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对比单纯激光治疗和曲安奈德联合激光治疗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的疗效,明确联合治疗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对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累及黄斑区(中心视网膜厚度>300μm)且黄斑区有灌注的患者96眼随机分为激光治疗组和曲安奈德联合激光治疗组,采用双盲法进行前瞻性治疗研究。其中激光组(46眼)采用黄斑区格栅样光凝及无灌注区播散样光凝;曲安奈德联合激光组(50眼)先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4mg后1-2周用上述方法激光治疗。术后观察最佳矫正视力,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对治疗后不同时期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1个月激光组46眼中,25眼(54.3%)视力提高(≥2行),16眼(34.8%)视力不变,5眼(10.9%)视力下降。联合组50眼中,38眼(76%)视力提高,18眼(36%)视力不变,4眼(8%)视力下降。治疗后激光组视力0.25±0.02,联合组视力0.43±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p<0.05)。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激光组285±56μm,联合组170±32μm,两组较治疗前均有改善,而且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X2=5.1 p<0.05)。结论对于静脉阻塞黄斑水肿先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后黄斑区光凝治疗无论对于恢复黄斑区解剖形态还是视功能恢复都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并发视网膜脱离葡萄膜炎施行玻璃体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2例并发视网膜脱离葡萄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标准三切口玻璃体手术,联合眼内光凝,根据情况联合注气(C3F8)或硅油注入术,手术结束时,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acetonidel,TA)。术后全身配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和(或)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结果:术后随访3月至5年,22眼视网膜复位良好,21眼视力较术前有增进,1眼与术前无明显差别,但是视网膜平复,未见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及明显的增生膜。结论:玻璃体手术联合激素是治疗并发视网膜脱离葡萄膜炎的有效方法。玻璃体腔硅油填充术后,注入适量TA,TA可以缓慢释放,相当于在玻璃体腔内注入缓释激素,有利于预防葡萄膜炎反复发作及增生病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巩膜外垫压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术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03/2012-04月在作者医院接受治疗的玻璃体切除术后视网膜脱离患者30例(总共30眼),所有患者均给予巩膜外垫压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术治疗,随访至2013-12月,观察这30例患者的总体治疗情况及术后相应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30例患者总共30只病眼均治愈,其中有3只病眼因为初次手术后的眼裂口周围的冷冻瘢形成较差而再次进行眼底激光治疗;另有2只病眼于手术完成46d后发现其他象限周围视网膜再次出现小裂孔,经再次巩膜外垫压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术治疗后将视网膜完全复位。所有患者术后视力均未出现下降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比较,患者术后视力在0.02以上所占的比例显著高于术前(P<0.05),患者手术后第30天的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眼轴长度均较手术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巩膜外垫压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术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对于复杂性眼外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复杂性眼外伤并在该院接受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的301例(301眼)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术后随访4~8个月,平均随访10.3个月.比较术前术后患者的视力变化,对治疗效果进行分级,了解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功能痊愈243眼(占80.7%),解剖痊愈47眼(占15.6%),未痊愈有11眼(占3.7%),术后患者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对于复杂性眼外伤的治疗效果显著,手术时间越早者预后越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25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白内障合并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术后视力、手术后并发症、原发眼底病类型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3~24个月,25眼中18眼(72.0%)视力提高,视力>0.05者占68%(17/25),其中>0.2者占32%(8/25)。2眼术后因玻璃体再次出血再次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无一例发生视网膜脱离复发。术后早期常见并发症为角膜水肿、前房反应、一过性高眼压,较少见的并发症是葡萄膜炎、黄斑水肿,晚期并发症为后囊膜混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术后并发症高于其他组。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治疗白内障合并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安全有效,有利于术中基底部玻璃体彻底切除和后段手术操作的顺利进行,有利于术后视力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6.
玻璃体手术联合光凝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观察玻璃体手术联合光凝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PDR)的疗效。 方法 :对 1 0 6例PDR患者1 2 4只眼行玻璃体手术联合光凝治疗的疗效进行回顾性研究。 结果 :1 0 6例PDR患者发现糖尿病病史 0 .4~ 33(平均 7.2± 4 .6 )年 ,发现眼病史 30天~ 1 0年 (平均 1 .8± 0 .9)年。 1 2 4只眼中术前发现视网膜脱离 39只眼 ,有视网膜光凝治疗史 32只眼。术后视力提高 1 0 5只眼 (84 .7% ) ,无变化 1 1只眼 (8.9% ) ,下降 8只眼 (6 .5 % ) ,术后视力≥0 .1的 4 4只眼 (35 .5 % )。手术中联合白内障摘除 5 2只眼和人工晶状体植入 35只眼 ,合并视网膜脱离或有活动性出血行硅油充填 5 5只眼。术后有 4只眼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3只眼视网膜再脱离。 结论 :大多数PDR患者经玻璃体手术联合光凝治疗后改善了视力 ,早期手术能减少手术并发症并获得较好的视力。术前有效的视网膜光凝能提高手术治愈率 ,术后及时补充光凝能阻止病情恶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严重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临床确诊为严重PDR的52例患者72眼纳入本研究。依据手术前是否行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Ranibizumab)治疗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42眼,对照组22例30眼。治疗组于手术前3d玻璃体腔注射10mg/ml的雷珠单抗0.05ml,然后行玻璃体切割术,对照组直接行玻璃体切割术。术前有针对性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做好术前、术后护理及疾病健康指导。手术后随访3-12(5.24±1.6)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视力、眼压、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和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手术后视力分别为(0.09±0.068)、(0.06±0.029),均较手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后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玻璃体腔注射10mg/ml的雷珠单抗治疗严重PDR能提高患者视力,降低手术后玻璃体积血发生率,降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疗效。方法:对37例(41眼)PDR患者(Ⅳ期10眼,Ⅴ期19眼,Ⅵ期12眼)行常规扁平部三切口闭合式玻璃体切除术,根据病情分别行眼内光凝术、剥膜、气液交换、硅油填充。结果:术后35只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占85.4%,5只眼视力术后无变化,占12.2%,1只眼术后视力较术前视力略下降,占2.4%。术后所有病例均未发生视网膜脱离。补充激光治疗,病变基本控制。结论:玻璃体切切除术治疗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曲安奈德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收集2011年2月至2012年1月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60例69眼,患者均接受玻璃体切割手术,术中注射曲安奈德。观察术后视力及眼压情况,光学相干视网膜断层成像检测黄斑中心凹厚度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患者视力均有提高,术后3月稳定。最佳矫正视力为0.56±0.18.术后黄斑水肿减退,黄斑中心凹厚度减低,3月后基本恢复正常253±169μm。眼压术后有增加,术后7d为19.42±6.97mmHg,术后1月为24.14±11.25mmHg,用药后基本可以降至正常,术后3月19.21±6.45mmHg。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曲安奈德玻璃体腔内注射能减轻黄斑水肿,逐步改善视功能,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安全手段。  相似文献   

10.
张淑萍 《海南医学》2011,22(7):98-100
目的评价激光治疗在玻璃体切割(PPV)治疗玻璃体积血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62眼行PPV治疗的玻璃体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2眼PPV治疗的玻璃体积血患者,17眼为视网膜血管性疾病,15眼行激光术中或术后治疗,术后视力提高显效12眼,有效4眼,有效率为94.1%(16/17);39例为眼球穿孔伤,有19眼术中术后行激光治疗,术后视力提高显效22眼,有效12眼,有效率为87.2%(34/39);其他6眼中3眼术中行激光治疗,术后视力提高显效4眼,有效1眼,有效率为83.3%(5/6)。本组病例视力提高的总有效率为88.7%(55/62),术中术后行激光治疗者37眼,占总人数的59.7%(37/62)。结论激光治疗是玻璃体切割治疗玻璃体积血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尤其对于原发性视网膜血管疾病者,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玻璃体积血的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玻璃体积血的手术治疗情况及早期手术的意义。方法:31例(32眼)行玻璃体切割术,部分联合晶体摘除或环扎,视网膜复位术。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绝大多数患者的视力比术前有明显提高,达到有用视力者占81.3%。结论:玻璃本切割手术巳成为治疗玻璃体积血的主要手段之一。术后视力恢复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玻璃体手术联合眼内填充硅油治疗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临床确诊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的患者共21例(2l眼)纳入研究。在非接触式广角镜下,患者均行闭合式玻璃体手术及硅油填充,部分患者联合晶状体手术。观察手术前后视力变化、眼压变化以及术后视网膜复位率等情况。结果一次手术视网膜复位15眼(71.5%),多次手术最终视网膜复位19眼(90.5%)。最终视力〉0.1者7眼(33.3%),手术后视力提高者共17眼(80.9%)。术前眼压平均6.1mmHg,术后眼压平均14.8mmHg,术后眼压明显改善,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手术处理得当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评估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玻璃体切割及光凝治疗Coats病导致玻璃体积血合并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选择9例(9眼)因Coats病导致玻璃体积血合并视网膜脱离的入院患者,术前1周行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后段玻璃体切割、视网膜切开放液、硅油眼内注入术,术中及术后视网膜光凝,术后随访5~24个月。结果术后视网膜复位9眼(100%),7眼保持术前视力,2眼术后视力提高。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玻璃体切割及光凝治疗Coats病引起的玻璃体积血合并视网膜脱离效果显著,并能有效保存及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患者40例(40只眼),以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并于治疗后2周、4周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视力矫正情况及黄斑中心凹厚度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视力获得了明显矫正,其中,第2周随访时,最佳矫正视力为(0.34±0.14);第4周随访时,最佳视力矫正为(0.47±0.14)。且患者的黄斑中心凹厚度也获得了明显的改善,第2周随访时,患者平均黄斑中心凹厚度为(322±91)μm;第4周随访时,患者平均黄斑中心凹厚度为(276±48)μm。同时此次治疗过程中,无患者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可对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进行肯定。结论: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治疗后,患者视力将获得明显的改善,同时黄斑中心凹厚度也将减小。该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帮助更多患者受益。但此次调查受时间限制未能分析其远期疗效及安全性,因此临床上仍需加强重视,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玻璃体积血的效果。方法:应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玻璃体积血49例(49眼),其中眼外伤25例(25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9例(9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11例(11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2例(2眼),视网膜静脉周围炎1例(1眼),老年性黄斑变性1例(1眼),49例患者均行经睫状体平坦部闭合式巩膜三通道玻璃体切割术。其中22眼联合视网膜光凝术,5眼联合硅油填充术,6眼行C3F8注气术,7眼联合巩膜外环扎术。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除1例因再次发生视网膜脱离,患者视力无明显提高外,其余48例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6个月后复查视力0.1以上37例占75.5%。结论: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玻璃体积血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氩激光治疗Eales病的临床效果及手术时机。方法对接受玻璃体切割联合术中和术后氩激光光凝治疗的21例(25只眼)Eales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其中部分病例联合环扎术和眼内硅油填充术。、结果与术前相比25只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0.1~0.5者12只眼,0.6~0.9者7只眼,1.0和1.0以上者6只眼。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氩激光治疗Eales病疗效确切,有刮于提高视力、预防术后出血。  相似文献   

17.
周用谋  李鑫  黄继化  陆颖丽 《安徽医学》2015,36(10):1206-1208
目的:比较23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和20G传统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早期(术后3 d)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就诊的38例(38只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其中行23G玻璃体切割术20例(20只眼)为23G组,行20G玻璃体切割术18例(18只眼)为20G组,记录手术时间和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观察眼压、最佳矫正视力、是否发生二次网脱及眼内炎等并发症。将最佳矫正视力转化为最小视角对数( logMAR)视力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3G组和20G组的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中主要并发症为医源性裂孔,其中23G组为1眼,20G组为1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第1天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第2、3天两组患者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3G组术后3 d平均 logMAR视力逐步提高,3个时间点分别为2.56±0.56、1.98±0.55、1.71±0.38,术后第2、3天视力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0G组术后3 d平均 logMAR视力也逐步提高,3个时间点分别为2.65±0.76、2.03±0.51、1.92±0.46,术后第2、3天两组之间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术前比较,两组视力分别在术后第2、3天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第3天23G组视网膜均成功复位,20G组视网膜有1例未成功复位,两组均无眼内炎情况的发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23G与20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早期临床疗效相近,但在术后早期视力方面,23G玻璃体切除术显示出更好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玻璃体手术治疗眼内异物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8眼眼内异物行玻璃体切除、异物摘除或联合巩膜外冷凝、视网膜光凝、玻璃体腔C3F8或硅油填充术,进行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128眼经玻璃体手术后,异物摘除共127眼,成功率99.22%。术前视力〈0.05者120眼(93.75%),≥0.05者8眼(6.25%)。术后1个月视力〈0.05者46眼(35.9%),≥0.05者82眼(64.1%),其中最佳矫正视力1.0者8眼。伴视网膜脱离者26眼,术中视网膜全部一次性复位;术后远期(≥0.5年)发现有4眼再次出现视网膜脱离,复位率为89.47%。结论玻璃体手术可有效摘除眼内异物,异物摘除率高,术后视力绝大部分患者可提高,并可及时处理伴随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晚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伴黄斑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接受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的60例6期(视网膜全脱离)PDR患者72眼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为玻璃体切割联合或不联合晶状体摘除,术中均注入惰性气体或硅油。视网膜解剖复位的标准以黄斑复位为视网膜复位成功,黄斑未复位为复位失败。手术后行黄斑区OCT检查并随访1年。结果手术后42眼一次性视网膜复位成功,占58.33%;30眼视网膜复位失败,占41.67%。手术后视力为无光感者3眼,占4.17%,较术前增加3眼;光感者18眼,占25.00%,较术前减少24眼;手动者26眼,占36.11%,较术前增加5眼;数指/10 cm~0.1者20眼,占27.78%,较术前增加11眼;≥0.1者5眼,占6.94%,较术前增加5眼。结论晚期PDR伴黄斑区脱离的患者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难度较大,术后解剖复位率较高,但视功能恢复较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眼内异物的效果。方法对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5月-2012年5月48例(48眼)眼内异物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球内异物取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48例(48眼)行玻璃体切割、球内异物取出联合晶状体切除、视网膜脱离复位、巩膜外冷凝、巩膜环扎、视网膜激光、虹膜周切、C3F8或硅油填充术。结果48例(48眼)均一次性手术成功取出异物,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者36眼(75.0%),视力不变者6眼(12.5%),视力下降者6眼(12.5%)。结论玻璃体切割术能有效治疗眼内异物,异物取出成功率高,患者的视力和眼球得到了挽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