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洁莹 《新中医》2012,(11):71-74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结合调情志治疗盆腔炎性慢性盆腔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性慢性盆腔痛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30例,中药灌肠组予中药灌肠Ⅰ号方灌肠治疗,中医综合组予中药灌肠Ⅰ号方灌肠及调情志治疗,对照组予氧氟沙星胶囊及甲硝唑片口服治疗。观察各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疼痛程度NRS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血浆5-羟色胺(5-HT)和β-内啡肽(β-EP)的变化。结果:3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疗程结束时及随访1月,3组患者N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疗程结束时及随访1月3组NRS评分及NRS评分分级两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及随访1月,各组患者HAMD、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及随访1月中医综合组HAMD评分下降更为明显,与中药灌肠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后各组患者血浆5-HT水平均有下降,血浆β-EP水平均有上升(P<0.01);治疗后中医综合组、对照组5-HT、β-EP改善较中药灌肠组明显(P<0.05,P<0.01);而中医综合组5-HT、β-EP改善又较对照组明显(P<0.05,P<0.01)。治疗前NRS评分与HAMD评分呈正相关,与β-EP水平呈负相关(P<0.01)。结论:中药灌肠结合调情志治疗盆腔炎性慢性盆腔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改善患者躯体疼痛和情绪障碍等方面的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五行音乐疗法对反复自然流产病人焦虑、抑郁状态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120名具有反复自然流产史的先兆流产患者分为音乐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除进行先兆流产常规治疗外,音乐组采用聆听中医五行音乐治疗,对照组无音乐治疗。治疗前后均测试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得分;测定血浆皮质醇,并进行比较。孕12周随访病人,对妊娠结局进行判定。结果:音乐组治疗后SAS、HAMA评分比治疗前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SDS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对照组治疗后HAMA评分比治疗前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SAS评分、SDS评分均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音乐组SAS评分、SDS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MA评分较对照组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音乐组治疗后有焦虑者、有抑郁者所占比例均明显下降,经统计学分析均有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后有焦虑者、有抑郁者所占比例均无明显差异(P>0.05)。音乐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与组间比较皮质醇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音乐组治疗后妊娠成功率为80%,对照组治疗后妊娠成功率为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行音乐疗法明显降低反复自然流产患者SAS、SDS评分,降低焦虑、抑郁所占比率,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可明显提高妊娠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疏肝通窍汤辅助治疗气滞血瘀证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及对血管活性肠肽(VIP),β-内啡肽(β-EP),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3例PTN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3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射频热凝术,术后对照组口服颅痛宁颗粒,6 g/次,2次/d;观察组内服疏肝通窍汤,1剂/d。两组疗程均为12周,并进行48周随访。于术前、术后1,2,3,5,7 d各记录一次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指数(PSQL),生活质量(LSI-B)和中医证候评分;检测治疗前后VIP,β-EP,IL~(-1)β和TNF-α水平;记录48周内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第1,2,3,5,7天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在第5,7天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经Ridit分析,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缓解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SAS,SDS,PSQL和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LSI-B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VIP,IL~(-1)β和TNF-α水平均升高,β-EP水平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观察组VIP,IL~(-1)β和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β-EP水平较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VIP,IL~(-1)β仍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TNF-α和β-EP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复发率为16.13%,低于对照组的31.67%(P0.05)。结论:对于PTN射频热凝术后患者,采用疏肝通窍汤治疗,近期能减轻疼痛,改善症状,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临床疗效,远期能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其作用可能与减轻炎症损伤,调节β-EP和VIP等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穴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予以颈椎功能锻炼作为基础治疗,治疗组采用电针夹脊穴治疗,对照组采用电脑中频治疗仪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目测类比疼痛评分及血浆β-内啡肽(β-EP)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0.0%和100.0%,对照组分别为53.3%和93.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目测类比疼痛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治疗后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目测类比疼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β-EP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浆β-EP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夹脊穴是一种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其机制可能与提高血浆β-EP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姚鹏鹏 《河南中医》2020,40(5):707-710
目的:观察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室性早搏(气血两虚型)患者132例,随机平行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66例,对照组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减联合弱激光血管外照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24小时总心搏数和早搏总次数、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等,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2.72%,治疗组有效率为89.4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24小时总心搏数和早搏总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指标中全血比黏度高切、全血比黏度低切、血浆比黏度、血小板聚焦率、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沉降率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AS评分和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减联合弱激光治疗气血两虚型室性早搏,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减少早搏次数,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缓解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理气活血法对进展期白癜风3种神经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理气活血中药对进展期白癜风患者3种神经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理气活血法中药(柴胡疏肝散加减)内服,配合外用消斑酊治疗;对照组只外用消斑酊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浆β-内啡肽(β-E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神经肽Y(NPY)水平变化及其临床疗效。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0%,对照组为6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浆NPY和CGRP含量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而β-EP含量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血浆中NPY、CGRP、β-EP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浆NPY和CGRP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理气活血中药治疗进展期白癜风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其机理可能与理气活血中药降低进展期白癜风患者血浆NPY、CGR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并配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维脑路通注射液;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33%,对照组68.33%;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评分下降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则改变不明显(P>0.05)。结论:葛根素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曹美丽 《新中医》2015,47(2):256-257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护理在晚期肿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32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中医综合护理。观察2组患者疼痛程度、护理满意度以及抑郁评分量表(SDS)和焦虑评分量表(SAS)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无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的发生率分别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护理前2组患者的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DS、S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观察组98.13%,对照组76.25%,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晚期肿瘤患者行中医综合护理,不仅可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还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针刺少阳经穴对偏头痛患者的镇痛作用以及对血桨β-内啡肽(β-EP)的影响.方法 将纳入观察的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少阳经组和阳明经组,均采用针刺治疗,少阳组选风池、外关、阳陵泉、丘墟穴,阳阳组选头维、偏历、足三里、冲阳穴.两组治疗4周后观察患者头痛程度、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伴随症状的评分情况;并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者血浆β-EP含量及健康对照组的血浆β-EP含量.结果 少阳经组治疗4周后疼痛综合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的降低;治疗后β-EP含量升高.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相似文献   

10.
夏敏 《新中医》2015,47(2):55-57
目的:观察在中西医常规治疗上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对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中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中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情绪评分(HAMA)、焦虑自评量表(SAS)。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1.67%,对照组76.6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临床常见症状均有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腹痛、腹胀、反酸、嗳气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各项评分均有缓解,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AMA评分、HAMD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综合征患者加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缓解负面情绪,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穴位埋线治疗男性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治疗男性肾虚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浆P物质(SP)、血浆β内啡肽(β-EP)含量的影响.方法: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和西药组,每组90例.西药组给予盐酸坦索罗辛胶囊0.2 mg口服,每日1次;吲哚美辛缓释片25 mg,每日3次,共口服8周.埋线组运用穴位埋线法治疗,穴取曲骨、肾俞、秩边、会阴、三阴交,每2周埋线1次,4周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评分、NIH-CPS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评分、前列腺液中卵磷脂小体个数、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以及SP、β-EP等指标的变化,并评定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①两组均脱落10例,埋线组总有效率为91.25%(73/80),高于西药组的78.75%(63/80,P<0.05).②两组治疗后中医症候评分、NIH-CPSI总评分、疼痛评分、SAS及SD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治疗后埋线组中医症候评分、NIH-CPSI总评分、疼痛评分、SAS及SDS评分均低于西药组(均P<0.05).③治疗后两组卵磷脂小体个数均较治疗前增加(均P<0.05),且埋线组多于西药组(P<0.05).④治疗后,两组血浆SP含量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血浆β-EP含量较治疗前升高(均P<0.05),埋线组血浆SP含量低于西药组(P<0.05),β-EP高于西药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能够明显缓解肾虚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增加前列腺液中卵磷脂小体数目,升高β-EP含量、降低血浆SP含量.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8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先智 《新中医》2005,37(4):63-6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 对照组80例,予以常规控制颅内压、调控血压、防治感染等西药治疗;治疗组8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 服活血通络方(药用黄芪、当归、石菖蒲、赤芍、地龙、红花、甘草、水蛭等)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 88.8%,对照组为72.5%,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全血比黏度低切值、 血浆黏度、红细胞比积、纤维蛋白原含量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对 照组治疗后全血比黏度低切值、红细胞比积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 全血比黏度高切值、低切值、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等指标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0.01)。治疗组治疗后TG、TC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 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中西医 结合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系统护理干预应用于藏药三味檀香治疗的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藏药三味檀香治疗的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80例,时间2021年1月—2022年3月),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分别接受常规护理、系统护理。比较护理满意度、生命体征、负性情绪、心力衰竭症状评分。结果:试验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水平护理前组间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均下降,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后心率、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焦虑评分(SAS)与抑郁评分(SD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AS评分、SDS评分均比护理前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emorial心力衰竭症状评分护理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Memorial心力衰竭症状评分与护理前比较均明显下降,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使用藏药三味檀香治疗过程中,辅以系统护理干预能够改善生命体征、负性情绪,减轻疾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获得患者认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检测失眠大鼠下丘脑内的SP、GAL、β-EP的浓度,结合失眠大鼠症状改善变化,探讨振腹环揉法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推拿组,每组10只大鼠。空白组不进行造模和治疗;模型组仅造模但不治疗;推拿组造模后推拿治疗。分别在治疗5 d、10 d各处死5只大鼠采用ELISA法检测失眠大鼠下丘脑内SP、GAL、β-EP浓度,并观察失眠大鼠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造模后模型组潜睡眠时间和睡眠持续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比较SP含量,第5天与第10天比较模型组、推拿组SP含量均升高(P<0.05)。比较治疗5 d、10 d后SP含量模型组小于其他各组,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GAL含量,模型组、推拿组第5天和第10天比较,GAL含量均升高(P<0.05)。治疗5 d后和10 d后模型组GAL含量均低于其他各组,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β-EP含量,第5天与第10天比较,模型组、推拿组β-EP含量均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治疗5 d后和10 d后β-EP含量各组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腕踝针对冻结肩肩痛止痛效果,及其对血浆P物质(SP)、β-内啡肽(β-EP)水平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6月在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针灸科就诊的冻结肩肩痛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给予腕踝针联合体针治疗;对照组采用体针治疗。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评估2组治疗前后简式麦吉尔疼痛问卷评分、血浆SP和β-EP水平、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等。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疼痛强度评分均显著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患者血浆SP水平均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血浆β-EP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均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出现不良事件。结论:腕踝针配合体针可以降低患者血浆SP水平,增加β-EP水平,从而有效缓解肩痛症状,改善肩关节活动度,提高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疏肝活血法对进展期白癜风患者血浆中β-内啡肽(μB-EP)、神经肽Y(NPY)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进展期白癜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1例予疏肝活血中药煎荆内服配合消斑酊外涂治疗,对照组49例单纯外用消斑酊治疗.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组治疗前后血浆中β-EP、NPY及CGRP含量.结果:2组治疗前血浆中β-EP、NPY及CGRP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浆中β-EP、NPY含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CGRP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浆中β-EP、NPY及CGRP含量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疏肝活血法治疗进展期白癜风能够显著降低患者血浆中β-EP、NPY含量,对CGRP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周东梅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2):1740-1741
目的:芪寄补肾活血通络汤治疗脑梗塞的疗效。方法:将62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防治脑水肿,调整血压,脑细胞保护,对症、支持等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芪寄补肾活血通络汤(处方:黄芪、桑寄生、蒲黄、石菖蒲、当归、胆南星、川芎)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63%,对照组为76.6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全血比黏度低切值,血浆黏度,红细胞比积,纤维蛋白原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全血比黏度低切值,红细胞比积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全血比黏度高切值,全血比黏度低切值,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指标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芪寄补肾活血通络汤治疗脑梗塞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归芍伤筋汤内服联合通络止痛散外敷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及对β-内啡肽(β-EP)、血栓素B_2(TXB_2)的影响。方法将7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5例给予布洛芬治疗,观察组35例在此基础上加用归芍伤筋汤内服联合通络止痛散外敷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主要证候积分、Oswestry腰部功能指数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β-EP及TXB_2水平,统计2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疼痛、肿胀、压痛及瘀斑积分,Oswestry腰部功能指数评分,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及TXB_2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β-EP水平显著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归芍伤筋汤内服联合通络止痛散外敷治疗急性腰扭伤可有效缓解腰部疼痛症状,提高肢体活动功能,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调节β-EP和TXB_2水平,且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石墨烯无烟艾灸治疗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18年6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或住院的虚寒型胃脘痛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无烟艾灸组和常规艾灸组,每组30例。无烟艾灸组患者给予石墨烯无烟艾灸治疗,常规艾灸组患者给予常规艾灸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评分、疼痛强度VAS评分变化情况,并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β-内啡肽(beta-endorphin,β-EP)的水平。结果:无烟艾灸组有效率为96.67%,常规艾灸组有效率为93.3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典型症状及伴随症状总积分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烟艾灸组治疗后伴随症状积分低于常规艾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NO的表达均显著降低,β-EP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石墨烯无烟艾灸疗法能有效改变虚寒型胃脘痛患者的虚寒状态、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其治疗机理可能与降低胃脘痛患者NO的含量、提高患者β-EP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金硝逐瘀汤联合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对痔疮术后肛门水肿、血清β-内啡肽(β-E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14例接受痔疮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57例;2组术后均给予常规处理,对照组加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金硝逐瘀汤熏洗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肛门疼痛及水肿情况、住院时间及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F-36)评分,并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β-内啡肽(β-EP)水平。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49%,对照组为80.7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肛门疼痛、水肿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两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β-E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β-E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痔疮术后患者应用金硝逐瘀汤联合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治疗效果显著,其可显著减轻患者肛门疼痛、水肿,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