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冬梅 《中国药业》2012,(22):27-28
目的探讨不同水平血浆脑钠肽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D组),9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试验组,根据病情程度分为A、B、C 3组。4组均检测血浆脑钠肽水平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等心功能指标。结果随着高血压病情的加重,脑钠肽(BNP)和LVEF增高,而LVESD和LVEDD下降,各指标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Ⅰ级高血压BNP水平与LVEF、LVESD和LVEDD均有显著相关性,且随着病情的加重,相关性越强。结论虽然BNP作为临床高血压监测指标还受到一定限制,但其具有准确、灵敏的显著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6min步行试验(6MWT)、脑钠肽(BN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方法将76例CHF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缬沙坦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心力衰竭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常规治疗组用强心剂加利尿剂。对患者进行4周的治疗观察。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压、脑钠肽(BNP)、6min步行距离(6M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结果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6MWT)、BN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6min步行试验(6MWT)、脑钠肽(BN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这些指标能很好地反映、评估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病情程度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水平与其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相关性,为临床评估及早期诊断心力衰竭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择45例NYHA心功能分级为Ⅲ~Ⅳ级的心力衰竭患者,在入院、出院时测定其血浆BNP、LVEDD、LVEF,选择45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对上述检测指标进行组内、组间对比。结果:心力衰竭患者BNP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与心功能分级具有相关性,与LVEDD、LVEF具有相关性,患者BNP水平出院时明显降低。结论:血浆BNP可以筛查心脏疾病,判断左心室收缩、舒张障碍,客观反映心力衰竭的程度,并且与NYHA分级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在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也显示出很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心功能指标相关性,为高血压并发心脏功能异常的防治提供研究思路。方法将7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是否并发心力衰竭分为EH未并发心力衰竭组(32例)和EH并发心力衰竭组(40例),另选取2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3组采用ELISA试剂盒测定血浆BNP水平,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超声心动图指标左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对比3组BNP和LAD、LVEDD及LVEF水平。探讨BNP与LAD、LVEF和LVEDD的相关性。结果 EH并发心力衰竭组的BNP、LAD和LVEDD水平显著高于EH未并发心力衰竭组和对照组(P<0.05),LVEF水平显著低于EH未并发心力衰竭组和对照组(P<0.05);EH未并发心力衰竭组的BNP、LAD和LVED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VE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浆BNP水平与LAD、LVEDD呈正相关(γ=0.768,0.817,P<0.01),与LVEF呈负相关(-0.823,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BNP水平与LAD,LVEF,LVEDD三种心功能指标呈显著相关性,联合BNP水平及相关心功能指标检测用于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具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高颖  孟凌 《中国实用医药》2010,5(16):111-112
脑钠肽(brainnatriureticpep tide,BNP)是一种由32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BNP主要由心室分泌,是反映左心室功能的敏感指标,目前关于BNP的临床研究主要集中在心力衰竭的诊断、鉴别诊断、多种心血管疾病的预后评估以及对急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尤其对于心力衰竭方面的应用更为广泛。本文运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LVEF、左房直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并同时检测血浆BNP水平,以探讨BNP水平和心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体内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该院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5例,根据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三组,NYHA Ⅱ级25例纳入Ⅱ组,NYHA Ⅲ级18例纳入Ⅲ组,NYHA Ⅳ级12例纳入Ⅳ组.另选择同期入住的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心力衰竭各组患者NT-proBNP、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指标,各心力衰竭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组患者NT-proBNP与LVEDD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50、0.71],与LVEF呈负相关(r=-0.47、-0.66),Ⅱ组患者NT-proBNP与LVEDD、LVEF无关.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体内NT-proBNP水平变化与心功能呈一致性,可较为准确地反映心力衰竭进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左旋卡尼汀(L—CN)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浆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给予地高辛、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及B受体阻滞剂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国产左旋卡尼汀3g静脉滴注,1次,d,连续用药14d。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患者的心功能及BNP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的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n、BNP值明显改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LVFS、LVEF、BNP值差异显著。结论:左旋卡尼汀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可以作为心力衰竭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后,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心功能Ⅲ.Ⅳ级心力衰竭患者62例,在常规抗心力衰竭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观察治疗前后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变化。结果心率明显减慢,血压较治疗前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缩短,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则较治疗前升高,应用卡维地洛后BNP值明显降低。结论卡维地洛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有较好的疗效且动态监测患者血浆BNP水平可以帮助了解治疗效果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9.
曾兴宏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9):1229-1231
目的 探讨螺内酯联合普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6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扩血管、强心、利尿等常规治疗,治疗组3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螺内酯联合普伐他汀,疗程12周.治疗前后彩超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NT-proBNP、散射比浊法测定CRP水平.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功能指标LVEF明显升高,LVEDD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浆NT-proBNP、CRP水平明显下降,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均P<0.05).结论 螺内酯联合普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效果明显,可通过降低血浆NT-proBNP、CRP水平,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注射液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患者血清B型尿钠肽(BNP)、患者左心室收缩末直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直径(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显著高于对照组82%,治疗后两组患者BNP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组LVESD、LVEDD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LVEF明显增加(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注射液能降低老年冠心病患者BNP水平,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1.
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立新 《河北医药》2011,33(20):3109-3110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不同病因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应用洋地黄、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疗程6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NYHA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输张末期内径(LVEDD)、血清B型尿钠肽(BNP)、6min步行距离。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0.0%V870.0%,P〈0.05)。LVEDD及BNP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减少(P〈0.05)。LVEF、6min步行距离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增加(P〈0.05)。结论卡维地洛可改善慢性心力衰竭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及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CHF患者87例,分卡维地洛治疗组(B组)44例和常规治疗组(A组)43例。随访6个月,评估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患者心功能指标和血浆BNP浓度。结果治疗后1个月两组血浆BN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3个月时下降更明显。3个月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治疗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6个月时的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血浆BNP水平与同期测定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呈正相关(r=0.51,P<0.01),与LVEF呈负相关(r=-0.43,P<0.01)。结论卡维地洛能有效地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CHF患者BNP水平的变化早于心脏超声指标的变化:血浆BNP水平可以作为治疗心力衰竭的一个可靠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3.
倪永明 《医药导报》2012,31(2):171-172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心功能与血浆脑钠肽的影响。方法将8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1例,两组均按《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生脉注射液50 mL+5%葡萄糖注射液(糖尿病患者改为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qd;疗程14 d。治疗前后检测心功能及血浆脑钠肽水平。 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80.49%)(Z=-2.142,P<0.05)。两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血浆脑钠肽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治疗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生脉注射液可改善心功能,显著降低血浆脑钠肽水平,提高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磷酸肌酸钠后心功能和血浆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 NT-proB-NP)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98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磷酸肌酸钠组,每组49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磷酸肌酸钠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疗程4周。治疗前后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左室射血分数( 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 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 LVESD)和血浆NT-proBNP变化。结果治疗后磷酸肌酸钠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 P <0父.05),LVEF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明显增加( P <0.05),LVEDD、LVESD明显下降( P <0.05),血浆NT-proBN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 P <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血浆NT-proBNP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min步行训练对不同程度的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脑钠肽(BNP)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3例心功能II—Ⅲ级的慢性心衰患者按分层抽样法随机分为训练组和(n=33)对照组(n=30),在入院后24h内行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6min步行距离测定,然后两组均行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但训练组每天2次6min步行运动训练,8周后重复检测上述指标。结果两组在治疗后BNP水平下降,训练组更为显著,心功能II级(352.35±81.45)pg/ml,心功能Ⅲ级(523.65±98.45)pg/ml;治疗前后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有明显上升,训练组更为显著;及6min步行距离测定训练组步行距离在治疗8周后比对照组延长更为显著。结论血脑那肽水平随着心功能改善明显下降;6min步行运动训练可显著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心脏功能,血脑钠肽下降,左室射血分数升高。  相似文献   

16.
张思洁  刘宇  张思明  高磊  付华 《河北医药》2011,33(12):1802-1803
目的探讨老年非心脏手术后围手术期心功能不全患者应用磷酸肌酸(CP)的疗效。方法将老年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出现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2.0g/d,疗程14d。比较治疗前后2组心功能改善情况、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径(LVEDD)及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心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LVEF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LVEDD治疗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浆BNP水平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减低,治疗组减低更显著(P〈0.05),2组治疗过程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老年围手术期心功能不全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可进一步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加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后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及心功能各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2010年2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心功能Ⅱ~Ⅳ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浆BNP水平和心功能各指标的改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00%,高于对照组的6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脑钠肽(BNP)水平及心功能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患者血浆BNP的下降水平与LVEDD缩小呈正相关(r=0.69,P〈0.05),与LVEF增加呈负相关(r=-0.53,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降低血浆BNP水平含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王琪  王小明  李洪生 《河北医药》2009,31(18):2428-2429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对患者左室功能和左室重塑的影响。方法选择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治疗组(A组)和单纯缬沙坦治疗组(B组),每组30例,随访12个月,观察心功能指标和血浆脑钠肽(BNP)浓度的变化。结果2组随访期无死亡,2例分别因心力衰竭加重和心绞痛发作再次住院。治疗组于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增加(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室间隔厚度(IVSD)缩短(P〈0.05),血浆脑钠肽浓度降低(P〈0.05)。结论长期应用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可明显改善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防止心肌重塑,其作用优于单纯使用缬沙坦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08例,心功能(NYHA)Ⅱ~Ⅳ级,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β阻滞剂,并逐步加大剂量,治疗观察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B型尿钠肽(BNP)的变化。结果患者治疗后心率明显减慢,LVEDD、BNP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而LVEF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结论在强心、利尿、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基础上,应用美托洛尔能显著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能显著降低BNP水平。  相似文献   

20.
车晓宁  冯小智 《安徽医药》2016,20(12):2201-2203
【摘要】目的:对比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脑钠肽(BNP)与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并探究其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CHF患者100例,按照心功能分级分为Ⅱ级、Ⅲ级、Ⅳ级,分别为31例、53例、16例并各自成组,所有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我院体检的心功能正常者6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对象血清BNP和HCY的浓度,分别比较两组BNP和HCY大小,观察组治疗前后的BNP和HCY大小,以及观察组各级别患者BNP和HCY的浓度大小,同时分析BNP和HCY的相关性,BNP、HCY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径(LVEDD)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BNP和HCY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患者的BNP和HCY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HCY与BPN呈正相关,BNP、HCY与LVEF成负相关,与LVEDD呈正相关;BNP和HCY水平随着心衰严重程度的增高而明显增加(P>0.05)。结论:BNP与HCY水平是CHF的一个诊断标准,其血清浓度随着病情的加重、LVEF的降低及LVEDD的升高而增高。对CHF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