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皮肤创面的有效愈合是确保皮肤屏障功能的首要前提,但伤口愈合后瘢痕的形成往往给患者带来长期的生理和心理困扰.胚胎早期皮肤伤口的无瘢痕愈合(scarless healing)为临床中瘢痕的防治提供了新的启示,但这一愈合过程涉及一系列复杂、紧密又协调的再生反应,其中成纤维细胞及细胞外微环境的适应性变化在其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  相似文献   

2.
1971年,Burrington发现孕中期的胎儿创伤愈合后没有瘢痕形成,由此引发了人们探究无瘢痕愈合机制的兴趣。20多年来从其外因、内因两方面,在细胞、分子等多水平对其机制进行了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前,瘢痕疙瘩(keloid,K)的诊断和治疗是整形外科界较棘手的问题。在组织学上,瘢痕疙瘩以成纤维细胞早期过度增生和过剩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nular matrix,ECM)沉积,尤其是以胶原沉积为特征;在临床上,表现为病损过度生长,超过原创面界限,呈“蟹足样”浸润生长,侵犯邻近组织,始终无退化且单纯手术切除后,易复发等特点^[1]。但其  相似文献   

4.
肥厚性瘢痕细胞凋亡检测及其相关调控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探讨肥厚性瘢痕的发生与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关系,以及有关调控因素的影响。 方法 应用原位末端标记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技术,对61例烧伤后整形患者肥厚性瘢痕和20例其他手术患者非肥厚性瘢痕进行了细胞凋亡以及ICE、Bcl-2表达的检测。 结果肥厚性瘢痕增厚期、成熟期成纤维细胞以及血管内皮细胞凋亡阳性细胞指数分别为6.60±4.43和8.90±6.01,成熟期分别为25.60±5.70和26.60±6.02,两期同种细胞间相比,凋亡阳性细胞指数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增厚期ICE阳性表达率较成熟期显著降低(P<0.01),而Bcl-2阳性率却显著高于成熟期组(P<0.01)。 结论 细胞凋亡减少可能与肥厚性瘢痕的形成有关,ICE和Bcl-2可能参与了肥厚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调控。  相似文献   

5.
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及p5 3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探讨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及p53基因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取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各8例、瘢痕疙瘩9例行成纤维细胞培养,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成纤维细胞凋亡,用p53cDNA探针对抽提的DNA点迹印迹杂交观察p53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3组成纤维细胞凋亡细胞分别为(10.8±1.2)%,(10.6±1.8)%,(5.5±0.8)%,瘢痕疙瘩较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少,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p53基因有明显的表达.结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是具有肿瘤性质的一类细胞.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泌型凋亡相关蛋白1(secretedapoptosis-relatedprotein1,SARP1)调控增生性瘢痕患者的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凋亡的作用。方法构建SARP1腺病毒载体(Ad-sARPl).感染瘢痕患者的皮肤FB,促进其表达SARP1蛋白,观察其蛋白表达后人FB增殖与凋亡的变化,明确SARP1蛋白对FB的调控作用,并通过转移酶介导的三磷酸脱氧鸟苷-生物素刻痕末端标记(TuNEL)方法、流式细胞仪(FACs)分析细胞增殖与凋亡动态变化。结果成功构建Ad-SARP1,并能够感染人FB,通过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到SARP1的mRNA值明显增加,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SARP1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0.05);其蛋白表达后四甲基偶氮噻唑蓝(MTT)法检测,与带荧光的腺病毒空载体(Ad-EGFP)及对照组相比,Ad-SARP1感染的FB增殖活力均显著增高;TUNEL检测Ad-SARP1感染FB前后细胞凋亡结果显示,细胞凋亡明显受到抑制,凋亡阳性细胞变少,接近瘢痕成纤维细胞(HSFB)凋亡;FACS分析表明,感染组FB的细胞凋亡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P〈0.01)。结论sARP1参与调控增生性瘢痕患者的FB功能,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增殖加快。  相似文献   

7.
赵明权  张刚 《中国美容医学》2008,17(7):1101-1103
自从1971年Burrington首次发现胎儿皮肤创伤后修复无瘢痕形成,并确定无瘢痕愈合的概念以来,不仅发现胎儿可以无瘢痕愈合,而且女性月经期子宫内膜也可以无瘢痕愈合。不少学者对无瘢痕愈合机制进行了许多研究,发现无瘢痕愈合的机制可能与炎症的低反应,效应细胞成纤维细胞的数量和功能,细胞外基质的成分和数量,  相似文献   

8.
增生性瘢痕是创面愈合后成纤维细胞异常增殖和胶原过度沉积的结果。但并非所有的皮肤成纤维细胞都参与介导了增生性瘢痕的形成,不同亚群或位于真皮不同层次的成纤维细胞发挥着不同的功能。此外,细胞外基质亦对皮肤纤维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阐明上述因素与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关系可能有助于增生性瘢痕的防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内源性及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与脑缺血再灌注后HSP70蛋白、p53基因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线栓法制成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及再灌注模型 ,用原位杂交 ,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末端标记的方法观察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 2h后再通 0~72h脑组织内源性bFGF基因与HSP70蛋白、p53基因的表达、凋亡细胞的分布及侧脑室注射外源性bFGF对后者的影响。结果 缺血组于缺血 2h再灌注 1h可见bFGF表达增高 (P <0 .0 5) ,bFGFmRNA表达于 1 2h达高峰 ,bFGF蛋白于 2 4h达高峰 ;bFGF组与缺血组相比 ,在 6~ 48h各时间点的HSP70蛋白表达增强 ,p53表达减弱 ,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 (P <0 .0 5 ,P <0 .0 1 )。结论内源性及外源性bFGF可能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并调控其相关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牵张性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bFGF对脊髓损伤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大鼠脊髓T13~L2经牵张损伤,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监测P1~N1波幅下降至术前波幅70%后,于损伤平面以下经蛛网膜下腔置细导管,治疗组分别于术后即刻1、2、3、4、8、12及24h经细导管注入bFGF溶液20μl(含bFGF20μg),对照组在相同时间注入等量生理盐水,然后于术后6h、1、4、7、14及21d处死取材,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脊髓细胞凋亡及p53、bax、bcl2表达的变化情况,应用电生理观察大鼠的神经功能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4、7、14、21d,治疗组TUNEL法染色阳性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4、7、14、21d,治疗组p53、bax的阳性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各时相点bcl2的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大鼠的神经功能恢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FGF能通过抑制p53、bax蛋白的表达及促进bcl2蛋白表达来抑制牵张性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从而保护损伤的脊髓组织,这可能是bFGF对脊髓损伤具有的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白介素 1β(interleukin 1,IL 1β)对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中的成纤维细胞的表皮生长因子 (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转移生长因子 βR1(TGFβR1)的作用。方法 将体外培养 5代之内的 6例瘢痕疙瘩、6例增生性瘢痕及 6例正常皮肤的成纤维细胞分别置于含IL 1β( 2 0 0U/ml)的 10 %胎牛血清DMEM培养液中 ,孵育 3d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EGF、EGFR、TGFβR1。结果 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各组中成纤维细胞的EGF相对含量分别为 162 .0 0±2 0 .79;15 1.0 0± 2 6.45 ;147.5 0± 2 3 .61。EGFR含量分别为 148.3 4± 13 .72 ;13 6.67± 17.5 2 ;13 1.67±11.71。TGFβRI 含量 113 .5 2± 17.62 ;10 6.71± 2 1.43 ;10 7.5 4± 2 3 .5 2。三者成纤维细胞EGF、EGFR和TGFβRI 含量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加入IL 1β后 ,成纤维细胞EGF、EGFR和TGFβRI 相对含量 :正常皮肤为 2 2 4.0 0± 3 1.5 9、178.67± 2 7.86和 80 .3 4± 11.75 ;增生性瘢痕为 12 8.75± 18.3 1、10 5 .82± 2 1.61和 10 9.83± 2 5 .79;瘢痕疙瘩 113 .0 1± 2 4.71、93 .3 4± 3 0 .71和 118.75± 19.2 7。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EGF和EGFR相对含量明显高于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 (P <0 .0 5 ) ,正常皮肤  相似文献   

12.
皮肤β射线损伤创面难以愈合,晚期易恶变,其具体机制不明。笔者采用直线加速器建立大鼠深Ⅱ度急性β射线皮肤损伤模型,检测创面愈合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对该创面愈合的影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刘英琦 《中国美容医学》2013,22(9):1005-1008
瘢痕是创伤愈合留下的痕迹,是高等哺乳动物组织修复过程中特有的愈合形式,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S)是皮肤组织损伤后过度修复和异常增生的结果,主要继发于累及真皮层的损伤,如:烧伤、外伤、外科手术等,其实质是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的过度分裂增殖并合成大量排列紊乱的胶原纤维以及细胞外基质(EMC)的过度沉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人类增殖性肾小球肾炎(PGN)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和放免测定方法检测肾活检组织中的bFGFmRNA及蛋白质表达、肾小球内细胞外基质(ECM)面积和有核细胞数、层粘蛋白(LN)和前胶原Ⅲ(PCⅢ)含量。结果在以细胞增殖和ECM积聚为特征的PGN组中bFGF表达水平、LN和PCⅢ含量均显著高于非增殖性肾小球肾炎(NPGN)组和正常组。结论过度表达的bFGF参与肾小球内细胞增殖和ECM积聚,从而影响肾小球肾炎和肾小球硬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胎儿和成人皮肤及其创面愈合过程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将孕龄 2 0~ 2 4周胎儿皮肤移植至 BAL B/ C裸鼠背部皮下 ,皮片成活后制造创面 ,建立胎儿无瘢痕愈合动物模型 ,定期获取相应标本。对临床所取正常成人皮肤及创面愈合皮肤标本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观察 b FGF的表达情况。 结果 正常胎儿皮肤及创伤后胎儿皮肤中均未见明显的 b FGF阳性表达。正常成人皮肤中血管周围可见阳性表达 ;创伤后成人皮肤也可见阳性表达 ,尤其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创伤后表达明显增强。高倍镜视野随机观察计数b FGF阳性表达细胞数 ,正常胎儿皮肤为 2 .1± 0 .1,创伤后 12小时 ,1、3天和 1周胎儿皮肤分别为 2 .2± 0 .1、2 .1± 0 .3、2 .1± 0 .3和 2 .0± 0 .1;正常成人皮肤为 2 3.2± 4 .2 ,创伤后成人皮肤为 4 0 .5± 3.6 ,胎儿正常皮肤和创伤皮肤 b FGF表达与正常成人皮肤和创伤后皮肤 b FGF表达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 1)。 结论  b FGF的阴性表达可能是胎儿皮肤无瘢痕愈合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信号转导与病理性瘢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海鑫  周辉 《中国美容医学》2009,18(9):1369-1371
病理性瘢痕包括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S)和瘢痕疙瘩(keloid,K),是人体对创伤产生过度愈合反应的结果,它们都以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增殖旺盛并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导致胶原的过量合成和沉积为特征。病理性瘢痕作为整形外科的常见疾病,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其研究报道每年以50%的速度增长。  相似文献   

17.
皮肤受损后组织异常修复常导致病理性愈合肆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Ts)的发生。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s,Fb)作为一种重要的修复细胞,其生物学行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修复结局.若FB过量增殖,细胞外基质合成增加或分解不足即可导致病理性瘢痕发生。  相似文献   

18.
转化生长因子βRⅡ抗体对皮肤成纤维细胞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Ⅱ型受体(TGF-βRⅡ)抗体对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影响,以期寻找利用生长因子控制瘢痕的途径.方法①测定培养细胞液中羟脯氨酸含量.②活细胞四甲基偶氮唑(MTT)增殖实验.③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④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形态学观察.结果①实验组中羟脯氨酸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②抗体作用下细胞增殖受到抑制(P<0.01).③抗体抑制细胞周期的G0-G1期,导致细胞无法完成正常有丝分裂.④抗体作用下,细胞外合成的纤维素样物质明显减少,细胞生长受到抑制.结论应用外源性TGF-βⅡ型受体抗体能阻断TGF-β的信号传导,有效地抑制培养成纤维细胞的增殖,降低其细胞外胶原基质的分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蛇床子素在体外实验中诱导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及其机制.方法 体外原代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以不同浓度的蛇床子素作用于FB,应用MTT法检测蛇床子素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Hoechst 33342荧光染色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的变化.以DNA ladder和流式细胞仪进行凋亡检测.采用RT-PCR法检测蛇床子素对FB相关凋亡基因Bcl-2和Bax的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在蛇床子素作用下,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受到抑制,MTT法检测的IC50为(15.5±2.2)μmol/L.荧光显微镜观察到了凋亡小体;DNA ladder法检测到细胞凋亡时DNA降解形成的梯带,流式细胞仪观察到细胞周期的变化.蛇床子素作用于成纤维细胞后可上调促凋亡基因Bax的表达,同时下调抑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结论 蛇床子素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有很强的生长抑制作用并可以诱导其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Bcl-2、Bax等凋亡调控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瘢痕疙瘩是皮肤创伤愈合过程中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和胶原过度合成所致,近年来,很多实验发现瘢痕疙瘩表现为成纤维细胞的过度增殖与低凋亡的特性,导致局部细胞沉积,形成瘤样增生。但是成纤维细胞本身是否异常尚不清楚。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和胶原过度合成的原因可能与基因的结构异常及功能异常有关。多个基因表达及其相互之问信息传递及调控上的某种异常可能是引起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和胶原过度合成的原因。现将近年来从基因学角度对成纤维细胞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