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疗效。方法:我院自2004年10月~2006年12月对56例经MRI检查及椎间盘造影确诊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102个椎间隙,采用德国BIOTEC公司半导体激光仪治疗,激光功率12W,每个激光脉冲持续1s,间隔1s,照射能量600~1000J。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系统(VAS)评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15~60min,平均30min。56例随访1~26个月,平均10个月,49例有效(术后VAS评分改善≥3分41例,≥2分8例),7例无效,有效率87.5%(49/56)。结论:PLDD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安全、有效、微创。[关键词]腰痛;椎间盘造影;椎间盘源性疼痛;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PLDD)治疗腰椎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疗效。方法对该科收治的36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采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进行治疗,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系统(visual analog scale,VAS)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均得到随访,随防时间3~24个月,平均15.5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系统( VSA)评估治疗效果,疼痛改善≥4分24例;≥3分10例,≤1分2例,优良率94.4%。结论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治疗腰椎间盘源性腰痛近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3.
椎间盘源性腰痛是引起腰部疼痛很常见的原因之一,但往往按照椎间盘突出治疗,由于大部分医师对其认识不足,误诊率比较高.本文从概念、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影像学表现和治疗等方面对该病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对此病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激光气化减压联合臭氧消融术在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脊柱外科自2009年8月至2012年12月采用经皮激光气化减压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的230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术后并发症,其中55岁以上68例,55岁以下162例,同时实施单个椎间盘手术45例,两个椎间盘118例,三个椎间盘67例。术前及术后1、4、8、12、24周应用JOA法评定疗效。结果:230例患者术中未发生硬膜囊、神经根和血管损伤,术后无椎间隙感染等并发症,术后4周内腰围保护制动。所有患者均得到2~24周的随访(平均8周);结论:经皮激光气化减压联合臭氧消融术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案。  相似文献   

5.
下腰痛是骨科病人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引起下腰痛的原因较复杂,Schwarzer等[1]的临床研究表明椎间盘源性下腰痛占慢性下腰痛的39%,由此可见盘源性下腰痛是目前困惑腰痛患者的主要原因。椎间盘源性下腰痛近年来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  相似文献   

6.
椎间盘源性腰痛(discogeniclowbackpain,DLBP)是指腰椎间盘内部各种病变刺激椎间盘内疼痛感受器所引起的腰痛,以其不伴有根性症状、无神经受压和节段过度活动为临床特点[1]。DLBP发病年龄一般在40岁左右,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生命质量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人工椎间盘置换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关于人工腰椎间盘置换的原理、适应症、外科技术、风险、并发症、短期疗效等文献,并探讨关于长期疗效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椎间盘源性腰痛(discgenic low back pain)又被称为椎间盘内紊乱症(internal disk derangement,IDD),由Crock[1]于1970年提出,是由于一个或多个椎间盘内部结构和代谢功能出现异常,如退变、终板损伤或释放出某些因子,刺激椎间盘内疼痛感受器所引起的腰痛,不伴神经根性症状或节段间过度活动的影像学表现。现将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及治  相似文献   

9.
何传正  唐海燕  吴发庆 《吉林医学》2010,31(18):2909-2910
<正>腰痛是一种常见病,不仅引起患者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还极大地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及劳动能力,给家庭及社会带来负担[1]。临床报道下腰痛在腰痛中最多见,患病率占11.8%~40.0%,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是慢性腰痛的最常见类型,约40%~70%。椎间盘源性下腰痛(Discogenic low back pain)是一种非神经根性疼痛综合  相似文献   

10.
王永江  王清 《中外医疗》2013,32(5):186-187
椎间盘源性腰痛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由于病情复杂,治疗方法单一,治疗效果不尽人意,因而存在很大的差异,近年来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和治疗有很大进步,尤其是微创治疗发展迅速,为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带来了福音,该文阐述了椎间盘源性腰痛治疗最新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近期治疗效果.方法:2009年4月~2011年10月对47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采用等离子消融术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观察其近期疗效.结果:平均随访13个月(6~22月).VAS评定结果显示患者手术前后的VAS分值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复查腰椎X线片,未见相应椎间隙狭窄.所有患者无术后感染、神经损伤、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椎间盘源性腰痛,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腰痛患者中绝大部分是下腰痛,而在下腰痛患者中椎间盘源性腰痛大约占85%。椎间盘源性腰痛已经成为目前的研究焦点,它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症状不同于神经根性腰痛。现就有关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发病机制、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椎间盘造影进行阐述,对目前治疗的最新进展,包括微创治疗和开放手术治疗,以及最近正在研究的基因治疗和生物学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椎管内硬膜外注射得保松对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分成两组,每组38例。A组采用椎管内硬膜外注射得保松(复方倍他米松)和1%利多卡因;B组采用卧床休息,理疗,口服止痛活血化瘀药物。结果椎管内硬膜外注射得保松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较保守治疗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椎管内硬膜外注射得保松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效果显著,治疗方法简单,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采用经皮穿刺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DLBP)的临床疗效。方法 128例DLBP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62例患者为经皮穿刺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组,66例患者为保守治疗组。采用MacNab腰腿痛手术评价标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128例均获随访,时间12个月。术后第1、2、3、6、9和12个月,根据MacNab腰腿痛手术评价标准,手术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5.5%、88.7%、91.9%、90.3%、87.1%和83.9%,保守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8.2%、56.1%、54.5%、54.5%、50.0%和51.5%,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术后第12个月,手术治疗组ODI评分较低,与术前及保守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皮穿刺臭氧髓核消融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DLBP的方法,其疗效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5.
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体间融合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一侧小关节、椎板切除椎体间、对侧小关节、椎板植骨融合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25例。结果2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个月,FDA推荐的Simmons法椎间融合率达100%。手术后腰背疼痛21例患者消失,3例患者明显缓解。结论一侧小关节、椎板切除,椎体间、对侧小关节、椎板植骨融合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操作简单、费用低、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林  李鑫鑫 《医学综述》2007,13(12):928-930
椎间盘源性疼痛被认为是常见的引起腰痛的原因之一。随着深入研究,人们对其发病机制、诊断、治疗有了更深的了解。磁共振成像有助于发现间盘内破裂存在的证据,而有创的间盘造影则可以直接明确疼痛的原因,还可为纤维环撕裂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目前治疗方法有椎体间融合术、假体置换术以及激光微创手术等,但每种疗法均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舒根汤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椎间盘源性腰痛病人98例,口服舒根汤,服用10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根据VAS评分病人总满意率达85.7%。结论:舒根汤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双极射频热凝术治疗盘源性腰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32例诊断为盘源性腰痛的患者,均在X线引导下行椎间盘双极射频热凝治疗。分别观察治疗前,治疗后3天,6月,1年视觉模拟评分(VAS),症状缓解率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同时观察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3天、6月、1年疗效优良率为94%、84%、81%。患者术后VAS明显降低(P<0.05),术后3天症状缓解率为69%,ODI为18%;术后6月症状缓解率为62%,ODI为20%;术后1年症状缓解率为57%,ODI为24%。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各观察点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双极射频热凝术能改善盘源性腰痛患者功能状态,是治疗盘源性腰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腰痛是针灸科、骨科常见病多发病,除极少数病人手术治疗外,大多数患者仍以保守治疗主。保守治疗中,针灸又以独特的疗效,近年来此类病人逐年增多。笔者研读《黄帝内经》同时,结合老师们的临床经验,将针灸治疗腰痛的原则总结为"辨病辨经辨证",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分析CT腰椎间盘造影及MRI对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014年1月-2015年6月就诊的50例疑似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MRI、CT平扫及CT椎间盘造影(CTD)检查,比较MRI与CT椎间盘造影对Modic征、HIZ改变及纤维环破裂分型等诊断结果。结果CT椎间盘造影共80个,CTD分型:I型34个,II型22个,III型14个,IV型10个,其中一致性疼痛共31个(38.7%)。MRI上有纤维环后缘高信号区(HIZ)者15个,无HIZ者64个,HIZ对疼痛预测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29.0%、87.8%。CTD显示Modic征腰椎间盘共12个,其中一致性疼痛11个,不一致疼痛或不同1例。MRI上IV-V级椎间盘退变32个,其中CTD一致性疼痛26个(81.3%),MRI上IV-V级退变一致性疼痛率明显高于I-III级退变患者(P0.01)。结论CT椎间盘造影对椎间盘源性腰痛纤维环破裂情况可清晰显示,MRI典型影像征象为HIZ、IV-V级椎间盘退变,预测一致性疼痛与CTD分型关系有利于MRI进一步确定责任椎间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