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及肾性骨病情况。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糖尿病肾病组与其他肾病组间年龄、透析龄、透析频率、血白蛋白(ALB)、血碱性磷酸酶(AKP)、血钙(Ca)、血磷(P)、钙磷乘积(Ca.P)、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尿酸(UA)、二氧化碳结合力(TCO2)、阴离子间隙(AG)及血iPTH进行比较,并探讨iPTH与其他各因素的相关性。结果:与其他肾病组比较,糖尿病肾病组年龄较大(P<0.01),ALB、AKP及iPTH较低(P<0.05)。iPTH与高AKP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ALB、AKP及iPTH较低,易发生无力性骨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状况,研究不同血液透析方法对钙磷代谢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治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5例,将患者分为单纯血液透析组(单纯HD组)及混合透析组,对这两组的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iPTH)、钙磷乘积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5例患者血钙平均值2.14±0.29mmol/L.血钙〈2.1mmol/L41例(32.8%)。血磷平均值2.01±0.77mmol/L,血磷〉1.78mmol/L67例(53.6%),iPTH平均值315.76±371.75pg/ml,iPTH〈150pg/ml55例(44%),iPTH〉300pg/ml45例(36%),其中iPTH〉1000pg/ml8例(6.4%)。与单纯HD组相比,混合透析组血钙、血磷、钙磷乘积及iPTH等指标明显低于单纯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相当比例的血液透析患者未能满意的控制钙磷代谢紊乱及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应进一步加强透析,可联合血液透析滤过及血液灌流等透析方式来加强对钙磷及iPTH的控制。 相似文献
3.
王小杰 《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9,7(2)
糖尿病(DM)是一种常见的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数量与日俱增,其并发症的发病率也急剧增加,这些疾病不仅使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增高,更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负担,因此积极防治糖尿病,控制其并发症的发生成为现代医学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患者的HbAIc检测与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3种血液净化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磷及甲状旁腺素的清除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3种不同血液净化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血磷及甲状旁腺素(parathyro idhor mone,PTH)的清除效果。方法选取我院3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随机分为3组: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HD+HP)组,血液透析滤过(HDF)组和血液透析(HD)组。比较3组治疗前、后血磷及血PTH清除率。结果HD组治疗后血PTH值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磷治疗后下降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HDF组治疗后血PTH值及血磷值均下降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HD+HP组治疗后血PTH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差异显著高于HDF组(P〈0.05);血磷值下降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及血液透析滤过均能有效清除血磷及PTH。血液透析可以有效清除血磷但不能有效清除PTH。 相似文献
5.
3500例次维持性血液透析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重碳酸盐透析与无醋酸盐透析的临床特点和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并发症的影响,分别对1665例和183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重碳酸盐(BHD)及无醋酸盐(AFHD)透析,观察治疗中的反应及对终末期肾病(ESRD)继发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和肾性骨病的影响。结果发现BHD组与AFHD组的透析并发症、透析清除率无显著差异;AFHD组患者血清甲状旁腺素(i-PTH)、碱性磷酸酶(AKP)较BHD组在治疗18个月后有显著下降。认为AFHD能显著改善和延缓维持性血液透析继发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和肾性骨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甲状旁腺素(PTH)的影响。方法将该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2例随机分成3组:即血液透析组(HD)10例,血液透析+血液灌流组(HD+HP)27例,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组(HD+HDF)25例。各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检测PTH水平。结果 HD组治疗前后PT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9,P〉0.05);HD+HP组及HD+HDF组治疗前后PTH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02,P=0.005,均为P〈0.01),且HD+HP组比HD+HDF组PTH水平下降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P〈0.05)。结论 HD+HP及HD+HDF血液净化方式能有效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PTH水平,且HD+HP方式优于HD+HDF。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瘦素与甲状旁腺素的关系。【方法】检测29例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脂含量、血清白蛋白、球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肌酐、尿素氮、甲状旁腺素和瘦素,多重直线逐层分析法筛选出对血清瘦素有影响的指标。【结果】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女性体脂及瘦素显著高于男性患者,血清瘦素与体脂呈正相关(γ=100.30),与甲状旁腺素水平呈负相关(γ=-0.0149),女性患者甲状旁腺素与瘦素/体脂负相关(γ=-0.454,P=0.045),男性患者甲状旁腺素与瘦素/体脂无显著性相关(γ=-0.454,P=0.832)。【结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女性患者血清瘦素与甲状旁腺素水平呈负相关,甲状旁腺素可能参与调节瘦素的分泌。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分析常用血液透析方法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甲状旁腺素的清除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选取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肾病患者82例.采用随机分配法,将82例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的血液透析对肾病患者进行甲状旁腺素的清除,观察组患者采用的血液透析+血液灌流对肾病患者进行甲状旁腺素的清除.所有患者的治疗期均为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甲状旁腺素的浓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在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甲状旁腺素的浓度为(157.29±54.85)pg/mL,对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常用血液透析方法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甲状旁腺素的清除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选取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肾病患者82例.采用随机分配法,将82例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的血液透析对肾病患者进行甲状旁腺素的清除,观察组患者采用的血液透析+血液灌流对肾病患者进行甲状旁腺素的清除.所有患者的治疗期均为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甲状旁腺素的浓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在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甲状旁腺素的浓度为(157.29±54.85)pg/mL,对照组为(251.83±69.46)pg/mL.较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甲状旁腺素的浓度显著下降(P<0.05),其中观察组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共6例,发生概率14.64%,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5.58%(P<0.05).结论 采用的血液透析+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甲状旁腺素的清除效果良好,能够显著降低肾病患者甲状旁腺素的浓度,并且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普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在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2007年1月-2010年1月采用病例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90例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按HbA1c控制标准分成达标组(HbA1c≤6.5%)43例和未达标组(HbA1c>6.5%)4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并发症以及死亡原因。结果:3年后达标组患者生存27例,生存率为62.79%;未达标组患者生存22例,生存率为46.81%;未达标组3年生存率明显低于达标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达标组患者因感染死亡12例,占48.00%,心血管疾病死亡6例,占24.00%,脑血管疾病死亡2例,占8.00%,其他5例,占20.00%。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未达标组的患者预后较达标组患者差,良好的血糖控制对于DM透析患者是很有价值的。对于糖尿病透析患者,积极控制血糖,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甲状旁腺体积增大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17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用彩色多普勒测量其甲状旁腺体积,并同时检测患者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血钙、血磷、血清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等骨代谢指标。结果1)根据血清iPTH结果17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高iPTH组(血清iPTH>300ng/L)84例(47.7%),正常iPTH组(血清iPTH150~300ng/L)32例(18.2%),低iPTH组(血清iPTH<150ng/L)60例(34.1%)。2)17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有60例伴有甲状旁腺体积增大(34.1%),其中高iPTH组有48例(57.1%)、正常iPTH组4例(12.5%)、低iPTH组8例(13.3%)。高iPTH组患者甲状旁腺体积增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iPTH组和低iPTH组(P<0.05)。高PTH组甲状旁腺体积增大的程度亦明显高于正常PTH组和低PTH组(P<0.05)。3)甲状旁腺体积增大与透析龄≥5年、不规律服用活性维生素D3制剂的比例、血磷和血碱性磷酸酶水平呈正相关,与血液滤过次数<2次/月和血钙水平呈负相关。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甲状旁腺体积增大的发生率较高,多发生于甲状旁腺激素高分泌组。透析龄、不规律服用活性维生素D3制剂、血iPTH是甲状旁腺体积增大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郭蓓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30(2)
目的:探讨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血清血钙、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与高血压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本院老年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依据高血压情况分为:肾病患者血压正常组106例为对照组、肾病患者高血压组144例为病例组,测定两组hs-CRP、Ca、P、TC、TG、HDL-C、LDL-C、FPG、HbA1c、PTH、FIB水平。结果:病例组Ca、P、PTH、TC、TG、LDL-C、FIB、HbA1c、hs-CRP、FPG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高血压严重程度逐渐增加,Ca、PTH水平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PTH与P、TC、TG、LDL-C、FIB、HbA1c、hs-CRP、FPG正相关关系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水平的TC、Ca、PTH均为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伴高血压,血清血钙、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明显升高,其与高血压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高水平的血清血钙、甲状旁腺激素均为老年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骨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的60例性骨病患者作为该组研究的观察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液灌流治疗,1次/周,6个月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进行检测,并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①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为(313.61±102.47)pg/L,明显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观察组中显效11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可以有效改善肾性骨病患者的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明显缓解临床症状,治疗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肾衰竭患者血清铁蛋白和甲状旁腺激素的变化,分析其对急性、慢性肾衰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3月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慢性肾衰竭患者各45例分别设为A组和B组,45例正常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三组血清铁蛋白(SF)、甲状旁腺素激素(PTH)、尿酸(UA)、肌酐(Cr)、血清铁(SI)以及血清尿素(Urea)的水平。结果:A组SF高于B组和对照组(P〈0.05),B组和对照组S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PTH高于A组和对照组(P〈0.05),A组和对照组PT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观察指标A、B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F的变化与急性肾衰竭相关,PTH的变化与慢性肾衰竭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脂代谢异常与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关系。方法对70例行血液透析的患者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甲状旁腺激素(PTH)。随机选取80例无肾脏病的体检对象为对照组。结果血液透析组PTH、TG、LDL—C及LDL-C/HDL-C比值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HDL—C明显下降(P〈0.05),Tc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透析组PTH水平与TC、TG、HDL-C、LDL-C无明显相关(P〉0.05),与TG、LDL-C/HDL—C比值成正相关(P〈0.05)。结论脂代谢异常及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高P,rH水平可能与脂代谢异常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探讨透析患者颈动脉硬化情况与钙磷代谢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透析组及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多普勒超声测定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分析透析患者颈动脉硬化情况;将透析患者分为颈动脉硬化阳性组和阴性组,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并对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透析患者颈动脉IM T及颈动脉斑块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 P<0.05)。透析患者颈动脉硬化阳性组血磷水平、钙磷乘积及iPTH水平与阴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血钙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透析患者颈动脉硬化与血磷水平、钙磷乘积、iPT H水平呈正相关,高磷的影响更为显著。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有较高的颈动脉硬化发生率,其主要危险因素为高磷血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ey)浓度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关系。方法以糖化血红蛋白平均值6.6%(糖尿病控制良好的评价标准)为临界,分为血糖控制良好组和血糖控制不良组,比较两组Hey浓度的差异,并分析两组Hcy浓度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相关性。结果Hcy值血糖控制良好组为(12.54±2.59)μmol/L,血糖控制不良组为(18.67±3.35)panol/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糖控制不良组两者相关系数0.823,血糖控制良好组两者相关系数0.568,Hey浓度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呈正相关。结论监测血浆Hcy浓度,积极控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预防或延缓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具有藿要素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75岁以上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总结和分析血液透析治疗41例75岁以上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死亡原因.结果血透能有效延长75岁以上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生命,其死亡原因主要为心血管疾病,其次是感染.成活期≥12月与<12月的患者比较,开始透析前年龄更小,内生肌酐清除率和血浆蛋白水平更高,贫血程度较轻,而透析期间的营养状况更好,透析更充分,心血管病和感染并发症更少,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分析表明透析前年龄、原发病为糖尿病、透析中发生心血管或感染并发症、血浆白蛋白水平、贫血纠正程度等是高龄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液透析是治疗高龄(≥75岁)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