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本文检测了113例产妇及其新生儿和2、8、9月龄幼儿的血清麻疹IgG抗体,结果显示,产妇及新生儿血清全部阳性,母婴间抗体水平呈高度正相关(r=0.602,p<0.01),新生儿血比母血抗体高者有37.17%。至2月龄胎传抗体GMT已下降10倍,8月龄抗体阴转率为92.92%,此时麻苗基免成功率为96.43%。  相似文献   

3.
麻疹IgM抗体阳性病例麻疹IgG抗体水平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麻疹IgM抗体阳性病例的麻疹IgG抗体水平 ,可分析其发病原因。在 2 0 0 0年对 184例麻疹IgM抗体阳性的病例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间接法测定了麻疹特异性IgG抗体。结果显示 :在这些病例的发病早期 ,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 90 76 % ,GMT为 1∶10 37 4 7;其中 <8月龄者IgG抗体阳性率和GMT均最低。出疹与采血间隔天数长 ,IgG抗体阳性率和GMT高。相同的采血时间 ,IgG抗体GMT以免疫史不详者最高 ,零剂次免疫者高于 1剂次免疫者。提示未进行麻疹疫苗免疫和麻疹疫苗初免失败是发生麻疹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胃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血清学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一种快速、简便、实用、特异的检测手段。[方法]在制备H.p可溶性抗原-辣根过氧化物酶(H.pAg-HRP)基础上,用硝酸纤维膜为载体建立双抗原酶斑点-ELISA试验;用本法与双抗原-ELISA、间接ELISA、市售ELISA试剂盒对成人人群血清标本进行对比。[结果]双抗原酶斑点-ELISA检测血清H.p抗体与市售ELISA相比,特异性为82.9%、敏感性为90.2%、符合率为87.0%,且与市售ELISA的检测结果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双抗原酶斑点-ELISA检测H.p抗体方法特异性、敏感性均达到检测要求,并具有快速、简便、实用特点,适合基层用于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5.
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后麻疹IgG抗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春  孟庆敏 《职业与健康》2007,23(11):907-907
根据卫生部《加速麻疹控制规划指南》和《全国麻疹监测方案(试行)的要求》,结合佳木斯市实际情况,为了有效控制麻疹暴发或流行,加速麻疹控制,我们于2003年12月—2004年1月在全市县对8月龄~14岁儿童开展了麻疹疫苗(MV)初始强化免疫,为评价强化免疫效果,我们于强化免疫前后随机抽取200名儿童进行麻疹血清抗体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掌握楚雄州儿童麻疹IgG抗体浓度水平及消长情况,巩固预防控制麻疹成效。[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定量检测楚雄州1~15岁儿童麻疹IgG抗体浓度,对检测数据进行整理,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楚雄州1~15岁儿童麻疹IgG抗体阳性率98.60%,IgG抗体250 IU/L、250 IU/L~、800IU/L~、≥3200 IU/L浓度下的构成比分别为1.4%、13.97%、43.51%、41.12%。不同年龄组儿童麻疹IgG抗体250 IU/L浓度下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gG抗体250 IU/L~、800 IU/L~、≥3200 IU/L浓度下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5岁与10~15岁儿童麻疹IgG抗体≥800 IU/L浓度下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县(市)儿童IgG抗体250I U/L~、800 IU/L~、≥3200 IU/L浓度下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疫苗产生抗体浓度高,免疫性好;麻疹疫苗产生抗体持续时间远远大于15年并保持较高浓度;继发性免疫失败是由于麻疹在低发病率水平时人群通过空气自然感染麻疹病毒的机会减少导致人群抗体下降至消失,二三十年后继发性免疫失败和原发性免疫失败会形成一个很大的易感人群,是消除麻疹和保持无麻疹状态达到消灭麻疹的大敌;免疫失败及抗体浓度不高与免疫接种质量有关;楚雄州控制麻疹成效显著得益于麻疹疫苗持续多年的高接种率和农村通电通路为冷链运转质量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7.
自从麻疹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后,麻疹的发病率显著下降。但近年来,麻疹的发病率有所上升,并且具有15岁左右大年龄组和1周岁以下小年龄组两端高发的特征。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检测麻疹IgG抗体最常用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传统的ELISA通过将血清稀释成1:200、1:800、1:3200等不同的稀释度后再进行检测,方法繁琐、工作量大,也只能进行半定量。  相似文献   

8.
健康人群麻疹IgG抗体水平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弄清我区健康人群麻疹免疫水平,我们于1997年5~6月对我区220名健康人群进行血清麻疹抗体水平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本区健康人群分0~、5~、10~、20~、30岁以上五个年龄组,每组15~58人.随机采集血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婴儿体内麻疹抗体的水平与患麻疹的关系,为降低小月龄儿童麻疹发病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孕母及其新生儿脐血、婴儿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麻疹IgG抗体,以1:800作为麻疹显性感染的保护性抗体,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21例孕母及新生儿麻疹抗体滴度多在保护水平以下,保护性抗体IgG水平阳性率分别为23.14%和19.83%,在6月龄和8月龄时保护性抗体IgG水平阳性率分别仅为16.05%和7.41%,新生儿和孕母麻疹IgG抗体阳性具有中度一致性。【结论】可通过对育龄妇女接种麻疹疫苗来提高婴儿抗体水平,并可将麻疹初免时间从8月龄提前到6月龄,同时加强流动儿童管理。  相似文献   

10.
11.
麻疹ELISA IgG抗体保护滴度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用ELISA间接法对145例麻疹密切接触者接触初期和后期双份滤纸血进行了IgG测定.对感染前ELISA IgG滴度与麻疹感染的关系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感染前IgG水平越高,显性感染率越低,<1:200和1:200组显性感染率分别为11.76%和11.49%,≥1:800者未见显性感染.隐性感染率也表现出同样的规律,1:3200者隐性感染率仅为16.67%.由此认为、麻疹ELISA IgG 1:800为显性感染保护滴度,1:3200为完全保护滴度.  相似文献   

12.
自60年代初期麻疹疫苗问世以来,麻疹发病率与病死率大为降低,但要在一个国家和地区达到消灭麻疹的目的,必须研制更加安全有效的疫苗,此外,还需要切实可行的血清学检测手段,以供调察人群免疫水平,了解疫苗免疫效果,选择适宜的接种年令。本试验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麻疹特异性IgG抗体进行了探讨,并与常规的血凝抑制试验(HI)及微量中和试验(NT)进行比较,以寻求一种敏感、特异、快速、简易、微量、准确的血清学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幼儿园儿童、小学、初中、高中学生中的麻疹IgG水平,探讨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的必要性。[方法]采集我市幼儿园儿童、小学生、初中生共889份血样(其中初二45位学生在麻疹疫苗加强接种前后采双份血样),用ELISA试剂盒测定麻疹IgG抗体。[结果]不同年龄段人群抗体水平差异明显,随着年龄增长抗体水平逐渐下降,在初、高中学生阴性率4.7%和6.8%;初二学生麻疹疫苗加强接种后抗体增长迅速。[结论]麻疹IgG抗体水平随年龄的增加逐渐下降,初、高中学生中抗体阴性结果逐渐增多,初中学生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检测河西区育龄妇女麻疹抗体水平,预测该人群在孕期感染麻疹的可能性,分析保护性抗体阳性率在各年龄组间有无统计学差异。方法于2016-2017年采集21~45岁育龄妇女276人份血样品,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定量检测麻疹IgG抗体水平。结果 2016-2017年21~45岁276人育龄妇女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7.46%,阳性率最低为36~40岁年龄组的95.74%。保护性抗体阳性率为67.75%,最低为21~25岁年龄组的59.32%。麻疹抗体保护率在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河西区育龄妇女麻疹保护性抗体阳性率在各年龄组间普遍较低,于妊娠期间给胎儿提供的母传抗体可能不足,应制订相关政策和措施降低孕产妇及婴幼儿麻疹病毒的感染几率。  相似文献   

15.
<正>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舟山市自1970年开始接种麻疹疫苗,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末开展儿童计划免疫以来,麻疹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是近几年来,麻疹发病常呈幼龄化趋势,甚至发生在8月龄内婴幼儿[1]。母传抗体是8月龄内婴幼儿对麻疹病毒免疫的主要抗体,所以孕妇抗体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婴幼儿的麻疹发病率。为此,我们选择舟山市102名产前孕妇,检测其血清中麻疹抗体IgG,进而分析海岛地区孕妇人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大同市麻疹发病呈下降趋势,但麻疹疫情仍不容忽视。大同地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部分地区仍属贫困区,加上外来人口多,确保全民按规程免疫有难度,为此,我们于2009年3月份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对部分大同地区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少儿人群麻疹IgG抗体水平监测,为控制或消灭麻疹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于2000年6月采用捕获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利用麻疹全抗原对128份少儿血清进行检测。结果 所检测人群麻疹IgG抗体滴度均在1:100以上,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714,阳性率为85.16%,其中高年龄组人群抗体GMT与阳性率均较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龙岩市城区少儿人群中大部分具有较高的抗体保护水平,但其中的高年龄组人群抗体保护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滤纸片全血法(以下简称全血法)与微量血清法(以下简称血清法)检测麻疹ELISA IgG抗体进行了对比,结果满意。全血法与血清法阳性率分别为93.3%、94.2%。GMT分别为668.25、748.42。抗体总符合率97.12%,抗体滴度符合率92.3%,经统计处理差异无显著性。证明用滤纸片全血法检测麻疹ELISA IgG抗体结果可靠。可代替血清法。且全血法简便易行,取血量甚少,省时省力,易被人接受。适用于基层大面积的开展流行病学的调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麻疹IgG抗体亲和力试验对判定麻疹病例的价值。方法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2013-2015年天津市麻疹实验室确诊病例和麻疹排除病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追溯保存的病例血清,开展麻疹IgG抗体亲和力试验,重新对麻疹排除病例进行归类。结果共收集到326例麻疹病例血标本,其中实验室确诊病例267例,排除病例59例,≥20岁病例占92.33%(301/326)。麻疹IgG抗体亲和力试验显示,确诊病例和排除病例中麻疹IgG高亲和力抗体的比例分别为66.95%(158/236)和91.23%(52/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3,P<0.001)。根据判定标准,15.25%(9/59)排除病例被重新判定为麻疹病例,其中8例是高亲和力抗体,有含麻疹成分疫苗(MCV)免疫史,判定为继发性免疫失败病例;1例为低亲和力抗体,有典型的麻疹临床症状,无MCV免疫史。结论麻疹IgG抗体亲和力试验能够提供有参考意义的血清学证据,可以减少麻疹急性期血清学诊断中由于IgM抗体假阴性而造成的错误排除。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奉化市中学生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后的不同时段麻疹IgG抗体的监测,了解不同时段麻疹IgG抗体的水平。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结果:2009年-2011年总共检测了559人份血清,其中接种后半年组的217份,接种后一年半组的240份,接种后两年半组的102份;麻疹IgG抗体GMC分别为1668.38 IU/ml、1119.22 IU/ml、1200.72 IU/ml;麻疹IgG保护性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6.64%(188/217)、53.75%(129/240)、54.9%(56/102)。结论:经过麻疹疫苗接种后效果良好,麻疹IgG抗体水平都较高,但经过一定时间后麻疹IgG抗体水平有所下降,接种后两年半跟接种后半年组相比麻疹IgG抗体水平有显著下降,同样保护性抗体阳性率也有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