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大鼠肠神经细胞胰高血糖样肽-1受体(Glucagon—likepeptide-1 receptor,GLP-1R)表达的影响,探讨二甲双胍用药后肠神经GLP-1R的表达变化与血糖的关系。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wistar正常大鼠组(W-C);T2DM模型对照组(T2DM—C);T2DM二甲双胍组(T2DM—M)。分别测定各组大鼠用药前及用药后第2、8周空腹血糖、空腹血清GLP-1,用药前及用药后8周空腹血清胰岛素。第8周处死各组大鼠,RT-PCR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测定回肠末端肌间神经丛GLP一1RmRNA和蛋白的水平。结果T2DM—M组大鼠用药后空腹血糖及空腹血清胰岛素较前显著降低(P〈0.01),空腹血清GLP一1较前显著升高(P〈0.01),与同时间点T2DM—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药后第8周,RT—PCR结果显示GLP-1RmRNA在T2DM—M组肠神经丛表达水平明显高于T2DM—C组GLP-1RmRNA的表达水平(P〈0.01)。Western—blot结果显示T2DM-M组肠神经丛GLP-1R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T2DM—C组肠神经丛GLP-1R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二甲双胍能显著提高T2DM大鼠肠神经GLP-1R的表达,可能在二甲双胍降低2型糖尿病的血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GLP-1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DPP-4抑制剂干预后对T2DM患者的影响。方法:筛选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实验组,30例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均检测血清GLP-1水平,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实验组应用DPP-4干预治疗4周及12周后空腹及餐后血糖、胰岛素及GLP-1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GLP-1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干预后血清空腹及餐后GLP-1水平升高(P〈0.01)。相关分析显示,GLP-1与INS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应用DPP-4干预治疗,可以使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GLP-1水平升高,是治疗早期糖尿病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赵瑞  强丹  谢晓敏 《天津医药》2013,(9):878-88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蓬灰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胰腺及骨骼肌中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高脂高热卡饲料喂养的大鼠给予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制作T2DM模型,成模后将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对照组、蓬灰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蓬灰150、100、50 mg/kg,另设正常对照组。蓬灰混悬液灌胃8周后,应用免疫组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胰腺及骨骼肌IRS-1表达情况,结合血清血糖及胰岛素水平进行分析。结果中剂量组血糖水平低于糖尿病对照组及低剂量组(P<0.05);高、中、低剂量组胰岛素含量与糖尿病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高剂量组的胰腺和骨骼肌组织中IRS-1表达水平均低于糖尿病对照组(P<0.05)。结论大剂量蓬灰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胰腺和骨骼肌组织中IRS-1的表达水平,但短期内可能不会对糖尿病大鼠血糖及血清胰岛素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社区居民2型糖尿病(T2DM)患者空腹及餐后血清胰岛素、c肽水平、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发光法测定对照(NC)组106例、T2DM组218例的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水平,酶法检测血脂,金标准发光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T2DM组的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NC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T2DM组的TG与血清空腹胰岛素呈正相关(P〈0.01),HDL-C与血清空腹胰岛素呈负相关(P〈0.05)。结论T2DM患者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脂代谢异常相关,血清空腹胰岛素水平的升高均会引起TG升高和HDL-C降低。  相似文献   

5.
<正>本实验通过观察并记录十二脂肠空肠旁路术(DJB)术后2组GK大鼠、2组Wistar大鼠空腹血糖、25%葡萄糖注射液灌胃30min后血糖、血清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等指标的变化来探讨DJB术对GK大鼠、Wistar大鼠以上系列指标的影响及DJB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 (CSII)与每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法 (MSII)对2型糖尿病 (T2DM)围手术期的血糖控制,探讨最佳血糖控制方案.方法 将本院 2011年 7月 ~2013年7月期间住院治疗的 43例 T2DM围手术期患者随机分为 CSII组和 MSII组,比较两组胰岛素治疗前后空腹和餐后血糖、血糖达标时间、达标时胰岛素使用量、低血糖、术后并发症情况、住院天数和费用.结果 两组治疗均可很好控制血糖 ( P〈0.01),治疗后 CSII组餐后 2 h血糖 (2hPBG)优于 MSII组 ( P〈0.01),CSII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均少于 MSII组 ( P〈0.01).CSII组住院费用高于 MSII组 ( P〈0.01).结论 两组对血糖控制均有明显效果,T2DM围手术期应用胰岛素泵安全有效,并可明显缩短住院天数,但住院费用稍增加.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研究高脂高糖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 (STZ) 构建巴马小型猪 2 型糖尿病 (T2DM) 模型的可行性, 并观 察小型猪模型骨骼肌、 肝脏及胰腺组织蛋白激酶 B(PKB)表达及磷酸化变化。方法 将健康雄性巴马小型猪 10 只 随机分为 2 组: 对照组 5 只, 喂养普通饲料; 糖尿病模型组 5 只, 高脂高糖饮食联合 STZ 构建巴马小型猪 T2DM 模 型。检测 2 组小型猪空腹血糖、 空腹胰岛素水平, 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IR)。采用 Western blot 法检测骨 骼肌、 肝脏及胰腺组织中 PKB 蛋白表达及磷酸化水平。结果 (1) 高脂高糖饲料喂养 10 个月后, 与对照组比较, 模 型组体质量、 空腹血糖、 空腹胰岛素水平及 HOMA-IR 明显升高 (P<0.01)。(2) 与对照组相比, 模型组 STZ 给药后空 腹血糖水平进一步升高, 空腹胰岛素水平明显下降 (P<0.01)。(3) 与对照组比较, 模型组骨骼肌、 肝脏及胰腺组织中 PKB 蛋白表达及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 (P<0.05)。结论 高脂高糖饮食联合 STZ 多次腹腔注射可以成功构建 T2DM 小型猪模型, 模型组小型猪骨骼肌、 肝脏及胰腺组织 PKB 蛋白表达及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利拉鲁肽对糖尿病前期OLETF大鼠的阻抑作用,观察对胰腺海马胆碱能神经刺激肽前体蛋白(hippocampal cholinergicneurostimulating peptide precursor protein,HCNP-pp)的影响。方法检测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将处于糖耐量减低阶段12~14周龄OLETF大鼠随机分为3组,安慰剂组(PBO组)、100μg/kg利拉鲁肽处理组(L-100组)、200μg/kg利拉鲁肽处理组(L-200组),LETO大鼠为阴性对照组(LETO组)。12周后检测大鼠体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胰岛素,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胰岛细胞形态学变化,应用蛋白印迹技术检测HCNP-pp及胰高血糖素样多肽-1受体(GLP-1R)蛋白含量;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HCNP-pp和LGP-1R、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3型毒蕈碱样受体(M3R)基因表达水平。结果PBO组OLETF大鼠空腹、餐后2 h血糖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而L-100组、L-200组及LETO组大鼠均未进展为糖尿病状态。PBO组OLETF大鼠体重及空腹胰岛素均明显高于L-100组、L-200组和LETO组(P<0.01)。与PBO组相比,L-200组、LETO组大鼠胰腺胰岛素阳性细胞表达密度明显增多(P<0.01),而与L-100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L-100组、L-200组及LEITO组大鼠胰腺HCNP-pp蛋白相对含量明显减少(P<0.05或P<0.01);L-100组、L-200组及LEITO组大鼠胰腺GLP-1R蛋白相对含量明显增多(P<0.01);L-100组、L-200组和LETO组大鼠胰腺HCNP-pp mRNA水平明显下降(P<0.01);L-200组和LETO组大鼠胰GLP-1R,ChAT、M3R mRNA水平均明显增多(P<0.01);L-100组大鼠GLP-1R和ChAT mRNA水平均明显增多(P<0.01),而M3R mRNA水平则无变化(P>0.05)。结论利拉鲁肽可阻抑糖尿病前期进展,可能与胰腺HCNP-pp表达下降、GLP-1R表达增高及胰岛β细胞密度增加相关。利拉鲁肽改善胰岛素分泌状态,可能与胰腺HCNP增多、ChAT和M3R表达增高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门冬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09年6月本院内分泌病区收治的T2DM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门冬胰岛素(诺和锐)皮下注射治疗,对照组以诺和灵R皮下注射治疗,取这10周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作为临床观察指标,治疗结束时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治疗组组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HbAlc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组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HbAlc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HbAl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门冬胰岛素能更好的降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血糖、血脂控制后对血清肠促胰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T2DM患者分为三组:A组:强化血糖控制组;B组:强化血脂控制组;C组:强化血糖、血脂控制组。所有T2DM患者在治疗前和经治疗后的第8周分别测量FPG、2 hPG、HbA1c、TC、TG、LDL-C、HDL-C、肠促胰素水平各一次,探讨肠促胰素与以上各指标的关系。结果①治疗8周后,与治疗前相比较,三组患者的肠促胰素GLP-1水平均有显著性升高(P〈0.05), GIP水平无显著性变化;②治疗8周后,与治疗前相比较, A、C两组患者的空腹FPG、2 hPG、HbA1c水平均有显著性降低(P〈0.01, P〈0.001), B组无显著性变化;B、C两组患者的TC、TG、LDL-C、HDL-C水平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 P〈0.01), A组患者的LDL-C、HDL-C水平有显著性改善(P〈0.05), TC、TG水平无显著性变化。结论通过结果分析发现,肠促胰素GLP-1水平与空腹FPG、2 hPG、TC、TG、LDL-C水平呈负相关,与HDL-C水平呈正相关,临床考察肠促胰素水平变化情况,有助于准确诊疗T2DM患者血糖、血脂具体情况,便于临床更有效的治疗T2DM,可作为T2DM患者临床疗效评价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诺和锐30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诺和锐30组和诺和灵30R组各30例。诺和锐30组每日早晚餐前皮下注射诺和锐30;诺和灵30R组每日早晚餐前15~30min皮下注射诺和灵30R。结果两组患者胰岛素治疗后FBG、2hPBG及HbAlc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诺和锐30组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自下降幅度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空腹血糖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诺和锐30组空腹血糖下降幅度高于诺和灵30R组。诺和锐30组低血糖(〈2.8mmol/L)发生率显著低于诺和灵30R组(P〈0.05)。结论诺和锐30可模拟人胰岛素生理分泌模式,实现更佳降糖,且低血糖发生率低,为DM患者提供了方便、安全、灵活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溴隐停、二甲双胍、罗格列酮分别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大鼠胰岛素抵抗、促炎细胞因子和脂肪细胞因子及血脂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十一酸睾酮加绒促性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建立PCOS大鼠模型,连续口服给予溴隐停、二甲双胍、罗格列酮6周,观察大鼠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BG)、口服葡萄糖后2小时血糖(OGTT-2 h BG)、胰岛素(insulin,Ins)、血清TC、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TNF-α、睾酮(testosterone,T)、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 growthfactor-1,IGF-I)、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C-reactive protein,hs-CRP)、瘦素(leptin,L)、脂联素(adiponectin,A)、抵抗素(resistin,R)等的含量,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sensitivity index,ISI)的变化。结果:PCOS大鼠FBG、OGTT-2hBG、Ins、hs-CRP、TNF-α、leptin、resistin、IGF-I、TC、TG、LDL-C和T水平明显升高,而ISI和adiponectin、HDL-C含量显著降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溴隐停、二甲双胍、罗格列酮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PCOS大鼠的上述病理改变(P〈0.01~0.05)。结论:溴隐停、二甲双胍、罗格列酮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PCOS大鼠胰岛素抵抗(IR)、高胰岛素血症、高雄激素血症和血糖、血脂代谢异常,以及下调促炎细胞因子和脂肪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DCBI)对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模型大鼠血糖、血脂代谢的影响及其对胰岛素抵抗(IR)的改善作用。方法:大鼠用高脂高糖饮食伴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复制2型糖尿病模型,成功后再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DCBI(低、高剂量,30、60mg·kg-1·d-1,腹腔注射)组和对照药罗格列酮组;并设立正常组。各组给予相应试药5周后,测定空腹血糖(FBG)、血清胰岛素(FI NS)、糖耐量(OGTT)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游离脂肪酸(NEFA)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DCBI治疗后可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模型大鼠FBG水平及增强糖耐量(P<0.01),对FI NS水平的改变不明显(P>0.05);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抵抗性(P<0.01或P<0.05);并明显降低TC、TG、LDL-C、NEFA水平及升高HDL-C水平(P<0.01),改善高脂状态。结论:DCBI可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模型大鼠血糖,调节血脂代谢紊乱,具有改善IR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温脏扶正祛邪方药对虚寒证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98例虚寒证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应用磺脲类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温脏扶正祛邪方药。1个月为1个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结果①治疗组降糖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为83.6%。治疗组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总有效率为95.9%,对照组为71.4%。其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在空腹血糖和血糖面积下降的同时,SI显着增加,IAI显着改善(P〈0.01),空腹胰岛素和胰岛素面积明显下降(P〈0.05或P〈0.01)。对照组治疗後IAI亦有明显改善,但SI无明显改变,与治疗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温脏扶正祛邪方药可以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显着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5.
张萍  陈蝉  蓝海云  吴世凤  梁慧  陈奇盛 《中国药师》2010,13(10):1492-1494
目的:探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胰岛B细胞功能及血浆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86例初诊T2DM患者采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皮下注射,tid,疗程12周,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GHbA1c)、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FCP)、胰岛B细胞分泌指数(HOMA-B)、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浆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低血糖发生的情况。结果: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皮下注射12周后,患者FPG、PBG、GHbA1ciHOMA-IR、CRP值均显著下降(P〈0.05),Fins、FCP、HOMA—β值显著升高(P〈0.05),血清CRP水平与病程、FBG、PBG、GHbA1c及体重指数呈正相关。结论: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强化治疗初诊12DM患者可改善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显著降低血浆CRP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行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前后血清瘦素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41例新诊断T2DM患者行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门冬胰岛素(诺和锐)强化治疗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瘦素变化,以及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变化。结果治疗后短期内患者血糖接近正常,血清hs-CRP、瘦素明显下降(P均〈0.01),无发生低血糖者。结论短期胰岛素泵治疗可降低新诊断T2DM患者的血糖、血清hs-CRP及瘦素水平,具有良好的血糖控制及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大鼠(MS—T2DM)的胰岛素敏感性及血糖、血脂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霉素25~30mg/(kg·d),每日1次,并加饲高热量饮食(富含脂肪和蔗糖)42d,造成糖耐量减退、胰岛素抵抗(IR)的MS—T2DM大鼠模型;葛根素0.3g/kg、0.15g/kg或二甲双胍0.25g/kg灌胃给药,每日1次,给药28d;测病鼠血糖、血脂、胰岛素(Fins)和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IRI)。结果葛根素和二甲双胍均能显著降低病鼠Fins和IRI,而提高ISI(P〈0.01),增强胰岛素敏感性;降低FPG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后2h血糖(OGTr-2hPG)水平,以及降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糖化血红蛋白(GHb)、果糖胺(FRA)含量(P〈0.01),改善糖脂代谢紊乱;降低MDA含量和提高SOD活性(P〈0.01),增强清除自由基能力。结论葛根素对MS—T2DM大鼠能产生二甲双胍样的改善高胰岛素血症、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以及降糖和调节血脂等效应,并具有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单用门冬胰岛素(诺和锐)30血糖控制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阿卡波糖后和其改用四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方案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将医院60例单用诺和锐30血糖控制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诺和锐30 3次皮下注射同时3餐嚼服阿卡波糖;研究组30例采用4次胰岛素皮下注射(生物合成人胰岛素R+地特胰岛素)。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剂量,连续治疗12周后比较2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使用剂量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2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HbA1c都较前明显下降(P〈0.05),但2组之间3项指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且低血糖发生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诺和锐30+阿卡波糖较4次胰岛素注射使血糖达标时所用的胰岛素量减少,并具有更少的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