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0 毫秒
1.
目的:比较早产儿与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特点,探讨两者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以更好地指导治疗。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3年6月在本院住院的RDS患儿92例,以胎龄<37周的为早产儿组(50例),胎龄≥37周的为足月儿组(42例)。对两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诊断时间、治疗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RDS患儿男婴多于女婴(P<0.05)。早产儿组入院时间、临床诊断时间早于足月儿组,无宫缩剖宫产比率明显低于足月儿组(P<0.05)。早产儿组使用机械通气13例,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factant,PS)34例,开始上机时间(7.81±10.21) h;足月儿组使用机械通气20例,使用PS 2例,开始上机时间(27.82±20.12) 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月儿组肺气漏、肺部感染发生率高于早产儿,肺出血发生率低于早产儿(P<0.05)。结论:早产儿与足月儿RDS在病因、治疗经过、并发症等方面存在差异;足月儿RDS的发生与男婴、感染、糖尿病母亲、择期剖宫产有关,发病时间较晚,易合并气胸,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足月儿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临床特征的异同,以指导临床医师对 RDS、尤其是对足月儿 RDS 的正确防治。方法:本中心 2008 年 1 月至 2012 年 12 月收治入院日龄 <2 d的 RDS 患儿共 1 133例,按胎龄分为足月儿组与早产儿组,不同胎龄组再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与重度组,对不同组别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轻度组早产儿 542 例(67.3%),剖宫产 353 例(65.1%),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354 例(65.3%),使用 PS 48 h 内胸片改善 230 例(65.0%),辅助通气持续时间中位数为 76.0 h,并发肺气漏 41 例(7.6%);轻度组足月儿 200 例(61.0%),剖宫产 187 例(93.5%)(与轻度组早产儿相比,下同,χ2=59.352,P=0.000),使用 PS 74 例(37.0%)(χ2=47.979,P=0.000),使用 PS 48 h 内胸片改善 35 例(47.3%)(χ2=8.108,P=0.004),辅助通气持续时间中位数为 90.0 h(Z=-2.261,P=0.024),并发肺气漏 28 例(14.0%)( χ2=7.713,P=0.007)。重度组早产儿 263 例(32.7%),剖宫产 173 例(65.8%),使用 PS 193 例(73.4%),并发肺气漏 13 例(4.9%);重度组足月儿 128 例(39.0%)(与重度组早产儿相比,下同, χ2=4.163,P=0.041),剖宫产 122 例(95.3%)(χ2=40.538,P=0.000),使用 PS 77 例(60.0%)(χ2=7.050,P=0.008),并发肺气漏 19 例(14.8%)( χ2=11.231,P=0.001)。结论:(1)足月儿与早产儿 RDS 在发病的高危因素、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效果、并发症及预后等方面有诸多不同之处,诊疗过程中需考虑胎龄因素的影响。(2)与早产儿 RDS 相比,足月儿 RDS 病情更重,易并发肺气漏,故更需重视对足月儿 RDS 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氨茶碱和纳洛酮联合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早产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5例联合应用氨茶碱和纳洛酮,对照组25例单用氨茶碱。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儿的呼吸暂停次数分别为(1.8±0.2)次/d、(3.4±1.2)次/d,治疗组明显减少(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呼吸暂停时间分别为(18.9±3.1)s、(23.2±2.5)s,治疗组显著缩短(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2%,对照组总有效率60%,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氨茶碱和纳洛酮联合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比单用氨茶碱好,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湿化高流量鼻导管给氧(HHFNC)呼吸支持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机械通气撤机后的应用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54例胎龄<37周且出生体重<2500 g的RDS患儿,患儿撤机后随机分为HHFNC组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NCPAP)组,比较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重新气管插管率,鼻部损伤、腹胀、早产儿视网膜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颅内出血的发生率、病死率以及呼吸机治疗费用等。结果与NCPAP组比较,HHFNC组总用氧时间明显缩短( P<0.05),鼻部损伤、腹胀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P<0.05),呼吸机治疗费用也较低(P<0.05),对于重新气管插管率、总机械通气时间、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颅内出血及病死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HHFNC是一种容易被接受且效果良好的早产儿呼吸支持方式,可作为早产儿RDS撤机后优先选择的呼吸支持模式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其潜在优势包括简便、容易耐受、较少鼻部损伤,经济方便等。  相似文献   

5.
高明 《中华全科医学》2012,(7):1074-1075,1078
目的了解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将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新生儿病房2004年1月-2011年9月收治的32例胎龄≥34周的晚期早产儿或足月儿RDS为研究对象,即晚期早产儿-足月儿组;同期收治的胎龄<34周早产儿RDS 36例为对照组,即早产儿组。对两组患儿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和并发症等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两组发生RDS的病因不同:早产儿以早产为主要病因,晚期早产儿或足月儿以选择性剖宫产、围生期窒息、胎粪吸入等为主要原因。②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发生RDS应用呼吸机时间较晚,应用常规剂量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24 h后氧和指数(OI)较早产儿高(P<0.05)。结论晚期早产儿-足月儿RDS病因以产程未发动的择期剖宫产和围生期窒息为主,开始应用呼吸机治疗的时间晚,且应用外源性PS效果不如早产儿好。晚期早产儿或足月儿RDS易并发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气漏综合征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何金孝  宋烨  樊蕊  李敬娴 《西部医学》2022,34(5):715-718+723
目的 探讨晚期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发生率、临床特征、高危因素及并发症,进一步提高晚期早产儿的临床救治。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在我院出生的247例早产儿RDS,按不同胎龄分为早期早产儿组(<34周) 171例和晚期早产儿组(34~37周) 76例。分别对两组中RDS患儿的孕母高危因素、分娩方式、以及临床特点、诊疗经过和合并症等进行分析。结果 晚期早产儿RDS以孕母妊娠糖尿病、宫内感染所致,且出生体重较大,以急诊剖宫产(71%)娩出为主,显著高于早期早产儿组(P<0.05);晚期早产儿RDS发生时间晚,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时间均晚于早期早产儿组,且PS和nCPAP治疗效果均较早期早产儿组差(P<0.05),重复应用PS和机械通气比例显著增加;并发肺动脉高压、气胸和持续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早期早产儿组(P<0.05)。结论 RDS的发病率仍以早期早产儿为主,但晚期早产儿RDS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晚期早产儿RDS病情复杂,应用PS效果差,急性并发症重,尽早机械通气并及时多次使用PS,利于病情控制,综合性支持治疗策略可提高晚期早产儿生存率,减少致残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并发症情况。方法22例Ⅱ~Ⅲ级RDS的早产儿应用PS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并与同期单纯机械通气和常规治疗的29例RDS患儿作对比。结果治疗组住院天数、病死率及致残率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肺炎较对照组发生率少,上机条件及上机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S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缩短住院天数,改善呼吸机条件,缩短上机时间,减少并发症,并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正常足月儿及不同孕周早产儿潮气呼吸正常值并分析其差异。方法:对55例足月儿、30例晚期早产儿和25例出生胎龄<34周早产儿,在生后1、14日及28日龄,用超声流量仪进行潮气呼吸检测。结果:新生儿期各孕周潮气呼吸功能参数呈正态分布。在第1、14天及28天呼气达峰时间/呼气时间,呼气达峰容积/呼气量,75%、50%、25%潮气量时呼气流速(tidal expiratory flow at 75% remaining tidal volume,TEF75;tidal expiratory flow at 50% remaining tidal volume,TEF50;tidal expira-tory flow at 25% remaining tidal volume,TEF25)值逐渐升高,而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值则逐渐下降;RR与TEF75、TEF25的相关性在足月儿组为显著相关(r=0.469,0.539,均P<0.01),在早产儿组为不相关(r=0.190,0.220,均P >0.05)。而晚期早产儿组则RR只与TEF25有相关性(r=0.231,P<0.05),而与TEF75无相关性(r=0.130,P >0.05);纠正胎龄40周时,早产儿组潮气呼吸参数TEF25、TEF50、TEF75、潮气量明显低于足月儿组,RR明显高于足月儿组(均P<0.05),晚期早产儿组同足月儿比较,上述潮气呼吸参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新生儿肺功能参数随日龄逐渐改善,在纠正胎龄40周时,小于34周早产儿潮气呼吸参数仍不能达到足月儿组水平。而RR与TEF25、TEF75在足月儿具有相关性,早产儿则未能体现,新生儿潮气呼吸肺功能的测定及相关性分析有助于评估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的肺发育。不同孕周新生儿潮气呼吸各项指标可作为临床参考正常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足月新生儿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的临床特点,以进一步探讨两者发病的异同之处.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10年8月在昆明市幼保健院新儿科重症监护室临床确诊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86例不同胎龄新生儿分为两组,即早产儿组50例(〈37周)和足月儿组36例(〉37周),就其病因、发病时间、x线表现、治疗及并发症进行临床对比回顾性分析.结果足月儿病因为胎粪吸人性肺炎、窒息、剖宫产等.早产儿为早产、胎膜早破、窒息、剖宫产、吸入性肺炎.足月儿在生后(10.5±4.1)h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青紫;机械通气时间(97.7±17.2)h.早产儿在生后(3.9±2.7)h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呻吟、青紫;机械通气时间(79.7±7.6)h;两组X线胸片均可见双肺有弥漫性浸润影,可见支气管充气征;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大多合并原发病征象.结论足月儿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时间比早产儿要晚、机械通气时间要长,胎粪吸人性肺炎、窒息、剖宫产是其高危因素;早产儿以肺表面活性物质生成能力不足为主.  相似文献   

10.
早产儿预防性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轶  李翠梅 《广州医药》2007,38(4):37-39
目的 观察高危早产儿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 30例高危早产儿作为预防组,气管内滴注单剂量PS100 mg/kg,并与30例同期住院未能预防性应用PS治疗的早产儿作为临床对照研究.结果 预防组早产儿RDS发生率为33.3%(10/30),对照组RDS发生率为76.6%(23/30),两组RDS发生率、需机械通气例数及Ⅲ级以上RDS发病例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用药后6 h预防组PaO2和pH值均较用药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aCO2较用药前显著性降低.预防组用药后氧疗时间为11天(2~21天),其中6例需要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时间为4.5天(3~11天);对照组30例氧疗时间为15天(4~30天),其中16例需要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时间为9天(3~18天),两组间氧疗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主要并发症如肺出血、呼吸暂停、脑室内出血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等,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病死率:预防组3.33%(1/30),对照组10%(3/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防性应用PS可降低早产儿RDS发生率、减轻RDS的程度、改善血气、缩短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并且不增加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60例早产儿随机分成预防组和对照组各30例,预防组给予气管内滴注单剂量PS100 mg/kg,比较两组患儿的RDS发生率、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预防组早产儿的RDS发生率(16.67%与50.00%)。氧疗时间[(4.3±1.3)天与(13.4±1.8)天]、机械通气时间[(5.3±3.6)天与(9.5±2.4)天]、住院时间[(32.8±3.4)天与(52.8±4.0)天]、并发症发生率(感染:36.7%与86.7%),呼吸暂停(30.0%与83.3%),颅内出血(6.7%与30.0%),气管发育不良(6.7%与26.7%)及病死率(10.0%与43.3%),均比对照组低,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预防性应用PS可降低早产儿RDS发生率及病死率,缩短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早期早产儿与晚期早产儿、足月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方案及预后的不同,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及并发症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患儿的临床资料,按胎龄分为两组:早期早产儿组(<34周)、晚期早产儿、足月儿组(≥34周),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方案和预后情况。结果:RDS患儿中早期早产儿所占比例较高(57.38%),发病早,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使用率高,PS再次使用率高,n CPAP使用率高,使用n CPAP时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早产儿合并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消化道出血、败血症、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更高,而晚期早产儿、足月儿合并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中,早期早产儿治愈率更低,死亡率更高,住院时间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胎龄新生儿RDS的治疗方案和预后存在差异,在治疗时应考虑胎龄因素,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对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足月儿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特点,探讨近年来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以及发病机理.方法:对有进行性呼吸困难,结合胸片,RDS有2~3级改变,需要机械通气的30例早产儿和30例足月儿RDS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足月儿胃液泡沫震荡实验大部分 或 ,在生后16.2±3.1h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呻吟,青紫,机械通气时间要88.3±15.4h.早产儿胃液泡沫震荡实验大部分-或 /-,在生后7.9±2.9h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呻吟,青紫,机械通气时间要73.2±14.8h.结论:足月儿出现RDS症状的时间比早产儿要晚,机械通气时间要长,足月儿以肺表面活性物质生成能力不足为主.  相似文献   

14.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晚期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超  张桂欣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2,29(8):623-624,627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晚期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方法 74例晚期早产儿RDS分为2组,对照组36例给予机械通气、预防感染和脑损伤、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等治疗,观察组38例在此基础上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气管内滴入治疗;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6、24、48 h进行血气分析,并判定疗效。结果 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治疗前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治疗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5,P<0.01),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晚期早产儿RDS可以有效改善低氧血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母亲产前未用过激素的早产儿在生后12h内应用盐酸氨溴索片(商品名沐舒坦)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早产儿120例,按区组随机分为沐舒坦应用组和观察组各60例,观察两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1)沐舒坦组RDS发生率为25.0%,对照组为66.7%,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2)沐舒坦组RDS的严重程度较对照组轻,有显著差异(P<0.05);(3)沐舒坦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脑室内出血及获得性肺炎的发生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产前母亲未用过激素的早产儿生后立即静脉给沐舒坦可以降低早产儿RDS的发病率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刘敏  王玲莉  郑凤 《安徽医学》2017,38(8):1045-1048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点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主要成份为二棕榈酰卵磷脂和结合蛋白)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治疗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8月于黄山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RDS早产儿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NCPAP辅助通气,观察组在NCPAP辅助通气治疗的同时,应用气管插管复苏囊注入固尔苏(肺表面活性物质),依据接受治疗时间不同将观察组患儿分为早期亚组(出生8h内)和晚期亚组(出生8~12h).观察并比较各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结果、NCPAP参数及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血气分析、NCPAP参数及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亚组血气分析、NCPAP参数及治疗有效率改善情况均优于晚期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NCPAP治疗可显著提高早产儿RDS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足月儿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特点,探讨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的高危因素以及发病机制。方法对有进行性呼吸困难,结合胸片,RDS有2~3级改变,需要机械通气的26例早产儿和34例足月儿RDS的临床特点、高危因素对照分析。结果临床特点:(1)足月儿:胃液泡沫震荡试验大部分(+)或(++),生后15.2±3.1h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青紫,呻吟,机械通气时间为84.2±13.2h。(2)早产儿:胃液泡沫震荡试验大部分(-)或(+/-),生后6.9±2.5h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青紫,呻吟,机械通气时间为62.2±14.8h。高危因素依次为:足月儿,窒息,吸入性肺炎,剖宫产,低体重,胎膜早破,母亲糖尿病。早产儿:早产,低体重,窒息,剖宫产,吸入性肺炎,胎膜早破。结论足月儿出现RDS症状的时间比早产儿要晚,机械通气时间要长,窒息,吸入,剖宫产,低体重均为高危因素,足月儿RDS病因以肺表面活性物质生成能力不足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Non-invasive ventilation,NIV)治疗婴儿急性呼吸衰竭在减少气管插管,改善呼吸功能等方面的疗效.方法:对158例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病例,分为无创机械通气组(N组)76例和有创通气组(Ⅰ组)82例,记录两组患儿入ICU时的基础情况;观察治疗前后呼吸频率(RR)、动脉血pH值、PaCO2及PaO2/FiO2;记录ICU住院时间,住院死亡例数及N组需行有创机械通气例数;并对NIV治疗结局影响因素:PaCO2,是否有肺炎,是否早产儿,是否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进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N组ICU住院时间(6.12±2.37)d,有创通气22例,比Ⅰ组[ICU住院时间(7.66±2.74)d和有创通气82例]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组和I组在行机械通气(无创或有创)前及lh和5h点RR、动脉血pH值、PaCO2及PaO2/FiO2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IV治疗结局影响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aCO2、肺炎、早产儿、MODS为NIV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结论:NIV应用于婴儿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性呼吸衰竭能减少有创机械通气量,缩短ICU住院时间;肺炎、早产儿、MODS是NIV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不同胎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特点、可能的高危因素及预后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11月至2015年3月收治入院的171例RDS新生儿,其中早期早产儿99例,晚期早产儿52例,足月新生儿20例。回顾性分析RDS新生儿的基本情况、围生期相关因素、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 171例RDS中,发病和入院年龄随胎龄减少、出生体质量减轻均有增加趋势,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新生儿高危因素分析,出生窒息和新生儿并发症均以早期早产儿最多,晚期早产儿次之。3组新生儿中,足月儿的肺表面活性物质(PS)应用剂量早期和晚期早产儿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均显著低于足月患儿(P0.05);3组RDS新生儿母亲在产前地塞米松使用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并发症主要有颅内出血、肺炎、视网膜病变和动脉导管未闭。3组新生儿治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早期早产儿死亡2例。结论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质量RDS新生儿的临床特征、高危因素、并发症及治疗反应均存在差异,因此,在诊断和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肺复张联合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intubation?surfactant?extubation,INSURE)技术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5月涟水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43例患有RDS且接受INSURE治疗的早产儿,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肺复张联合INSURE治疗)和对照组(INSURE治疗)。比较两组治愈率、无创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第2剂肺表面活性物质(PS)和枸橼酸咖啡因应用情况、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治愈率较对照组高(P < 0.05),研究组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和上机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 0.05),研究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视网膜病、需药物关闭的动脉导管开放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拔管失败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研究组需第2剂PS和咖啡因应用率亦明显少于对照组(P < 0.05);而在气胸、坏死性小肠结肠炎、Ⅲ~Ⅳ级颅内出血等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复张联合INSURE技术治疗早产儿RDS在提高治愈率、改善氧合的同时,可以缩短氧疗时间、上机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需药物关闭的动脉导管开放等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