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4 毫秒
1.
刘丽珍  郭文怡 《心脏杂志》2008,20(6):720-721,73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常规剂量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肌损伤的标记物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K-MB)、血浆肌钙蛋白Ⅰ(cTnI)及炎症反应标志物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方法根据UAP患者PCI术前4周是否持续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d分为试药组和对照组,于术前和术后8h、24h抽取肘静脉血检测血浆CK-MB、cTnI和hs-CRP。结果PCI术后两组心肌损伤及炎症反应的标记物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但试药组CK-MB、cTnI、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UAP患者在PCI术前4周持续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d能明显减少PCI术对UAP患者造成的心肌损伤及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心肌损伤标志物正常并择期PCI的的冠心病患者102例,包括稳定性心绞痛(SAP)4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58例,随机分为两组,大剂量组:术前3 d连续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小剂量组:予常规剂量10 mg。于术前及术后8 h、24 h测定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比手术前后谷丙转氨酶(ALT)、肌酸激酶(CK)浓度;并对各指标在UAP和SAP不同人群中的变化进行分析。术后随访1个月了解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①术后8 h,两组cTnI、hs-CRP水平明显增高(P〈0.05),术后24hCK-MB水平亦明显升高(P〈0.05)。大剂量组术后cTnI、CK-MB、hs-CRP水平及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UAP患者中大剂量组的hs-CRP、cTnI、CK-MB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SAP患者,大剂量组仅hs-CRP浓度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术前短期给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能有效减少围手术期的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PCI围手术期的影响。方法将81例NSTEACS患者随机分为负荷治疗组41例和标准治疗组40例,负荷治疗组PCI术前12 h顿服阿托伐他汀80 mg,PCI术前2 h追加阿托伐他汀40 mg。2组术前、术后8和24 h抽取肘静脉血,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浆肌钙蛋白(cTnI)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随访30 d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与PCI术前比较,2组PCI术后CK-MB、cTnI和hs CRP均明显升高(P0.01),但负荷治疗组CK-MB、cTnI和hs-CRP升高水平显著低于标准治疗组(P0.01)。负荷治疗组心肌损伤标记物升高发生率较标准治疗组显著降低(7.3%vs 32.5%,P=0.003;24.4%vs 47.5%,P=0.030)。负荷治疗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较标准治疗组低(2.4% vs 22.5%,P=0.01 61),心肌梗死发生率下降(2.4%vs20.0%,P=0.0307)。结论 NSTEACS患者PCI术前应用阿托伐他汀负荷剂量,能减少PCI术对患者造成的心肌损伤及炎性反应,还可降低PCI术后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而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短期的高剂量阿托伐他汀的强化预处理对老年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PCI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92例住院准备PCI治疗的老年ACS患者随机分为强化组(PCI术前使用阿托伐他汀40mg/d预处理3~5d,共47例)和对照组(PCI术前仅使用阿托伐他汀10mg/d预处理3~5d,共45例),其余药物治疗两组类似,后行PCI治疗,术前均再次服用300mg负荷剂量的氯吡格雷。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后8、24h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的变化和术后24h的肌钙蛋白(cTnI)超过正常上限的比例、30d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结果PCI术后24h的CK、CK-MB水平,对照组显著高于强化组〔(4.1±0.4),(0.38±0.12)g/Lvs(3.2±0.5),(0.31±0.09)g/L;P〈0.05〕;而术后8h的CK、CK-MB水平两组无显著性差异;术后24h的cTnI超过正常上限的比例及CK、CK-MB水平超过正常上限3倍的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5%、6.4%、6.4%vs26.7%、15.6%、17.8%;P〈0.05);术后30d强化组的MACE发生率12.8%,低于对照组17.8%,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于行PCI治疗的老年ACS患者,高剂量的阿托伐他汀短期预处理可以减轻PCI术中的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预治疗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炎症因子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162例拟行PCI的老年AC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试验A组55例,试验 B组59例,术前所有患者常规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等药物。对照组术前不给予阿托伐他汀口服;试验 A组在此基础上于手术前1个月开始给予20 mg阿托伐他汀钙片,1次/日,维持1个月;试验 B组术前1个月开始给予40 mg/d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1次/日,维持1个月。术后所有患者均给予40 mg/d阿托伐他汀口服(1次/日)及其他常规药物,直至患者出院。比较3组患者术前与术后白介素6(IL 6)、中性粒细胞计数、超敏 C反应蛋白(hs CRP)、肌钙蛋白 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 MB)水平,并观察围术期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PCI术后试验 A组、试验 B组患者 IL 6、中性粒细胞、hs CRP、cTnI及 CK MB水平均较术前及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且试验 B组较试验 A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 B组患者心肌梗死发生率低于试验 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术前口服可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炎症情况及保护心肌功能,且40 mg剂量效果为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心肌损伤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纳入70例成功完成PCI术的UAP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36例)、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组(联合组,34例)。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药物的基础上,于术前2 d口服阿托伐他汀80 mg,每日1次,术后继续口服20 mg,每日1次;联合组在阿托伐他汀组基础上,于术前0.5~1.0 h一次性口服60 mg曲美他嗪,术后口服常规剂量曲美他嗪(20 mg,每日3次)。分别于术前、术后18~24 h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I(c Tn 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等炎症因子的表达。结果术后18~24 h,联合组患者c Tn I水平高于正常高值的发生率低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hs-CRP、TNF-α、IFN-γ在联合组下降最显著;然而术后IL-10较术前升高,联合组升高最显著。结论 PCI术前给予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联合负荷剂量曲美他嗪可以更有效地降低PCI围术期炎症因子的水平及术后心肌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龄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阿托伐他汀负荷剂量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住院接受PCI治疗的高龄冠心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负荷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比较两组PCI术前、术后24hCKMB、cTnI、CRP的水平及PCI术前、术后1个月LDL、TC的水平并随访观察两组患者1个月期间药物主要不良反应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1)常规剂量组PCI术后CKMB、cTnI、CRP水平均较术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剂量组PCI术后24h的CKMB、cTnI、CRP水平均高于负荷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在用药后1个月LDL和TC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负荷剂量组下降幅度更加显著(P<0.05)。(3)负荷剂量组1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肝转氨酶升高负荷剂量组3例,常规剂量组2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肌痛、骨骼肌溶解及肾功能受损等不良反应。结论高龄冠心病患者PCI围术期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能有效减轻心肌损伤,降低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且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前患者行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60例入选患者术前被随机分为两组,强化治疗组29例患者,术前12小时内服用阿托伐他汀80mg;对照组31例患者,术前12小时内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所有患者术后均以阿托伐他汀每日20mg,每日1次长期维持。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4小时的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I、C反应蛋白等指标的变化,比较两组在出院3个月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强化治疗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4%,对照组为22.6%(P〈0.05);与对照组相比,强化治疗组患者术后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I升高幅度显著减低(P〈0.05);C反应蛋白升高的幅度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术前使用80mg阿托伐他汀同常规使用20mg的剂量相比,强化治疗的患者在短期预后方面获益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服用负荷量(80mg)国产阿托伐他汀对PCI术后心肌损伤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可疑冠心病欲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均予以冠心病常规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术前6~24h加用阿托伐他汀80mg,冠状动脉造影术后,A组有108例行介入治疗作为对照组,B组114例行介入治疗作为实验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和肌钙蛋白I(TNI)升高比例及药物性肝损害和肌病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PCI术后CK-MB超过正常上限、超过正常3倍及TNI阳性的患者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均无药物性肝损害及肌病的发生。结论 PCI术前服用80mg阿托伐他汀能减少PCI术后心肌损伤的发生,并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前服用80 mg阿托伐他汀能否降低围术期心肌标志物水平。方法将行择期PCI的87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高剂量组予冠心病基础药物治疗,并在PCI前8 h内给予单次高负荷剂量(80 mg)阿托伐他汀;对照组仅予基础药物治疗。PCI后24 h检测两组肌钙蛋白T(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术后高剂量组TnT、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术后TnT升高大于正常上限3倍者显著少于对照组(0 vs11.1%,P<0.05)。结论对于稳定型心绞痛及心肌标志物水平正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介入术前给予单次80 mg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围术期心肌标志物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负荷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近期心肌损伤、心肌灌注和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1月至2011年10月在江门市五邑中医院行PCI治疗的UA患者56例,按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在术前7 d给予负荷量阿托伐他汀40 mg/d,术后两组均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d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24 h、3 d检测血清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MB isoenzyme of creatine kinase,CK-MB)、血肌钙蛋白(troponin I,TnI)、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浓度;术前、术后即刻评估TMI心肌灌注分级(TMImyocardial perfusion,TMP)情况,并记录术后随访3个月的主要心血管事件。结果两组术后24 h血CK-MB、TnI浓度明显升高,术后3 d较前有所下降;治疗组血清CK-MB、TnI浓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7,P=0.046);两组术后NO水平明显升高,以治疗组升高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PCI治疗前、后治疗组TMP 0/1级的发生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P=0.019);术后随访3个月,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0.7%低于对照组21.4%,治疗组整体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病情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治疗前给予负荷量阿托伐他汀能改善UA患者术后心肌血流灌注,减少心肌损伤,可能降低术后3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减轻病情严重程度,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预防性给予阿托伐他汀能否减轻PCI相关炎症反应及心肌损伤.方法 78例拟行PCI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预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在PCI前接受7 d的阿托伐他汀40 mg/d治疗;对照组在PCI前不使用他汀类药物.两组患者均接受其他常规治疗,且...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后脑钠肽(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的预后意义。方法:入选90例行PCI的AMI患者,于PCI后1d、7d测定血浆中BNP、hsCRP、cTnI水平,随访6个月内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并与AMI药物治疗患者(45例,药物治疗组),健康体检者(3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1d,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MI两组患者hsCRP、BNP、cTnI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1),但PCI组和药物治疗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7d,与药物治疗组比较,PCI组hsCRP[(13.5±3.3)mg/L比(7.5±0.3)mg/L]、BNP[(2036±135)ng/L比(336±27)ng/L]、cTnI[(7.3±0.3)ng/L比(2.3±0.3)ng/L]水平明显降低(P<0.01),PCI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27.8%比46.7%),P<0.01。结论:急诊PCI治疗优于药物治疗,联合检测脑钠肽、高敏C反应蛋白和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有助于判断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应用磷酸肌酸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2009年2月至2010年11月在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确诊为心绞痛的患者80例,按电脑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40)。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采用磷酸肌酸注射液静脉注射。观察充气过程中心电图ST—T的改变,心绞痛发生情况与充气的关系。术前及术后行心脏肌钙蛋白I及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测定。结果治疗组sT段抬高的程度低于对照组[(1.27±0.49)mmvs.(2.19±0.66)mm,P=0.036],术中耐受心肌缺血程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发生心律失常的情况[10.0%(4/40)vs.27.5%(11/40),X^2=4.021,P=0.04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术后心脏肌钙蛋白I峰值[(0.30±0.12)ng/mLvs(0.42±0.29)ng/mL,P〈0.05]及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16.00±2.77)mg/Lvs(19.15±4.39)mg/L,P〈0.05]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应用磷酸肌酸有助于术中减少心绞痛的发生,提高心肌缺血的耐受程度.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并抑制体内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配比的血府逐瘀汤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纳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血府逐瘀汤后处理组(n=90),后处理组又按桃仁、红花不同配比分为1:1组(n=30)、4:3组(n=30)和3:4组(n=30),对照组患者PCI术前术后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后处理组在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于PCI术前3d起连续应用血府逐瘀汤至PCI术后4d,每天2次。检测PCI术后各组患者心肌酶(CK、CK-MB)峰值变化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观察术后24h内心律失常发生率,并统计术后3个月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心力衰竭)发生率。结果血府逐瘀汤后处理组心肌酶峰值及MDA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O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24h心律失常和3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进一步对比不同配比的血府逐瘀汤后处理结果,发现桃仁/红花4:3组疗效最佳。结论血府逐瘀汤后处理对PCI术后的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可改善患者预后,其中以桃仁与红花4:3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脂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伴肝酶升高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纳入96例服用阿托伐他汀后引起肝酶升高3倍以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每组32例患者,A组停阿托伐他汀;B组阿托伐他汀减半;C组更换为血脂康。总疗程为4周,治疗前后测定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脂(TG)、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丙氨酸转氨酶(ALT)。随访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包括心源性死亡、致死性心肌梗死(MI)、非致死性MI、猝死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后三组患者ALT水平均显著下降,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C组患者ALT水平下降较B组患者更显著,与B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C组之间ALT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C组患者治疗4周后TC、LDL-C、TG、hs-CRP水平均下降,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患者HDL-C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TC、LDL-C、TG、hs-CRP水平下降不明显,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A组患者治疗后比较,C组患者TG、hs-CRP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MACEs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2.5%、9.4%、3.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引起肝酶显著升高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换用血脂康安全有效。本研究入选患者病例数较少,有待更多的试验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