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天王补心丹是著名传统中成药之一。本文作者对本方的起源、发展进行了历史的考证,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认为天王补心丹最早见于元·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一书,以后历代医书均有记载。在临床应用方面,近代有了新的发展。本文概要阐述了天王补心丹的传统认识与现代研究。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天王补心丹【来源与命名】本方源于《摄生总要·摄生秘剖卷一》。《古方选注》曰:补心者,补心之用也……神之为用故曰补心。”《医方集解》曰:“终南宣律师,课诵劳心,梦天王授以此方,故名。”作者在当时利用人们迷信心理,为了说明本方有神效之功,故曰:在梦中天王授于此方。【药物组成】人参、丹参、玄参、茯苓,五味子、远志、桔梗、当归、天冬、麦冬、柏子仁、酸枣仁、生地、辰砂。有滋阴清热,补心安神的功效。【主治】阴亏血少。症见虚烦心悸,睡眠不安,精神衰疲,梦遗健忘,不耐思虑,大便干燥,口舌  相似文献   

3.
天王补心丹新用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豪 《家庭中医药》2005,12(1):49-50
天王补心丹是常用中成药.来源于元代《世医得效方》一书。本方由生地、人参、元参、天冬、麦冬、丹参、当归、党参、茯苓、石菖蒲、远志、五味子、酸枣仁、柏子仁、朱砂及桔梗共16味中药组成。具有补心安神,滋阴清热的功效。适用于心肾不足。阴亏血少所致的虚烦心悸、睡眠不安、精神哀疲、梦遗健忘、不耐思虑、大便干燥或口舌生疮等病症。近年来,经临床实  相似文献   

4.
现存文献中,“天王补心丸”之名始见于《杨氏家藏方》,其方至《仁斋直指方论》被更名为“天王补心丹”.方剂学教材所录方剂既选自《校注妇人良方》或《摄生秘剖》,则组成、用量、服法、宜忌等应与原著一致.由于本方证以阴虚火扰为病机关键,故质重而长于滋肾阴、清虚热之生地黄,唯有重用,方能奏效。对于习惯比类取象思维的制方者而言,在“天王补心丹”中使用桔梗之初衷当在:取其作为“载药上行入心”之使药。  相似文献   

5.
补心丹,旧名天王补心丹。本方出自《摄生秘剖》和《世医得效方》两书中。两方药味有所不同,但功效、主治基本相符。笔者在临床上常应用的是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一书中的补心丹。方由熟地、五味、当归、天冬、麦冬、柏子仁、酸枣仁、人参、元参、丹参、茯苓、远志、杜仲、菖蒲、茯神、桔梗、甘草、百部、灯心草、大枣组成。主治心肾不足,阴血亏少致虚烦诸症。经加减后改丸剂为汤剂应用于临床,效果甚佳,每起沉疴,现举验案3例并略述应用之体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天王补心丹的起源、现代流传的13味天王补心丹的出处以及其历代医家组方特点,以期揭示此方的演变规律。方法采用文献学方法研究天王补心丹的源流发展。结果天王补心丹的起源时间为公元10—11世纪,现存最早的相关文献是"敦煌卷子";其方名是依托佛教神话故事而来;现存最早记载天王补心丹一方的文献是《杨氏家藏方》;现代流传的13味天王补心丹是录自《校注妇人良方》。结论历代众多医家对天王补心丹有源流方面的探讨,并经过实践和创新逐步拓展了此方的适应症。  相似文献   

7.
天王补心丹又称补心丹、补心丸,出自《校注妇人良方》,是著名的传统中成药之一,在中医方剂学中亦占有重要位置。天王补心丹功能滋阴清热,补心安神,用于治疗心血不足、神志不宁、津液枯竭、健忘怔忡、大便不利、口舌生疮等症。近年来,天王补心丹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天王补心丹源流及其衍变作了初步考证后认为:(1)天王补心丹源出于《家藏方》,并非出自《世医得效方》。(2)现最为常用的由十三味药物组成的天王补心丹并非出于《摄生秘剖》,实出于《校注妇人良方》。各医藉所载天王补心丹,药物组成不同,但十三味基本药是一致的。一般常见的有“十八味”、“十三味”二方。“十三味”方是从“十八味”方衍变而来,但从立方本义与临床应用角度来看,“十三味”方显得更加精炼,较原十八味方为优。  相似文献   

9.
何华 《家庭中医药》2009,(12):48-48
天王补心丹,又名天王补心丸.出自元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所收载,各医院、中药店有售。其组成为:  相似文献   

10.
香加丸源流发展与应用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更生  王均宁 《中成药》1999,21(1):40-42
香连丸为临床常用中成药,而对其方源的记述则不尽相同。通过对古方香连丸的考证,认为该方脱胎于唐·李绛《兵部手集方》,后经变化成为《局方》大香连丸,即后世常用的香连丸。此外,历代医家在应用本方时,灵活加减,又衍化出多个以香连丸命名的方剂及其剂型变异方,使其实用性和针对性得到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1.
<正> 天王补心丹,是治疗心悸、健忘、失眠的著名方剂,根据谢观编纂的《中医大辞典》认为最早见于元代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但作者近来在整理敦煌卷子古医书过程中,于唐人书写的佛经发现名为“毗沙门天王奉宣和尚补心丸方”(以下略称为“奉宣补心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金匮》主治肺痈病的桔梗汤“亦治血痹”的论述,予以理论探讨和临床验证,从而论证了桔梗汤,具有宣补心肺之气,通利于血脉之瘀作用,是重治本兼治标治疗血痹证的本方和通方。临床用此加味,辩证施治血痹证多获疗效。  相似文献   

13.
香连丸为临床常用中成药,而对其方源的记述则不尽相同。通过对古方香连丸的考证,认为该方脱胎于唐·李绛《兵部手集方》,后经变化成为《局方》大香连丸,即后世常用的香连丸。此外,历代医家在应用本方时,灵活加减,又衍化出多个以香连丸命名的方剂及其剂型变异方,使其实用性和针对性得到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4.
天王补心丹一方出自明代著名医家洪基的《摄生秘剖》,有补气养血,滋阴清热的功效,主治阴亏血少所致的虚烦少眠,梦遗健忘之症,运用本方应重点掌握其补气养血、滋阴清热的病机,不仅可治疗心悸失眠等病,而且可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糖尿病合并顽固性便秘等疑难杂症,本文就其临床应用做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5.
天王补心丹作为养心安神的代表方,对神经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如失眠、神经官能症等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关于其来源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后世医家对于本方的配伍组成及功效主治亦有不同的见解,但大多以养心安神、滋阴清热遣方用药。文章着重探讨天王补心丹的源流并对其组成加以评析,既为相关研究抛砖引玉,亦可便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6.
血府逐瘀口服液研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德胜  朱雁 《吉林中医药》1996,(3):F003-F003
血府逐瘀口服液是著名清代医家王清任的中医传统名方血府逐瘀汤的改型新药。本产品应用现代高新技术,在生药含量和有效成分保留等方面都相当于传统汤剂,可以称之为浓缩的血府逐瘀汤。 血府逐瘀汤是中医活血化瘀剂的代表方,以其组方精当、疗效确切而受到历代医家的推崇。近、现代以来,该方受到中西医药界的广泛重视和高度评价,在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等临床各科应用十分广泛,疗效也十分显著。据《方剂学》介绍,“本方治病达50余种”,陈馥馨主编的《新编中成药手册》记载,本方可治临床各种疾病达80余种。一般认为,凡属血瘀日久不愈而引起的种种病症,应用本方皆有效  相似文献   

17.
芍药甘草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芍药甘草汤的源流及发展芍药甘草汤来源于《伤寒论》。由芍药,甘草二药组成,是仲景推为群方之魁—桂枝汤的基本组成方剂之一。在《伤寒论》112方中,有31方用芍药,70方用甘草,24方芍药和甘草伍用,用芍药而不配伍甘草者只有5方,可见二药配伍使用的重要性。本方是仲景为误汗亡阳,阳复后的脚挛急证而设。后世医家对本方的应用又各有所发挥。《魏氏家藏方》的六半汤即本方用治湿热脚气,不能行步有良效。《朱氏集验方》的去杖汤(本方)治脚弱无力尤建殊功。《传信适用方》的中岳汤(本方)用治湿气腿脚亦肿疼痛更获显效。《活人事证方》的冲功散(本方)治消渴奇验,《陈氏经验方》也用本方治消渴引饮。庞安时《总病论》认为,太阳病自汗,四肢难以屈伸,若小便  相似文献   

18.
玉屏风散是固表止汗的常用方。关于此方的来源,有注为《世医得效方》,也有注为《丹溪心法》。现经作者查阅中医文献,肯定本方出自宋·张松《究原方》,以供研究本方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郑琴  喻进  薛鑫  熊文海  岳鹏飞  胡鹏翼  伍振峰  杨明 《中草药》2014,45(17):2427-2430
解表中成药具有发汗、解表、透疹等作用,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表证。解表中成药制剂品种繁多、工艺各异,一些处方相同、功效相近的解表中成药,在制法和质量标准上却存在较大差异,这必然对其功效有一定的影响。从《新编国家中成药》第2版和《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含挥发油的解表类中成药的情况、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现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挥发油对解表药解表功效的重要性、制法对解表作用的重要影响,并在中医药"方-证-剂"对应的中药制剂指导思想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方-证-制-剂-质"对应指导中成药组方、制备和质量控制的指导思想,以期对现代中成药复方制剂的研究、开发和再评价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吴茱萸汤为汉代张仲景方,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均有记载,本方由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四味药组成。《伤寒论》第243条:"食谷欲呕,属阳明,吴茱萸汤主之。"第309条:"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