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目的 探讨CT导引穿刺活检3种取材方法对肺部肿块或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适合CT导引穿刺活检的肺部肿块或结节患者,随机分为切割活检组、针吸活检组及切割加针吸活检组,共206例.其中切割活检组67例,针吸活检组69例,切割加针吸活检组70例.根据分组选择相应取材方法,比较3组的诊断正确率及对恶性病变病理组织学分型的正确率.结果 ①206例CT导引穿刺活检总的诊断正确率为74.76%( 154/206),切割组、针吸组和切割加针吸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76.12%(51/67)、62.32%( 43/69)和85.71%( 6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1763,P =0.0062).②在对恶性病变的病理组织学分型中,3组总的诊断正确率为69.57%(96/138),其中切割组、针吸组和切割加针吸组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72.34%( 34/47)、44.44%( 20/45)和91.30%(4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8515,P<0.001).结论 就肺部疾病诊断及恶性病变病理组织学分型,CT导引穿刺活检切割加针吸取材优于单纯切割取材或针吸取材.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胸腔包块细针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的正确率,减少误诊。方法收集胸腔包块CT导引下经皮细针穿刺活检(PTFNAB)248例,以组织学诊断为主结合细胞学观察。以细胞学诊断与组织学诊断比较、组织学诊断以术后病理诊断为判定标准,分别统计两者诊断的准确性。结果良性病变45例,恶性病变194例。细胞学灵敏度为69.1%(134/194)、特异度为70.1%(94/134);组织学诊断231例其灵敏度为96.6%(231/239);34例手术后组织病理诊断,其组织学灵敏度为97.1%(33/34)、准确度为91.2%(31/34)。结论CT导引胸腔包块细针穿刺活检具有创伤小、定位准确的特点。在诊断上以组织学为主,因其诊断的灵敏度高,可以确定肿瘤的性质及类型,并且可进一步提供病变的生物学信息。  相似文献   

3.
CT导引下介入性技术应用探讨(附573例病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573例CT导引下介入性技术,其中活检414例、介入性治疗159例。穿刺活检正确率92%;肾囊肿硬化剂疗效95%;肝囊肿硬化剂疗效80%;抽吸或引流疗效87%。对技术和方法、CT导引下优点和CT导引下介入技术放射学的临床应用和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细胞学检查结果。方法应用COOK公司18 ̄21GQC或QCS穿刺针对100例患者在CT引导下进行经皮肺穿刺细胞学检查。结果穿刺成功率100%,细胞学诊断准确率为98%。100例中,恶性肿瘤89例:其中腺癌43例,鳞癌32例,小细胞型未分化癌9例,分类困难者5例;良性病变11例,肺脓肿4例,肺结核4例,炎性假瘤3例。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细胞学检查成功率高,是安全的,可有效提高肺内病变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张月莉  严德钧 《上海医学》2005,28(10):850-852
目的探讨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引导下经皮细针穿刺活检诊断肺部周边小病灶的准确度和安全性。方法2000年6月至2003年11月共45例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肺部周边小病灶穿刺,男34例,女11例,年龄31~81岁,平均为(61.8±13.7)岁。病灶直径7~20mm,平均为(16.3±4.5)mm。孤立病灶39例,多发病灶6例。结果恶性病变19例(42.2%);良性病变17例(37.8%);组织学检查阴性6例,其中1例为假阴性;无诊断价值3例。其准确度为91.1%(41/45例),灵敏度为95%(19/20例)。并发气胸4例(8.9%)。2例(4.4%)患者合并病灶周围少量出血。讨论CT引导下细针穿刺肺部良、恶性病灶是相当安全和准确的诊断方法,其准确度和安全性与病灶大小和进针深度有关,小病灶准确度低于大病灶。该方法除气胸外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CT引导下经皮肺细针抽吸活检术在肺内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65例行CT引导下经皮肺细针抽吸活检术的肺内周围性病变资料.结果 经手术、病理及临床随访证实恶性肿瘤114例,良性病变51例.穿刺病理恶性108例,准确率为94.7%,假阴性6例,无假阳性 良性病变41例,准确率为80.4%,穿刺总准确率为90.0%.发生并发症11例,发生率为7.0%,其中气胸4例,少量肺出血2例,肋间神经痛1例.结论 CT引导经皮肺细针抽吸活检术是一种微创、准确度较高、并发症较少的有效检查方法,有助于肺部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影响CT导引下胸部病变穿刺活检诊断正确率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Huang Z  Zhang X  Wang W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22):1525-1528
目的 探讨影响CT导引下胸部病变穿刺活检诊断正确率的因素。方法 收集 2 4 4例曾行胸部病变CT导引下穿刺活检病人的手术病理和临床随访资料 ,采用单因素统计分析和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 ,分析病人相关因素 (性别、年龄、有无肺气肿 )、病灶相关因素 (病灶的良恶性、大小、位置、深度及有无空腔 )和操作相关因素 (病人的体位 )对活检诊断正确率的影响。结果2 4 4例胸部病变最终诊断 16 5例为恶性、79例为良性 ,CT导引下穿刺活检诊断正确率为 82 4 % (2 0 1/2 4 4 )。单因素统计分析显示CT导引下穿刺活检对良、恶性病变诊断正确率分别为 6 9 6 % (5 5 / 79)和88 5 % (14 6 / 16 5 ) ,χ2 =13 0 96 ,P <0 0 1;诊断正确组和非正确组病灶大小分别为 4 0cm± 1 8cm和3 1cm± 1 4cm ,F =8 80 5 ,P <0 0 1。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灶良恶性 (回归系数为0 32 0 ,Waldχ2 =7 12 6 ,P <0 0 1)和病灶大小 (回归系数为 1 114 ,Waldχ2 =4 95 1,P <0 0 5 )被列入回归方程。结论 病灶的良恶性和大小是影响CT导引下胸部病变穿刺活检诊断正确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纵隔肿块CT导向经皮穿刺活检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CT导向经皮穿刺活检对纵隔肿块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和限度。方法 回顾经组织学诊断证实的CT导向经皮纵隔肿块穿刺活检24例,12例直接途径穿刺,12例经肺途径穿刺。计算精确诊断率和两种穿刺途径并发症情况。结果 24例中22例获得足够的活检组织样本(92%),16例各种类型肺癌中,14例组织学分型诊断精确(87.5%),4例淋巴瘤只有1例诊断精确(25%)。直接途径穿刺气胸发生率0(0/12),经肺途径穿刺气胸发生率42%(5/12)。结论 纵隔肿块CT导向经皮穿刺活检是有效的获取组织学诊断的方法,其并发症与穿刺途径相关,直接途径穿刺安全性高,可广泛应用;其限度在于获取的组织样本有限,有时不能满足对淋巴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CT导引下胸腹部穿刺活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讨论CT导引下以皮胸,腹部穿刺予脱落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及其操作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61例胸,腹部疾病(肺部31例,肝脏25例,后腹膜5例)介入术前予以CT导引下穿刺活检资料。结果 经手术证实及临床随访观察,恶性肿瘤的穿刺活检阳性率为91.07%(51/56);假阴性率为8.93%(5/56),假阳性为0(0/61)。2例气胸,无出血,空气栓塞及针道种植。结论 CT导引下胸腹部穿刺活检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特异性强的细胞学诊断的优点;要对有可能出现的假阴性有足够的认识,多次穿刺及结合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有助于提高其诊断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尤圣勇  环志根  杨杰  张蓓  范晖  苏新华 《河北医学》2006,12(10):973-975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112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患者,经病理诊断证实94例。结果:94例患者中与病理检查相吻合的肺癌86例,穿刺确诊78例,8例为良性病变。诊断灵敏度90.7%,特异度100%,诊断准确率91.5%,并发气胸8.9%,肺内出血10.7%,均自行吸收,未需特别处理。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是一种安全、准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肺内病变的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弹簧式切割活检针在CT引导下对103例肺部病灶进行经皮肺穿刺活检。结果103例经穿刺活检后确诊为恶性者74例,良性者20例,9例未能作出明确诊断,其中提示炎症的15例中有2例术后病理证实为肺癌,总确诊率为89.3%(92/103)。并发症中气胸者14例(13.6%),其中有1例为迟发型大量气胸;肺内少量出血者7例(6.8%);少量血胸者2例。结论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一项安全、准确性高、简便有效的临床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肺部肿块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切割活检,探讨早期确诊肺部肿块性质的有效方法。方法:84例肺部肿块,CT薄层扫描定位,活检枪穿刺切割取材,行病理学检查,并与术后病理学诊断结果对照分析穿刺活检的准确性。结果:CT引导肺穿刺切割活检84例,成功84例,确诊77例,诊断准确率91.7%。结论:CT引导肺穿刺活检术定位精确,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早期诊断肺部肿块病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CT引导下细针多方向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周围性肿块的诊断价值,探讨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方法: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肺部占位性病变60例,均采用切割针和自动枪取材,分析诊断正确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结果:本组60例全部取得有效标本,穿刺成功率为100%。58例获得准确诊断,包括原发性肺癌49例、结核3例、炎性假瘤2例、转移瘤2例、结节病1例、肺曲菌病1例,诊断正确率为96.6%。并发气胸8例,出血10例。气胸及出血的发生与穿刺针通过含气肺组织的长度均有明显关系(P<0.01),气胸的发生与患者肺气肿的存在无明显关系(P>0.05),位于肺野内带的病灶较外带病灶更易发生出血(P<0.01)。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操作简便、安全,诊断准确性高。术前准确定位,分步进针,熟练的技术操作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的临床意义。方法:穿刺胸部48例,腹部48例,恶性34例,良性56例,穿刺诊断总准确率为90%以上。结果:2例穿刺出血,1例使用少量的止血药,3例气胸因症状轻微未作特殊处理,其余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CT引导下穿刺活检是损伤小、确诊率高、简便易行诊断方法,为临床的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 CT引导共轴针法肺内病灶的穿刺活检对诊断的价值。方法 应用 COOK公司生产的 DCHN-18- 15 .0旋切式活检针对 37例肺病灶行 CT引导下穿刺活检。结果  37例肺病灶皆被刺中 ,病理诊断正确率97.2 % ,假阴性为 2 .8% ,无假阳性 ,仅 1例发现有少量气胸 ,未需任何处理。结论  CT引导下共轴针法肺内病灶的穿刺活检诊断正确率高 ,并发症少 ,可作为肺内病灶组织学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与CA19 9联合检测对胰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 :对 30例超声检查怀疑胰腺占位性病变者行血清学CA19 9检测 ,并在体表B超引导下 ,用 18G或 19G切割活检针和 2 2G抽吸活检针行组织学和细胞学检查。 结果 :CA19 9诊断的敏感性为 92 % ,特异性 5 0 % ,准确性 92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活检 30例患者总穿刺成功率为 93.3% (2 8/ 30 ) ,2 6例胰腺癌患者穿刺成功率为 92 .3% (2 4 / 2 6 ) ,活检阳性者 2 3例 ,其诊断敏感性为 88.4 % ,特异性 10 0 % ,准确性 88.4 %。CA19 9与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活检联合检测对胰腺占位性病变诊断的敏感性为 92 .3%、特异性 10 0 %、准确性 92 .3% ,与单行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活检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而且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有指导意义。穿刺结束后除个别患者有轻微腹痛外 ,无一例出现出血、胰瘘及胃穿孔等并发症。 结论 :体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与CA19 9联合检测对胰腺占位性病变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较单一检测高 ,而且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有一定价值 ,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附8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肺部肿块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percutaneous puncture biopsy,PPB)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82例肺部肿块患者进行CT定位引导下PPB检查,回顾性分析穿刺的成功率、病理结果准确性及穿刺发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结果 肺部肿块CT定位引导下PPB的成功率为100%,其中恶性肿瘤占85%,炎性假瘤占2.4%,结核占8.5%,肺脓肿占2.4%,未得到病理结果占1.7%.气胸发生率为10.1%、出血发生率23.6%.结论 CT定位引导下PPB对肺部肿块进行穿刺取材,其方法安全,诊断准确,并发症低,是肺部肿块取得病理学诊断的可靠和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CT导引下纵隔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CT导引下纵隔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及价值。方法 25例纵隔疾病患者,在CT导引下应用自动切割式活检针取材。所有病例均同时行组织学和细胞学检查。结果 穿刺取材成功率(刺中率)为96.2%(25/26),细胞学准确率为95.8%(23/24),组织学准确率87.5%(21/24),总体诊断准确率为92.0%(23/25)。气胸发生率为24.0%(6/25),最多肺压缩15例,肺出血3例(12%),咯血1例(4%),随诊。结论:CT导引下纵隔穿刺活检术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9.
T S Kline  H S Neal 《JAMA》1978,239(1):36-39
Fine-needle aspiration biopsy was used to diagnose lesions from the breast, subcutaneous nodules and lymph nodes, prostate, deep masses, lung, and pancreas. Over an eight-year period, 3,267 specimens were examined. The biopsy specimens were taken with 18- to 22-gauge disposable needles with attached syringes, were fixed immediately, and were stained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of Papanicolaou. Frequently, the aspiration was done as an office procedure. The method was essentially complication-free. The biopsy specimen was easy to interpret, and the procedure had an overall accuracy of approximately 90%. It should be used by all clinicians, especially on the initial visit of the patient.  相似文献   

20.
CT引导下经皮胸部穿刺活检技术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占飞  赵静  宫敬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5):79-79,136
目的探讨CT导引下经皮胸部穿刺活检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4例患者行CT导引下经皮胸部穿刺活检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4例患者共218个病灶行穿刺活检,其中肺癌137例,结核32例,淋巴瘤8例,侵袭性胸腺瘤7例,12例为炎性肉芽肿,另有8例病理未能明确,临床随诊复查。并发症为气胸及肺内出血。结论CT引导下经皮胸部穿刺活检技术是相对安全、易行、确诊率高、有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