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采用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感冒发热,并对其疗效以及安全性进行详细探究。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65例小儿感冒发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将65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患儿采用临床常规急诊处理方法;观察组患儿在采用临床常规急诊处理方法的基础上加复方小儿退热栓进行治疗。对于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两组患儿用药后惊厥发生次数均明显减少,观察组患儿高热退去时间和惊厥好转时间较对照组患儿明显缩短;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11.76%)与对照组患儿的(12.90%)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感冒发热患儿,可以采用复方小儿退热栓进行治疗,不仅疗效显著,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有效,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小儿感冒发热症应用复方小儿退热栓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74例感冒发热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把74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双黄连口服液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复方小儿退热栓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8.4%,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4%,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7%,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复方小儿退热栓在临床治疗上疗效理想,不良反应少,使用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陈玲  李蕾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159-160
目的探讨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感冒发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入住我院的100例.,VJD感冒发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双黄连口服液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儿退热栓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3d的观察治疗并记录临床反应和不良效果,组间差异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P〈0.05)。3d后的退热效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感冒发热,其疗效尤佳,值得临床加以运用并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文就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感冒发热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与探究。方法:我院在2015年3月到2016年5月期间,共接诊患感冒发热患儿70例。我院采用抽签法,将70例感冒发热患儿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患儿。其中实验组采用复方小儿退热栓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速效感冒胶囊治疗,最后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儿采用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后其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患儿采用速效感冒胶囊治疗后其总有效率为77.14%。实验组患儿治疗后发热、咳嗽以及流鼻涕等临床症状缓解。从数据分析来看,实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结论:对于小儿感冒发热在治疗期间应采用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复方小儿退热栓能够快速缓解患儿发病后的临床症状,这在治疗中起到了有效作用,因此在临床医学中应不断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小儿高热惊厥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给予对照组患儿镇静、抗感染等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对比2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控制情况与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惊厥发生次数、退热时间等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高热惊厥,可有效改善症状,促进患儿康复,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分析在小儿高热惊厥的治疗中复方小儿退热栓的临床作用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38例患有高热惊厥的患儿,以临床用药不同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实行基础治疗的患儿设为对照组,同时使用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的患儿设为观察组,比对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的控制情况和临床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用药后惊厥发生次数明显减少,观察组患儿惊厥发生次数、高热退去时间和惊厥好转时间与对照组患儿的相比明显较少,差异在统计学有意义(P <0.05)。两组患儿在不良反应发生上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复方小儿退热栓可以有效地改善小儿高热和惊厥症状,加快患儿的康复速度,同时不会带小儿的机体带来严重的不良反应,在临床应用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方剂治疗小儿外感风热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 78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银翘解毒颗粒治疗,治疗组给予自拟中药方剂治疗。治疗3d后观察临床疗效及退热起效时间和完全退热时间,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儿退热起效时间及完全退热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自拟中药方剂治疗小儿外感风热发热患儿疗效显著,可明显缩短患儿退热时间,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分析在小儿高热惊厥的治疗中复方小儿退热栓的临床作用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38例患有高热惊厥的患儿,以临床用药不同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实行基础治疗的患儿设为对照组,同时使用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的患儿设为观察组,比对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的控制情况和临床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用药后惊厥发生次数明显减少,观察组患儿惊厥发生次数、高热退去时间和惊厥好转时间与对照组患儿的相比明显较少,差异在统计学有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不良反应发生上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小儿退热栓可以有效地改善小儿高热和惊厥症状,加快患儿的康复速度,同时不会带小儿的机体带来严重的不良反应,在临床应用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小儿感冒发热采用布洛芬缓释液联合常规疗法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小儿感冒发热患儿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布洛芬缓释液治疗,观察2组患儿症状改善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退热时阃与症状消失时间与对照组患儿对比明显较短,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8%,对照组为9.30%,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布洛芬缓释液配合常规疗法治疗小儿感冒发热,疗效确切,安全性高,能有效缩短症状改善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中药洗浴辅助退热在小儿上感发热中的疗效。方法 将244例于我院儿科就诊的发热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123例,对照组121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中药洗浴辅助退热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予温水洗浴,观察两组治疗后体温变化、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24、48、72小时体温均逐日显著下降,与同组24小时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 <0.05);治疗后两组24、48、72小时中医证候总积分逐日显著下降,与同组24小时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 <0.05)。结论 中药洗浴辅助治疗小儿上感发热疗效显著,退热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改善中医证候总积分方面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双黄连粉针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18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9例,两组均给予抗感染和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双黄连粉针60 mg/kg静脉滴注,1次/d,疗程7 d.比较两组的疗效、退热时间、住院时间、总发热时间、总病程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退热时间、住院时间、总发热时间及总病程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疹、胃肠道反应和静脉炎,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双黄连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可以缩短患儿的病程,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贝文政 《海南医学》2014,(15):2308-2309
目的:观察葡萄糖酸锌片含服治疗小儿感冒的疗效。方法将96例小儿感冒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9例给予葡萄糖酸锌片含服治疗,对照组47例给予复方新诺明片口服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7.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21%,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6%,与对照组的10.6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葡萄糖酸锌片含服治疗小儿感冒总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小儿高热惊厥临床以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86例小儿高热惊厥患者,按随机排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2例(西药治疗)、观察组44例(加用复方小儿退热栓),观察高热惊厥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惊厥次数,统计不良事件发生。结果用药后5分钟观察组惊厥次数较对照组减少,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率、并发症率分别为95.5%、6.8%,与对照组85.7%、16.7%比较,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不良反应少,P0.05。结论小儿高热惊厥临床治疗时使用复方小儿退热栓,惊厥、发热控制良好,疗效高且用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许倩  李靖红 《甘肃医药》2014,33(3):191-193
目的:观察脐部贴敷疗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外感发热的患儿62例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脐部贴敷治疗,与常规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对照组进行疗效观察与比较.结果:治疗组的退热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总病程及总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部穴位贴敷对发热小儿的治疗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5.
刘艾朋 《当代医学》2014,(19):134-135
探讨炎琥宁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9月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282例,随机均分为2组(n=141)。分别给予炎琥宁注射液和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9.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琥宁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具有疗效好、见效快等优点,且无药物不良反应,可作为目前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退热2号方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布洛芬混悬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退热2号方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平均退热时间.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73.3%,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平均退热时间治疗组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退热2号方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樊翠珍 《广西医学》2011,33(9):1239-1241
目的 观察喜炎平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小儿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常规给予抗病毒、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喜炎平与西咪替丁,比较两组患儿退热时间、止泻时间、纠正脱水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为(29.0±7.20)h、止泻时间为(74.0±9.6)h,纠正脱水时间为(56.0±9.6)h,均短于对照组的(63.0±7.2)h、(135.0±9.6)h及(78±9.60)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喜炎平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罗满云 《当代医学》2014,(23):136-137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湖南省怀化市第二人民医院靖州医院96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48),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加用红霉素治疗,观察组加用阿奇霉素治疗,观察2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7.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08%(P<0.05);观察组患儿发热消退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好、见效快、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方法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选取50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5例,给予利巴韦林治疗;治疗组25例,给予喜炎平联合消旋卡多曲及蒙脱石散治疗,2组同时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儿症状改善时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退热时间、呕吐停止时间、大便次数及性状正常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各症状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0%和7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喜炎平联合消旋卡多曲及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更为显著,同时能够有效缩短症状改善时间,且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赵红艳 《大家健康》2014,(9):289-289
目的:分析小儿手足口病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3年5月-2014年5月以来收治的56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6.4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71.43%),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514,P=0.012<0.05);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口腔愈合时间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病毒药物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具有显著疗效,可缩短患儿康复时间,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