌炎36例,心肌病23例,分别进行静息相99mTcMIBI心肌断层显像,部分患者加作运动相或硝酸甘油介入99mTcMIBI心肌断层显像。于水平长轴、垂直长轴、短轴及靶心图上将左室心肌分为心尖、前壁、前侧壁、侧壁、后侧壁、下后壁、前间壁、间壁、后间壁9个节段,观察其放射性分布情况。结果:正常对照组,左室心肌放射性分布不均匀,心尖、下后壁、间壁可见相对稀疏区;99mTcMIBI心肌显像诊断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和心肌病的灵敏度分别为92.2%,86.1%和100%。结果提示:99mTcMIBI心肌断层显像,不仅对冠心病的诊断有较大的价值,而且对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病的诊断亦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分析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失败后冠脉搭桥术 (微创伤OPCAB及常规CABG)与挽救性PTCA/stent的疗效 ,总结OPCAB临床实践经验。方法 将 6 6例静脉溶栓未通患者 ,分成冠脉搭桥术组 (A组 :32例 ,11例施行微创伤OPCAB ,2 1例施行常规CABG)和挽救性PTCA/stent组 (B组 :34例 ,该组所有梗死血管放置支架 ) ;两组患者于溶栓前 /溶栓时和术后 30d ,分别行 99mTc -MIBI定量门控心肌断层显像 ,测量术前、术后的两组心肌显像积分、室壁运动异常节段数、LVEF、ESV和EDV等指标 ,并计算差值。结果 术前、术后比较 :A组心肌显像积分、室壁运动异常节段数、LVEF和ESV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B组只有心肌显像积分、室壁运动异常节段数差异有显著性 ;两组之间比较 :心肌显像积分、LVEF和ESV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冠脉搭桥术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未通的有效、可靠手段 ,冠脉搭桥术在心功能指标改善方面优于挽救性PTCA/stent疗法 ;微创伤OPCAB技术安全、快捷、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Tc^m-methoxyisobutyl isonitrile,^99Tc^m-MIBI)心肌断层显像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9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及15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负荷、静息^99Tc^m-MIBI心肌断层显像。结果13例(44.8%)表现为弥漫性放射性核素分布稀疏,15例(51.7%)表现为局灶性放射性核素分布稀疏。结论^99Tc^m-MIBI心肌断层显像对诊断病毒性心肌炎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心肌SPECT的分析程序结合硝酸甘油(NTG)介入对检测存活心肌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3例冠心病患者(CAD)及20例对照者进行^99mTc-MIBI心肌显像及NTG介入显像。11例CAD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复查静息心肌显像。分别应用常规分析、三维心肌立体显像、圆周剖面曲线、多感兴趣区放射性计数、极坐标靶心图等进行综合诊断。结果 NTG介入后CAD患者灌注减低区的填充面积均值为14.19%。NTG介入前后的灌注面积有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分析法检出的存活心肌节段明显高于常规分析(P<0.05)。以CABG术后显像为对照标准,NTG介入综合判断活力心肌的阳性预测值为87.7%。结论 运用多种指标综合分析NTG介入显像能提高存活心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观察及其对心肌微循环再灌注影响。方法:将我院2010-01~2012-12间3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通心络胶囊组(A组)16例与对照组(B组)15例。A组在药物溶栓治疗(尿激酶/链激酶+硝酸酯类药物+低分子量肝素钙+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肠溶片)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首剂6粒,以后常规2粒/次,3次/天口服,疗程15d;B组按常规溶栓治疗方案治疗。观察A、B两组开始溶栓后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心肌酶谱指标、并发症及60d后EF值测定,并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记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用x2检验,P<0.05为显著性差异)。结果:A组与B组相比,A组有效率、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EF值大于B组,A组并发症小于B组,A组酶峰前移并明显下降。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静脉药物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治疗效果肯定,对溶栓后的心肌再灌注的改善有明确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