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有研究显示,心血管病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首要非传染性疾病,其中以冠心病最为多发,是世界上最大的疾病负担源[1]。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2]。而介入治疗后患者常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改变,这些不良情绪对患者康复不利,并引起体内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引发一系列的生理病理改变如儿茶酚胺的过量分泌、脂类代谢紊乱、心率加快、血压上升等[3],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本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中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认识。方法:总结、归纳和分析中医学经典著作和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肾虚、脾胃虚弱、血虚血瘀等引起骨质疏松症进行论述。结果:肾虚、脾胃虚弱、血虚血瘀等方面都会对骨质疏松症产生影响。结论:中医学认为骨质疏松症与肾虚、脾胃虚弱、血虚血瘀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梳理"血虚发热"的来源及历史发展,探讨关于"血虚发热"证型的多种发生机制以及临床出现的最常见情况,进而阐发血虚发热的病机,并阐述了其与阴虚发热、气虚发热的鉴别与联系,认为血虚发热的病机以浮阳致热最为常见,对其病机的理清,为临床长期发热类疾病的诊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通过一则发热误治医案,讨论中医临证当注重古今疾病谱变化对临床实践的影响,进而正确处理中医理论继承与创新、古方与今病之关系。  相似文献   

6.
自金元时期补土派医家李东垣首次提出“气虚发热”这一概念以来.后世对其病机的理解,历来说法不一。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脾胃气虚,心火内炽说;2)气虚卫外不固,外感邪气说;3)气损及阴,阴虚发热说;4)脾虚失运,血虚发热说;5)中气下陷,虚阳外越说;6)脾胃中虚,清气下流,湿郁化热说。  相似文献   

7.
慢性支气管炎血分失常病机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支气管炎在发病过程中可产生血分失常的病机:热邪蕴肺,灼及阴血而致血热;寒凝、热壅、痰阻、气虚均可致血瘀;肺气不足,血无以生,或肺络瘀阻可致血虚。血热、血瘀、血虚之间又相互影响、互为因果。  相似文献   

8.
从四组“病”证看“病”与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血虛与贫血、中气下陷与脏器下垂、下焦湿热与泌尿系感染、肝阳上亢与高血压四组“病”证,探讨了“病”与证之间不是等同或相当关系,也不是包含关系,而只是交叉或部分重合关系。说明现代医学的“病”与祖国医学的证不是同一范畴的概念,指出临证时应从辨证实际出发,不能以辨病代替辨证。  相似文献   

9.
“肝气郁结”是妇科病的核心病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子以肝为先天,肝的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着妇女的生理及病理。在生理上:肝体阴而用阳,藏血主疏泄,与冲任二脉相通。只有肝血充足,肝气条达,才能冲盛任通,精血互生,使经、孕、产、乳得以正常。然女子以血为用,如月经为血,胎赖血养,产伤失血,乳由血化。因经、孕、产、乳屡伤于血而使血虚不足。血虚则气盛,盛则郁滞。所以肝气郁滞就成为妇科病的一个重要病机,反映在妇科病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气虚发热”中医病机理论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靖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104-105
“气虚发热”是一种与气虚病因或讧候相关的发热病证,属于内伤发热的范畴。其病机理论涉及多方面因素。讨论方法:以相关中医理论文献为基础,立足不同角度分析各种”气虚发热”可能之病机。结论:临证时针对气虚发热证需“细辨病机,兼顾脾胃”。  相似文献   

11.
梳理"血虚发热"这一传统命题的发生机制,阐发了对阴阳失调及相关概念、证候研究、内伤发热等问题的思考。认为阴阳失调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教材概念应当明晰,证候研究应该结合体质学说,内伤发热重在调理气机。  相似文献   

12.
灯笼草汤治疗咽喉肿痛洪洞县中医院(031600)蔺寿民关键词咽喉肿痛,灯笼草汤笔者在乡间看到人们常用灯笼草汤治疗咽喉肿痛,即询问其配制方法,并应用于临床,颇有疗效,现介绍于下。药物组成:灯笼草15g,灯心草30g,白沙糖30g。煎服法:将前2味药物以...  相似文献   

13.
试论肺心病之病机“皆不离乎瘀,亦不止于瘀”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试论肺心病之病机“皆不离乎瘀,亦不止于瘀”杨胜辉,傅毓玲指导:刘耀先关键词:肺心病;病因病机;血瘀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以下简称“肺心病”)是因呼吸系统在解剖或功能上的慢性病变所致肺循环阻力增加引起右心室肥厚、扩大或右心衰竭的心脏病,多认为与中医的“肺胀...  相似文献   

14.
自拟十味汤辨治产后血虚发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正> 陆某,女性,57岁。住院号:452047。病史:中上腹部胀痛20余年,消瘦明显(休重由54Kg下降至41Kg),  相似文献   

16.
浅析“湿郁血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阐述了中医瘀血学说中“湿郁血瘀”证的理论及临床实践基础,分析了“湿郁血瘀”证的病因、病机及证治特点,并介绍了治疗方药。建议理论及临床工作者应重视“湿郁血瘀”证的辨证论治。试用的扶正活血祛湿法,应成为其证的有效治则。  相似文献   

17.
肺胀是呼吸道的常见病证,广泛危害人民健康,近年来日益受到临床工作者的重视。本文将历代医家医籍对该病的论述及现代研究资料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对灯笼草药材进行生药学研究,分别从基源鉴别、性状鉴别、组织构造、粉末特征等方面进行研究,为更好的开发应用、药材鉴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认为子宫腺肌病以"血瘀"为本,"痛证"为标,治疗上遵循"标本兼治"的原则,辨证论治,审因止痛,"当审其凝滞作胀痛之故,或因虚、因实、因寒、因热分而治之",疗效确切,能有效地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增加受孕率。  相似文献   

20.
中医杂证症状多端,病机复杂,虚实相兼,多涉及气、血、阴、阳等变化,其中血虚就是常见病证之一,故对血虚所致杂证探究,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为此,笔者结合临床病位辨治血虚杂证体会论述如下。1血虚病位在表身痛:阴血亏虚,筋脉失养,不荣则痛。身痛的特点为痛疼时轻时重,常于安静或卧床时加重,且卧床一侧尤甚,这疼痛应与痹证有别,痹证疼痛是动静无影响,起卧无增减。治宜补血通络,可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常用药物有黄芪、红花、桂枝、鸡血藤、怀牛膝、广地龙、桑寄生等。身痒:血失孺润,血虚生风,风行走窜则身痒。在临床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