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普外科住院患者意外脱管的原因,进行预防意外脱管流程再造.方法 调查濮阳市人民医院普外科2008年6月~2009年5月住院患者发生意外脱管的一般情况、原因,并进行流程再造,采取积极预防措施.结果 流程再造后普外科住院患者意外脱管发生率显著降低.结论 预防脱管流程再造可有效预防意外脱管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朱红霞  涂云 《吉林医学》2013,34(21):4381-4382
目的:分析意外拔(脱)管的临床特征及原因。方法:报告胃管意外脱(拔)管的一般情况,发生原因及采取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加强易拔(脱)管患者和重点时段的管理,改善胃管固定方法、规范操作流程,做好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提高患者和家属的自护能力,有可效预防意外拔(脱)管的发生。结论:有效的护理对策及护患共同配合对预防意外胃管的脱管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研究胃管意外拔管、脱管的原因,并探讨相应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2例胃管意外拔管、脱管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胃管意外拔管、脱管的具体原因,并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结果:经过以上分析研究,发现32例胃管意外拔管、脱管的原因以患者自拔以及管道固定不牢为主,其中患者不适而自拔的有13例,胃管固定不牢的有7例。在胃管意外拔管、脱管发生的时间分布上,以夜班居多,其中后夜班发生的有11例,前夜班发生的7例。相应的护理对策主要有改进胃管固定手段、加强夜间巡查、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等方法。结论:必须根据胃管意外拔管、脱管的原因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进而降低患者胃管意外拔管、托管发生的概率,促进患者的身体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品管圈降低住院患者胃管意外脱管率及提高护理人员素质的效果。方法开展品管圈前留置胃管患者76例(品管圈前组)按常规方法管理胃管,品管圈后组患者80例按品管圈法管理留置胃管。对比两组留置胃管意外脱管率、品管圈圈员在品管圈活动前后品管手法、工作积极性、解决问题能力等10项指标的评分。结果品管圈前组发生意外脱管8例,脱管率为10.53%,品管圈后组发生意外脱管2例,脱管率为2.50%,品管圈后组胃管脱管率明显低于品管圈前组(P<0.05)。品管圈后圈员品管手法、工作积极性、解决问题能力等10项指标分值除外积极性和自信心,其余均明显高于品管圈前(P<0.05)。结论运用品管圈可明显降低住院患者胃管意外脱管率,提高品管圈圈员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5.
吕敏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6):717-71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腹部术后预防意外脱管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常规的护理方法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意外脱管率及测评预防意外脱管相关知识合格率。结果:实验组比对照组意外脱管发生率下降14%;预防意外脱管相关知识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预防意外脱管方法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部术后置管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意外脱管的认识和防范能力,有效降低意外脱管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传统胃管固定方法与新的固定方法(胶管、寸带法)差异,选择即牢固又简单易行的方法,减少病人意外脱管率,解除病人留置胃管带来的心理负担,消除胶布对固定胃管处皮肤的刺激,减少护士工作量.方法 分析比较我院2009年3月~2009年6月分别采用传统固定方法(109例)与新固定方法(127例)的意外脱管率、固定胃管处皮肤受损情况及病人担心脱管的心理负担.结果 新固定方法意外脱管率、固定胃管处皮肤受损发生率及病人的心理负担状况明显降低,传统固定方法(109例)与新固定方法(127例)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新的固定方法固定牢固、取材方便、简单易行,在我院使用受到广泛认可.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脑卒中患者留置胃管期间脱管的危险因素,为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18例住院期间发生留置胃管脱管的脑卒中患者进行心理状况、意识状况、肢体活动、营养状况等方面的评定。结果:住院脑卒中患者留置胃管期间因采取了有效措施,避免了脱管的发生。结论:加强对脑血管病的防治,重视对脱管危险因素的评估,妥善固定胃管,加强巡视,有助于预防脱管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需胃管喂养患者胃管脱管的预防性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2006年12月~2007年12月收治的102例急性脑血管病需胃管喂养的患者为对照组,2008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103例急性脑血管病需胃管喂养的患者为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脱管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措施,如实施有效宣教、胃管妥善固定、减轻患者不适、规范护士行为、前瞻性安全管理.结果 实验组胃管脱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预防性护理措施能有效防止急性脑血管病需胃管喂养患者脱管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茹雪琴 《基层医学论坛》2012,(36):4908-4909
目的探讨压疮预防流程在普外科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9年1月—2012年6月对148例高危压疮患者应用压疮预防流程进行压疮预防管理。结果 148例高危患者围术期均未发生压疮。结论压疮预防流程管理可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气管插管脱管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气管插管意外脱管原因及寻求预防意外脱管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08年6月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的208例经口腔气管插管的新生儿意外脱管的临床资料.结果 发生意外脱管率25.96%.结论 新生儿气管插管意外脱管与置管方式、护理操作、观察不当及自身拔管等有关.采用妥善固定气管插管、规范护理操作、提高监测水平、加强医护沟通是防止意外脱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比较2009、2010年中ICU置管患者意外拔管、脱管的原因分析,提出有效的防护措施.方法 对36例ICU患者意外拔管、脱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生意外拔管的原因与患者、医院、护士相关.结论 对加强护士专科技术培训和管理、意外拔管脱管的风险评估、正确可靠的固定、充分的沟通、有效镇静、止痛和肢体约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加强护士责任心,是防止意外拔管脱管的有效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品管圈活动是持续质量改进的一种方式。目前它已不断融入医院细节管理过程,并在护理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探讨了品管圈活动对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NICU患儿胃管意外脱落的改进作用。方法 以医院留置胃管的NICU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品管圈组。全体圈员确定以降低NICU患儿胃管意外脱管率为品管圈活动主题,通过拟定活动计划、目标设定、现状分析、制定留置胃管各环节精细化操作流程并在护理过程中进行具体实施。活动结束后通过χ2检验比较2组NICU患儿的胃管意外脱管率及其差异,同时对进步率及目标达成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经过此次品管圈活动,对NICU患儿胃管留置形成了标准化操作流程。在护理工作中严格按照该流程进行操作,使NICU患儿胃管意外脱管率由开展品管圈前的32%降低到开展品管圈后的11.2%,2组患儿之间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844,95%CI:1.584~5.109,P<0.01)。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该项工作的进步率达65%、目标达成率为102%。而且,通过品管圈活动培养了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运用科学的方法主动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论 品管圈是一种科学有效的管理工具,将品管圈用于NICU患儿留置胃管流程的改进,不仅能够显著降低NICU患儿胃管意外脱管率,而且能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护士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新性。  相似文献   

13.
黄严金 《中原医刊》2011,(23):77-78
目的探讨保护性约束在颅脑损伤躁动患者中的使用效果。方法将110例颅脑损伤躁动患者根据躁动分级后再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约束方法,实验组采用了改良后的约束方法,对两组的意外脱管情况,皮肤损伤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胃管意外脱管、皮肤受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尿管意外脱管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后的约束方法对于颅脑损伤躁动的患者具有较好的约束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套管意外脱管原因,总结有效的防范措施。方法:我院于2012年5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行气管切开术治疗的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出现气管切开套管意外脱管的原因,总结有效的防范措施。结果:75例患者中,有10例患者术后出现气切套管托管情况。结论:针对行气管切开术治疗的患者,医护人员应该加强监护力度,做好预防措施,减少气切套管脱管现象的发生,若出现意外脱管情况,医护人员需要分析脱管原因,有针对性地给予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ic U患者气管插管后意外脱管成因及急救护理对策。方法根据是否接受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将7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n=35,接受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和对照组(n=35,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意外脱管的发生率,分析ic U患者气管插管后意外脱管成因。结果研究组意外脱管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对比数据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ic U患者气管插管后意外脱管的发生主要受到护理人员因素、患者自身因素以及ic U环境的影响。为了确保ic U患者的护理质量,做好意外脱管的预防和护理工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套管意外脱管原因,总结有效的防范措施。方法我院于2012年5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行气管切开术治疗的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出现气管切开套管意外脱管的原因,总结有效的防范措施。结果 75例患者中,有10例患者术后出现气切套管托管情况。结论针对行气管切开术治疗的患者,医护人员应该加强监护力度,做好预防措施,减少气切套管脱管现象的发生,若出现意外脱管情况,医护人员需要分析脱管原因,有针对性地给予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胃管自行拔除的原因,并探索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我科5年来食管癌术后发生的胃管自行拔除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针对脱管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从而避免了脱管再次发生。结论食管癌术后胃管自行拔除与没有妥善固定胃管、负压引流器过重、置管不适、胃管留置时间过长、缺乏有效的肢体约束、患者对治疗缺乏信心、陪护人员缺乏相关护理知识、健康宣教不到位、护患沟通不到位、重点时段及重点人群管理不当等因素密切相关。通过做好心理护理、术前术后健康宣教,加强陪护的相关知识宣教,适当使用肢体约束带,改进胃管固定方法,观察烦躁患者的病情动态变化,加强重点时段重点人群的管理等方法,可减少术后患者自行拔管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采用输液管固定带固定留置鼻胃管的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14年6月~2015年6月留置鼻胃管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3 M绢丝胶布固定留置鼻胃管,试验组使用输液管固定带固定留置鼻胃管。分析两种固定方法的鼻胃管移位、脱管、局部皮肤受损、患者的舒适度。结果:输液管固定带固定法鼻胃管移位、脱管率低,局部皮肤受损轻,患者舒适度好、依从性高。结论:输液管固定带固定留置鼻胃管的方法可有效地固定留置鼻胃管,减少了鼻胃管移位、脱管,对局部皮肤无损伤,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患者更易接受,而且制作方法简单、取材容易、经济环保,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我院重症医学科置管患者意外拔管、脱管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防护措施.方法 对我科留置管道患者2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有18例次发生意外拔管,其中胃管4例次,深静脉导管2例次,气管插管7例次,尿管3例次,其他导管2例次.其中因操作不当而拔管的2例次,占11.1%,因护理评估不足,没有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而拔管的16例次,占88.9%.结论 对意外拔管、脱管的风险评估和防护、正确可靠的固定、充分的沟通、适度镇静和肢体约束,是防止重症医学科患者意外拔管脱管的有效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0.
意外拔(脱)管(unplanned extubation,UEX)是指导管意外脱落,或患者未经医护人员同意将导管拔除,也包括医务人员操作不当所致拔管[J].胃肠减压是普外科常见消化系统疾病(肠梗阻、消化道穿孔、上消化道出血、胆源性胰腺炎、胃癌及胰腺癌等)重要的治疗手段,胃管UEX可导致患者出现急性胃扩张、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增加患者痛苦,影响治疗效果,严重者可威胁患者生命.因此,2009年1月起,浙江省奉化市人民医院普外科通过医护合作,对留置胃管引流患者实施持续质量改进(CQI),有效降低了UEX的发生率.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