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对机采浓缩血小板深低温保存的研究及临床应用观察。方法 血小板冻存采用终浓度 5 %的DMSO保护剂和 - 80℃深低温条件 ;实验内容包括冻存血小板的回收率、黏附和聚集功能、第 3因子活性及α颗粒膜蛋白GMP - 1 4 0测定 ;临床疗效主要观察了 2 4h内的止血效果和 2 4h后外周血小板计数两项指标。结果 - 80℃冰冻保存 1年内的血小板回收率≥ 70 % ;黏附、聚集功能和第 3因子活性完好 ;GMP - 1 4 0表达率为4 6 7% ;以上指标与新鲜血小板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血小板输注 2 4h后外周计数显著升高 (P <0 0 0 1 ) ,输注后止血效果 >85 %。结论 DMSO终浓度 5 %的冻存浓缩血小板 1年内各项主要功能指标在正常范围内 ,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跟踪观察机采浓缩血小板(platelet apheresis concentrates,PCs)在5%DMSO条件下于-80℃冻存1~5年的体外功能变化.方法 玻璃珠柱检测血小板黏附功能,花生四烯酸诱导后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蝰蛇毒检测血小板Ⅲ因子活性.结果 对深低温保存的冻存血小板的动态观察发现:PCs冻存期为1~5年融化复苏后的黏附和聚集功能未发现有统计学意义(P>0.05);冻存至第4年的血小板复苏时4/10样品发生凝集,第5年的有3/11发生凝集;冻存至第5年时,多数样品血小板Ⅲ因子失活.对22℃常温保存的液体血小板的观察发现:血小板的黏附功能和最大聚集能力随保存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72 h有差异(P<0.05),96 h有显著性差异(P<0.01);5 d之内血小板Ⅲ因子活性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22℃保存的液体血小板发生渐进的代谢损伤,而-80℃保存期在3年内的冻存血小板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3.
①目的 观察体积分数0.02二甲亚砜(DMSO)联合第二信使效应剂(ThromboSol)对深低温保存浓缩血小板聚集功能影响。②方法 分别用体积分数0.02 DMSO、体积分数0.06 DMSO、体积分数0.02 DMSO+ThromboSol作为保存液,在-196 ℃冷冻保存浓缩血小板,并在冻存后1、3及6个月时分别取出复温,检测各组的血小板计数、二磷酸腺苷(ADP)和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聚集反应。③结果 冷冻1、3 及6 个月体积分数0.02 DMSO+ThromboSol组血小板计数、ADP及AA诱导的聚集反应结果与体积分数0.06 DMSO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F=3.67~5.22,q=0.87~1.89,P>0.05),均高于体积分数0.02 DMSO组,差异有显著意义(q=3.43~4.26,P<0.05)。但与新鲜组相比,3组冷冻后各指标结果均有所下降,差异有显著性(q=3.16~4.34,P<0.05)。④结论 在深低温保存浓缩血小板过程中第二信使效应剂的应用降低了DMSO的使用浓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富含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低温保存后的质量变化。方法: 采用定时限量、温和水平振荡方法将终浓度5%二甲基亚砜(dimethylsulfoxide,DMSO)加入已制备的PRP中,测定-80℃条件下冻存前后血小板数(plateletcount,BPC)、乳酸脱氢酶(lacticaciddehydrogenase,LDH)含量及pH值。结果: 制备PRP可获全血中75%的血小板;PRP加DMSO冷冻前后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DH活性有明显增高(P<0.01);pH值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 富含血小板血浆冷冻保存后可获得较高回收率,血小板数量和血浆pH值没有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冰冻血小板-80℃保存一年内质量指标动态变化,为冰冻血小板有效保存提供可靠依据.检测方法:用二甲基亚砜(DMSO)为冰冻保护剂,-80℃冰冻保存血小板一年内,于30、90、180、270、360天进行计数,分别检测pH值、聚集率、粘附功能、Ⅲ因子活性质量指标,与冰冻前新鲜血小板进行比较,并随机抽取不同保存时期每样中任1份冰冻血小板进行无菌试验.结果:-80℃保存一年内各时期冰冻血小板pH值、Ⅲ因子活性与新鲜血小板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冰冻血小板计数、粘附功能、聚集率与新鲜血小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保存一年内的各时期回收率平均为84.1%,均大于70%.无菌试验均无细菌生长.结论:血小板-80℃冰冻保存一年内质量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冷冻保存自体血小板输注式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在8例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进行了22例次冷冻保存自体血小板回输。采用COBE单采机采集血小板,加5%二甲亚砜(DMSO)血小板冻存保护剂,置-80℃冰箱冷冻保存1~3个月。40℃水浴复苏冻存血小板。血小板<20×109/L时回输冻存血小板。测定冻存血小板CD41、CD42b、CD61、CD62P、CD63、回收率及血小板校正增加值(CCI)。结果移植后一般需输注冻存自体血小板2~4次。血小板冻存后回收率在47%~87%之间,平均回收率为(72.73±10.49)%。在22例次血小板冷冻保存回输中,流式细胞仪测定发现有12例次冻融后的血小板CD62P百分比值升高,7例次冻融后的血小板CD63百分比值升高,表明血小板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活化。有4例次冻融后的血小板CD41或CD42b百分比值减低,表明血小板的黏附聚集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输注后CCI在(5.6~17.6)×109/L之间,22次回输中有18次的CCI在7.5之上。移植过程中无出血发生,回输后也未出现并发症。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时采用冻存自体血小板输注可以防止移植过程中出血的发生,代替异体血小板输注而杜绝诸如艾滋病毒、巨细胞病毒等造成的输血传播性疾病的发生,回输是安全和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在常温(22±2℃)震荡下不同保存时期的单采血小板冰冻保存后功能指标的变化.方法 对冰冻保存前后的单采血小板进行血小板计数、pH、回收率、黏附率、聚集强度和血小板第3因子(PF3)活性及细菌污染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冰冻保存后的血小板计数、pH值、粘附率、聚集强度及PF3活性、细菌污染情况和冰冻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回收率符合要求.结论 冰冻保存后的单采血小板仍具有良好的功能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冰冻血小板制备的可行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通过认真筛选献血员,进行单采血小板,并对30袋新鲜血小板进行计数等质控,用二甲基亚砜(DMSO)为冰冻保护剂,-80℃保存1年内,于30、90、180、270、360d分别进行外观、计数、pH值、聚集率检测及无菌试验,并且与新鲜血小板进行比较。结果:-80℃保存冰冻血小板1年内各时期外观、计数、回收率、pH值、聚集率、无菌试验均达质量标准,其中冻后pH值、聚集率与新鲜血小板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冻后计数与新鲜血小板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保存1年的各时期回收率平均为82.9%,均大于70%。结论:-80℃保存冰冻血小板质量达到标准要求,可以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9.
人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低温保存方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196℃程控降温冻存方法和-80℃直接冻存方法中单用二甲基亚砜(DMSO)与DMSO加羟乙基淀粉(HES)两种浆存保护剂对人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体外冻存的效果。方法:对5例经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分离所得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加入10%DMSO和5%DMSO加6%HES冻存保护剂。并分别以-196℃程控降温冻存方法和-80℃直接冻存方法保存15d,以快速复温法复苏细胞,检测冻存前后细胞活率及有核细胞、CD34^ 细胞、粒单系集落形成单位(CFU-GM)、红系集落形成单位(CFU-E)回收率。结果:在-196℃程控降温冻存方法时,单用DMSO和DMSO加HES两组在细胞活率、有核细胞回收率、CD34^ 细胞回收率、CFU-E回收率方面差别无显著性意义;在-80℃直接冻存方法时,MDSO加HES组有核细胞回收率、CFU-E回收率高于单用DMSO组。结论:-196℃程控降温冻存时10%DMSO和5%DMSO加6%HES两种冻存保护剂均可有效应用于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保存;一80℃直接冻存方法适合5%DMSO加6%HES冻存保护剂,也可有效用于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保存。  相似文献   

10.
①目的 观察体积分数0.02二甲亚砜(DMSO)联合第二信使效应剂(ThromboSol)对深低温保存浓缩血小板超微结构的影响。②方法 分别应用3种不同的保存液(体积分数0.02DMS0、体积分数0.06DMSO、体积分数0.02DMS0 Thrombo So1)-196℃冷冻保存浓缩血小板,并在冻存后1、6个月时分别取出复温,采用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血小板超微结构变化。③结果 体积分数0.02DMSO ThromboSol组血小板能保持完整结构,部分血小板出现激活迹象,冷冻保存1个月和6个月的血小板超微结构无明显差异。④结论 体积分数0.02DMSO ThromboSol能够有效地保护血小板超微结构,其6个月内的保存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11.
段本荣 《中国医药导报》2010,7(25):61-62,64
目的:观察血小板采集后不同时间冷冻保存对其质量的影响。方法:血小板采集后6h,24h,72h和96h加5%的DMSO于-80℃超低温冰箱冷冻保存。3个月后取出解冻,全自动生化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计数(Pi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乳酸脱氢酶(LDH)试剂盒检测血小板中LDH的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的表达。结果:血小板采集后6h和24h冷冻,Plt、MPV、pH、LDH和CD62p表达与新鲜血小板无明显差异,而采集后72h和96h冷冻血小板Pit、MPV和LDH含量明显降低,而pH和CD62p表达较新鲜血小板明显升高。结论:血小板采集后长时间放置后冻存会导致血小板激活,采集后应尽快冷冻保存,以保证冰冻血小板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初步探讨-80℃冰冻保存血小板1个月对血小板CD62P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2例健康献血者-80℃冰冻1个月前后血小板CD62P的表达率.结果 血小板CD62p表达率冰冻前后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小板加终浓度为5%DMSO,在-80℃条件下冰冻保存1个月,对血小板的活化功...  相似文献   

13.
刘智勇  董玉红  何凤娥 《四川医学》2010,31(10):1486-1488
目的探讨机采和手工分离血小板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输注机采血小板患者81例次为机采组,输注手工血小板制剂患者86例次为手工组,分别在输注前和输注后24h作外周血血小板计数,观察临床止血效果、有无输血反应发生,计算血小板计数增加校正指数(CCI)、血小板回升率(PPR)、输注无效率、输血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CCI、PPR、止血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反应发生率和输注无效率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手工血小板临床疗效接近机采血小板,临床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使用手工血小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无效输注(PTR)的原因。方法:收集158例恶性血液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输注机采血小板≤5次的患者80例,B组为输注机采血小板〉5次的患者78例,观察输注1h后的血小板数量,与输注前血小板数量进行比较分析。测定校正血小板计数增加值(CCI)评价PTR率,并对出血症状进行分级,分析PTR与免疫的关系。结果:A组通过CCI判断输注有效率为80%,判断PTR为20%,B组通过CCI判断输注有效率为51.3%,判断PTR为48.7%,A组PTR比例明显低于B组值,患者的出血程度与PTR呈正相关,输注血小板后症状改善。输注血小板〉5次者更容易产生PTR。结论:在输注血小板引起PTR中,主要与输注血小板次数有关,输注血小板次数越多,越容易发生同种免疫,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伴有血小板减少的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征。方法 对34例伴有血小板减少的系统性红斑狼疮与随机抽取的40例血小板正常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对照研究,分析其首发症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改变。结果 血小板减少组肾脏损害的发生率高于血小板正常患者,但蝶形红斑的发生率低于后者,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指标,CH50、白细胞下降程度和尿蛋白出现率明显高于血小板正常组,而血小板比容、血小板分布宽度出现异常高于血小板正常组。结论 伴有血小板减少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检查与血小板正常患者比某些程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伴有血小板减少的系统性红斑狼疮3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伴有血小板减少的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征.方法对34例伴有血小板减少的系统性红斑狼疮与随机抽取的40例血小板正常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对照研究,分析其首发症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改变.结果血小板减少组肾脏损害的发生率高于血小板正常患者,但蝶形红斑的发生率低于后者,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指标,CH50、白细胞下降程度和尿蛋白出现率明显高于血小板正常组,而血小板比容、血小板分布宽度出现异常高于血小板正常组.结论伴有血小板减少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检查与血小板正常患者比某些程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的临床预后、安全性、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ximum aggregation rate,MAR)及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影响。方法 :109例STEMI患者被随机分入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替格瑞洛组给予180 mg替格瑞洛顿服、90 mg bid维持,氯吡格雷组给予600 mg氯吡格雷顿服、75 mg qd维持,两组患者均成功接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比较两组30 d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检测服药前、服药后7 d及30 d的MAR和hsCRP水平。结果:服药后30 d,两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3%vs 1.9%,P=0.363),两组均只发生轻微出血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3%vs 14.8%,P=0.208)。在以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检测中,替格瑞洛组服药7 d及30 d的MAR均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7 d:(22.80±6.37)%vs(30.96±8.90)%,P<0.001;30 d:(22.26±5.85)%vs(30.87±8.54)%,P<0.001]。在服药后7 d和30 d,氯吡格雷组分别有6例(10.9%)和5例(9.1%)患者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低于30%,而替格瑞洛组无论在7 d还是30 d,均无一例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低于30%。两组患者在服药前、服药7 d及服药30 d的hs-CRP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氯吡格雷比较,替格瑞洛可以更强地抑制血小板聚集,且两者安全性相似。但未发现替格瑞洛可显著改善STEMI患者的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18.
观察 30例血液粘度及血小板聚集率增高的病人,在口服抵克力得(Ticlopidine)250 mg每日 1次,10~14 d后血小板聚集率及血液流变学变化,并与口服阿司匹林 40 mg每日 1次随机对照。结果表明,该药能显著降低血小板聚集率,较用药前 1、5 min 聚集率分别下降 29.0%及44.7%(P 均<0.01),并能有效地降低低切变率血粘度(P<0.01)和高切时血粘度(P<0.05),红细胞压积也较治疗前降低(P<0.01)。以后可根据血小板聚集下降的程度以半量维持较为安全。用药后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无明显药物副作用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应用滤器去除白细胞的血小板悬液的过滤效果和血液病患者输注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35例血液病患者输注经PL型滤除白细胞输血器去除白细胞的血小板悬液,滤过前、后分别计数血小板及白细胞。结果 过滤后血小板回收率平均为94.9%,白细胞去除率为98%。输注无效率为13.5%(均数);输注血小板后出血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血液病患者输注滤过白细胞的血小板悬液,可减少血小板无效输注及同种免疫反应,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单采血小板和手工血小板的含量进行检测,评价两种血小板的质量。方法:对197袋手工血小板、77个治疗量的单采血小板进行血小板、RBC和WBC含量检测,了解其达标情况;对76例输注患者根据临床症状进行疗效评估。结果:单采血小板的血小板平均含量为(2.23±0.54)×1011,合格率为74.03%;手工血小板平均含量为(0.62±0.13)×1011,合格率为84.26%;两种血小板的RBC平均含量超过质量标准,WBC平均含量低于质量标准。输注单采血小板和手工血小板的患者分别有87%和80%能够明显改善症状。结论:手工血小板计数含量高于单采血小板,临床疗效与之接近,在临床上可合理充分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