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赵花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2):7891-7891
在院前急救中,尽快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是抢救急危重病患者所采取的最有效措施之一,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但是由于多种原因,抢救患者时常常遇到周围静脉穿刺困难,以致因反复穿刺失败而延误用药,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颈外静脉属颈部浅层血管,在颈部皮肤表面显露较好,容易穿刺,在急性创伤性疾病中,颈部创伤概率最小,该血管不易损伤,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门诊静脉输液的风险因素及其防范对策,认为实施输液风险管理可有效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专业技术水平,对于临床工作及护理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护士的输液技术,减少因重复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方法:护士间相互沟通探讨输液经验,总结穿刺方法。结果:使护士的静脉输液技术大大提高,穿刺一次成功率可达95%,患者满意度提高到98%以上。结论:要提高护理质量就要不断地提高技术操作水平,满足患者的需求,创造和谐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4.
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在2011年度中出现的静脉输液不良事件。结果共6起护理投拆。其中涉及到静脉穿刺技术不佳、医护人员态度不好、补液外渗、输液过程中流程不统一、不规范操作等。为了确保患儿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儿科医护人员一定要掌握穿刺要点,提高穿刺成功率,在患儿输液过程中要加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5.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各种疾病的主要给药途径.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由于操作技术,药物配伍禁忌,护士的观察力和责任心等问题,造成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出现种种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身体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本文针对以上各种因索,对静脉输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以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马雪琴  孙烨红 《天津护理》2012,20(3):189-191
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脉压形成的输液系统内压高于人体静脉压的原理,将大量无菌溶液或药液直接输入静脉的方法[1],是儿科临床最常用最直接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由于患儿的身心未成熟,缺乏适应以及满足需要的能力,好动,易发生输液意外;患儿因技术因素、疼痛、家属因素、饥饿而致不顺从性,各  相似文献   

7.
我们在遵守操作规程的基础上,改进静脉输液操作方法,现介绍如下。1排气一次成功排气过程中输液管内产生气泡和断层、过滤器内存气泡、头皮针管壁挂泡,在操作中较常见。处理异常排气,既浪费药液又延误操作时间,易使患者产生不信任感。对策:(1)排气过  相似文献   

8.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将大量药液直接滴入静脉的常用方法。在重危病人的抢救和治疗过程中,能否正确地掌握输液的内容、方法和时机,并根据病人的体质特点和病情发展情况,及时地调整输液内容和时机,对治疗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我科收治的患者大多数是尘肺呼吸系统疾病,多半是年老、体弱并患有多种慢性病。许多患者曾反复住院治疗过。一些人的手足静脉细小,四肢末端的小血管皮肤厚韧而松驰,脂肪少,管腔细,用头皮针刺入皮下难于一次稳妥的进入静脉。多年来经过反复实践和摸索,对那种手足局部皮肤僵韧,血管细小脆滑比较难度小静脉,运用头皮针输液一针见血率,由85%提高95%以上。不但保护了患者的大血管,而且头皮针固定牢靠,输液肢体活动范围大,可减轻因输液时间长带来的疲劳,冬天也易于保暖。  相似文献   

9.
牛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1):2619-2620
静脉穿刺是护理人员的基本护理操作技术之一,静脉穿刺技术直接关系到危重患者的抢救效果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做到操作熟练,而且要达到微痛甚至无痛的效果,以减轻患者的痛苦。笔者通过12a的临床经验,及查阅许多护理同行的临床资料,对静脉输液各操作环节的改进方法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骨髓内输液(intraosseous infusion,IOI)是一种在特殊情况下利用骨髓腔中丰富的血管网将药物和液体通过骨髓腔输入血液循环的紧急输液给药方法。其作为一种紧急状态下安全而有效的外周静脉替代输液方法已被国际急救组织广泛采用长达70多年[1]。但目前,在我国急救中利用骨髓途径给药的临床报道还不多见,主要原因可能是对骨髓输液认识  相似文献   

11.
马烨华 《当代护士》2018,(8):138-139
总结了护士在院前急救中出现的护理风险及其防范措施,包括院前准备、现场救护、途中监测、运送等环节易出现的护理风险,并对其进行分析。认为每位院前护士在急救中,必须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发现护理隐患随时报告,科室及时讨论分析并制定改进措施,平时重视护士培训,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减少院前意外事件的发生,避免医患纠纷,保证院前急危重患者的安全转运。  相似文献   

12.
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一个主要方法。临床上静脉穿刺最常用部位是手、足部静脉。笔者通过20a的临床实践,将原浅静脉穿刺方法进行了改进,它不仅提高了静脉穿刺的一次成功率,还缩短了静脉穿刺时间,减少了患者的痛苦。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合理安排静脉输液顺序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见护理操作工作之一,也是患者治疗的主要手段,尤其在遇到病情变化及发生各种急症时,通过静脉给药可迅速发挥药物作用,然而在临床工作中有时不注重合理安排静脉输液的顺序,导致一些不安全因素存在,譬如:延误化验标本的留取,或影响化验结果的准确性,医生缺乏诊断治疗的依据;没有注意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致药物的浪费;药物对患者血管的刺激,增加患者的痛苦,这些因素均有可能导致医患纠纷的发生。为保证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根据本人多年临床护理实践,对合理安排静脉输液顺序的护理体会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周红 《中国护理杂志》2006,3(11):166-167
院前急救是指伤病员从现场到医院之前的就地抢救、监护、运送到医院的过程,是急救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院前急救反应的快慢和抢救成功率的高低,是衡量每所医院应急能力、整体水平、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随着人们的法律意识逐步增强,特别是在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后,院前急救的压力越来越大。现将我院开通120急救系统10年来,对常见的院前急救隐患及医疗风险防范措施总结如下,供同行们探讨。  相似文献   

15.
合理安排静脉输液顺序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见护理操作工作之一,也是患者治疗的主要手段,尤其在遇到病情变化及发生各种急症时,通过静脉给药可迅速发挥药物作用,然而在临床工作中有时不注重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导致一些不安全因素存在。为了保证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合理安排输液顺序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吴睿  张凤春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1):7775-7776
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与此同时,神经内科的老年患者数量也逐年剧增,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现将老年患者输液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黄娟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6):8914-8915
目的 探讨对输液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 分析护理风险原因并进行针对性管理,观察并比较风险管理前后输液风险事件如患者投诉、静脉炎、渗出等发生率.结果 进行输液风险管理后患者投诉率有明显降低(x2=4.11,P<0.05);且静脉炎、药物渗出及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也有显著降低(x2=4.15,P<0.05;x2=4.60,P<0.05;x2=4.04,P<0.05).结论 输液风险管理能有效减少输液风险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为了减轻患者拔针时的疼痛,我科护士在多年临床护理工作中摸索出一种新型拔针方法(方法Ⅱ),并将它与一般普通拔针方法(方法Ⅰ)进行了对照,发现它大大减轻了患者在拔针时的痛苦。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确定静脉输液风险环节及内容。 方法 采用函询法对11位专家进行两轮专家咨询。结果 两轮专家咨询的应答率均为100%,专家的权威程度Cr=0.9318,变异系数<0.5的指标占88%,最终确定的静脉输液风险环节及内容由9项一级指标、26项二级指标、65项三级指标构成。结论 专家合作程度及权威程度高,专家意见协调性较好。所形成的静脉输液风险环节及内容有实际意义,可为静脉输液风险管理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专家咨询法确定静脉输液的风险环节及内容,为静脉输液管理和培训提供依据。方法2011年6-9月选择上海市1所大学护理学院及8所3级甲等医院专家共11名,采用函询法对专家进行2轮咨询,内容包括静脉输液的风险环节及内容。结果2轮专家咨询的应答率均为100%,专家的权威程度Cr=0.9318,变异系数〈0.5的指标占88%,最终确定的静脉输液风险环节及内容由9项1级指标和26项2级指标、66项3级指标构成。结论通过研究形成完善的静脉输液风险环节及内容,可引导临床静脉输液护理实践者及护理管理者及时发现静脉输液风险所在,有助于静脉输液的管理和静脉输液护士的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