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的观察肺源性和非肺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早期病人应用不同水平呼气末正压(PEEP)时静态呼吸系统总顺应性以及呼吸功的差异。方法将22例ARDS患者分为肺源性ARDS组(ARDSp,10例)和非肺源性ARDS组(ARDSexp,12例)。通过肺监测仪和呼吸机记录食道压变化值(△Peso)、平台压、呼气末压力、呼吸功,通过公式计算静态呼吸系统总顺应性的数值。结果随着PEEP水平的提高,两种原因ARDS的呼吸功均增大;ARDSp的呼吸功大于ARDSexp,除了在15cmH2O水平:在不同PEEP水平时,ARDSp和ARDSexp的静态呼吸系统总顺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RDSp的呼吸功大于ARDSexp,两者的呼吸系统总顺应性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老年患者中肺部原因诱发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of pulmonary origin,ARDSp)和肺外原因诱发的ARDS(ARDS of extra-pulmonary origin,ARDSexp)临床特征差异性。方法回顾性研究本院2000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符合2012年ARDS柏林定义且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ARDSp患者以肺炎最多见,占肺部原因的77.6%;ARDSexp最多见的是脓毒症,占43.8%。ARDSp与ARDSexp组入选时APACHEⅡ评分分别为20.4分和20.7分(P=0.898),肺损伤评分分别为2.7分和2.5分(P=0.385),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sequential organ failureassessment,SOFA)评分分别为6.1分和8.4分(P=0.013),住院病死率分别为58.6%及43.8%(P=0.289)。两组主要死亡原因均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和严重呼吸衰竭。结论老年ARDS患者中,尽管ARDSexp组器官功能衰竭重于ARDSp组,但两组在APACHEⅡ评分、肺损伤评分、住院病死率以及主要死亡原因等方面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肺源性和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春姿  席修明 《北京医学》2006,28(5):317-318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常见病因为:全身严重感染、胃内容物误吸、肺挫伤、肺炎、溺水等.其中病因直接作用于肺的称为肺源性ARDS(ARDSp),如重症肺炎;病因间接作用于肺的称为肺外源性ARDS(ARDSexp),如重症坏死性胰腺炎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起始感染部位不同的脓毒症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肺部微生态的差异,寻找肺内感染与肺外感染ARDS肺部微生态的变化规律。方法 收集在ICU收治的脓毒症导致ARDS的病例。根据起始感染情况将患者分为肺内感染导致的ARDS(ARDSp)81例(ARDSp组),肺外感染导致的ARDS(ARDSexp)25例(ARDSexp组)和非ARDS患者作为对照(对照组)25例。分析比较3组患者基线水平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的宏基因二代测序(mNGS)结果,探讨ARDSp和ARDSexp肺部微生态的异同。结果 病原微生物方面,ARDSp组的病原微生物多样,包含细菌、真菌、病毒、特殊病原体,而ARDSexp组虽原发感染灶不在肺部,但可能由于菌群移位,出现大肠埃希菌的增多。背景菌方面,ARDSp组比对照组的阳性率减少,减少的菌群可能为呼吸道正常菌群;而ARDSexp组比对照组和ARDSp组的阳性率同时增加,增加的菌群是条件致病菌和肠道菌群。结论 ARDSp患者肺内微生态的特征是病原微生物的增加及正常呼吸道菌群的减少,导致菌群多样性减少;而ARDSexp患者肺内微生态的特征是条件...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使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用于治疗肺内与肺外源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确诊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为对象,根据原发性与继发性,分成肺内源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组(ARDSp)与肺外源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组(ARDSexp),两组均使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呼吸力学指标、平均通气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采取肺保护策略30s后,两组患者气道峰压(PIP)、平均气道压(Pm)、呼吸系统顺应性(Crs)均提升,而在通气策略30s、10min、20min,ARDSexp组患者Crs各时段上升程度明显要比ARDSp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平均住院时间以及平均通气时间上,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使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呼吸窘迫症患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力学指标,提高患者预后,并且在应用效果上,肺外源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该通气策略的效果比肺内源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肺内、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兔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性介质的表达。方法:健康新西兰家兔24只,随机分为肺内源性ARDS(ARDSp)组和肺外源性ARDS(ARDSexp)组,每组12只。稀盐酸气管内滴入法制作ARDSp动物模型,静脉注射油酸法制作ARDSexp模型。测定基础状态和注药后静脉血及肺泡灌洗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水平。结果:两组动物均在注药后3h内达到ARDS诊断指标;损伤后两组动物血清及BALF炎性介质水平均有增高,ARDSp组动物以BALF中炎性介质表达为主,ARDSexp组动物以血清炎性介质表达为主。结论:由不同原因引起的ARDS由于其发病机制和损伤部位不同,其炎性介质表达和病理改变是不同的,ARDSp的炎性介质表达以BALF为主,病理改变以肺泡水肿、炎细胞浸润为主;ARDSexp的炎性介质表达以血清为主,病理改变以肺间质水肿为主。  相似文献   

7.
陈凯  崔领三 《中外医疗》2012,31(3):80-80
探讨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临床特点,对我院2006年6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合并及未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45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13例患者中死亡6例(占46.15%);对照组死亡1例(占3.13%),2组病死率具有统计学意义上差异(P〈0.05);观察组13例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为(33.76±39.59)h、对照组为(2.55±25.41)h,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入院胰腺CT评分、入院呼吸频率、入院24h肠蠕动抑制率、胰腺感染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确诊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应实施密切监测和观察,以及时发现并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比较小潮气量加肺复张(recruitment maneuver,RM)持续时间的选择对肺内/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p/ARDSexp)的影响.方法:选择甲流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患者10例(ARDSp),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6例(ARDSexp),两组均给予容量-压力控制模式辅助呼吸,甲流呼衰组(ARDSp)在容量-压力控制模式下给予间歇高呼气末正压(PEEP)加小潮气量的RM,评价RM的不同持续时间对ARDSp(ARDSp组,10例)、ARDSexp(ARDSexp组,16例)的影响,比较二者间的差别.结果:RM持续时间≥60s时平均动脉压(MAP)降低、HR加快,较RM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RM停止后恢复正常.与RM前比较,气道平台压(Pplat)、呼吸系统顺应性(Crs)在RM实施时即明显增加(P<0.05);氧合指数(OI)在RM持续时间≥40s的三个时间段明显增加,SpO2在RM持续时间≥30s的四个时间段明显增加(P<0.05);在RM持续时间≥60s时,Pplat增加显著,而Crs、OI、SpO2较(40~59)s未见明显增加;对RM反应ARDSexp组优于ARDSp组,两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ARDSp组出现气胸1例,皮下气肿3例;ARDSexp组出现皮下气肿2例,均发生在RM持续时间≥60s.结论:间歇高PEEP加小潮气量的肺复张对甲流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有效,持续时间宜在(40~59)s,对肺外源性肺损伤比肺内源性肺损伤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复张通气策略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治疗体会。方法将24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机械通气治疗组和肺复张通气治疗组,各12例;肺复张通气治疗组在小潮气量治疗的基础上行肺复张通气策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结果肺复张通气治疗组患者存活9例,死亡3例。机械通气治疗组患者存活7例,死亡5例,两组患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复张通气组患者的二氧化碳分压(PaCO2)、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机械通气组(〈0.05),氧合指数(PaO2/FiO2)明显高于机械通气组(〈0.05),PEEP与机械通气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气胸等不良反应。结论采用小潮气量联合肺复张策略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有效而安全的,有利于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肺保护性通气对肺内和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不同类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47例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作为内源组,同期47例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作为外源组。两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非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综合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力学指标、血气分析值、住院时间等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RM前,RM后1、2、6、12h,Ppeak、Pplat、Pmean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M后30min,内源组Ppeak、Pplat、Pmean水平分别为48.95±4.17cmH2O(1cmH2O=0.098kPa)、38.45±4.18cmH2O、15.85±2.97cmH2O,均比外源组高(P<0.05);行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后30min,内源组SaO2、PaO2、SaO2/FiO2等动脉血气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后1、2、6、12h,两组SaO2、PaO2、SaO2/FiO2等动脉血气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源组、外源组患者住院时间分别为14.96±3.85天、15.41±3.72天,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治疗内源性和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均有明显疗效;在改善改善呼吸力学指标和动脉血气值等方面,对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并探讨肺内外因素所致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有何异同点,从而为临床治疗不同病因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78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组(ARDSP组和ARDSexp组),通过回顾性分析总结了两组在基础疾病、病死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率、转归等方面的异同点,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在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数、住院天数、VALI的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RDSP组MODS发生率为50.00%,ARDSexp组为95.45%,后者明显高于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基础疾病第一位的是脓毒症,其次为肺炎、重症急性胰腺炎及中毒,肺内外因素所致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所见有很多相同点,但差异性亦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东莨菪碱对重症肺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50例重症肺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氧合指数(PaO2/FiO2)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氧分压(PaO2),PaO2/FiO2与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治疗组治疗后的血氧分压(PaO2),PaO2/FiO2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经过常规治疗,总有效率为52.00%;治疗组患者经过东莨菪碱治疗,总有效率为82.67%;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经统计学分析,有非常显著性差异(χ^2=10.80,P〈0.01)。结论:东莨菪碱对重症肺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严伟凤 《中国医药导报》2012,9(22):39-40,43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婴幼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婴幼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54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机械通气和常规治疗的患儿为对照组(27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患儿为观察组(27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氧分压/肺泡氧分压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氧合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机参数吸气峰压、平均呼吸道压、吸入氧体积分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呼吸机参数呼气末正压与对照组无差异。观察组住院天数、用氧天数、机械通气天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3%)明显高于对照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婴幼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氧合功能,降低呼吸机的使用条件和缩短患儿的用氧时间,还可以大大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减少患儿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糖皮质激素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评价糖皮质激素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救治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2年8月-2001年5月58例临床确诊为ARDS患的临床资料,其中肺内型ARDS组(ARDSp)18例,肺外型ARDS组(ARDSexp)40例。各组再以使用地塞米松情况分为:≥30mg/d组,<30mg/d组和非激素治疗组。结果 各组病情程度相当,组间APACHE Ⅱ评分比较差异无显性(P>0.05)。激素用量≥30mg/d组与<30mg/d组及非激素治疗组比较,病情改善天数及使用呼吸机治疗天数均明显缩短,差异有显性(P<0.01)。58例患总病死率为20.7%,ARDSp组,ARDSexp组中激素用量≥30mg/d组的病死率分别为14.3%,11.5%,均低于ARDSp与ARDSexp组的平均病死率(分别为22.2%,20.0%)。所有病例未见感染扩散或加重。结论 早期,足量,适当疗程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ARDS可及时逆转过度失控的炎症反应,缓解病情,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肺复张法(RM)治疗肺内源性和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对氧合、呼吸力学参数及预后影响的差异。方法53例ARDS患者,依其病因分为肺内源性ARDS组(n=25)和肺外源性ARDS组(n=28)。采用持续气道正压(CPAP)40cmH2O,40s完成肺复张法。分别观察2组患者动脉血气分析、呼吸力学参数和预后指标,比较2组上述参数的差异。结果RM第1,2天后2h的氧合指数显著高于RM前,但2组间氧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呼吸力学改变及预后指标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RM可以显著改善ARDS患者的氧合。RM对肺内源性ARDS和肺外源性ARDS患者氧合、呼吸力学参数变化和预后影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肺外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exp)患者肺血管外肺水及氧合功能的影响。方
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31例ARDSex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行CBP治疗,为血液净化组
(16例)和对照组(15例);记录治疗后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毛细血管通透指数(PVPI)及呼吸功能的变化。结果血液
净化组死亡率为12.5%,对照组死亡率为33.3%(P<0.05);血液净化组EVLWI、PVPI、PaO2/FiO2和呼吸功能改善时间明显早于
对照组,效果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CBP可改善ARDSexp患者肺血管外肺水及通透指数,改善肺氧合功能和
顺应性,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朱芹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6):38-39
目的探讨危重评分(PCIS)和儿童死亡风险评分(PRISMⅢ)在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作用及其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对62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PCIS和PRISMm的作用进行评定,其评分时间分别为患儿入PICU、住PICU病情最重及确诊病情和病情最重时进行。结果在ARDS中PCIS及PRISMm不能够起到预测作用(P〉0.05),与儿童呼吸窘迫综合征存活组进行比较,死亡组的两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项评分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PCIS及PRISMⅢ对ARDS死亡预测不具有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不良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65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存货组有31例,死亡组有34例,通过对俩组患者的情况的比较,来指出这俩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年龄、确诊时间、慢性疾病史、清蛋白水平间的差异。结果:俩组患者有无慢性病史、APACHEⅡ评分、年龄、确诊时间、清蛋白水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合并有慢性病史,诊断时间晚,重度低清蛋白血症时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肺复张时的急性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对比研究肺复张对肺内/外源性ARDS患者心脏和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差异.方法 根据病情需要,采用控制性肺膨胀法对该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22例血流动力稳定、无心脏疾病并接受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进行肺复张,其中肺内源性组(ARDSp) 10例,肺外源性组(ARDSexp) 12例,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压力40 cm H2O,维持30 s,肺复张前及结束后30 s立即使用M型超声探查双侧心室内径,三尖瓣收缩期位移(TAPSE),组织多普勒法了解左右心室的心肌收缩力.监测同一时间点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力等指标.肺复张前及结束5 min进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患者肺复张前后的氧合指数分别为(130±38)mm Hg和(180±62)mm 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动脉压、收缩压、舒张压在复张终止时均发生下降(P<0.05),稍后恢复正常.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和右心室舒张末内径在肺复张结束时均下降,与基础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尖瓣环前叶收缩期运动峰值速度(SM)在复张前后无明显波动(P>0.05).通过对比研究发现平均血压变化和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变化百分比具有相关性(r=0.61,P<0.0l).ARDSp组和ARDSexp组组间比较肺复张前后心率、血压、心室内径、SM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肺复张过程中观察到短暂的平均血压的下降,其与心脏前负荷的改变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重症肺炎合并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2016年2月—2018年2月间在佛山市顺德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0名重症肺炎合并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包括:住院天数,机械通气时间,收住重症监护室住院第一天的呼吸、脉搏、血压以及氧合指数等。分析患者基本临床特点,判断患者预后相关因素。结果 60例重症肺炎合并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死亡41人,存活19人,病死率达68.33%;存活组中,病毒感染8例,细菌感染7例,真菌感染3例,混合感染患者1例;两组患者的男女比例、呼吸、心率以及收缩压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的平均年龄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存活组的住院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时间均长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存活组氧合指数明显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肺炎合并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死亡率高,预后差,临床主要以病毒和细菌感染为主。预后主要与年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氧合指数等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