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的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的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的CT表现,包括肿瘤部位、大小、边缘、密度、强化程度、转移等。其中5例仅行CT平扫,6例行CT平扫及增强。结果 11例中,源于肾上腺8例,源于腹部交感神经链2例,源于后纵隔交感神经链1例;10例肿块呈不规则分叶状,直径2.5~11cm。边界不清,10例肿块密度不均匀、可见囊变或钙化。在6例增强扫描中,6例都呈不均匀强化。转移常见,其中淋巴结转移3例,骨转移1例,肺转移1例。结论儿童神经母细胞瘤CT表现有一定的影像特征,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和肾母细胞瘤的CT鉴别征象,以提高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和肾母细胞瘤的诊断正确率.方法 对经病理证实并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26例和肾母细胞瘤22例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各项CT指标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病灶有无跨越中线、有无包绕腹膜后大血管、有无钙化以及肾脏轮廓是否完整4项CT指标对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和肾母细胞瘤鉴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05,0.025,0.005).结论 对两者的鉴别诊断,病灶有无跨越中线、有无包绕腹膜后大血管、有无钙化以及肾脏轮廓是否完整等征象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的超声与CT诊断及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的超声与CT表现及二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对比了24例经病理证实的儿童神经母细胞瘤超声和CT表现。结果CT能显示后纵隔与椎管内的病变,超声实时观察局部细小结构较优越。本组患者,两种方法相比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和CT检查儿童神经母细胞瘤有各自优越性,恰当选择检查方法能提高检出率,避免检查的雷同。  相似文献   

4.
人体肾上腺位于双肾的顶端。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原来较少见,现在有逐年增多趋势。“母细胞瘤”从定义上可知,该病复发、转移、扩散极为迅速。根据文献报道,该病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小儿患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排第3,仅次于小儿白血病及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该病恶性程度比较高,来医院就诊的患儿,70%已经伴有恶性转移。CT可显示肿块的形态,与肾脏及周围组织的关系,判断肿瘤的性质、肿瘤范围,显示腹膜后淋巴结,发现远处器官转移。笔者通过回顾,分析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患儿3例的CT表现特点,探究总结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在该疾病的预后、随访与观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肾上腺神经鞘瘤的CT影像表现。方法复习近年来收集的3例肾上腺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均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 3例肾上腺神经鞘瘤均单发,其中左侧2例,右侧1例,肿瘤体积2.1 cm×2.4 cm×2.8 cm~11.5 cm×13.6 cm×15.1 cm,CT平扫1例表现为均匀等密度,2例表现为密度不均匀,内有坏死、囊性变,平均CT值20~46 Hu,增强表现形式轻度至明显强化,肿瘤实质部分较为均匀强化,囊性部分未见强化。结论 CT显示肾上腺区肿瘤包膜完整、瘤体内部囊性变、渐进性强化,为临床医师诊断肾上腺神经鞘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CT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20例,共21个病灶。全部病例均经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合有关文献并回顾分析其CT征象。结果瘤体通常较大,多大于5cm,呈圆形或类圆形,中等密度,常伴有囊变、坏死、出血,肿瘤强化明显。结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CT征象有一定的特征,结合临床资料多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田力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6):2437-2438
目的:探讨肾上腺结核患者的肾上腺CT表现与病程的关系。方法:对临床确诊的12例肾上腺结核患者的CT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肾上腺结核依病期而有不同的CT表现:双侧肾上腺增大,并呈环状强化;双侧肾上腺部分或完全钙化。结论.CT扫描可准确显示肾上腺结核的形态、大小、强化特点。多数患者结合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可获得正确早期诊断。肾上腺结核的CT特征与病程长短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肾母细胞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26例小儿肾母细胞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14例,女性12例,年龄为生后3个月~10岁,平均2.5岁,26例均进行CT平扫,18例同时进行增强扫描。结果肾母细胞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肿瘤表面较光滑,钙化率低,淋巴结转移以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较多见。定性诊断准确率96%。结论CT对小儿肾母细胞瘤检出率高,准确显示原发肿瘤侵犯的范围,及时发现转移瘤,为肿瘤分期、确定治疗方案、估计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肾上腺薄层CT扫描在初诊高血压(年龄<50岁,血压达高血压2级及以上)及既往确诊高血压(发病年龄<40岁)且目前已用3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但血压控制仍不理想的患者中筛查肾上腺性高血压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4年10月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的高血压患者共126例。上述患者均行双侧肾上腺薄层CT扫描、双侧肾上腺彩超、血电解质、肝肾功能检查,并对发现有肾上腺形态学异常的患者进一步行血、尿醛固酮(ALD),血管紧张素Ⅰ(37℃和4℃)、肾素活性(PRA)、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血浆肾上腺素(AD)、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AD)、血浆多巴胺(DOP)、尿香草扁桃酸(VMA)检查。比较肾上腺薄层CT与超声检查的对肾上腺形态学异常的检出率。结果 126例患者中共检出肾上腺性高血压23例,其中有19例于泌尿外科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为肾上腺腺瘤者17例,嗜铬细胞瘤2例;结合内分泌激素水平测定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者16例,皮质醇增多症5例,嗜铬细胞瘤2例。CT检查出形态学异常者66例,阳性率52.4%,明确诊断21例,符合诊断率16.7%;彩超检查出形态学异常者42例,阳性率33.3%,明确诊断9例,符合诊断率7.1%。在筛查肾上腺性高血压中肾上腺薄层CT的检出率高于彩超检查(P<0.05)。结论 与彩超检查相比,肾上腺薄层CT扫描在筛查肾上腺性高血压中简单高效,可以提高检出率,降低漏诊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全部患者均行肾上腺区平扫及平扫后增强扫描。结果:3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肿瘤患者中,腺瘤23例,嗜铬细胞瘤4例,髓性脂肪瘤1例,皮质腺癌3例,转移瘤5例。结论:肾上腺肿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CT对肾上腺肿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赵小英  李志洁  宋建  陈晶  吴兴旺  刘斌 《安徽医药》2020,24(6):1177-1180
目的总结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发病特点、多排螺旋 CT(MDCT)表现、病理及治疗方法,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6年 3月至 2018年 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 6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病人临床资料,男性 5例,女性 1例。 1例为突发腹痛半天, 5例无明显临床症状。 6例中 1例接受 CT平扫,其余 5例接受 CT平扫及增强扫描。 6例病人在全麻下进行腹腔镜或机器人腹腔镜手术肾上腺占位切除治疗。结果 CT平扫时密度均匀或伴有斑点状钙化影,边界清晰,张力较低,沿组织间隙生长, CT值约 10~20 HU,5例行增强扫描肿瘤呈轻度渐进性强化。病人内分泌检查均无异常。术前诊断正确 2例,误诊 4例。 6例病人均手术顺利,术中出血少,切口愈合佳,痊愈出院。病理诊断: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术后随访无复发。结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临床罕见,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易误诊。病人通常无明显临床症状, “伪足征”及轻度渐进性强化是其特征性表现,对其特征性的把握有助于术前正确诊断及制定手术方案。病理学检查为确诊依据。腹腔镜下肿瘤切除是目前临床上主要治疗方法,对于复杂病例或需要保留肾上腺的病人可行机器人腹腔镜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儿童神经母细胞瘤(NB)的临床诊治特点,以提高早期诊断率,早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10年我院收治的26例NB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NB以贫血、发热、骨痛或关节痛、腹痛为常见临床表现;最常见的原发部位为腹部;确诊时多有转移。经骨髓细胞形态学、B超、CT及病理检查等确诊。尿3-甲氧基-4羟基扁桃酸(VMA)检查阳性、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乳酸脱氢酶升高。结论骨髓细胞学检查对早期诊断很重要,尿VMA检测阴性不能排除NB,B超、CT可提高肿瘤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儿童神经母细胞瘤(NB)的临床诊治特点,以提高早期诊断率,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8年我院收治的12例NB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NB以贫血、发热、骨痛或关节痛、腹痛为常见临床表现;最常见的原发部位为腹部,占91.7%;确诊时均有转移。有9例曾被误诊,误诊率高达75.0%,常误诊为白血病、类风湿疾病等,经骨髓细胞形态学、B超、CT及病理检查等确诊。尿3-甲氧基-4羟基扁桃酸(VMA)检查阳性率仅40%。结论骨髓细胞学检查对早期诊断很重要,尿VMA检测阴性不能排除NB,B超、CT可提高肿瘤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正>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是小儿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儿童肿瘤的10%,位居小儿恶性肿瘤第3位,5岁内发病者占80%[1]。然而,NB在成人中发病罕见,截至1998年,文献中仅有58例成人神经母细胞瘤被报道,约占总发病率的1.3%[2]。约75%成人NB发生在腹膜后间隙,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螺旋CT表现,提高螺旋CT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搜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0例嗜铬细胞瘤患者的资料,所有病例术前均作超声、SCT检查.结果 瘤体较大(平均瘤径7.2cm),多呈类圆形,部分有分叶.瘤界清晰或部分不甚清晰,肿瘤密度多不均匀,15例出现坏死和囊变,肿瘤实体部分多明显强化.结论 SCT可清楚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部位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合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多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儿童Wilms瘤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Wilms瘤的MSCT表现。全部病例均行平扫与增强扫描,并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结果肿瘤单侧多见,也可双侧。上极多于下极。肿瘤不均匀强化,常伴坏死、出血、囊变,少数有钙化;残存肾呈"新月形"强化,为典型CT表现,肿块可跨过中线,但不包绕腹膜后大血管。本组术前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7%,腹膜后、膈脚后淋巴结转移最多见。通过MPR、MIP重建可清晰显示血管受累情况。结论 MSCT检查可较准确对Wilms瘤定性,结合肿瘤范围、周围血管受累以及转移情况,对肿瘤分期、手术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肾母细胞瘤的多排螺旋CT表现及分期。方法 回顾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母细胞瘤患者的多排螺旋CT及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采用Philips 16排螺旋CT机行常规平扫与增强扫描。结果 18例患者中,肿瘤最大直径3.2~23cm,平均11.5cm,10例(55.6%)肿块巨大跨越中线;16例(88.9%)肿块有假包膜;5例(27.8%)肿块内斑片状钙化灶;16例(88.9%)肿瘤内囊变、坏死;增强扫描18例(100.0%)肿瘤不同程度强化,11例(61.1%)残存肾实质轮廓不完整呈"新月征",14例(77.8%)肿瘤内血管丰富,10例(55.6%)肿瘤供血动脉显示,6例(33.3%)肾静脉或下腔静脉内瘤栓,4例(22.2%)远处转移,5例(27.8%)腹膜后淋巴结增大、腹膜后血管包埋及局部侵犯;4例(22.2%)肿瘤患侧肾盂、肾盏扩张积液。术前与术后临床病理分期基本一致,术前CT分期的准确率为83.3%。结论 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可清楚显示肿瘤的位置、轮廓、大小及组织特征,并可准确判断肿瘤的侵犯范围及转移灶,对肾母细胞瘤的分期、制订治疗方案、预后估计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探讨肾上腺结核的CT表现特点及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临床证实的5例肾上腺结核患者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肾上腺大小、形态、密度及强化等变化。结果5例肾上腺结核中累及双侧者4例,单侧1例。肾上腺失去正常轮廓呈肿块样增大3例,轻中度增大可分辨肾上腺轮廓者2例。增大的肾上腺密度不均匀,3例有不同程度钙化,2例伴局限性低密度。增强扫描2例病灶周过强化。结论肾上腺结核具有较特征性表现,与病程长短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20.
<正>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又称神经细胞瘤,是儿童常见的恶性肿瘤,是儿童肿瘤的10%[1],占儿童腹部恶性肿瘤的第二位[2]。神经母细胞瘤起源于交感神经节和肾上腺髓质的恶性肿瘤,介于交感神经母细胞和交感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