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 虚质浮肿,隶属阴水,其主要病机为正气久耗,体质虚衰。临床所见,有因长期气血虚损,精微物质不足引起;有因脏腑偏衰,功能失常引起;亦有大病久病之后,体质下降,日久不能复元所致。凡此种种,均属虚多实少的慢性疾患,不同于一般浮肿症。施治时,若单以汗利之法,或过施渗利之品,一则不效,二  相似文献   

2.
陈光伟主任医师临床经验丰富,擅长诊治消化系肿瘤性疾病,胃肠病等.在肿瘤性疾病方面颇有建树.他认为人体气血阴阳久亏,脏腑功能失调为癌性发热的根本病机,以虚证为主,本虚标实为其病机特点.根据辩证施治理论原则,从扶正补虚为主,兼以活血化淤、祛湿、清热等治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小儿久咳辨治琐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久咳外因多风寒 ,内因多脾虚。虽表现为肺失宣肃 ,但常病及其他脏腑而成虚证 ,或虚中夹实之证 ,在辨清病因、病位和疾病虚实的基础上 ,既要重视辨证施治 ,又要结合辨病施治。常使用标本同治、攻补兼施的原则。用药还应注意肺的功能特点和肺的喜恶属性 ,故常升降共用、温润并进、气阴双补、肺脾肾同治  相似文献   

4.
《素问·气厥论》中以临床客观发展为基础的脏腑寒热相移病证,为后世辨病与辨证结合施治奠定了实践和理论的基础。而脏腑之间发生寒热病证相移的基本病机是脏腑在生理功能失调时,脏腑之间气机发生逆乱、失调,导致了脏腑寒热病证的转化。  相似文献   

5.
小儿久咳瓣治琐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儿久咳外因多风寒,内因多脾虚。另表现为肺失宣肃,但常病及其他脏腑而成虚证,或虚中夹实之证,在辨清病因、病位和疾病虚实的基础上,既要重视辨证施治,又要结合辨病施治。常使用标本同治、攻补兼施的原则。用药还应注意肺的功能特点和肺的喜恶属性,故常升降共用、温润并进、气阴双补、肺脾肾同治。  相似文献   

6.
卵巢癌为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之一,早期多无症状,有症状时60%~70%已属晚期。该病的主要病机为正虚、寒凝、气滞、血瘀。其发病特点为伏邪稽留日久而渐成,有明显症状时已成顽疾恶候。其中一部分卵巢癌符合"脏腑风湿病"的发病特征,属于"胞宫风湿病"范畴。结合"脏腑风湿"的相关概念可将这类卵巢癌分为寒湿(早期)、寒湿瘀(中期)、寒湿瘀癥(晚期)三个阶段。治疗时温阳散寒法贯穿全程,早期兼以除湿,中期兼以化瘀,后期兼以消癥。同时结合名老中医经验及临床研究成果进一步完善"脏腑风湿"类卵巢癌的理论基础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吕效临老中医治疗肝病临床经验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父吕效临(1884~1979)出身于中医世家。学习、从事中医工作七○余年,学验俱丰,对内、妇、儿科皆有较深造诣,尤其擅长内科杂病的诊治。临证处方遣药灵活严谨,很多医案脍炙人口。现将其治疗肝病的临床经验,介绍于下。病毒性肝炎,从其临床证状来看,与祖国医学中的黄疸、郁证、肝气、胁痛、痞块、臌胀等病相似。家父从中医辨证施治着眼,认为本病是因为感受湿热病邪,而使肝功能受损,久致脏腑气血功能失调;在治疗上以祛除湿热病邪与调补脏腑气血功能为治  相似文献   

8.
以脏腑表里相关的思路阐释外感病的辨证施治,进而从病因与发病、证候要素、治则与治法、方药选取4个方面梳理脏腑表里相关理论在外感病中的应用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揭示脏腑表里相关理论对于外感病辨证施治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內科杂病的病因較为复杂,虽然多屬內伤,有时亦兼外感。就內伤而言,既有七情、劳伤、起居飲食等不同类別,又有彼此的挾杂参合,因此其病理变化也較为复杂。不过以脏腑为辨证总綱,就能执簡馭繁,鋼举目张,从而認識疾病的本质。内科各种杂病,就是脏腑病理变化反映在临床上的证候分类。所以掌握脏腑生理病理的基本理論,結合四診、八鋼,对指导临床辨证施治,提高医疗效果,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中医內科学讲义》所列的五十多种內科常見疾病,就是以脏腑病理生理学作为理論基础和总綱,进行辨証施治的。  相似文献   

10.
以五轮中气轮、风轮病因病机为基础、以脏腑辨证施治为精华、以病毒性眼表炎症为实践,详细阐述了急性流行性角结膜炎和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的流行病学特点:腺病毒等多为疫疠之邪,具有发病急、传播广、症状重的特点,单纯疱疹病毒具有潜伏期久、病灶易加重、复发与机体免疫状态相关之特点;论述了眼表炎症的病因病机与五脏-五轮之间的关联性;辨析了其发病的不同阶段、不同程度、不同体质的诊治原则。体现了辨证与辨病协同诊治的原则及传承与创新之优势。  相似文献   

11.
慢性咳嗽在临床越发受到重视,中医治疗效果较为显著,扶正祛邪,调节阴阳,以治肺为主,兼顾肝、心、脾、肾,从整体论治,体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众医家虽从不同角度辨证论治,但万变不离其宗,总的治疗原则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平金方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慢性咳嗽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分别予中药平金方和复方可待因口服溶液治疗,疗程为2周,观察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8.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09%,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咳嗽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减少(P〈0.01),治疗组治疗后咳嗽积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平金方治疗慢性咳嗽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3.
慢性咳嗽病程长,病机复杂,与外邪侵袭和脏腑功能失调关系密切。中医诊治系统的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4种咳嗽多以五脏为纲进行分型论治,或在辨证基础上拟一基本方加减治疗。结合西医不同病因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疗效较好,值得推广。因病机复杂、病程长,临床治疗难度大,临症不应固守成方或套用几种分型,当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核心辨证论治结合,才能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4.
“风咳”病名古已有之,多种慢性咳嗽的临床表现符合风咳的特点,“风邪”为多种慢性咳嗽的重要病因。本文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证候表现,进而提出“风邪”又可分“内风”与“外风”的病因学新见解,“内风”与“外风”合邪犯肺为其主要病因病机,治疗中当以祛风宣肺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鼻后滴流综合征致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鼻后滴流综合征致慢性咳嗽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呋麻滴鼻液滴鼻腔及西替利嗪片口服,治疗组给予止嗽散合玉屏风散加减内服,苍耳子散煎煮外熏鼻腔。观察两组咳嗽、咯痰、鼻后滴流感、咽部充血等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情况并计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77%、56.67%,组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咳嗽、咽痒、鼻后滴流感、咽部体征等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P〈0.05);治疗组治疗后咳嗽及鼻后滴流感积分较对照组治疗后为低(P〈0.01,P〈0.05)。结论中药内外同治法治疗鼻后滴流综合征致慢性咳嗽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6.
咳嗽变异性哮喘以慢性咳嗽为特点。现代医学认为,诱因多为气道受刺激(如烟雾、冷空气或变应原),有时咳嗽是其唯一表现,不伴喘息,治疗与哮喘方案大致相同。中医医家多将其归属"咳嗽"、"哮证"、"风咳"、"肺痹"、"咽源性咳嗽"等,也有归于"喘证"。作者将其归属"咳嗽",为"内伤咳"。多属邪实正虚,虚实夹杂。邪实主要为痰湿蕴肺、痰热郁肺、肝火犯肺;本虚主要为肺阴亏虚、肺脾两虚、肺肾两虚。治疗不应单一祛邪或补虚,应在祛邪止咳的同时注意扶正补虚,兼顾肺脾肾三脏。  相似文献   

17.
从病因病机、脏腑为本,辨证施治、以肺金论治、肺金肝木论治、土金施治、金水论治、金火论治等论述慢性咳嗽从脏腑论治。指出:首先辨证论治,扶正祛邪,分清虚实寒热,补益肺气,调节脏腑功能,标本兼顾。  相似文献   

18.
从五脏论治慢性咳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咳嗽是呼吸系统常见疾病,中医对慢性咳嗽有其独到的认识。中医认为,慢性咳嗽总体来说,脏腑功能失调,内邪于肺而致。作者从五脏出发浅述慢性咳嗽的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19.
中医疗法治疗慢性咳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咳嗽是指咳嗽持续时间超过3周且无明显肺部症状,临床上尤见于老年群体出现感冒症状后。西医相关研究发现,持续慢性咳嗽患者普遍有气道慢性炎症,临床以抗炎对症治疗为主,但疗效并不理想。中医学对慢性咳嗽有"顽固性咳嗽""久咳""久嗽""内伤咳嗽"等多种不同的表述,中医认为咳嗽与外邪侵袭和脏腑功能失调关系密切,治疗应注重整体入手,多脏同调,每获良效。对中医治疗慢性咳嗽的内外治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小柴胡汤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根据《伤寒论》中对小柴胡汤病因病机的论述,在临床上治疗因邪犯少阳,少阳枢机不利引起的顽固性久咳、外感发热、流行性腮腺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等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并附案例以资印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