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的观察磁疗加全身温泉水疗法辅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小板参数的影响。 方法将确诊的8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磁疗加全身温泉水疗法辅助治疗组(简称观察组)以及功能锻炼、腰椎牵引和手法按摩治疗组(简称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功能锻炼、腰椎牵引和手法按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磁疗和全身温泉水疗法。除全身温泉水疗法进行1个疗程外,其他治疗均连续2个疗程,20 d后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2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等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降低,其中观察组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功能锻炼、腰椎牵引和手法按摩的基础上,给予磁疗加全身温泉水疗法辅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能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小板活性,抑制血小板黏附和聚集,降低血液黏度,增加微循环灌注量,从而改善腰椎间盘缺血缺氧,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热-磁-振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气道炎症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将78例急性发作期COPD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热-磁-振治疗,每日1次,每次30 min。2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分别记录其临床症状及体征,并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13(IL-13)以及肺通气功能[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0%)和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0/FVC)]。 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其咳嗽、痰液性状、痰量及干啰音等临床症状与体征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TNF-α、IL-6、IL-8、IL-13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FEV1.0%、FEV1.0/FVC明显升高,其中治疗后FEV1.0%、FEV1.0/FVC(%)的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相关分析表明,TNF-α、IL-6、IL-8、IL-13均与FEV1.0%呈负相关(P<0.01)。 结论热-磁-振疗法治疗COPD具有调节炎性细胞因子分泌,减轻气道炎症,提高肺通气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穴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浆β-内啡肽的影响及其疗效观察。 方法将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2组均采用电针治疗,其中治疗组选取腰部夹脊穴,对照组常规取穴,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血浆β-内啡肽的含量,采用杨氏评分法评定疗效。 结果治疗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β-内啡肽含量均明显增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治疗组β-内啡肽含量增高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电针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并可提高患者血浆β-内啡肽活性,这可能是电针镇痛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单穴位电针疗法在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单穴位电针配合牵引、关节松动术、McKenzie疗法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方法选取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腰突穴”单穴位电针+牵引+关节松动术+McKenzie疗法。对照组采用牵引+关节松动术+McKenzie疗法。 结果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98.0%;对照组总有效率88.0%。两组间治愈率和有效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单穴位电针加牵引、关节松动术、McKenzie疗法综合治疗腰椎盘突出症疗效显著、简便易行、患者易接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分期康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根据患者病情给予不同方案治疗,如重症期患者给予骶管注射、中医推拿治疗,并强调卧床休息及起床后佩戴腰带等;轻症期患者给予牵引、短波、调制中频电、中医推拿及运动训练等干预。对照组患者则统一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包括牵引、短波、调制中频电、中医推拿等。于治疗前、治疗20 d后采用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对2组患者进行腰椎功能评定。 结果2组患者分别经20 d治疗后,发现治疗组腰椎功能评分[(28.04±2.67)分]及对照组腰椎功能评分[(20.15±3.21)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并且以治疗组患者腰椎功能评分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的治愈率(78.0%)及治愈显效率(96.0%)亦明显优于对照组水平(分别为38.0%和74.0%),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不同时期给予针对性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腰椎功能,缩短病程,抑制病情复发,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有氧慢跑运动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老年冠心病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康复运动组和药物对照组,每组患者60例。药物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康复运动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有氧慢跑运动,每周运动3~5次,每次30~40min。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运动8周后(治疗后)分别静脉抽血1次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包括血浆黏度(低切、高切)、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沉、纤维蛋白原共6项。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康复运动组治疗后的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与药物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纤维蛋白原由治疗前的(4.52±0.86)g/L降至治疗后的(3.23±0.61)g/L,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有氧慢跑运动通过降低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液粘稠度和纤维蛋白原浓度发挥对疾病的防治作用;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监测对老年冠心病预测血栓的发生、诊断以及预后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联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对照组、熏蒸组、超短波组及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牵引及推拿治疗,熏蒸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辅以中药熏蒸治疗,超短波组则辅以超短波治疗,观察组患者则辅以中药熏蒸及超短波联合治疗。于治疗2周后对各组患者疼痛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各组患者分别经2周治疗后,发现其疼痛病情及腰椎活动功能均较治疗前有一定程度改善,其中以观察组患者疼痛VAS评分[(1.83±1.07)分]的改善幅度及总有效率(95.5%)较显著,与其他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药熏蒸联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缓解患者疼痛并改善腰椎功能,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Maitland手法治疗前、后,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患者椎-基底动脉(VBA)血流速度、血浆内皮素(ET)含量变化,探讨Maitland手法治疗CSA的作用机理和疗效。 方法将60例CSA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卧床休息、静脉注射相同的扩管药物、颈椎牵引、颈部超短波等治疗,治疗组加用Maitland手法治疗,每日1次,共15 d。比较治疗前、后患者VBA血流峰速度(Vp)、平均血流速度(Vm)、ET含量变化和疗效。 结果2组患者经治疗后,Vp、Vm值均明显升高(P<0.05),ET含量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比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优良率分别为73.3%和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Maitland手法辅助治疗VBA可能通过提高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降低血浆ET含量,而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疗法(SET)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2例LDH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干扰电、超短波及湿热敷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同时辅以SET训练。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疼痛VAS评分、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对2组患者腰痛及腰椎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定。 结果2组患者分别经4周治疗后,发现治疗组疼痛VAS评分[(3.22±0.94)分]、腰椎功能评分[(23.6±5.8)分]、对照组疼痛VAS评分[(4.66±0.92)分]、腰椎功能评分[(15.4±6.5)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上述指标均以治疗组患者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治疗组患者腰椎功能评分改善率[(90.3±16.5)% vs(79.3±24.9)%]及治愈显效率(87.5% vs 73.3%)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SET训练可显著减轻LDH患者腰痛症状,促其腰椎功能改善,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 方法共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5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包括牵引、推拿、药物、中频电、运动疗法等,对照组仅给予腰椎牵引及推拿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标准对2组患者腰椎功能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显效率为94.12%,对照组为70.97%,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及改善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下肢持续皮牵引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老年LDH患者分为治疗组(28例)及对照组(32例)。2组患者均给予中频电疗及中药熏蒸治疗,治疗组同时辅以小剂量下肢皮牵引治疗。于治疗前、治疗10d后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下背痛量表对2组患者腰椎功能进行评定,并密切观察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局部及全身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2组患者分别经10d治疗后,发现治疗组患者腰椎JOA评分[(20.50±2.23)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并且治疗组患者改善指数(8.29±2.08)、治疗有效率(96.43%)及显效率(14.28%)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下肢皮牵引治疗能显著提高老年LDH患者腰椎功能,同时还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McKenzie法联合腰椎牵引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均给予腰椎牵引、超短波及中频电疗,治疗组同时辅以McKenzie治疗,对照组则辅以推拿、按摩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分别采用McKenzie腰椎评定表、日本骨科协会下背痛评价表(JOA评分)及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法(VAS)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同时于治疗结束1年及2年后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随访。 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JOA、疼痛VAS评分及腰椎运动缺失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以治疗组疼痛VAS评分的改善幅度较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结束1年后随访发现2组患者复发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2年后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腰椎牵引、超短波及中频电疗基础上辅以McKenzie治疗,能进一步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抑制病情复发,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热-磁-振疗法和噻托溴铵联合应用在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价值。 方法采取平行、对照、随机研究。将37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噻托溴铵组(T组)和噻托溴铵加热-磁-振疗法组(T+HMV组),研究周期为4周。在治疗前1天、治疗第2周末和第4周末分别进行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并通过Borg评分、6 min步行试验(6MWT)、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对患者总体健康状况进行评价。 结果治疗前、后比较,T组吸气容量(IC)明显增高(P<0.05),第1秒末用力呼气量(FEV1.0)、FEV1.0占预计值百分比、第1秒末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0/FVC)无明显增高;而T+HMV组FEV1.0、FEV1.0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0/FVC和IC均增高(P<0.05);2组间比较,T+HMV组FEV1.0、FEV1.0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0/FVC均高于T组(P<0.05);T组、T+HMV组PaO2均明显增高(P<0.05),而PaCO2均无明显变化(P&rt;0.05);2组间PaO2和Pa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T组、T+HMV组6MWD均明显提高,而Borg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2组间6MWD和Borg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2组SGRQ下降均超过4分,T+HMV组SGRQ明显低于T组(P<0.05)。 结论噻托溴铵在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康复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价值;热-磁-振疗法和噻托溴铵联合应用优于单一应用噻托溴铵。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单杠悬垂系列动作训练辅助治疗早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 方法共选取24例早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包括超短波、中频电疗及牵引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为期4个月的单杠悬垂系列动作(包括悬垂、悬垂转体及悬垂前后摆动)训练。 结果经治疗4个月后,发现2组患者直腿抬高试验及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或0.01);进一步分析发现,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幅度相对较显著,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基础上辅以单杠悬垂系列动作训练,可进一步改善患者肢体功能、缓解疼痛,可作为早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有效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磁脉冲热疗联合肌力训练治疗中老年膝骨性关节炎(KOA)的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8例中老年KOA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磁脉冲热疗,治疗组则于磁脉冲热疗前辅以肌力训练。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对2组患者患部疼痛程度及临床疗效进行评定。 结果2组患者分别经8周治疗后,发现治疗组患部疼痛评分 [(2.15±0.74)分]及对照组疼痛评分[(3.97±0.86)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组疼痛评分也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另外治疗组优良率(61.54%)亦较对照组优良率(38.46%)明显提高(P<0.05)。 结论磁脉冲热疗联合肌力训练治疗中老年KOA患者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缓解患者疼痛,提高膝关节功能,并且该疗法还具有简单易行、患者依从性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ulligan手法辅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 方法将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随机配对,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均采用颈椎牵引及超短波治疗,观察组加用Mulligan手法,对照组加用Maitland手法。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及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进行评定。 结果2组治疗后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后的CASC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愈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Mulligan手法及Maitland手法辅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均有效,但Mulligan手法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低频超声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在我院治疗的125例脑供血不足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常规口服养血清脑颗粒,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低频超声及低频电刺激治疗,治疗4周为1个疗程。于治疗前、治疗3个疗程后检测2组患者血液黏度及脑血管流速,同时对2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经3个疗程治疗后,发现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96.9%)明显优于对照组水平(68.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其血液黏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脑血管流速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低频超声联合低频电刺激可有效治疗脑供血不足,在减轻患者症状同时,还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液黏度、增强脑部供血,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康复疗法治疗挥鞭样损伤的疗效。 方法将46例挥鞭样损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单纯药物治疗,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行牵引、微波和推拿治疗。应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评定患者疼痛程度,测定患者颈椎关节活动范围(ROM),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 结果2组治疗前、后的VAS评分、ROM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的VAS评分、ROM以及临床疗效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药物治疗挥鞭样损伤疗效较好,在此基础上配合其他康复疗法能发挥协同作用,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综合康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及腰腹肌训练对复发率的影响。 方法将73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给予McKenzie疗法、腰椎牵引、超短波、干扰电及低周波等治疗;对照组给予关节松动术治疗,物理因子治疗同治疗组。于治疗1,2个疗程后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腰椎功能评分(JOA)对患者疼痛及腰椎功能进行评定。治疗组患者于疗效评定结束后,继续坚持腰腹肌训练。 结果治疗组患者疼痛VAS评分、腰椎功能评分(JOA)均明显优于对照组。随访1年后发现治疗组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结论采用McKenzie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其疗效明显优于关节松动术;腰腹肌训练对维持疗效、降低LDH复发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药磁腰托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 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 3 0例。对照组采用 :①腰椎牵引 ;②中频电疗法 ;③推拿按摩。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药磁腰托治疗 (腰托内含磁片和中药 )。治疗前和治疗后 2周左右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t检验 )。结果 治疗后 2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大多数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 (P <0 .0 5或P <0 .0 0 1) ;但 2组间比较 ,试验组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率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药磁腰托能有效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血液粘度 ,改善血液流变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