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失血性休克早期微量泵控制输注去甲肾上腺素,对家兔血流动力学、心肌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采用健康成年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失血性休克去甲肾上腺素治疗组(NE组,n=7)和失血性休克生理盐水治疗组(NS组,n=7);股动脉放血法制备失血性休克模型成功后,NE组立即给予10min去甲肾上腺素的微量泵泵入,速度为0.2-1mg/(kg·h),同时静脉输注与丢失血量等量的生理盐水;NS组立即给予10min生理盐水补液治疗,补液量为3倍的丢失血量,同样采取微量泵匀速补液。10min强化治疗结束,记录为0h。随后维持并记录0,0.5,1,2,4h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并留取血清进行心肌酶学(CK和CKMB)和肌钙蛋白(cTnI)分析。结果:NE组较NS组心率明显提高;NS仅在治疗前期(0h和1h)改善平均动脉压(MAP),NE则可在各时间点持续有效改善MAP;NE在一定的使用时程内(0-2h)可改善失血性休克动物的左室平均压(LVAP);NE较NS可明显提升失血性休克的左心室收缩功能;NE较NS从0.5h起可明显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心肌酶学和TnI结果显示NE组与NS组整体存在明显差异:CK[(23.87±16.85)vs.(13.22±2.50)ng/ml,P<0.05],CKMB[(8.80±5.68)vs.(5.27±1.14)ng/ml,P<0.05]和cTnI[(109.09±37.81)vs.(84.87±10.73)pg/ml,P<0.05]。结论:早期微量泵控制给予去甲肾上腺素治疗失血性休克,有助于改善早期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指标,但可能增加失血性休克心肌的损伤。 相似文献
2.
ICU是危重症患者监护的重要场所。但对于需要控制液体量、速度、应随时根据病情调节用药的小剂量静脉给药,使用常用的静脉点滴难以获得满意效果,而微量注射泵则因其定时精度高、流速稳定、用液量少、操作简单等特点而用于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中。现将临床常用的芬太尼、咪达唑仑、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药通过微量注射泵经静脉给药在我院ICU应用中的护理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便携式微量注射泵在临床持续静脉给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便携式微量注射泵是一种微电脑控制下的活塞泵;无需交流电,输液袋规格有多种选择(50~500ml),具有便携和支持大量输液特点,弥补了现有产品的不足.文中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评价活塞型便携式微量注射泵在持续静脉给药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132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6例,使用便携式微量注射泵),对照组(66例,使用WZ-50C2型微量注射泵),经过4h比较2组输液总量准确性,即输液精度、输液速度稳定性、合格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输液精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分别比较2组用药0.5、1、3、4h后血糖与胰岛素量,间接推断2组输液速度的稳定性相似;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者综合评价2组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试验组活塞型便携式微量注射泵与对照组微量注射泵在持续静脉给药方面具有相似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综合评价合格率. 相似文献
4.
微量泵是一种新型泵力仪器,可供微量静脉给药,具有精确、均匀、持续泵注的特点[1],在临床已普遍应用,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解除了护士因不能正确调节输液速度造成的困惑。但是临床在使用微量泵静脉给药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为引起护理人员的重视,更好地发挥微量泵的作用,现将我科在微量泵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静注艾司洛尔对乳腺癌根治术局部注射肾上腺素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其中80例血压正常,随机分为A、B、c、D4组。另外40例为术前诊断高血压病的患者,随机分为E、F2组。选择A组和E组分别为对照组,不使用。肾上腺素或艾司洛尔,B组分离皮瓣时于皮下注射2ug·ml-1的。肾上腺素80ml,C组在皮下注射80ml的肾上腺素的同时静脉输注1%的艾司洛尔1mg·kg-1,D组和F组只在切皮时静脉输注l%的艾司洛尔1mg·kg-1,不使用肾上腺素。监测并记录患者手术当天在病房的血压、心率,视为基础值(T0),并记录麻醉前(T1)、麻醉后(T2)、皮下注射肾上腺素或静脉输注艾司洛尔时(T3)(不使用组记录切皮时)、注射肾上腺素或艾司洛尔或切皮5min后(T4)、10min后(T5)、15min后(T6)、1h后(T7)的数值。结果:B组血压、心率(T4—T6)较A组明显升高(P〈0.05);C组血压、心率(T4~T6)较B组明显降低(P〈0.05);D组与A组(T3~T7)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F组血压、心率(T4-L)较E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行乳腺癌根治术分离皮瓣时,局部注射肾上腺素同时静脉输注艾司洛尔可以显著抑制肾上腺素所致血压、心率上升,维持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平稳,且对心血管功能正常的患者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微量泵持续给药与间断分次给药硬膜外麻醉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ITF)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0年8月该院收治的102例高龄IT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给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51)和研究组(n=51)。对照组采用分次给药硬膜外麻醉,研究组采用微量泵持续给药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围术期[麻醉前(T0)、麻醉起效后(T1)、切皮时(T2)、切皮后10 min(T3)、切皮后30 min(T4)、术毕即刻(T5)]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罗哌卡因总用量。结果:T2时两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均明显升高,T3时两组HP、MAP均明显降低,但研究组变化幅度较小,且研究组T2、T3、T4、T5时的HR、MAP均低于对... 相似文献
7.
8.
去氧肾上腺素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局部注射缩宫素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去氧肾上腺素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局部注射缩宫素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36例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12例,Ⅰ、Ⅱ、Ⅲ组分别于局部注射缩宫素时静脉注射去氧肾上腺素1μg/kg、2μg/kg、3μg/kg,记录注射缩宫素前1min基础值(T0)、注射缩宫素即刻(T1)、注射缩宫素后30s(T2)、1min(T3)、3min(T4)、5min(T5)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的变化。结果Ⅰ组患者SBP、DBP在T2、T3、T4时较基础值降低(P〈0.05),HR较基础值增高(P〈0.05);Ⅱ组患者SBP、DBP无明显变化(P〉0.05),HR较基础值降低(P〈0.05);Ⅲ组患者SBP、DBP在T3、T4、T5时较基础值增高(P〈0.05),HR较基础值降低(P〈0.05)。结论注射缩宫素时静脉给予2μg/kg去氧肾上腺素可使血流动力学保持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微泵持续输注法硬膜外麻醉效果及对肿瘤患者血流动力学、皮质醇的影响。方法 :12 2例ASAⅠ~Ⅱ级拟行上、中腹部手术的肿瘤患者 ,随机分为Ⅰ组 (微泵持续注药组 ) 6 1例和Ⅱ组 (间断注药组 ) 6 1例。 2组患者均选用 10g/L利多卡因和 2 .5g/L丁卡因混合液。硬脊膜外腔穿刺成功置入导管后 ,Ⅰ组微泵持续注药 ,首次量 10ml以 1ml/min速度泵入 ,维持量 0 .1ml/min ;Ⅱ组首次量 10ml,5min内分 2次注入 ,5ml/次 ,维持量每隔 6 0min注入 6ml。观察首次量注入后麻醉起效时间、阻滞范围及注药 10min ,15min ,30min ,6 0min ,75min时平均动脉压 (pMA)、心率 (fH)、中心静脉压 (pCV)、血氧饱和度xO2 及心电图 (ECG)变化 ,以及麻醉 1h、术毕、术毕 2 4h皮质醇含量。结果 :注入首次量后 ,麻醉起效时间Ⅰ组较Ⅱ组长 ,阻滞范围 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pMAⅠ组首次量注入后 30min内下降速度缓慢、幅度小 ,维持麻醉期各时点稳定。Ⅱ组注首次量药后 30min内和维持麻醉期每次注药后 15minpMA均显著下降 ,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 ,pCV变化与pMA变化相似。Ⅰ、Ⅱ组注药后各时点fH、xO2 、ECG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皮质醇含量 2组麻醉前、术毕、术毕 2 4h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应用去甲肾上腺素微量泵入治疗对血流动力学、血清乳酸及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80例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多巴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去甲肾上腺素微量泵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HR、CVP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乳酸清除率、病死率.结果 治疗前、治疗后12 h,两组HR、CV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4、48 h,观察组HR均高于对照组,CV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乳酸清除率为(48.30±1.20)%,高于对照组的(26.88±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死率为2.5%,低于对照组的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甲肾上腺素微量泵入治疗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可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血清乳酸及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比较晶体液和胶体液在全麻诱导前快速扩容对异丙酚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诱导期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性的影响。方法 ASA I-Ⅱ级择期行腹腔镜手术患者45例,随机被选入3组,每组15例。A组于诱导开始前不输液;B组和C组于诱导前20 min内分别输入10 ml.kg^-1乳酸钠林格液和6%羟乙基淀粉,3组均于诱导开始时按15 ml.kg^-1.h^-1输入乳酸钠林格液。监测全麻诱导期的血流动力性参数。结果 麻醉诱导后及插管后3组平均动脉压(MAP)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麻醉诱导后,A组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开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心率(HR)、主动脉血流峰值速度(Vpk)变化不明显;B组维持于基础值;C组诱导后CI、HR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SV、Vpk无明显变化。A组外周血管阻力(SVR)变化不明显;B组麻醉诱导后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气管插管后恢复至基础值水平;C组诱导后下降更明显,气管插管后仍低于基础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晶体液和胶体液快速扩容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异丙酚TCI诱导期的循环抑制,晶体液扩容易于使血流动力性保持平稳,而胶体液扩容则更有利于组织的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闭胸心肺复苏时心肌冠状循环灌注压(CPP),我们分别观察了用主动脉内带水囊导管周期性阻塞胸主动脉或腹主动脉(OTA/OAA),以及不同剂量肾上腺素(0.02~0.14mg/kg)对CPP的影响。结果:OTA不能提高CPP。然而,在复苏30min内,每3minOAA之后,CPP都比各期阻塞前血压高0.67~1.2kPa(P<0.05或0.01);解除阻塞3 min后,CPP比各期解除前血压低0.8~1.6kPa(P<0.05或0.01)。另外,使用肾卜腺素只在复苏的前9min有效。结论:OAA可以显著提高闭胸心肺复苏时的CPP;在复苏后期,其作用优于大剂量肾上腺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胰岛素泵皮下注射胰岛素(CSII)与每天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对糖尿病合并脑出血患者血糖控制及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的差异。方法:80例糖尿病合并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均接受急性脑出血常规处理,MSII组同时行MSII治疗,CSII组同时行CSII治疗,比较2组血糖控制情况,并与治疗前与治疗2周后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脑卒中量表(NIHSS)评定2组神经功能。结果:与MSII组比较,CSII组血糖控制达到靶血糖值的时间缩短,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的发生次数减少(P<0.05);2组治疗后NIHSS评分和死亡率均明显降低(P<0.05),而以CSII组更显著(P<0.01)。结论:与MSII比较,CSII更适用于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脑出血,能更有效地控制血糖,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全自动化疗泵持续静脉输注5-FU(5-氟尿嘧啶)化疗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总结全自动化疗泵使用中的护理经验。方法:对70例使用全自动化疗泵持续静脉输注5-FU化疗的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分组观察,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表进行化疗期间的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宣教。对两组患者化疗过程中的毒副反应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化疗期间出现的毒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时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亦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健康教育路径表进行化疗期间的护理干预,能够减少化疗期间的各类毒副反应,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采用微量泵输注异丙酚在重症肌无力胸腺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24例ASAⅠ~Ⅱ级,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MG)患者行胸腺瘤切除,随机分为两组A组和B组,均采用慢诱导气管内全麻;麻醉维持:A组以吸入(2~3)%氨氟醚和间断静注芬太尼。B组:微量泵持续输注异丙酚6~9mg/kg/h,和间断静注芬太尼。术中酌情给予小剂量卡肌宁。术中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B组病人整个麻醉手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P>0.05),苏醒明显快于A组,术后4小时绝大多数病人镇静程度为2或3级。而A组病人气管插管及切皮时MAP显著升高(P<0.05),插管时HR变化显著(P<0.01)。结论:采用微量泵连续静脉给药可使血药浓度维持相对稳定状态,使麻醉平稳,顺利。病人苏醒快,拔管早,安全有效利于重症肌无力病人术后呼吸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李峰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0,27(1):41-43
目的观察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4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简称依托咪酯组)和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简称异丙酚组),采用静脉靶控输注系统静脉麻醉,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气管插管前后各1min、切皮后3min、探查后3min、病灶切除后3min以及气管导管拔除后3min等时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以及心率(HR)值。结果气管插管前、后1min时点依托咪酯组SBP与DBP均明显高于异丙酚组(P〈0.05),麻醉前两组患者SBP明显高于气管插管前1min(P〈0.05),异丙酚组DBP、HR麻醉前明显高于气管插管前1min(P〈0.05);气管插管后1min两组患者SBP、DBP、HR明显高于气管插管前1min(P〈0.05,P〈0.01)。探查后3min,依托咪酯组SBP、DBP明显高于异丙酚组(P〈0.05)。病灶切除后3min,依托咪酯组DBP明显高于异丙酚组(P〈0.05)。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能平稳保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三七总皂甙(血塞通注射液)预处理对体外循环(CPB)患者胃肠循环和全身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67例先心病行心内直视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三七总皂甙组(33例).三七总皂甙组在术前1周每天静脉滴注三七总皂甙注射液5mg/kg预处理至手术当天.术中持续监测心电图(ECG)、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血压(BP)、呼吸频率(R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呼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同时监测尿量、鼻咽温和肛温.在气管插管后经鼻放置胃管,分别在转机前(T0)、转机后30min (T1)、停机后30min (T2)和术后最初24h(T3)抽取胃液,测pH值(即PcCO2),同时抽取动脉测[HCO3-],并用Handerson-Hasselbalch方程计算胃粘膜pH值(即pHi);分别抽取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E-选择素(E-Selection)及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TNF-a和IL-6.结果 所有病人胃粘膜pH值(phi)在转机后不同时段均低于转机前(P<0.05),但三七总皂甙组下降的程度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在转机后30min (T0)、停机后30min (T1)和术后最初24h (T3)血清E-选择素、TNF-a和IL-6较转机前30min (T0)都升高(P<0.05),但在T1、T2、T3各时间点E-选择素(E-Selection)、 TNF-a和IL-6水平三七总皂甙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沦预防性滴注三七总皂甙注射液可有效改善胃肠粘膜的血液灌注和氧供,从而减轻体外循环(CPB)病人胃肠不良反应及全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9.
谭春琼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7,24(2):57-58
目的 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 将60例由皮下注射胰岛素改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CSII)进行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使用CGMS调整胰岛素用量,对照组采用手指血糖监测仪调整胰岛素用量.在治疗后第7天观察两组血糖控制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在接受胰岛素泵治疗7d后各时间点的血糖(空腹血糖,早餐后2 h血糖,中餐后2 h血糖,晚餐后2 h血糖,22: 00血糖,02: 00血糖)控制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 CGMS能全面掌握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优化胰岛素用量调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甲流相关肺炎胸部CT表现特征,提高对该疾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回顾分析41例甲流相关肺炎胸部CT特征。结果甲流肺炎的胸部CT病变形态包括磨玻璃状阴影(n=37,90%),实变(n=12,29%),单侧肺受累(n=6,15%),双肺受累(n=35,85%),主要分布于中下肺(n=37,90%),肺野中外1/3及胸膜下(n=39,95%)。没有发现肺门或纵膈淋巴结肿大患者。结论甲型H1N1流感肺炎胸部CT以磨玻璃阴影及实变为主,单或双侧中下肺多见,主要累及肺野中外1/3及胸膜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