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肿瘤发病率的逐年增加,颅内转移瘤也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威胁病人的生命。对颅内转移瘤病人是否需要手术抢救病人生命有一定的争议。就我院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2年3年颅内肿瘤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转移瘤及预后情况,现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自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我院行开颅手术切除颅内转移瘤共25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38至78岁,平均60岁。其中18例患者影像学上为单发,7例为多发且伴有不同程度的脑积水。手术前有明确肿瘤病史或有手术史者17例,术前肿瘤性质不明者8例。术前病程8天到3个月,患者症状主要包括头疼,呕吐,肢体麻木,偏瘫,精神异常,癫痫局灶或大发作致昏迷。或并发脑积水者。CT或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发现:颅内占位3厘米至7厘米不等,位于额叶15例,顶枕叶5例,多发病灶3例,小脑半球2例。其中有4例患者肿瘤大,位置深而行部分切除减压。行去骨瓣减压手术10例,行颅骨修补手术13例,颅内多发灶切除主要病灶。小脑肿瘤病灶切除后均行后颅凹减压。手术后有8例患者有脑积液漏,经抗炎、支持、换药处理后均愈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颅内转移瘤的影像特征以提高颅内转移瘤的诊断准确性.方法 本组颅内转移瘤患者45例,男38例,女7例,年龄32~83岁,平均55.3岁,应用美国GE螺旋CT机,层厚10 mm,层距10 mm,扫描时间2 s,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其中26例行平扫加增强.结果 45例颅内转移瘤均位于幕上,分布于大脑皮层及皮层下区,病灶大多位于额、颞、顶叶区,其中1 例同时伴有脑干转移瘤.病灶形态为大小不等的环形或蜂窝形及结节状影,CT增强扫描后病灶显示更清.45例中多发性转移25例,占55%,单发转移20例约占45%.结论 CT扫描诊断颅内转移瘤准确率高,可准确定位、定性及明确肿瘤是单发或多发,对临床治疗可提供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3.
许月丹  邹晓霞 《中原医刊》2005,32(17):84-84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脑转移的发生率较高,约占25.7%~65%,其中部分病例可以脑转移为首发表现而误诊为原发性肿瘤或脑血管病。我院1998年7月~2003年12月以脑血管病收治,后经CT和胸部X线证实为肺癌颅内转移11例,误诊时间1天~2个月不等,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颅内转移瘤是成人常见的颅内肿瘤之一 ,原发肿瘤以肺癌最多见 ,约占 5 0 % [1] 。近年来随着肺癌发病率的上升 ,其颅内转移的发生率亦随之上升 ,影像诊断日显重要。本文回顾分析我院 1994— 2 0 0 4年经手术病理或临床综合资料证实的 76例肺癌颅内转移的CT与MRI表现 ,以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与诊断水平。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76例肺癌颅内转移患者 ,男 4 8例 ,女 2 8例 ,年龄 30~ 75岁 ,平均 5 7.8岁 ,>5 0岁 6 3例 ,占 82 .9%。明确诊断肺癌后发现颅内转移者 4 9例 ;先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CT和 /或MRI发现颅内转移后经X线…  相似文献   

5.
颅内生殖细胞瘤的伽玛刀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伽玛刀治疗颅内生殖细胞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使用伽玛刀治疗颅内生殖细胞瘤28例,共行55次治疗,周边剂量6~15Gy,平均10.8Gy,中心剂量16~39cy,平均24.6Gy,周边剂量曲线20%~65%,平均38.4%。结果 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2周~3年,肿瘤消失21例,瘤体缩小80%以上5例,复发1例,转移1例。结论 应用伽玛刀是治疗颅内生殖细胞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近期效果满意,对瘤体较大者,应分次治疗。  相似文献   

6.
颅内原发性肿瘤很多,临床常见颅内单发肿瘤;颅内多发肿瘤比较少见。颅内多发肿瘤有同源性和异源性两种。同源性多发肿瘤即一种质地的多个瘤体组织;异源性多发肿瘤指发生两种或两种以上质地的多个瘤体组织,异源性多发性颅内肿瘤实为少见。我科2008年10月收治1例颅内双源性原发性肿瘤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脑转移瘤是颅内常见的恶性肿瘤,占脑瘤患者10%~15%,尸体解剖证实30%~50%癌症患者死亡原因为脑转移瘤,其中20%~40%为单发肿瘤,未经治疗的脑转移瘤病人中位生存期仅1个月[1],所以无论原发病灶控制如何,脑转移瘤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均有严重影响。随着放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经全颅外放疗的病人中位生存期为3个月~6个月,50%以上病人死于肿瘤进展。我科采用伽玛刀结合全颅外照射治疗脑转移瘤病人,效果满意,优于单纯外放疗和伽玛刀治疗,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67例脑转移瘤病人,共89个病灶,经放射治  相似文献   

8.
脑转移瘤是指颅外其他组织、器官的原发性癌肿转移至颅内者,其中最常见者为肺癌脑转移.脑转移瘤已成为肿瘤病人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尸检表明:大约25%死于肿瘤的病人有颅内转移瘤发生.  相似文献   

9.
VEGF和MVD在肺癌及其脑转移灶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微血管密度在肺癌及其脑转移灶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4例肺癌、24例肺癌颅内转移患者癌组织MVD和VEGF的表达,结合预后资料观察这两个指标判断预后的价值。结果:肺癌中VEGF高表达者15例(44.1%),MVD高表达者19例(55.9%);颅内转移瘤中VEGF高表达者12例(50.0%),MVD高表达者13例(54.2%)。颅内转移瘤MVD和VEGF、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原发灶。肺癌MVD及VEGF的表达与年龄、吸烟史和肿瘤大小无关,与肿瘤淋巴结转移情况及TNM分期显著相关。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MVD、VEGF与肺癌患者术后无病存活期(DFS)及总生存期(OS)有显著相关性;多元回归分析显示VEGF为独立预后因子,它的参数为正值,属于风险因子,表达越高,生存期越短。结论:VEGF和MVD可能为判断肺癌预后的有效指标,其中VEGF可能是较强的独立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10.
颅内的移瘤为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至颅内,在颅内各类肿瘤中它的发病率平均为6.71%.且有逐年增多的趋势[1]。以往对颅内转移瘤的治疗均属姑息性,传统方法为手术切除,全脑放疗和激素的单用或联合应用[2].国外资料统计颅内转移瘤,如不给予治疗,平均生存期为1~2个月,给予全脑放射治疗,平均生存期为3~6个月,其中部分病人直接死亡原因为颅外病灶所致[3,4,9].国内潘力等统计伽玛刀治疗后平均生存期为8.5个月(1~32个月)[5]。随着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在颅内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多颅内转移瘤的患者接受了伽玛刀的治疗,我…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去甲斑蝥酸钠瘤内注射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6例确诊为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去甲斑蝥酸钠30mg瘤内注射,2~4次为1个疗程,每次间隔2~3d。每疗程结束后观察1个月,如果仍有活动病灶则开始下1个疗程。2个疗程后复查肝脏增强cT或增强MRI,评定疗效。结果完全缓解4例(2500%),部分缓解者6例(37.50%),稳定者3例(18.75%),进展者3例(1875%),疾病控制率为81.25%。结论去甲斑蝥酸钠瘤内注射操作简易、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左心室肿瘤的病理学特点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收集经外检确诊的20例左心室肿瘤病例,进行常规HE和Weigert~Van Gieson染色,部分病例行磷钨酸苏木素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左心室肿瘤占本组心脏肿瘤的3.3%(20/600),其中良性肿瘤占85%(17/20),恶性肿瘤占15%(3/20,包括肉瘤2例和转移癌1例)。原发性肿瘤占95%(19/20),转移性肿瘤占5%(1/20)。游离壁位置多见,占60%(12/20)。肿瘤类型以淋巴管瘤(25%,5/20)、黏液瘤(20%,4/20)和脂肪瘤(15%,3/20)多见,其余为肉瘤2例,纤维瘤2例,血管瘤1例,神经纤维瘤1例,平滑肌瘤1例,转移癌1例。3例术前超声心动图诊断错误。结论左心室肿瘤少见,以原发性肿瘤和良性肿瘤为主,类型多见淋巴管瘤、黏液瘤和脂肪瘤。掌握左心室肿瘤的病理特点对术前诊断与临床治疗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RFA)治疗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瘤的近期局部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和副作用。方法: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瘤13例,病灶总数16个,采用RFA进行治疗,运用三期螺旋CT扫描评价肿瘤治疗效果。结果:13例均完成治疗,术后1~5个月CT检查随访,肝脏肿瘤直径≤3.0cm者3个,3.1~4.0cm9个,4.1~5.0cm3个,≥5.1cm1个,经RFA治疗后肿瘤完全坏死分别为3个(100.0%)、7个(77.8%)、1个(33.3%)、0(0.0)。结论:RFA治疗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瘤效果好,副作用小,是安全可靠的局部治疗肝脏肿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颅内转移肿瘤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136例颅内转移性肿瘤原发灶和转移灶的关系、病理类型、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法和疗效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肺癌、消化系癌和乳腺癌最常发生颅内转移;(2)颅内转移癌最常见的为腺癌、鳞癌和未分化癌;(3)发现原发肿瘤到出现脑转移症状大多不到半年;(4)脑转移癌首发症状主要为头痛、偏瘫和精神障碍;(5)脑转移癌CT和MRI增强扫描都表现强化效应,都存在瘤周水肿;(6)单发脑肿瘤手术加放疗有显著效果。结论(1)癌症患者一理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时,应进行CT或MRI检查明确颅内转移;(2)颅内转移癌应尽量争取手术和放谢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解宁夏地区原发性肝癌合并低血糖的发生情况。方法收集整理2006-2010年5年间我院原发性肝癌326例,回顾性分析总结我院原发性肝癌患者伴发低血糖的临床特点。结果32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合并低血糖发生者12例,发生率为3.7%,均为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且均为巨块型肝癌或肿瘤肝内多发转移者(均为Ⅲ-Ⅳ期者)。结论肝癌合并低血糖应注意与肝性脑病及脑转移等鉴别。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应及时静脉给予葡萄糖,同时抽血测定血糖水平,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脑转移瘤的X刀治疗与常规手术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脑转移瘤的 X刀治疗与常规手术治疗的疗效及特点。方法在116例脑转移瘤患者中,对47例采用 X刀治疗、 69例作常规手术治疗;其中4例联合运用两种方法。结果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随访全部病例两组生存期在6个月内者分别为15%(4/47)和16%(11/69),生存期达6个月以上者为85%和84%。结论X刀及常规手术治疗脑转移瘤各有其临床特点,颅内多发、新生及复发肿瘤仍适应于X刀治疗,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可以明显增加脑转移瘤的治疗机会,延长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减少恶性肿瘤的颅脑源性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22例颅内转移瘤的CT表现。本文资料显示,以肺癌颅内转移最为常见,颅内转移瘤CT平均呈等,低密度居多,并伴有明显的水肿带为特征。作者提出本组颅内转移瘤单发多于多发,与文献报告不一致,考虑与CT机的扫描分辨率有关,对原发灶已明确诊断,CT检查未显示明确的颅内转移瘤病灶,但有明显水肿,仍应考虑颅内转移瘤可能,增强扫描可提高颅内转移瘤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肿瘤脑转移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颅内肿瘤中,转移瘤所占比例各家统计不一,由于临床各科室接诊病人的对象不同,报告均有较大差异,一般在10%~20%。但在颅内转移的各原发肿瘤中,均以癌为主,肉瘤颅内转移者少见。肺癌是引起颅内转移最多的原发瘤,其次为胃肠道癌、乳腺癌、绒癌、肾癌等。  相似文献   

19.
靳炳琢 《求医问药》2014,(18):60-60
目的 :对比分析用CT增强扫描与MRI增强扫描诊断脑转移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先对这40例患者进行CT增强扫描,再进行MRI增强扫描,对比分析用这两种诊断技术扫描出的肿瘤的数目。结果:我院用MRI增强扫描对这40例患者进行诊断的结果显示,其共有198个转移肿瘤;用CT增强扫描对这40例患者进行诊断的结果显示,其共有127个转移肿瘤。用MRI增强扫描诊断出的转移肿瘤的数目明显多于用CT增强扫描诊断出的肿瘤数目,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用MRI增强扫描诊断脑转移瘤的准确率明显高于用CT增强扫描诊断脑转移瘤的准确率。用MRI增强扫描诊断脑转移瘤可早期、准确地发现患者颅内肿瘤的数目。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原发肿瘤脑转移瘤的MR表现。方法以本院2013年1月-2016年4月经临床、病理证实的125例脑转移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MR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比较不同原发肿瘤脑转移瘤部位、数目、大小、形态、水肿、信号等表现。结果脑转移瘤部位:共350个瘤灶,其中顶叶处最多(105个),其次是枕叶(81个);肺腺癌脑转移瘤好发于顶叶(55个),小细胞肺癌好发于颞叶(19个),乳腺癌好发于脑干、小脑(20个)。125例患者中多发病灶108例。不同原发肿瘤患者脑转移瘤大小、瘤周水肿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形态:以圆形或类圆形为主(85例)。信号表现:平扫T1WI等或略低信号,T2WI高信号;以均匀强化为主(203个)。54例患者加以SWI检查,SWI对瘤内出血检出率明显高于平扫T1WI(P0.05),SWI检出引流血管11条,而T1WI显示5条。结论不同原发肿瘤脑转移瘤MR表现不同,为脑转移瘤来源提供依据,同时MR增强扫描、SWI对脑转移瘤诊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