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人体内头孢类药物对大肠杆菌的耐药性质粒消除状况 ;方法 :对住院病人的大肠杆菌培养 ,然后通过电泳进行耐药性质粒分析 ;结果 :住院病人联合应用头孢类药物前 ,大肠杆菌耐药性质粒带有 2~ 6条 ,用药 2周后 ,质粒带为 0~ 1条。同时做药敏试验显示 ,90 9%的菌株对十种抗生素的耐药率降低 ,只有四环素耐药率增高 ;结论 :头孢类药物对痢疾病人体内的大肠杆菌的耐药性质粒有一定的消除作用  相似文献   

2.
用三黄片作为质粒消除剂,对48株院内感染大肠杆菌多重耐药株采用连续稀释培养法进行质粒消除试验,并与传统SDS法进行了比较。经试验前后药敏试验及质粒指纹图谱分析,结果前法消除率为31%,其耐药性也随之部分后法质粒消除率为27%;研究表明,三黄片对耐药质粒有较强的消除作用。  相似文献   

3.
三黄片对大肠杆菌耐药质粒消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三黄片作为质粒消除剂,对48株院内感染大肠杆菌多重耐药株采用连续稀释培养法进行质粒消除试验,并与传统SDS法进行了比较.经试验前后药敏试验及质粒指纹图谱分析,结果前法质粒消除率为31%(15/48),其耐药性也随之部分消失;后法质粒消除率为27%(13/48;经X2检验,两法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三黄片对耐药质粒有较强的消除作用.  相似文献   

4.
对一株耐头孢哌酮的大肠杆菌质粒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从一严重感染、经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而死亡病人的肺部分离到一株多重耐药物性的大肠杆菌。这株菌对头孢哌酮及其它几种抗生素高度耐药。通过对此菌进行染色体原位电泳、转化实验、限制性内切酶谱分析及MIC值的测定.从此菌中分离出四个具有不同分子量及耐药性的质粒。其中三个质粒都对头孢哌酮表现高水平的耐药性;三个质粒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也耐药。提示:此大肠杆菌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是由质粒介导的。对其中二个质粒构建了其DNA物理图谱。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经济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也不断提升,各种抗生素广泛应用于治疗病原微生物的频率也不断加快,临床上耐药菌株随之产生,目前细菌的耐药性的产生已成为我国普遍存在且非常严重的问题,一种新的抗生素刚刚应用没多久,就可能出现广泛的耐药现象,已成为临床治疗上的疑难课题。针对细菌耐药现象的复杂性和广泛性,急需部分或全部去除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中草药因以其低毒性目前已成为去除细菌耐药性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致病菌对常用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情况,帮助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从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于广西河池市天峨县人民医院的患者的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致病菌株,并对其进行鉴定和药敏分析。药敏试验采用K-B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分析。结果 186株致病菌中,革兰阳性菌为75株,占40.3%;革兰阴性菌为111株,占59.7%。各种致病菌对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及左氧氟沙星都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产生,其中环丙沙星的耐药性比较大。结论本地区患者致病菌的喹诺酮耐药性情况不容乐观,应加强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带TrpC启动子的质粒pYG715/Vgb对顶头孢霉的转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别以来自于构巢曲霉和酿酒酵母的启动子TrpC和TEF1来构建质粒pYG715/TrpC和pZR333并转化头孢菌素C工业生产菌种顶头孢霉,结果发现只有pYG715/TrpC产生转化子。通过Southern杂交证明质粒整合进顶头孢霉的染色体中  相似文献   

9.
副伤寒沙门氏菌耐药性与菌株质粒的监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掌握副伤寒沙门氏菌的耐药情况,探讨其耐药机制,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对1997~2001年从桂林地区分离到的292株副伤寒沙门氏菌进行药敏实验和质粒检测。结果292株副伤寒沙门氏菌对呋喃唑酮、头孢氨苄、头孢唑林、头孢拉定敏感率达100%,对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的耐药率为80.0%,磺胺甲异口恶唑为85.6%,对此两种抗生素的耐药性有逐年增高的趋势。菌株多重耐药最多可达4~6种,耐药类型以磺胺甲异口恶唑、复方磺胺甲口恶唑、青霉素、红霉素为主。85.6%(250/292)的菌株可检出带有89.3Mu的大分子质粒,质粒检出率与耐药种类呈正相关(t=4.78,P<0.05),所有耐磺胺甲异口恶唑和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的菌株均能检出该质粒,而29株敏感株则未能检出质粒。结论桂林地区副伤寒杆菌普遍对磺胺甲异口恶唑和复方磺胺甲口恶唑耐药,呋喃唑酮、头孢氨苄、头孢唑林、头孢拉定等抗生素为桂林地区治疗副伤寒的首选药物。菌株携带89.3Mu大分子质粒,与副伤寒菌株的耐药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从污染海域筛选非临床氯霉素耐药株,研究耐药基因定位及耐药机制多样性。方法 TCBS和EMB选择平板筛选,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耐药株。MIC测定、基因组DNA.RAPD分型和质粒消除评估多样性。结果 评估187株氯霉素耐药株的MIC值分布、属种分布、耐药基因定位及耐药机制。发现80株耐药MIC 25-128μg/ml是CLSI/NCCLS(1995年)定义临床标准(MIC 12.5μg/m1)的2-10倍,分布在弧菌科和肠杆菌科主要属种;58株MIC〉25μg/ml基因组DNA-RAPD分型与菌落表型分组结果吻合,显示多样性丰富。采用多轮高温(-43℃)和高浓度(-1%)SDS双重处理和交替培养,77株MIC〉25μg/m1分离株的质粒消除效率为28.6%;55株不能消除耐药表型,暗示染色体编码耐药基因;22株可消除氯霉素耐药表型,其中16株完全消除,暗示质粒独立编码耐药基因,6株部分消除,暗示质粒和染色体分别编码耐药基因。结论 来自污染海域环境的非临床氯霉素耐药株可作为新模型,提供耐药基因定位及耐药机制多样性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本院耐药性大肠杆菌感染分布情况,并对其耐药性进行分析。方法分析本院耐药性大肠杆菌感染分布,采用纸片法筛选具有耐药性的大肠杆菌。结果178株耐药性大肠杆菌在急诊科和泌尿科的分布构成比较高,分别占26.40%和21.91%,在尿液和血液的分布构成比较高,分别占33.71%和23.03%。耐药性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性最高为94.3%,对庆大霉素的耐药性最差为41.2%。结论耐药性大肠杆菌在急诊科、泌尿科分布较高且主要集中在尿液和血液样本中,因此应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翟文海  刘汉丹  张燕 《中国药业》2006,15(18):47-48
目的调查支原体对氟喹诺酮类药物(FQs)的耐药状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05年国内公开发表的53篇文献报道的支原体对6种FQs的耐药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统计涉及国内13个省市共计30832株支原体,左氧氟沙星(LEV)、氧氟沙星(OFL)、环丙沙星(CIP)、司帕沙星(SPA)在各省之间最高和最低耐药率分别有极显著差异(P〈0.005),耐药率范围分别是4.6%~68%,17、2%~82.7%,10.3%~65、3%,8.2%~60%,最高耐药率都已达到或超过60%;4种药物的耐药率男女之间均有极显著差异(P〈0.005),在2000—2004年5年中均有不同程度增长;总的平均耐药率LOM接近1/5,LEV超过1/4,OFL和SPA将近1/3,CIP和NOR则超过1/2。结论CIP和NOR耐药率较高,临床应放弃这两种药物对支原体的经验治疗,加强药物敏感监测,选择敏感药物。  相似文献   

13.
由于广泛性使用抗真菌药预防和治疗真菌病,念珠菌属对抗真菌药尤其是唑类药物的耐药性大量增加。目前研究较多的是白色念珠菌的耐药方面的机制,然而近年来非白色念珠菌的耐药有增加趋势。本文就国内外目前对念珠菌属的耐药方面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黄连素逆转mcr-1阳性大肠杆菌耐药性的方法,为中药抗多重耐药菌感染提供新线索.方法 通过肉汤稀释法分别测定黄连素和氯丙嗪对大肠杆菌EMCRR45的最低抑菌浓度,并以此浓度进行质粒消除实验.利用棋盘培养实验确认耐药质粒的消除,计算消除率,使用SPSS 17.0软件与对照组氯丙嗪组进行消除率比较.利用K-B法或...  相似文献   

15.
湛江地区淋球菌质粒谱与耐药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湛江地区淋球菌流行株质粒谱,并探讨其与耐药性的关系。对广东省湛江地区1998-1999年分离鉴定出的98株淋球菌流行株,应用碱裂解和溶菌酶双重处理,进行质粒抽的及质粒谱分型研究。利用K-B法测定淋球菌流行株对1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检出4种不同分子量的质粒,其中分子量为4.2kb和7.4kb的质粒检出率较高,分别为67.32%和59.16%,质粒谱型共12种,以7.4kb 4.2kb,39.5kb 7.4kb 4.2kb.39.5kb 4.2kb三种类型为主,分别占21.42%,17.34%和15.30%,耐药谱型42型,以CPLXR,TCR+CPLXR,CPLXR+CRR菌株为主,分别占12.24%,12.24%和7.14%,将三型主要的耐药谱与相应的质粒谱进行比较,结果CPLXR菌株39.5kb 4.2kb质粒谱为主,TCR+CPLXR菌株以7.4kb 4.2kb质粒谱为主,CPLXR+CRP菌株以7.4kb和39.5kb 7.4kb 4.2kb质粒谱为主,从而提示湛江地区淋球菌流行株的质粒谱与其相应的耐药谱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滥用阿片类药物对人体的毒性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滥用阿片类药物对人体的毒性作用刘助国,陆苏南全球性的药物滥用和药物依赖问题日趋严重,在我国自90年代以来,吸毒人数几乎呈成倍上升趋势,截止到95年,官方公布的吸毒人员已达52万之多。吸毒不仅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如犯罪率升高,人类财富的浪费等等...  相似文献   

17.
人型枝原体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人型枝原体(Mh)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理,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了临床标本中100株Mh对9种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用PCR对交叉耐药Mh菌株旋转酶A亚单位(gyrA)的基因进行扩增,将扩增的DNA片段测序,结果,Y98-37,Y98-23,Y98-31,Y98-32同较大的抗Mh作用,0.25,2mg/L,OFLX与CPLX呈现耐药,MIC50为4mg/L,MIC90为8mg/L,NAL高度耐药,其MIC50与MIC90为128mg/L,选出3株对9种喹诺酮类药物呈交叉耐药Mh株,PCR扩增gryA生得到一大小为350bp的目的DNA,测序后将结果与标准敏感株MhPG21的gryA核苷酸序列进行比较,3株耐药株中均有113位碱基C→T的改变,使其其编码的83位氨基酸由丝氨酸变为亮氨酸,提示Mh gryA的113位C→T突变,可引起对喹诺酮类药物的交叉耐药。  相似文献   

18.
硝酸酯类药物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和外周动静脉的作用,能够有效改善心肌缺血,缓解心绞痛症状,减轻心脏负荷,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但长期使用硝酸酯类药物可产生耐药性,导致抗心绞痛等临床疗效减弱。目前,评价硝酸酯耐药方法的研究很多,主要有观察抗心绞痛作用、踏车运动试验、测量外周动脉扩张程度、前臂体积描记法、测量血浆中一些因子水平的变化、直接测量冠状动脉血管的扩张程度等方法在临床上得到应用。各种方法均有其优缺点,在临床工作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多方面多手段个体化评估硝酸酯类耐药性,从而得到最大临床收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口腔白色念珠菌对唑类药物的耐药性,为医院治疗口腔白色念珠菌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52例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给予所有患者口服氟康唑,同时结合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研究发现,全组52例患者中有29例治愈,包括11例显效,18例有效,治疗总有效率仅为55.8%(29/52),另有23例治疗无效,占44.2%(23/52)。结论口腔白色念珠菌对唑类药物有较强的耐药性,在治疗该疾病时需要予以足够重视,并通过合理使用抗真菌药、联合用药等方式,来提高口腔白色念珠菌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情况及耐药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VITEK-Ⅱ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仪进行鉴定分析,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标准判断结果,并查阅文献初探细菌耐药机制。结果共收集到病原菌182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393株(76.16%),革兰阳性菌436株(23.84%)。革兰阴性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各不相同,大肠埃希菌和阴沟肠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均较高,对氟罗沙星耐药率分别为46.60%、21.67%,对环丙沙星耐药率分别为49.81%、27.14%,对左旋氧氟沙星耐药率分别为46.56%、20.29%。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对喹诺酮类药物均较敏感。结论 3种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排序为环丙沙星>氟罗沙星>左旋氧氟沙星。从耐药机制来看,临床除应做药敏试验外,还应根据药物的药动学(PK)/药效学(PD)参数合理选择药物和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