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生长激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生长激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MIR)后心肌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的影响。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仅手术24h)、MIR组、生长激素组,每组8只。后两组均缺血30min,再灌注24h,其中生长激素组的每只大鼠每天皮下肌注生长激素1U/kg,连续7d。前两组每只大鼠相应皮下肌注生理盐水0.5mL/d。以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DAB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细胞核NF-κB蛋白、心肌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的表达并进行心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大鼠MIR 24h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上升[MIR组(16.17&;#177;5.02)%,假手术组为0](t=9.1ll,P&;lt;0.05)。心肌细胞核NF-κB蛋白表达呈阳性染色指数(positive index,PI)明显升高[Mill组(18.60&;#177;7.21)%,假手术组为0](t=7.297,P&;lt;0,05)。心肌病理检查见心肌缺血区呈大小不一的坏死孔灶,缺血心肌间有炎症细胞浸润,心肌排列不整齐(HE染色),而生长激素组心肌细胞凋亡率及心肌细胞核NF-κB蛋白PI明显好于MIR组(t=4.302,2.943,P&;lt;0.05)。生长激素组IGF-1着色强度明显高于另外两组(x^2=12.443,9.167,P&;lt;0.05),心肌细胞间炎症细胞也明显减少,坏死灶也少于MIR组。结论:生长激素可以减少MIR后心肌细胞凋亡及细胞核NF-κB染色PI,提高心肌细胞IGF-1着色强度。说明生长激素对缺血再灌注后的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背景已发现细胞凋亡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重要作用.普罗布考除可降低血清低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有效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外,还有抗氧化活性,抑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氧化修饰,减少其在血管壁沉积的作用.还有研究证明普罗布考可改善左心室功能、防止左心室扩张和减少心肌纤维化.但普罗布考保护心肌作用的确切机制尚未清楚.目的探讨普罗布考对新西兰白兔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并探讨其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erum superoxide dismuase,SOD)和丙二醛水平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材料和干预本实验在广西医科大学医学科学实验中心完成.实验选用30只雄性新西兰白兔,白兔被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对照组和预治疗组,每组各10只.对照组(标准兔饲料饲养)和预治疗组(标准兔饲料饲养+普罗布考每日每只1 000 mg灌胃)各4周后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标准兔饲料饲养)4周后开胸用4-0号线穿过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近端,但不予结扎.测定3组白兔心肌细胞凋亡指数、血清丙二醛、SOD水平.主要观察指标①普罗布考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②普罗布考对血清SOD和丙二醛水平的影响.结果对照组凋亡指数[(34.75±3.20)%]、血清丙二醛水平[(2.70±0.64)μmol/L]显著高于假手术组[(0.48±0.20)%,(1.06±0.46)μmol/L,q=18.42,6.29,P<0.01].对照组血清SOD水平显著低于假手术组(q=8.78,P<0.01).预治疗组凋亡指数和血清丙二醛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q=9.17,4.68,P<0.01),血清SOD水平高于与对照组(q=3.02,P<0.05).结论普罗布考降低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这一保护作用可能部分是通过减少血清丙二醛水平和提高血清SOD水平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人参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心肌细胞凋亡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直接相关,心肌细胞凋亡数的多寡可以作为判断再灌注损伤程度的指标之一。人参及其提取物人参皂甙被证实能改善心肌缺血、缩小梗死面积,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人参对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细胞凋亡及bcl-2基因表达的作用。 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 地点、材料和千预:本实验在湖北省武汉市同济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实验共用Wistar大鼠15只,雌雄不分。Wistar鼠的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eft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LAD)被结扎30min后再松开建立缺血再灌注心脏模型。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心肌凋亡细胞,并进行细胞计数;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检测bcl-2mRNA和基因表达产物的蛋白质,通过图像分析系统测量阳性染色区域的平均吸光度进行量化分析,以观察人参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基因表达。 主要观察指标: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及bcl-2 mRNA,Bcl-2蛋白的表达。 结果:人参治疗组bcl-2 mRNA吸光度为0.11±0.02,较单纯结扎组(0.07±0.02)和假手术组(0.06±0.01)明显升高(t=8.72,P<0.001);人参治疗组Bcl-2蛋白吸光度为0.15±0.02,与单纯结扎组(0.09 0.02)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8.631,P<0.001),但与假手术组(0.14±  相似文献   

4.
背景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近来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但人参及其提取物对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尚未阐明.目的观察人参皂甙Re对急性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及Bcl-2,Bax,Bad和Fas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人参皂甙Re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设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对象和干预本实验在湖北省武汉市同济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实验共用Wistar大鼠15只,雌雄不分.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人参皂甙Re治疗组,每组各5只.建立Wistar鼠缺血再灌注心脏模型.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心肌凋亡细胞,并进行细胞计数;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检测Bcl-2mRNA和基因表达产物的蛋白质,通过图像分析系统测量阳性染色区域的平均吸光度值进行量化分析,以观察人参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基因表达.主要观察指标人参皂甙Re治疗与否对急性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及Bcl-2,Bax,Bad和Fas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①假手术组未发现心肌凋亡细胞.缺血再灌注组心肌凋亡细胞数为(134±46)个/视野,人参皂甙Re治疗组为(91±19)个/视野,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63,P<0.01).②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缺血再灌注组及人参皂甙Re治疗组Bcl-2,Bax,Bad和Fas基因蛋白的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t=2.79,P<0.05),人参皂甙Re治疗组bcl-2的表达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2.67,P>0.05),而Bax,Bad,Fas的表达明显下降(t=2.81,P<0.05),人参皂甙Re治疗组Bcl-2/Bad,Bcl-2/Bad,Bcl-2/Fas比值均较假手术组与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增大(t=2.84,P<0.05).结论人参皂甙Re治疗可以抑制急性缺血再灌注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了促凋亡基因bax,bad,fas的表达,从而使Bcl-2/Bax,Bcl-2/Bad,Bcl-2/Fas比值增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极化液(胰岛素)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健康雄性家兔48只,按随机抽签法分为3组:对照组,胰岛素组,葡萄糖-钾-胰岛素(glucose-insulin-potassium,GIK)组,每组16只。制备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别用GIK、胰岛素、生理盐水干预分组。再灌注结束后检测心肌梗死面积,在电镜下观察心肌细胞的超微结构,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测定凋亡心肌细胞,免疫组化SP法测定原癌基因蛋白(Bcl-2),Fas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GIK及胰岛素组家兔心肌细胞超微结构表现为损伤减轻,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少犤GIK组(38.9±4.33)%,胰岛素组(40.8±5.22)%,对照组(54.42±4.27)%犦(q=4.32,3.95,P<0.05),凋亡指数犤GIK组(1.38±0.82),胰岛素组(1.28±0.54),对照组(2.15±0.19)犦(q=0.65,0.72,P<0.05)和Fas含量显著减少(q=0.07,0.06,P<0.05),Bcl-2含量增加(q=0.14,0.11,P<0.05)。GIK组和胰岛素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及Fas,Bcl-2蛋白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GIK具有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胰岛素调节Bcl-2和Fas介导的心肌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而实现。  相似文献   

6.
高氧液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高氧液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心肌梗死面积、心肌结构和细胞凋亡参数的影响,探讨高氧液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家兔心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缺血30min,再灌注2h。60只家兔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对照组(I组,n=20)只暴露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不结扎;缺血/再灌注组(Ⅱ组,I/R组,n=20),在缺血再灌注前10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0ml/kg);高氧液治疗组(Ⅲ组,n=20),在缺血前10min静脉注射高氧液(20ml/kg)。分别按TCC法染色,用图像分析系统计算梗死面积;原位末端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免疫组化ABC法检测Fas、Bcl-2的含量,同时电镜观察心肌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III组心肌梗死细胞面积为(2.29±0.02)cm,与II组的(3.38±0.07)cm比较,梗死面积明显缩小。II组的AI(20.8±0.36),明显高于I组(4.1±0.25),P<0.01,t=170.4,III组的AI(13.3±0.35)显著低于II组,P<0.01,t=66.8,但仍高于I组,P<0.01,t=92.8。I组Fas的OD值为2.80±0.07,II组3.70±0.05,III组3.10±0.04。I组Bcl-2的OD值为2.7±0.02,II组0.60±0.03,III组2.90±0.02。结论高氧液具有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Fas和Bcl-2介导的心肌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而实现。  相似文献   

7.
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即反复短暂结扎冠状动脉可缩小随后长时间缺血导致的心肌梗死面积,是迄今最有力的心肌保护措施之一。但是.由于缺血时限、个体差异等问题使其在临床的应用受限,因而研究药理性预处理产生缺血预处理效应成为研究的新方向。有研究证实阿片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胰岛素(insulin,RI)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及其相应基因的调控作用,评估RI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健康wistar大鼠5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盐水组(NS)、缺血再灌注胰岛素组(RI)。采用pulsinelli4血管阻塞模型,观察RI、NS在4,24,48h海马CA1区存活神经元数目,TUNEL阳性细胞数目,Bcl-2蛋白的表达,以观察比较缺血再灌注阶段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再灌注NS组CA1区神经元数目(36±6)个/mm2较再灌注RI组(88±9)个/mm2少(t=3.34,P<0.01)。再灌注后CA1区细胞凋亡数:4h时再灌注NS组(12±3)个/mm2高于再灌注RI(8±1)个/mm2和假手术组(2±1)个/mm2:组间比较,F=127.66,P<0.001。Bcl-2对海马CA1细胞凋亡评估4h时,再灌注NS组43.0±9.8,高于再灌注RI组24.0±5.4和假手术组2.7±0.8。结论全脑缺血再灌注时急用RI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凋亡,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神经元延迟性坏死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背景:研究表明,自由基增多致脂质过氧化是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因素。性味苦辛平,有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祛风通络功用的芸香科植物两面针提取物有抗氧化作用。 目的:观察氯化两面针碱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并分析其作用途径。 设计:随机对照实验。 单位:广西医科大学药理学教研室和化学教研室。 材料:选用健康Wistar大鼠60只,雌雄各半,体质量250~300g。氯化两面针碱(广西医科大学化学教研室提供,批号:20050609)。MS4000U生物信号定量记录分析系统(广州市龙飞达科技有限公司)。日立7170A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722N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盐酸维拉帕米(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20701,2mL/支)。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测定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产品)。 方法:实验于2004—06/2006—05在广西医科大学药理学教研室和化学教研室完成。①将心电图正常大鼠60只分性别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氯化两面针碱2,1,0.5mg/kg3个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假手术组:穿线不结扎,90min后结束实验;其余50只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阳性对照组、不同剂量氯化两面针碱组、模型组: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前10min经股静脉分别注射维拉帕米2mg/kg,氯化两面针碱2,1,0.5mg/kg,5mL/kg,等体积生理盐水。②再灌注的同时用标准肢体Ⅱ导联心电图连续监测,记录60min内各组心律失常类型、发生率及持续时间;并记录再灌注15min及60minST段的变化。③实验完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心肌酶学指标。分别用硫代巴比妥酸法与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心肌组织丙二醛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④两组间计量和计数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和X^2检验。 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大鼠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心电图ST段抬高程度、血清心肌酶学指标变化和心肌组织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比较。 结果:大鼠6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大鼠心律失常及心电图ST段抬高程度变化:1和2mg/kg氯化两面针碱组大鼠心律失常出现的时间明显迟于模型组(P〈0.05,0.01)。1和2mg/kg氯化两面针碱组和阳性对照组大鼠心律失常持续时间明显短于模型组(P〈0.05~0.01),各类型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少于模型组(P〈0.01),再灌注15和60min时ST段抬高程度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0.01)。②血清心肌酶水平:模型组心肌缺血再灌注60min后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1和2mg/kg氯化两面针碱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P〈0.05),且随氯化两面针碱剂量增加,下降幅度增加。阳性对照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0.01)。③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模型组心肌缺血再灌注60min后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1和2mg/kg氯化两面针碱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且随氯化两面针碱增加,上升幅度增加。④心肌组织丙二醛含量:模型组心肌缺血再灌注60min后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1和2mg/kg氯化两面针碱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且随氯化两面针碱增加,下降幅度增加;阳性对照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 结论:①1和2mg/ks氯化两面针碱能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推迟心律失常的发生时间并缩短其持续时间,降低再灌注15和60min时ST段抬高程度;该作用效果与维拉帕米相当。②1和2mg/kg氯化两面针碱能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酶的释放,减轻氧自由基损伤程度,起到保护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损伤的作用,且该作用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血管紧张素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醛固酮、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自由基代谢的变化及L-精氨酸对其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2/2006-06在江苏大学医学院机能学实验室完成。①实验分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30只大鼠造模成功。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0):心肌缺血再灌注组:开胸结扎冠脉,造成心肌缺血,60min后放松再灌注60min;L-精氨酸治疗组:于手术前4周灌胃L-精氨酸250mg/(kg·d),然后重复心肌缺血再灌注组操作;假手术组:完成操作后只穿线不结扎,观察2h作为对照。实验结束时心室取血6mL,摘取心脏,留取左心室心肌组织。②实验评估:检测大鼠血浆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和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含量及心肌细胞间黏附分子1蛋白表达。检测大鼠血清、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及心肌线粒体Na ,K -ATP酶、Mg2 -ATP酶、Ca2 -ATP酶活性。结果:3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肌缺血再灌注组血浆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含量明显升高(P<0.05~0.01),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含量降低(P<0.05);L-精氨酸治疗4周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含量低于心肌缺血再灌注组(P<0.05~0.01),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含量高于心肌缺血再灌注组(P<0.05)。②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肌缺血再灌注组血清、心肌丙二醛含量明显升高(P<0.05),血清、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降低(P<0.05 ̄0.01);用L-精氨酸治疗4周后血清、心肌丙二醛含量低于心肌缺血再灌注组(P<0.05 ̄0.01),血清、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高于心肌缺血再灌注组(P<0.05~0.01)。③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肌缺血再灌注组心肌线粒体Na ,K -ATP酶、Mg2 -ATP酶、Ca2 -ATP酶活性明显降低(P<0.05),心肌细胞间黏附分子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用L-精氨酸治疗4周后心肌线粒体Na ,K -ATP酶、Mg2 -ATP酶、Ca2 -ATP酶活性明显高于心肌缺血再灌注组(P<0.05),心肌细胞间黏附分子1蛋白表达低于心肌缺血再灌注组(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可能共同参与了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的发生,细胞间黏附分子1蛋白表达与糖尿病心肌损伤关系密切。L-精氨酸通过减少细胞间黏附分子1蛋白表达,起心肌保护作用。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存在自由基代谢异常,补充L-精氨酸后,可通过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ATP酶活性,降低丙二醛水平,减轻自由基损伤,改善心肌组织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二氮嗪对缺血-再灌流心肌细胞凋亡,以及对Bax、Bcl-2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21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 operation,SO),缺血-再灌流组(ischemia/reperfusion,IR)和二氮嗪处理组(Diazoxide,DI)。SO组和IR组静脉注射相应量溶媒,DI组12.5 mg/kg剂量静脉注射二氮嗪。10min后SO组不结扎前降支,4 h后取心脏,而IR组和DI组结扎前降支2 h,再灌流2 h。采用TUNEL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缺血心肌细胞凋亡和Bax、Bcl-2、Caspase-3表达,及心肌梗死范围。结果与SO组相比,IR和DI组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Bax、Bcl-2和Caspase-3蛋白阳性细胞指数明显升高(P<0.05);与IR组相比,DI组明显降低心肌细胞凋亡率(P<0.05)和Bax,Caspase-3蛋白阳性细胞指数(P<0.05),增加Bcl-2蛋白阳性细胞指数(P<0.05)。IR组心肌梗死范围为(36.9±2.3)%,DI组为(20.0±8)%,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二氮嗪通过上调Bcl-2表达,下调Bax及Caspase-3表达而减少在体大鼠缺血-再灌流损伤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电针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线粒体膜电位(△Ψm)及其介导的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60只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MIRI)和电针预处理组(EA),每组20只。Sham组、MIRI组均采用自制鼠衣捆绑,固定于自制鼠台7天,1次/天,20min/次,第8天,Sham组开胸暴露心脏50min后、MIRI组开胸缺血20min再灌注30min后取材。EA组,电针预处理"内关"(双侧)、"足三里"(双侧)、"关元"7天,1次/天,20min/次,第8天开胸缺血20min,再灌注30min后取材。采用TTC染色法测定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梗死的面积和重量,采用JC-1染色法检测△Ψm的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第二个线粒体衍生的半胱氨酸蛋白酶激活剂(Smac/Diablo)、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7(Caspase-7)、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9(Caspase-9)基因表达水平。结果:(1)心肌梗死面积和重量:与Sham组相比,MIRI组和EA组的梗死面积和重量均增加(均P0.05),且EA组的梗死面积和重量低于MIRI组(均P0.01)。(2)线粒体膜电位:与Sham组相比,MIRI组和EA组的红/绿荧光比值均明显下降(均P0.01);与MIRI组比较,EA组红/绿荧光比值明显升高(P0.01)。(3)Smac/Diablo基因表达水平:与Sham组相比,MIRI组和EA组的Smac/Diablo、Caspase-7、Caspase-9的基因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均P0.01);与MIRI组相比,EA组的Smac/Diablo、Caspase-7、Caspase-9基因表达明显下降(均P0.01)。结论:电针预处理可有效缩小心肌梗死范围,提高线粒体膜电位水平,下调促凋亡基因Smac/Diablo、Caspase-7、Caspase-9的表达,电针预处理的保护作用可能是基于改善线粒体膜电位水平、抑制Smac/Diablo介导的线粒体Caspase凋亡通路产生的。  相似文献   

13.
缺血后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02/05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实验室完成。选择健康SD大鼠48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后处理组,每组16只。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再灌注组,收紧结扎线缺血40min,放松结扎线再灌注240min;缺血后处理组,缺血40min后,再灌注10s,缺血10s,连续3个循环,然后再灌注239min;假手术组,开胸后穿线做套环,但不收紧结扎线。采用TUNEL技术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同时测定血清肌酸激酶活性和心肌梗死范围。结果:纳入动物48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血清中肌酸激酶活性的测定:再灌注结束后缺血后处理组和缺血再灌注组肌酸激酶活性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分别为(13.54±1.50),(20.72±1.58),(2.90±0.28)μkat/L,P<0.01],缺血后处理组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②心肌梗死范围:再灌注结束后缺血后处理组和缺血再灌注组心肌缺血区与左室面积比值无明显差异,缺血后处理组心肌坏死区与缺血区比值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分别为26.1±6.7,40.2±7.2,P<0.01)。③心肌凋亡细胞计数:再灌注结束后假手术组未见明显细胞凋亡(<5%),缺血后处理组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分别为(12.5±2.9)%,(21.3±3.8)%,P<0.01]。结论:缺血后处理可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葛根素联合曲美他嗪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曲美他嗪组、葛根素联合曲美他嗪组(联合组),每组12只。对照组不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模型组、曲美他嗪组、联合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90 min,松解120 min制备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模型,并于再灌注结束即刻,依次由尾静脉分别注射生理盐水、曲美他嗪、葛根素联合曲美他嗪,再灌注120 min后,取血检测心肌过氧化物酶、丙二醛和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并观察心电图ST段抬高指数。结果联合组、曲美他嗪组血清肌酸激酶、过氧化物酶和丙二醛活性低于模型组(P<0.01),ST段抬高指数低于模型组(P<0.05);联合组血清肌酸激酶活性低于曲美他嗪组(P<0.05)。结论葛根素联合曲美他嗪可减轻SD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apelin-13对离体Wistar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后的作用效果及机制。方法 55只大鼠随机分为五组:正常组(N组)、apelin-13+正常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apelin-13+缺血再灌注组(A/I-R组)及经典后处理组(I-Post组)。N组持续正常液灌流150 min;apelin组给予含apelin-13(500 nmol/L)正常液持续灌注150 min;I-R组正常液稳定灌流30 min后,结扎前降支30 min,继以正常液再灌注90 min;A/I-R组给予含apelin-13(500 nmol/L)正常液再灌注20 min,继而以正常液灌流70 min;I-Post组再灌注前行经典后处理(30 s再通30 s缺血,共3次循环)。记录分析左心室发展压(LVDP)、再灌注心律失常(RA)、心肌梗死面积、各组L型钙通道蛋白α1c亚单位及钠通道蛋白Vα亚单位的表达水平。结果 (1)与N组相比,给予apelin后(即A组)LVDP明显增高(P<0.05),而进行缺血再灌注处理后LVDP均持续下降,但apelin-13及后处理均可减缓其降低,二者对LVDP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对RA的影响:A/I-R组较I-R组RA评分降低(P<0.05),A/I-R组与I-Post组间R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对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A/I-R组心肌梗死面积较I-R组减小(P<0.05),A/I-R组与I-Post组间心肌梗死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间心肌钠、钙通道蛋白表达无差异。结论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时apelin-13可减少再灌注损伤,改善缺血再灌注后心脏泵功能,减少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缩小梗死面积。apelin-13再灌注具有与经典后处理相似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并不是通过改变心肌钠、钙通道蛋白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LV Yun-bo  曾秋棠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6):2764-2766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选择30只健康SD大鼠,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后再通的方法复制心肌缺血再灌注的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缺血/再灌注(I/R)组(n=10)和药物(依达拉秦)组(n=10)。检测各组3h后心肌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并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局部凋亡相关因子Bcl-2、Fas的表达,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中反映氧化损伤程度的MDA明显升高(P〈0.01),抗氧化酶SOD则明显减少(P〈0.01),Fas含量升高(P〈0、01),Bcl-2含量明显减少(P〈0、01);药物组较I/R组MDA含量明显减少(P〈0.01),SOD活性显著增加(P〈0.01),Fas含量明显降低(P〈0,05),Bcl-2含量明显增加(P〈0.01)。结论:依达拉奉具有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Bcl-2和Fas介导的细胞凋亡而实现  相似文献   

17.
心肌sMiMi-CK基因蛋白质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本实验拟观察sMiMi- CK基因表达产物对大鼠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提取纯化sMiMi- CK基因蛋白质,建立大鼠离体心肌缺血/ 再灌注模型,以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变、能量代谢、自由基为指标观察其保护作用。结果 sMiMi- CK蛋白能明显保护缺血心肌超微结构,减轻线粒体内钙超载,明显提高ATP、ADP、AMP水平,减少羟自由基的生成。结论 sMiMi- CK 蛋白对缺血/ 再灌注的大鼠心肌细胞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从而为缺血性心脏病的基因治疗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60只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sham组)、缺血再灌注对照组( I-R组)和瑞芬太尼不同剂量后处理组(RPO1、RPO2、RPO3组),RPO1、RPO2、RPO3组再灌注之初分别以2、4、6μg/kg静脉泵注5 min,停止5 min,重复进行三次。实验结束后留取左室心肌组织标本,光镜下观察心肌组织的病理变化;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法( TUNEL)检测各组心肌细胞的凋亡指数(AI);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心肌细胞色素C(CytC)含量。结果①光镜观察:RPO组大鼠的心肌组织损伤程度明显低于I-R组。②RPO组心肌细胞AI明显低于I-R组(P<0.05),各RPO组之间心肌组织AI呈剂量依赖性(P<0.05)。③RPO组心肌细胞胞浆中的CytC含量明显低于I-R组( P<0.05)。结论①瑞芬太尼后处理可以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②瑞芬太尼三种不同浓度后处理对减轻心肌组织损伤有明显的差别。③瑞芬太尼后处理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预处理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影响,探讨其对心肌的保护机制.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12只),缺血再灌注组(14只)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辛伐他汀预处理组(14只)用辛伐他汀20 mg/(kg·d),溶于生理盐水中灌胃,每组再平分为2组,分别再灌注30,90 min.所有动物均灌胃14 d,1次/d,第15天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4的动态变化.结果:预处理组心肌组织髓过氧化物酶、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4水平在再灌注30,90 min各时段均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结论:辛伐他汀通过改善内皮功能和抗炎作用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N-钙黏蛋白在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脏中的表达分布特征与心肌结构功能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4-10在新乡医学院形态实验室完成。①选择出生后3~5个月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7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9只:正常对照组、心肌缺血组和心肌缺血再灌注组。②麻醉大鼠,暴露心脏,在肺动脉圆锥与左心耳间,离冠状动脉起始约2mm处穿线进行结扎,造成急性心肌缺血,分别做缺血30,45,60min的不同处理(心肌缺血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同心肌缺血组处理,在心肌缺血30min后松开结扎线,再灌注30和60min。正常对照组只做穿线不作结扎。③模型制作完毕,处死大鼠,迅速取心脏病变部位,制成常规石蜡包埋切片,以备组织学检查。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大鼠的心肌细胞钙黏蛋白的表达。结果:大鼠27只均进入结果分析。正常对照组细胞N-钙黏蛋白免疫标记呈阶梯形典型的集中分布于心肌细胞成熟的端闰盘处。镜下观察缺血30和45minN-钙黏蛋白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缺血60min后,心肌细胞分布混乱,肌膜出现破损,钙黏蛋白在心肌细胞闰盘处的表达减少。缺血30min,再灌注30和60min后,心肌细胞端闰盘处N-钙黏蛋白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也不明显。结论:①N-钙黏蛋白的降解和分布模式的改变是急性缺血后心肌在分子水平上发生的最初重构,也是心肌细胞间机械偶联失常和收缩功能异常的解剖学基础。②短时间的缺血再灌注可使心肌代谢迅速改善并恢复正常,N-钙黏蛋白的表达变化反映了心肌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