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卒中(以下简称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连续选取急性脑卒中患者155例,依据智能评估结果分:认知正常对照组、血管性认知障碍无痴呆(CIND)组及血管性痴呆(VD)组;分别行生化、胸片、心电图、头颅CT/MRI检查及相关神经心理量表检查。结果:卒中后有认知功能损害者呈高龄、低文化水平,血管性危险因子、卒中次数、内科并发症比认知正常组增多(P〈0.05,P〈0.01),影像显示左侧病灶,病灶大小、脑萎缩、脑白质病变、陈旧/静息病灶数目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急性期及3个月后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SS),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各组间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血管性危险因子在卒中后认知障碍者更普遍,陈旧病灶/静息病灶数目、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是卒中后3个月发生痴呆的强烈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颅脑MRI显示的脑梗死的病变部位、数量及脑白质疏松的部位和程度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之间的相关性,初步分析VCIND影像诊断的特点.方法 采用成组设计对照研究,VCIND组40例,认知功能正常脑梗死组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所有入组者均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颅脑MR I等检查.结果 1.脑梗死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MRI 所示的梗死灶,以基底节及额叶多见(P<0.05),梗死灶的数目多于认知功能正常的脑梗死组(P<0.01).2.脑梗死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MRI表现除梗死灶外,还多合并脑白质疏松,白质疏松程度重于认知功能正常的脑梗死组.结论 1.VCIND患者其梗死的部位以基底节、额叶多见,梗死灶的数量与认知功能有关,多发梗死灶可能是VCIND的一个特征.2.VCIND患者多伴有白质疏松,白质疏松是引起VCIND认知障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损害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2005年2月~2006年11月收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其中认知正常62例、血管性认知障碍无痴呆组(CIND)58例,研究两组人口学特征、中风危险因子、血清学、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头颅CT和(或)MRI影像学等资料.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教育水平、年龄、心脏病、高血糖、左侧大脑半球病变、颞叶病变、病灶大小、静息病灶数、脑萎缩、脑白质疏松、BI评分、丘脑病变及陈旧病灶数与认知功能损害有关(P<0.05,P<0.01);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病灶大小、丘脑部位病变、陈旧病灶数目、急性期高血糖、年龄与认知功能损害明显相关,OR值(95%CI)分别为8.32(8.32~24.50)、6.39(2.46~16.62)、2.54(1.03~6.25)、1.53(1.05~2.23)、1.12(1.05~1.20).结论 病灶大小、丘脑部位病变、陈旧病灶数目、高血糖、年龄与缺血性脑卒中认知功能损害相关,可能是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与脑白质疏松症(L A )的关系。方法:对152例脑梗死患者采用M M SE联合M oCA 进行认知功能测评,分为无认知障碍组、轻度、中度、重度认知组障碍各30、42、40、40例,均进行MRI检查,按照Aboron-petretzs标准、Tarvonen-shcolder标准进行脑白质疏松程度的分级和评分,分析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程度与脑白质疏松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认知障碍各组间MMSE评分与LA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 r=-0.874(P<0.05),随着认知功能障碍程度加重(MMSE评分减低),而LA评分增加,呈负相关;对脑梗死后认知障碍与LA级数进行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 r=-0.893(P<0.05),提示两者之间呈负相关,即随着认知障碍程度的加重(MMSE评分减少),LA级数随之增加。结论:伴发脑白质疏松的脑梗死患者有发生认知损害的高危性,合并脑白质疏松程度越重,其临床发生认知障碍的几率越高,程度越重,LA的分级和评分可为判断脑梗死后患者伴发认知障碍提供一个较为客观的影像学指标,从而指导早期干预性治疗,防治认知损害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神经心理学量表测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诊断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mVCI)的神经心理评估量表及mVCI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通过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检查发现卒中后mVCI 42例、认知功能正常者54例,使用数字广度顺背和倒背测验、词语流畅性测验、数字符号转换(译码)、画钟测验、连线试验及简短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受试者进行认知功能检测,筛选对早期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敏感者作神经心理学测验,并分析脑卒中后mVCI的危险因素。结果:mVCI组数字广度测验(倒背)、词语流畅性测验、数字符号转换(译码)、连线测验(A型)及MMSE都显著差于认知功能正常组,多次卒中、糖尿病、左半球梗死、多部位梗死、额叶梗死、颞叶梗死、丘脑梗死、白质疏松、病灶直径〉20 mm者在mVCI组更多见,与认知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MMSE、数字广度倒背分测验、词语流畅性测验、数字符号转换(译码)和连线试验组成的神经心理学量表对mV-CI患者早期认知功能损害较敏感,多次卒中、糖尿病、左半球梗死、多部位梗死、额叶病变、颞叶病变、丘脑病变、白质疏松、大病灶可能是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邓艳梅 《河北医学》2013,19(9):1369-1371
目的:探讨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病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对收治的66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进行临床病因及相关因素分析。结果:66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患者病历中,脑出血及腔隙性脑梗死及关键部位脑梗死分别占9.09%、21.21%和19.70%。其中多发梗死性痴呆患者33例占50%,居第一位。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产生与脑卒中的发生和发展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二者共同的危险因素有:颈动脉斑块、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其他相关因素有脑血管病变部位、病变数目、病变次数以及脑白质疏松的脑萎缩。结论:血管性认知障碍是伴随脑卒中事件出现的,伴有或不伴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定位体征,其防治目的要放在轻中度血管性认知障碍,并应很好防控其共同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变化及其对认知障碍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1月东莞厚街医院收治的50例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作为VCI组,另选择同期无认知障碍脑卒中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VCI组患者根据认知障碍程度分为血管性痴呆(VD)组(n=2...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脑白质疏松症对急性脑梗死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9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施予颅脑磁共振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表现,将70例患者分为 A 组和 B 组,其中 A 组为单纯急性脑梗死患者,病例数为34例,B 组为并脑白质疏松症急性脑梗死患者,病例数为36例,采用 MMSE、NIHSS 以及 MOCA 对两组患者认知情况进行评价。结果:和 B 组相比较,A 组患者MMSE 和 MOCA 评分 NIHSS 评分高,NIHSS 评分低,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本次研究结果的分析可知,脑白质疏松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可产生一定的影响,相对于单纯急性脑梗死患者而言,伴有脑白质疏松症患者更加容易出现认知障碍问题,对此,在临床中对于这种类型的患者必须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探讨120例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与认知功能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认知功能情况分为认知正常组和认知障碍组,各60例,分析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与认知功能关系。结果认知障碍组的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意识障碍病史、肺部感染、病灶的发生率均高于认知正常组,两组危险因素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功能障碍组和认知正常组不同文化程度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主要以血管性危险因子为主,后3个月中意识障碍病史、病灶数目、文化程度是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王继武 《中外医疗》2010,29(33):59-60
目的研究脑白质疏松症(LA)与脑梗死的临床关系。方法 124例脑梗死患者根据是否合并LA分为LA组(n=64)和非LA组(n=60),分析2组患者的血管病危险因素,在不同阶段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认知功能进行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病史、既往脑卒中病史和心脏病病史是LA的危险因素;LA组患者发病第3、6和第9个月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减少(P〈0.05);发病初期,第6个月及以后的评分差值比较中,2组评分差值存在显著差异,LA组的MMSE评分差值明显小于非LA组(P〈0.05)。结论脑白质疏松症可加重脑梗死后期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和血管性痴呆β淀粉样蛋白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测定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和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浆β淀粉样蛋白(Aβ)的含量,探讨其在血管性痴呆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平衡饱和竞争放射免疫方法测定正常对照组(n=45)、脑卒中急性期患者(n=92)、血管性痴呆患者(n=62)血浆中Aβ的浓度,比较各组有无显著性差异.分析不同病因、病变部位、病情严重程度对Aβ含量的影响.结果脑卒中患者血浆中Aβ为(1.65±0.15)ng/ml,血管性痴呆组为(1.04±0.13)ng/ml,正常对照组为(4.12±0.11)ng/ml,脑卒中组血浆中Aβ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血管性痴呆组明显低于脑卒中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病变部位与Aβ的含量无明显的相关性,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Aβ在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针灸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改善情况,为其评价VD患者认知障碍程度及针灸临床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将纳入实验的116例患者随机分配到药物组和针刺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检测.结果:两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均有效,针灸组优于药物组;治疗后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潜伏期缩短(P<0.05),波幅升高(P<0.05).治疗后针灸组和药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灸对改善血管性痴呆的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脑小血管病(CSVD)引发的脑白质疏松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收集门诊及住院CSVD患者,选取合并脑白质疏松的患者13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无神经系统和精神疾病的志愿者122例作为健康对照组。进行颅脑MR扫描,根据年龄相关白质变化分级量表(ARWMCRs)将观察组分为轻度亚组42例,中度亚组51例,重度亚组37例。利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筛选评估认知功能,分析脑白质疏松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结果MoCA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视空间与执行能力、注意力、语言能力、抽象能力明显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在命名能力、延迟记忆能力和定向力3个认知域中,观察组的评分亦低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合并脑白质疏松的CSVD患者发生血管性认知障碍的风险明显升高(RR=8.2,P<0.01),而且自质病变(WML)与认知障碍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0R=6.059,959 CI=2.30118.728,P<0.01)。结论脑小血管病引发的脑自质疏松与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具有相关性。可以通过患者的脑白质病变情况尽早筛查具有轻度认知障碍的患者,预防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梗死合并脑白质疏松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特征友与认知障碍的关系。方法:对107例脑梗死合并脑白质疏松症患者(其中轻度脑白质疏松37例,中度脑白质疏松38例,重度脑白质疏松32例),50例单纯脑梗死患者,32例正常对照组进行P300检测和MMSE检查。结果:脑梗死合并脑由质疏松症患者较对照组MMSE分值降低(P〈0.01),P300潜伏期延长(P〈0.01),波幅降低(P〈0.05)。单纯脑梗死患者较对照组MMSE分值降低(P〈0.05),P300潜伏期延长(P〈0.01),波幅降低(P〉0.05)。脑梗死合并脑白质疏松症患者较单纯脑梗死患者,MMSE分值降低(P〈0.05),P300潜伏期延长(P=〈0.01),波幅降低(P〉0.05)。脑梗死合并轻、中0重度脑白质疏松症患者组间比较MMSE分值降低,P300潜伏期延长(P〈0.01),但波幅降低捉轻≮重度脑白质疏松症患者(P〈0.01)。脑梗死合并脑白质疏松组P300潜伏期与MMSE分值间呈负相关(pz:r=-0.4072,cz:r=-0.4137,P〈0.01),P300波幅与MMSE分值间未发现有相关性(P〉0.05)。结论:P300潜伏期可客观评价脑梗死合并脑白质疏松症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5.
葛平 《疑难病杂志》2012,11(1):45-46
目的分析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中文版)在筛查脑白质疏松患者(LA)轻度认知损害(MCI)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分界值筛出整体认知功能正常的LA患者116例,并进一步使用MoCA量表对其进行分组,MoCA评分〈26分的LA患者为LA认知损害组(A组,n=62),MoCA评分1≥26分的LA患者为LA认知正常组(B组,n=54)。比较2组患者MoCA各分测验分数的差异及认知功能改变的特点。结果 (1)A组患者MoCA评分及MMSE评分均低于B组(P〈0.05,P〈0.01);(2)与B组比较,A组在MoCA视空间和执行、命名、注意力、语言、抽象、延迟回忆、定向分测验中得分诸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SE评分正常者中仍然存在相当比例的患者MoCA评分异常一因此,临床上使用MoCA对LA患者认知水平进行测试,在患者未达到痴呆时,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认知损害症状,使LA患者得到早期治疗并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脑小血管病不同分型伴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程度及尼莫地平干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8月四川省科学城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脑小血管病伴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者18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腔隙性病灶者82例,脑白质疏松102例。参考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比例将184例脑小血管病伴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2例。2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加用尼莫地平40 mg/次,每天3次,治疗6个月。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MMSE和Mo CA评分变化和随访6个月进展为痴呆率。结果腔隙性病灶者语义分类流畅测试、WAIS-RC数字符号测试、韦氏记忆量表逻辑记忆亚测试、韦氏记忆量表再生亚测试评分、MMSE和Mo CA评分高于脑白质疏松者,Stroop测试低于脑白质疏松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09、3.698、3.441、3.205、3.187、3.120、3.004,P=0.042、0.040、0.043、0.045、0.046、0.048、0.048)。画钟试验、WAIS-RC积木测试、韦氏成人智力量表数字广度顺背测试与脑白质疏松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Stroop测试、画钟试验、韦氏成人智力量表数字广度顺背测试、韦氏记忆量表再生亚测试、MMSE、Mo C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58、3.100、3.326、3.239、3.652、3.332,P=0.040、0.046、0.043、0.045、0.041、0.043),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测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画钟试验、韦氏成人智力量表数字广度顺背测试、韦氏记忆量表再生亚测试评分、MMSE、Mo CA评分高于对照组(t=3.100、3.296、3.174、3.006、3.001,P=0.047、0.045、0.046、0.047、0.049),Stroop测试评分低于对照组(t=3.385,P=0.044)。治疗后,观察组MCAVs、MCAVm高于对照组,PI低于对照组(t=3.122、3.006、3.658,P=0.046、0.049、0.040)。观察组进展为血管性痴呆4例(4.35%),低于对照组的18例(19.57%)(χ~2=4.100,P=0.038)。结论加强脑小血管不同类型伴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程度比较研究,能掌握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本质特征,明确高危人群,重点监控,从而及时予以尼莫地平阻断病情演变,降低痴呆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睡眠呼吸暂停与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认知障碍患者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首发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41例。入院1周内进行睡眠呼吸监测,并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基础量表(MoCA-B)评估患者认知功能,根据受教育程度将认知障碍的划界分为小学组≤19分,中学组≤22分,大学组≤24分,得分低于划界分值的研究对象为认知损害组,反之为认知正常组。分析睡眠呼吸暂停对认知障碍的影响及认知障碍的其他危险因素。结果 认知损害组88例(62.41%),与认知正常组相比,认知损害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较大[32.6(25.5,44.1) vs10.6(4.8,14.7)次/h,Z=-5.857,P<0.001],氧降指数(ODI)较高[19.9(2.5,38.3) vs 8.8(3.9,17.7)次/h,Z=-2.316,P=0.021]。将单因素分析中P<0.10的多个危险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1.092,95%CI 1.021~1.167,P=0.010),低教育水平(OR=0.719,95%CI 0.593~0.872,P=0.001),高AHI指数(OR=1.188,95%CI 1.087~1.299,P=0.001),高ODI指数(OR=0.937,95%CI 0.887~0.989,P=0.018),高侧脑室旁脑白质(PVH)评分(OR=5.353,95%CI 1.714~16.718,P=0.004)是早期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认知障碍发生率高,且睡眠呼吸暂停患病率高,睡眠呼吸监测中的高AHI指数、高ODI指数和高龄、低教育水平、高PVH评分是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早期(48h内)的血糖水平与预后发生血管性痴呆的关系,分析糖尿病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48h内的空腹血糖值对血管性痴呆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对200例有糖尿病病史并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卒中发病早期(48h内)空腹血糖水平分为3组:血糖〈3.9mmol/L为A组,4.0~10.0mmol/L为B组,〉10.0mmol/L为C组。结果 A组和C组较B组发生血管性痴呆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早期(48h内)血糖水平直接影响预后血管性痴呆的发生率,重视发病早期血糖水平可能对降低血管性痴呆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小群  孙中武 《安徽医学》2009,30(2):132-136
血管性痴呆是痴呆的第二种常见类型,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SIVD)是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CI)最常见的亚型,是中老年认知功能损害和痴呆的常见原因。SIVD是由于脑部小血管疾病所致,包括小血管闭塞所致的多发性腔隙性梗塞(腔隙状态)和血管狭窄或/和低灌注所致的脑白质不完全性梗塞(脑白质疏松,Binswanger病)。本文就其发病机制、病理、分子生物学、神经生化、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鼻饲与经口相结合进食方式、单纯经口进食方式以及单纯鼻饲进食方式三者对脑卒中后中度吞咽障碍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的干预效果。方法将入组的172例脑卒中后中度吞咽障碍住院患者根据患者及家属医院,分为单纯经口进食组(A组)60例、单纯鼻饲进食组(B组)52例以及鼻饲与经口相结合进食组( C组)60例,对患者进行连续观察,2周后记录三组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结果 A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35.0%,B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17.3%,C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18.3%,三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分割法进一步检验,B组与C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B、C两组合并,与A组进一步进行χ2检验,显示A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后中度吞咽障碍患者在患者意识清醒配合下,可以选择鼻饲结合经口进食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