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癌中做血管密度与肿瘤分级和复发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47例骨巨细胞瘤进行第Ⅷ因子相关抗原(FS)染色,显示肿瘤内新生血管,并计数肿瘤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结果:骨巨细胞瘤的微血管密度与肿瘤体积大小无关(P>0.05),与Jaffe病理分级虽无平行关系,但Ⅰ级瘤微血管密度低于Ⅱ级和Ⅲ级瘤,有显著性差异(P<0.01);骨巨细胞癌发发组的微血管密度高于无复发组,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骨巨细胞瘤微血管密度与增殖细胞核抗原增殖指数(PCNA-PI)呈显著正相关(r=0.85)。结论:骨巨细胞瘤的微血管密度与其肿瘤分级和复发有一定关系,并与癌细胞的增殖相一致;肿瘤做血管密度可作为判断骨巨细胞瘤预后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降钙素受体(calcitonin receptorCTR)在骨巨细胞瘤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肿瘤预后的关系。方法对经过Jaffe病理分级的42例骨巨细胞瘤患者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化S—P检测CTR表达水平,以12例骨软骨瘤为对照组,术后随访3~10年,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CTR在骨巨细胞瘤中阳性率81.0%,在骨软骨瘤中阳性率16.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42例骨巨细胞瘤患者中,复发17例,复发率40.5%;③复发组CTR阳性率64.7%,未复发组CTR阳性率92.6%,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降钙素受体在JaffeⅠ级、Ⅱ级、Ⅲ级中阳性率分别为85.8%、75.0%、83.3%,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R在骨巨细胞瘤中高表达,有助于评估骨巨细胞瘤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VEGF)在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规律及与肿瘤血管密度的关系。方法:选用2003—2007年经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为骨巨细胞瘤的51例患者的组织石蜡包块,病理分级(Jaffe标准)Ⅰ级15例,Ⅱ级17例,Ⅲ级19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骨巨细胞瘤中HIF-1α、VEGF和CD34的表达,统计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检测骨巨细胞瘤HIF-1α、VEGF阳性与阴性标本中MVD并进行组间统计分析。结果:骨巨细胞瘤HIF-1α和ⅦGF总阳性率分别为62.7%(32/51)和71.4%(35/51),Ⅲ级骨巨细胞瘤HIF-1α和VEGF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Ⅰ级和Ⅱ级骨巨细胞瘤。HIF-1α与VEGF表达均阳性者28例。HIF-1α与VEGF表达均阴性者12例,HIF-1α与VEGF表达分布有相关一致性。骨巨细胞瘤MVD为25.7±4.2/高倍视野,Ⅲ级骨巨细胞瘤MVD(37.3±3.6/高倍视野)显著高于Ⅰ级骨巨细胞瘤(18.2±3.4/高倍视野)和Ⅱ级骨巨细胞瘤(19.4±2.6/高倍视野)。HIF-1α阳性骨巨细胞瘤MVD(32.2±4.2,高倍视野)显著高于HIF-1α阴性骨巨细胞瘤(14.7±2.5/高倍视野),VEGF阳性骨巨细胞瘤MVD(30.6±3.7/高倍视野)显著高于VEGF阴性骨巨细胞瘤(14.9±2.6/高倍视野)。结论:HIF-1α和VEGF表达与骨巨细胞瘤的病理分级相关,呈肿瘤特异性表达,与肿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跟骨骨巨细胞瘤手术后减少复发率和改善足跟功能的措施和方法。方法我们对3例跟骨骨巨细胞瘤,采用距瘤体0.8~1.5cm作瘤段切除,然后用同侧带血管蒂双段腓骨逆行移植重建跟骨。结果移植腓骨在2~3个月全部愈合,6个月弃拐行走,步态正常,经过6个月、4年、5年随访,无1例复发。结论跟骨巨细胞瘤用瘤段切除方法,可彻底切除病灶,减少骨巨细胞瘤的复发率,用同侧带血管腓骨移植重建跟骨,不仅可满足跟骨肿瘤切除后修复长度、坚硬度等的需要,可以恢复良好的足跟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儿童肱骨近端低度恶性肿瘤切除后肩肱关节重建.方法对2例儿童肱骨近端骨肿瘤,其中1例为骨巨细胞瘤(病理Ⅰ~Ⅱ级),1例为骨性纤维瘤;2例病例均行瘤段切除,采用吻合血管腓骨近段移植重建肩肱关节以恢复上肢功能.结果 2例病例移植重建均成功,肩关节功能良好,能进行正常学习和生活.结论带血管腓骨近段移植重建肩肱关节是目前治疗儿童肱骨近端低度恶性肿瘤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应明  沈晓秋 《江苏医药》1997,23(3):158-160
对32例骨巨细胞瘤的核DNA含量行流式细胞分析,以探讨该肿瘤的性质和分级。结果表明:Ⅰ级骨巨细胞瘤仍可看作是良性肿瘤,大多数DNA倍体水平正常;Ⅱ级骨巨细胞瘤有明确的恶性倾向,约三分之一的肿瘤DNA倍体水平异常;Ⅲ级骨巨细胞瘤则是恶性肿瘤,大部分肿瘤DNA倍体水平异常。另外,病理分级与肿瘤的S期细胞百分数及增殖细胞指数也有一定相关性,Ⅲ级骨巨细胞瘤有更大的细胞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7.
骨巨细胞瘤是一种常见的骨肿瘤,它生长活跃,侵蚀性强,局部骨质破坏性大,1940年Jaffe等将骨巨细胞瘤按组织学表现分Ⅲ级后,此方法一直沿用至今,但临床上发现其生物特点不完全与组织学特点相似,有些Ⅰ-Ⅱ组病例也可多次复发及肺转移死亡,有些学者否定病理分级对治疗、预后有指导作用,有人则认为病理虽不能完全用以判断预后,但对其恶变和转移的估计有一定参考意义。我院自1984年以来应用冷冻、酒精灭活、假体置换及灭活再植等方法治疗骨巨细胞瘤89例,我们认为对局部破坏面积小明显Ⅰ级者采用局部切、刮除,95%酒精灭活植骨,对局…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我院1968~1981年收治的41例骨巨细胞瘤,刮除植骨15例,5例复发(33%);肿瘤段大块切除、肢体重建木18例,1例复发(5.6%)。因此,手术的彻底性是减少复发的关键。良、恶性骨巨细胞瘤的区別,应根据病程长短、肿瘤生长速度、软组织肿块、X 线表现、手术发现及病理检查综合考虑。超微结构观察有助于鉴别复发病例的恶性度及复发后手术方法的选择。复发不等于恶变,如未出现转移,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如出现转移,即使病理分类为良性,临床亦应诊断为恶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复发性骨巨细胞瘤的手术治疗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收治的复发性骨巨细胞瘤48例,分析术后复发情况,评价疗效.结果 所有病例中行病灶刮除植异体骨术13例,行瘤段切除32例,截肢3例.平均随访48.4个月,无复发40例,复发伴肺转移2例,死亡2例.瘤段切除病例中,行人工关节置换18例,行异体骨移植9例.对病灶刮除组、关节置换组和异体骨移植组进行Enneking功能评分,分别为29.3、25.8和19.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刮除组的Enneking功能评分平均值最高.各组复发率,病灶刮除组、关节置换组和异体骨移植组分别为15.8%,5.55%及0(P<0.05).结论 复发性骨巨细胞瘤的手术方案应该按照疾病分期给予不同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病灶清除骨水泥充填术治疗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1985年9月至2010年11月,应用病灶清除骨水泥充填术治疗病理Ⅰ、Ⅱ级骨巨细胞瘤患者55例,经5~10年随访,按Mankin HJ标准,评价肢体功能。结果本组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经5~10年随访,除3例患者于术后6个月、8个月、9个月肿瘤复发,行高位截肢术外,其余52例中随访5~7年28例,7~9年20例,9~10年4例,均无肿瘤复发。患肢功能按Mankin HJ标准评价,49例(94.5%)的肢体功能完全恢复,且基本上从事原来工作。结论对于骨巨细胞瘤的临床治疗,强调手术过程中刮除的精细操作和骨水泥填充时的再灭活作用,可以使囊内切除手术达到邻界切除手术的效果。远期随访患者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可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自1981年始,我们在临床医疗工作中,利用腓骨上段(头)作为桡骨下端、肱骨上端因瘤、病切除后腕、肩关节重建的替代物共11例。通过近几年随访,效果满意,现予报告。典型病例例1,男,34岁。因右手腕部疼痛1~+月入院。经临床,X 线检查,诊断为右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行右桡骨远端切除,右腓骨上段(头)植入,腕关节重建术。病理诊断为骨巨细胞瘤Ⅰ~Ⅱ级。术后半月拆线,切口一期愈合。术后2月,X 线复查,植入骨阶梯状接触面有骨痂生长,开始功能锻炼;3个月后,植入骨接触面模糊,周围有中等量骨痂生长;6个月后植入骨接触面融合,界线消失;1年后复查,腕关节功能40°(背伸)(?)40°(掌屈),15°(桡侧偏屈)(?)30。(尺侧偏屈),  相似文献   

12.
骨巨细胞瘤具有较强的侵袭性,对骨质有很大的溶蚀破坏作用,易恶变及转移,单纯作瘤体刮除容易复发.我们采用瘤段切除后大段同种异体骨及异体半关节移植治疗四肢骨巨细胞瘤,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探讨瘤段切除联合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膝关节骨巨细胞瘤(GCTB)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7年2月收治的22例膝关节GCTB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瘤段切除联合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术后应用美国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MSTS)评分评估患者下肢功能,Kellgren-Lawrence分级评估膝骨关节炎程度,Mankin分级法评价术后优良率。同时对患者进行随访,统计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 22例中男10例,女12例;平均年龄(33.91±7.12)岁;GCTB部位:股骨下端8例,胫骨上端14例;Campanicci等级:Ⅱ级14例,Ⅲ级8例。术后患者MSTS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23.73±2.16 vs. 12.82±3.22,t=10.818,P<0.05);Mankin分级优良率90.9%;Kellgren-Lawrence分级KL0级10例,KL1级10例,KL2级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5~34个月,平均(30.0±2.6)个月,随访期间出现术后关节退行性变加重11例,关节积液2例,异体排斥2例,无一例复发。结论 瘤段切除联合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膝关节GCTB患者效果较好,术后膝关节功能可恢复到满意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CCT)术后复发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12例复发性GCT的临床资料.外科治疗依据病理和影像学分期,进行扩大的肿瘤刮除、辅助囊壁处理或肿瘤切除功能重建.结果:平均随访36个月,疗效满意.结论:肿瘤局限在包壳内,无明显软组织肿块形成.再次刮除空腔充填;肿瘤体积较大特别是当肿瘤突破骨性包壳并有明显的软组织肿块形成,则选择瘤段(广泛)切除后功能重建,选择性治疗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体腓骨移植重建腕关节治疗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例瘤体最大径均小于10cm的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患者,均采用桡骨远端肿瘤瘤段切除、同侧腓骨小头移植及钢板加克氏针内固定。随访2.5-3.2年,术后观察腕关节活动度和采用Mankin标准评定腕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腕关节外观良好,活动时无明显疼痛。术后X线片检查示移植腓骨均顺利成活,骨愈合时间22-29周。随访期间1例肿瘤复发再次手术。术后腕关节活动范围较前明显改善。腕关节功能按Mankin标准评定,优6例,良1例,中0例,差1例,优良率87.5%。结论自体腓骨移植重建腕关节治疗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方法简便有效,并发症少,能保留一定的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6.
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是最常见骨肿瘤之一,但在细胞发生、病理诊断及临床治疗各方面都存在争议。早在1818年,Cooper首先描述了骨巨细胞瘤的组织学特征,在病理组织中以存在大量多核巨细胞为特点,曾长期被认为是良性肿瘤。后其转移和易复发等恶性特征逐渐被发现,1940年,Jaffe等在细胞学水平上重新描述了该瘤的组织学特征,排除了许多所谓变异性骨巨细胞瘤,如:动脉瘤样骨囊肿、软骨母细胞瘤等,并根据细胞变异情况,在病理学上分为三级,在临床实践中,人们发现其病理分级与临床表现并不一致。1980年美国肌肉骨关节肿瘤协会正式确定骨巨细胞瘤为低度恶性肿瘤。Enneking结合病变浸润范围和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17.
骨巨细胞瘤是起源于松质骨的溶骨性肿瘤,属于潜在恶性,其治疗方法依据肿瘤分级而不同.自1994年1月~1995年10月,采取4种不同方法治疗股骨下端骨巨细胞瘤4例,均获5 a以上随访,结果不同,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例1,男,40岁,右膝隐痛5个月入院.查体:右股骨下端外侧肿大,轻压疼,有乒乓球样感觉,局部皮温不高,静脉轻度曲张,膝关节功能正常.X片示:股骨下端外侧有溶骨性破坏区,溶骨区呈肥皂泡样改变,骨皮质变薄,骨软骨未侵及,未见骨膜反应.术中病理为骨巨细胞瘤Ⅰ级.行肿瘤骨刮除、氯化锌处理瘤腔、自体松质骨添充术.术后1 a,肿瘤复发并恶变,行高位截肢术,目前使用义肢行走,无转移征象.  相似文献   

18.
陈保俊  王淦 《江苏医药》1997,23(9):644-644
原发性骨胸壁肿瘤临床上较少见,我院1975年11月至1995年10月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骨胸壁肿瘤63例,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63例中男37例,女26例。年龄7~61岁。良性组平均年龄34.3岁,恶性组平均年龄45.2岁。病程14天~20年,其中良性组病程平均23.8个月,恶性组平均7.6个月。主诉胸痛34例,胸壁肿块36例,二者均有18例。本组肋骨肿瘤58例,胸骨肿瘤5例。按病理分类良性肋骨肿瘤52例中软骨瘤20例,骨纤维结构不良14例,骨软骨瘤5例,骨囊肿4例,骨嗜伊红性肉芽肿4例,巨细胞瘤2例,骨纤维瘤、血管瘤和黄色瘤各1例;恶性肋骨肿瘤…  相似文献   

19.
<正> 1980~1990年我们用“尼龙1010”自制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上端骨肿瘤13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男6例,女7例。年龄22~38岁,平均29岁。肱骨上端巨细胞瘤10例(病理Ⅰ级2例,Ⅱ级7例,Ⅲ级11例);骨旁骨肉瘤2例;内生软骨瘤1例。均行肱骨上端瘤段截除,用自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骨巨细胞瘤的MR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骨巨细胞瘤的MR表现,全部病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骨巨细胞瘤发生于股骨远端8例,胫骨上端2例,腰椎1例。MR典型表现为多囊融合的囊实性占位。结论MR对骨巨细胞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