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调查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差对血压的相关影响。方法对杭州市下城区天水武林社区所辖老年高血压413例进行调查,根据脉压差是否大于60 mmHg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肾功能不全、脑卒中和冠心病的发生情况,及两组患者体重、年龄、家族史等情况。结果脉压差大于60 mmHg的患者中发生肾功能不全、脑卒中及冠心病的比例显著高于脉压差小于60 mmHg的患者(P0.05),脉压差大于60 mmHg的患者中存在家族史、体重指数超过26及年龄超过75均显著高于脉压差小于60 mmHg的患者(P0.05)。结论脉压差增大的高血压患者更易出现肾功能不全、脑卒中及冠心病等并发症,有高血压家族史、体重指数超标、年龄偏大是脉压差增高的危险因素,应提高临床重视,重点进行预防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的决策,随访调查药物治疗效果与社区综合干预措施的有效性。方法:以桐村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辖区5个行政村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10例为观察对象,建立健康档案,随访血压变化,考核疗效。结果:210例老年高血压知晓率100%,用药治疗率67.62%,用药的142例达标率66.6%,其中单一用药达标率55.6%(50/90),联合用药达标率88.5%(46/52)。未用药的68例,采取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血压控制率为8.82%(6/68)。210例老年高血压农村社区综合干预的总有效率48.57%。综合干预后较干预前,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差均有明显下降(P〈0.01)。结论: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达标是关键,对每个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干预是基础,相当一部分患者需联合用药,加强社区随访制度,提高治疗的依从性,降低治疗成本,是提高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达标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吕仲群  吴伟文 《现代医院》2012,12(2):141-143
目的探讨空巢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佳的原因及干预措施。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月顺德新桂社区的96例空巢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空巢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控制不佳的因素。结果针对患者血压控制不佳的因素进行综合干预,干预前后患者高血压知识缺乏、用药不规范、不定期自我监测、拒绝控制饮食、不定期进行运动、心理调节失衡等因素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患者收缩压水平由(164±10)mmHg降至(134±10)mmHg,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加强对空巢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宣教,使其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对空巢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定期的社区随访,采用个性化干预,是提高社区空巢老人高血压治疗率和控制率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动态血压监测(ABPM)对老年高血压病发生心血管事件危险性的预测价值。方法分析68例老年高血压病ABPM各项指标,与老年对照组比较。分析老年高血压组发生心血管事件的ABPM相关预测指标。结果老年高血压24h收缩压(包括日间及夜间)均升高,24h平均压也升高,而舒张压则多数不高。24h收缩压负荷值为(43.2±16.9)mmHg,正常老年组为(15.6±14.5)mmHg,p<0.05,老年高血压组非勺型40人,占59%。老年高血压组24h平均脉压(mPP)为(68.8±9.3)mmHg,正常老年人组为(42.2±9.5)mmHg,t=2.08,p<0.05。以mPP60mmHg为界,老年高血压组大于此值者,冠心病23例占58.9%,其中心血管事件共17例占43.6%,而mPP低于此值者发生冠心病9例,占31%,心血管事件仅6例,占20.6%。二者心血管事件总的发生率比较2>1.98,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ABPM出现平均脉压增大,非勺型、超勺型血压、负荷血压增大等指标时,预示着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性增加,要加强对这些指标的干预,以减少心血管事件危险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作用。对20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包括血压、服药、超重和肥胖、限盐、戒烟限酒、心理等方面实施护理干预。干预前收缩压(161.7±9.3)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98.9±15.2)mmHg,经过护理干预,2年后收缩压(131.5±8.4)mmHg,舒张压(82.7±10.6)mmHg,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1);不良生活方式明显改变,患者健康意识增强,对高血压病的知晓率达到87.5%,服药率达到92.3%,血压控制率达到87.0%。社区护理干预能使老年高血压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提高了患者防病治病意识,有效地控制了血压,改善了预后,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社区门诊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管理,探讨老年高血压病人的社区管理模式。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随机选取辖区内110例在社区站建立健康档案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按照血压状况、危险因素、和并存的临床情况对患者进行评估,进行高血压3级分层管理,随访一年,比较干预前、后血压控制情况和健康行为的变化。结果通过一年的社区综合干预,高血压患者定时监测血压、规律服药、低盐饮食和体育锻炼率较干预前有明显提高;血压干预前后有明显改善(P〈O.01)。结论社区综合干预对改善老年高血压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社区综合防治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建档管理、分级干预、健康教育的措施对251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防治,并对血压控制情况、不良生活行为改变率进行干预前后的比较及效果评价.结果:干预前后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良生活行为明显改变.结论: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实行社区综合防治,可有效控制高血压,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压控制不良者在常规慢病随访基础上的社区综合干预模式。方法筛选出嘉定镇街道高血压管理系统中396位连续3年血压控制不良者,分析造成血压控制不良的存在因素,根据分析结果开展社区层面上的个体化综合干预,评估干预效果。结果高血压危险因素普遍存在于血压控制不良的高血压患者中。通过针对性的社区综合干预,存在的危险因素明显降低,干预前平均血压为145.4/84.6mmHg,干预后平均血压为125.9/76.50mmHg,干预后血压控制率为66.70%。结论超重与肥胖、无规律运动、吸烟、高盐高油、未按医嘱规律服药、无规律性血压监测等是引起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由社区医生开展的社区层面上的高血压综合干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周金柱 《中国健康教育》2013,(5):459-460,463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为推广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我院所辖社区的268例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134例和对照组13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进行系统综合性健康教育,干预时间均为12个月,干预前后测定患者血压变化,评估高血压危险因素改善情况,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收缩压分别为(129.2±8.7)mmHg和(142.6±10.5)mmHg,舒张压分别为(81.2±7.2)mmHg和(89.6±8.3)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高血压危险因素如吸烟、饮酒、运动频率过少、摄盐量过大、蔬菜水果摄入不足、不按时血压监测等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健康教育有助于减少高血压危险因素,控制与稳定血压水平,应纳入社区高血压干预方案中。  相似文献   

10.
邓彩虹 《中国校医》2018,32(2):123-124
目的 为确保社区内临界高血压老年患者于社区护理中获得良好的控压医疗,研究社区护理控压方法,寻找适合社区护理开展的控压技巧。方法 选取本社区医院于2016年11月至2017年5月期间测压确诊的临界高血压患者45例,对其开展为期6个月的社区护理干预,利用定时访问、定期宣传及疑难问题解答的方法,提升临界高血压老年患者高血压防控意识。结果 经由为期6个月的社区护理干预,45例观察对象血压控制均呈现较好态势,平均收缩压由原来的(145.11±3.15)mmHg下降至(134.51±6.32)mmHg,舒张压则由(93.45±2.41)mmHg下降至(84.03±7.11)mmHg,均回归该年龄正常血压值。结论 加强社区护理干预,宣传社区护理控压方法,对临界高血压老年患者控制血压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及高危人群预防的干预模式,控制高血压和预防高血压的发病。方法在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和学校体检的基础上,筛查出高血压患者和高危人员;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三级管理,对高危人群进行以健康促进为主的综合防制。结果经过两年规范的高血压三级管理及采取健康宣教等干预措施,干预组血压平均控制率达标为42.4%;社区高危人群监测后的血压平均值稳定在正常范围128/79mmHg;青少年对高血压病危害性的认知率有大幅度提高。结论开展高血压三级管理与健康促进和教育相结合的综合干预,是高血压的(治疗)和高危人群的预防应采用的有效措施。实践证明,预防高血压,应从青少年期就开始抓起,这是一个低投入高成效的好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高血压细节管理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效果。方法抽取本社区卫生站150例高血压患者,对其进行高血压细节干预控制,干预时间为1年,比较干预前后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结果细节管理干预前后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以及脉压(PP)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细节管理能显著提升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的认识,对血压控制有一定的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提高社区居民高血压防治知识水平,促进社区居民健康,对本社区部分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综合干预措施,探讨社区综合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本社区内已确诊并建立健康档案的老年高血压患者76例,进行社区综合干预,观察6个月,比较干预前后相关资料的变化情况。结果:社区综合干预提高了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促进了不良生活行为方式的改变,提高了服药的依从性和高血压的控制率。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综合干预效果良好,能够对血压的控制起到积极作用,从而可以降低心脑血管病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而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对符合高血压病诊断标准的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140例,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包括疾病相关知识宣教、饮食指导、运动指导、服药指导、心理指导等方面。干预前收缩压(170±14)mmHg,舒张压(100±13)mmHg,经过护理干预两年后收缩压(150±10)mmHg,舒张压(70±10)mmHg,结果:干预前后遵医行为(P〈0.01)、血压控制比较(P〈0.05)差异显著。结论:社区护理干预能使老年高血压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提高了患者防病治病意识,有效控制血压,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分析动态血压指标,了解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情况,为完善高血压患者的社区管理提供指导方法。方法 监测江苏省苏州市白洋湾社区和相城社区2019年4—6月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动态血压,对血压、脉压差、血压负荷值、血压下降率、晨峰血压和血压昼夜节律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195例高血压患者中女性服药率为75.84%,高于男性。总体血压节律异常发生率为70.26%,服用降压药组昼夜节律异常率高于未服药组。不同亚组间动态血压指标有差异。结论 本次研究发现社区高血压患者昼夜节律异常率较高,动态血压监测对患者给药时间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天津市某社区为期2年的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项目进行效果评估。方法在天津市某社区街道依据自愿参加的原则,滚动式纳入3030名社区居民。依据居民健康情况进行分类,对其中高血压患者、超重且向心性肥胖患者进行血压和体重的综合干预以及随访管理,并于项目结束时进行效果评估。结果参加项目的3030名居民中,一般人群占23.3%、高危人群占35.1%、慢性病患者占41.6%;纳入血压管理1015人、体重管理者739人;对项目全部人群进行终末调查发现,收缩压、舒张压、腰围等指标有所下降,血压控制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加血压管理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由管理前的(135.56±15.32)mmHg下降到管理后的(133.73±11.58)mmHg,舒张压由管理前的(84.68±10.00)mmHg下降到管理后的(82.72±7.56)mmHg,血压控制率随随访次数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参加体重管理的超重且向心性肥胖者,干预前后腰围、体重和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在社区中开展慢性病综合干预项目,参加血压管理、体重管理以及其他项目人群的血压、体重等指标均有所下降,综合干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管理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调查社区卫生服务站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社区管理效果,探讨有效的健康干预措施。方法对南宁市北宁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健康档案的419例60岁以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管理,主要包括健康教育、行为干预、药物治疗和定期随访。结果社区管理2年后,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下降;1级高血压的构成比例明显上升,由56.32%上升至81.38%;2级高血压比例由26.25%下降至12.41%;3级高血压比例由17.42%下降至6.20%。老年高血压的控制率情况:血压控制率由管理前的46.54%提高到管理后的87.7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卫生服务站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管理后,能显著提高老年高血压的控制率和二级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高血压社区干预效果。方法 2008年8月—2011年7月对山西省榆次区路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健康档案的615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干预,包括一对一的健康教育、行为干预、调整用药和患者来院、入户随访与电话随访相结合的随访方式。结果干预前有效控制血压271例,占44.14%;干预后有效控制血压503例,占8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患者平均收缩压下降了8.4 mmHg(1 mm Hg=0.133 kPa),舒张压下降6.6 mm Hg。不同回访方式干预前后效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高血压进行社区干预能显著提高血压控制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在改善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康复效果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选取深圳市南山区2016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的老年高血压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干预措施和方法,观察组给予社区健康教育干预模式。对两组患者实施干预前后的血压指标,干预后的综合干预满意度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综合干预满意度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干预措施相比,开展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提升患者综合干预满意度,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是临床实践中的理想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社区高血压预防和控制的干预模式. 方法与社区高血压患者签订契约,并进行为期3年的综合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知晓率、控制率以及血压水平. 结果高血压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79.7%,规律服药率达到89.1%,血压有效控制率达51.3%;收缩压平均下降了10.83 mmHg,舒张压平均下降了8.15 mmHg,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以控制危险因素为基本手段,对高血压患者采取多方位干预,以签订契约为基本手段,改善患者的遵医行为,是控制患者血压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