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姚沛旭 《实用新医学》2001,3(4):296-297
目的:评价CT在食管癌外侵判断中的价值和限度。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食管癌患238例,与术前CT资料进行比较,分析CT所见与手术病理结果的符合程度。结果:CT判断肿瘤外侵敏感性82.4%(28/34);特异性97.5%(199/204);阳性预测值84.8%(28/33);阴性预测值97.1%(199/205)。诊断符合率95.4%(227/238)。假阴性6例,假阳性5例。结论:CT判断食管癌外侵基本可靠,对治疗方案的制订有价值。对手术的难度估计有帮助,术前CT检查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扫描诊断食管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手术的47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CT检查。观察食管癌CT扫描影像学表现、肿瘤侵犯、淋巴结转移等,分析CT检查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的结果与术后病理比较。结果:47例患者食管均有不同程度增厚,其中管壁环形增厚39例,偏侧性增厚8例。肿瘤侵犯周围组织19例,其中侵犯气管8例,血管5例,纵隔胸膜5例,心包1例。淋巴结转移:食管肿瘤旁8例,隆突下5例,胃左动脉旁4例,气管食管沟3例,贲门旁2例。CT诊断原发性肿瘤分期的准确率为85.11%,诊断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2.99%、76.60%、78.72%。结论:CT扫描可显示食管癌的形态、大小、周围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等,有利于指导术前肿瘤分期,对确定手术方案、评估预后等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CT扫描并不是食管癌的最佳检查方法,但CT扫描可以对食管癌病变的范围、食管癌的外侵及远处转移能够清晰显示,为食管癌病人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玉锋 《黑龙江医学》2001,25(3):182-182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前CT检查的意义及价值。方法 分析本院 1994~ 1998年共 4 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食管癌患者的资料。结果 CT检查能明确食管癌的大小、部位、形状、范围、有无局部外侵、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和相临器官及有无淋巴结的转移。结论 CT检查在估计食管癌能否手术切除、制订手术的方式 ,且为治疗设计适宜的方案。  相似文献   

5.
陶伟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9):82-82,92,F0003
目的探讨CT扫描在食管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12月经胃镜活检或手术后病理确诊的食管癌患者80例,采用GE公司HighSpeedU双排螺旋CT机扫描,层厚及层距均为10mm;病灶层面插入3mm或5mm的薄层扫描。观察病变本身、病灶的外侵情况、肿大淋巴结、其他脏器是否存在转移灶。结果80例患者CT均表现为腔内肿块或管壁的不规则增厚,增厚程度从5~40mm不等;食管与气管及主支气管、主动脉、心包组织结构不清52例;淋巴结肿大36例;肺转移3例、肝转移3例。无Ⅰ期患者,Ⅱ期48例、Ⅲ期26例、Ⅳ期6例。结论根据CT扫描结果可有效地判断食管癌手术切除的可行性,为合理地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应作为常规检查推广。  相似文献   

6.
X线与CT检查已广泛用于食管癌的诊断 ,对于两者的作用和检查的必要性观点不一。本文通过对 32例作过X线与CT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 ,从而提高对食管癌综合影象检查作用的认识。1 材料与方法32例患者 ,男 30例 ,女 2例 ,平均年龄 5 5岁。病程 1个月~ 2年。主要临床症状为进行性吞咽困难。患者先经X线钡餐造影后 ,行CT检查 ,扫描范围中心为病变区域。所有患者经腔镜诊断为食管癌。其中 14例经手术治疗。2 结果2 1 部位上段癌 2例 ,中段、中下段癌 2 3例 ,下段癌 7例。2 2 长度≤ 5cm 5例 ,5~ 7cm 13例 ,7~ 10cm …  相似文献   

7.
螺旋CT对食管癌的诊断价值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食管癌的螺旋CT表现及分期,探讨螺旋CT扫描后薄层重建诊断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分析26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食管癌的螺旋CT表现,对比螺旋CT薄层重建前、后对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准确率。结果:26例病例中Ⅰ期5例、Ⅱ期15例,均行手术治疗,6例CT检查有邻近脏器的侵犯、或远处转移,避免了不必要的手术治疗,螺旋CT薄层重建前、后对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诊断的正确率提高。结论:螺旋CT检查对食管癌涉及的范围、局部侵犯的程度均能很好的显示,螺旋CT薄层重建能明显提高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对降低不必要的手术治疗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食管癌诊断主要依靠钡餐透视及胃镜检查.钡餐透视及胃镜对胃腔内的情况观察较好,但对病变向腔外扩展的范围以及有无转移,我们的体会是CT观察更有利.我们对30例食管癌患者作了CT检查,其中26例曾做手术,其中20例手术切除,6例手术探查.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原来的单一检查已不适应某些疾病的诊断,如胃癌的诊断,可通过X线双对比造影清晰地显示胃腔内的肿块及胃粘膜的改变,对病变进行准确的定位,但对胃壁以外的改变尚无法观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检查可以显示消化道管壁的厚度及周围脏器的变化,对制定治疗方案有指导意义。现将我院11例食管癌、胃癌病人的CT检查及手术结果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11例中,男9例,女2例;年龄27~76岁,平均55.5岁。食管癌4例,胃癌7例。1.2 方法 使用GE3000CT扫描机,时…  相似文献   

10.
<正> 食管癌是我国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在全国性各种恶性肿瘤死亡率统计中居前。它也是食管最常见的疾病,占食管各种疾病的70-90%。目前食管病的检查方法较多,各有特点。传统的检查方法有食管拉网细胞学检查、X线双对比检查及食管内窥镜等,它们在食管癌的诊断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但这些检查方法不能对食管癌的管壁外肿瘤侵犯的范围、程度、肿瘤与周围脏器的关系上进行准确判断,也不能对食管癌进行准确的分期。我们收集本院1999年7月至2003年6月食管癌的CT扫描病例,就资料完整的5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食管癌CT扫描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食管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X线与CT检查已广泛用于食管癌的诊断。本文通过对20例食管钡餐造影与CT检查资料的分析比较,旨在提高对食管癌综合影像检查作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食管癌淋巴结转移途径及CT诊断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癌淋巴结转移途径及CT诊断的探讨黎庶王天君蔡台生1(第一临床学院放射科,沈阳110001)关键词食管癌;淋巴结转移;CT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较常见,但术前对淋巴结转移的检查手段有限,准确性也有争议[1]。本文通过食管癌廓清淋巴结病理结果分析,探讨食管...  相似文献   

13.
CT对食管癌的术前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对食管癌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4例经纤维内窥镜和/或手术病理证实的食管癌患者及其临床资料,54例食管癌患者均行胸部及上腹部CT扫描。结果:54例患者术前CT表现为食管壁不同程度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腔内肿块、病变以上食管扩张或见积液。部分患者侵及周围器官,伴发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脏器转移。51例做了开胸手术,手术成功切除肿瘤及淋巴结清扫42例,行姑息性手术切除9例,姑息治疗3例。结论:食管癌术前CT检查可了解食管癌向外侵犯的程度、与周围器官的关系、有无纵隔内及远处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脏器的转移,对判断其能否手术切除提供重要依据,CT扫描是食管癌术前评价较理想的影像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4.
多排螺旋CT诊断食管癌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DCT)在诊断食管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我院经内窥镜病理确诊,并作MDCT平扫及增强检查,经手术或放射治疗的食管癌患者87例,根据食管癌临床分期标准,对比CT表现与手术结果分期.结果:MDCT能精确显示食管壁的增厚程度,明确对邻近脏器侵犯,对局部和远处淋巴结显示的敏感性较高,对远处脏器的转移只要扫描范围充分,均能明确诊断,CT与手术结果分期基本相符,但对小于1.0 cm的淋巴结是否为转移诊断有一定难度.结论:食管癌MDCT检查对食管癌分期、手术可切除性、放疗的重点和范围,以及预后的估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钡餐造影与CT诊断食管癌的价值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钡餐造影和CT检查对食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206例均行钡餐检查,其中72例同时行CT检查。结果:206例食管癌钡餐检查显示病变区食管壁僵硬,扩张受限,蠕动减弱,甚至消失,管腔轮廓不规则伴腔内充盈缺损及狭窄,粘膜紊乱、中断及破坏,纵隔内见软组织肿块影。72例行CT检查,显示管壁增厚,病变区周围脂肪层模糊不清以至消失,还可显示肿瘤与胸主动脉夹角增大、纵隔淋巴结肿大及腹腔淋巴结转移等情况。结论:钡餐造影检查是发现食管癌的重要方法,CT可以进一步明确纵隔的浸润范围和各种转移情况,对术前分期及确定治疗方案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螺旋CT检查在食管癌侵犯胸主动脉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检查在食管癌侵犯胸主动脉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00例食管癌患者术前进行胸部螺旋CT检查,分别以食管与胸主动脉之间的脂肪间隙是否存在、食管壁的厚度、食管接触胸主动脉的夹角为标准判断胸主动脉是否受侵,并与手术及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脂肪间隙消失18例,14例(77.78%)外侵,4例(22.22%)无外侵;(2)食管壁厚度<1 cm 12例,3例(25.00%)外侵,9例(75.00%)无外侵; 食管壁厚度>2 cm 23例,19例(82.61%)外侵,4例(17.39%)无外侵;食管壁厚度1~2 cm 6s例,8例(12.31%) 外侵,57例(87.69%)无外侵;准确度为80.00%(28/35);(3)食管肿瘤与胸主动脉之间的夹角<45°43例,4例(9.30%)外侵,39例(90.70%)无外侵;两者之间夹角>90°17例,12例(70.59%)外侵,5例(29.41%)无外侵;两者之间夹角45°-90°40例,17例(42.50%)外侵,23例(57.50%)无外侵;准确度达85.00%(51/60)。结论:术前螺旋CT检查对判断食管癌有无胸主动脉受侵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食管癌是临床较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以往其检查方法主要是钡餐造影和食管内窥镜检查。笔者收集了26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食管癌患者的螺旋CT检查资料,探讨其螺旋CT检查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食管癌 X线检查与术前 CT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 5 0例食管癌患者的 X线 CT检查进行分析。结果 :食道吞钡均能发现食管癌 ,且已处于中晚期 ;术前 CT检查基本能发现病变 ,同时还能发现有淋巴或周围软组织侵犯征象。结论 :食道吞钡是食管癌首选的检查方法 ,术前 CT检查可为临床治疗进一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食管癌为老年常见的肿瘤,其诊断主要依靠X线食管钡餐及内窥镜检查。但二者仅能观察食管腔内改变,对于肿瘤的腔外扩展,周围结构受侵以及有无远处及淋巴结等脏器转移,则无能为力。而CT扫描恰能为临床提供更多信息。本文收集12例确诊为食管癌患者及随机抽取的15例...  相似文献   

20.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长期以来,其诊断主要靠钡餐和食管镜,随着CT的普及和凭借CT特有的优势,CT诊断食管癌并进行治疗前评估已成为公认的检查方法,现就75例食管癌的CT表现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