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头颈部恶性肿瘤的手术目的 ,在于提高病人的生存率 ,而肿瘤术后组织缺损的修复 ,可以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修复手术有可能恢复其解剖形态和功能。而轴型皮瓣可以提高修复的成功率。现将我们科 1987~ 1997年轴型皮瓣应用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共 4 4例病人 ,男 32例 ,女 12例 ,年龄 2 4~ 67岁 ,平均 51.7岁 ,皮瓣全部成活 38例 ,皮瓣全部或大部分坏死 6例 ,成功率 87% ,具体如表 1。表 1 44例头颈肿瘤术后缺损皮瓣修复的临床资料皮瓣修复区域腮腺癌 口底舌下腺癌上牙龈癌下牙龈癌 舌癌颊癌 上颌骨恶性肿瘤 喉癌胸锁乳突肌皮瓣 3 3 12…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晚期上颌窦肿瘤扩大切除术后组织缺损的修复,以提高其5年生存率。方法 利用带血管蒂的胸大肌肌皮瓣或下斜方肌肌皮瓣修复组织缺损。结果 8例晚期上颌窦肿瘤患者经手术扩大切除病灶后,5例采用胸大肌肌皮瓣,3例采用下斜方肌肌皮瓣一期修复组织缺损,均获愈合。5年生存率达40%,结论 胸大肌肌皮瓣和下斜方肌肌皮瓣是目前修复上颌窦肿瘤术后组织缺损较常用的组织瓣。由于前者供血可靠,操作简单,肌皮瓣易成活,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头皮损伤、头皮肿瘤切除所致较大面积头皮缺损(直径3.0~7.0 cm)一期修复的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7年5月湘南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外伤性头皮缺损12例、头皮肿瘤切除26例所致的头皮缺损的临床资料,都采用头皮滑行皮瓣缝合头皮一期修复头皮缺损.结果 38例患者头皮缺损都一期修复头皮缺损,伤口甲级愈合,头发生长良好不影响外观.结论 采用头皮滑行皮瓣手术方法,一期修复直径3.0~7.0 cm较大面积的头皮缺损,保留生发功能,不影响患者外观,住院时间短,疗效显著,手术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以临近组织瓣修复下咽癌术后环周及近环周缺损的方法 .方法 利用带状肌瓣、残喉组织瓣、残喉气管组织瓣、椎前筋膜等临近组织瓣修复20例下咽癌术后环周及近环周缺损.结果 全部病例恢复吞咽功能.咽漏6例,皆在1个月内愈合.1、3年生存率分别是90%、25%.结论 对于下咽癌术后环周及近环周缺损病例,临近组织瓣修复有其实用性和局限性,应根据缺损的大小选择合适的修复方式. 相似文献
6.
7.
颅底恶性肿瘤术后组织缺损I期修复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颅底区手术后骨及软组织缺损的I期修复重建方法。方法对38例颅底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切除所致颅底软硬组织缺损进行了I期修复,修复材料主要为带蒂斜方肌下部岛状肌皮瓣8例,带蒂胸大肌下部岛状肌皮瓣5例,带蒂颞肌复合组织瓣或带蒂颞肌筋膜帽状腱膜瓣+骨块+游离皮片共17例,额肌复合组织瓣7例,前臂皮瓣血管吻合游离移植1例,组织瓣面积8cm*10cm-7cm*25cm,结果组织瓣成活率89.47%(34/38例),术后并发症率18.4%(7/38),其中肌皮瓣部分坏死10.5%(4/38),脑脊液漏5.2%(2/38),颅内感染2.6%1/38例),均经对症治疗后疹愈。结论 颅底组织缺损采用显策外科技术I期修复重建能够有效地预防严重的手术后并发症,尤以带血管蒂组织瓣转位移植术修复重建颅底区组织缺损的方法具有组织瓣存活率高,易掌握和可靠性强等优点,可做颅底区修复重建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颊脂垫的解剖观察,探讨颊脂垫瓣在口腔邻近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将带蒂颊脂垫瓣游离后疝入邻近缺损进行组织修复。结果所有转移颊脂垫瓣全部成活,3月后全部黏膜化。结论颊脂垫瓣作为一种可牺牲的组织瓣,其血运丰富、损伤小、操作方法简单、制备容易,在修复其邻近组织缺损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10.
14例晚期头颈部恶性肿瘤切除后用胸大肌肌皮瓣、斜方肌肌皮瓣、游离前臂皮瓣、游离空肠、胃以及带蒂游离髂骨皮瓣等修复,取得较好效果。较大术腔的整复,取材时原则上需做到保护血供、邻近取材及以需定供等。 相似文献
11.
胸锁乳突肌肌皮瓣修复肿瘤术后口底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胸锁乳突肌肌皮瓣在肿瘤术后口底组织缺损修复的适应征及临床效果.方法:对32例口腔肿瘤患者在扩大根治术后所致的口底缺损,用胸锁乳突肌肌皮瓣修复.结果:除1例胸锁乳突肌肌皮瓣发生远端部分坏死,肉芽组织生长修复外,其余均成活良好.其中8例出现肌皮瓣表皮脱落后再上皮黏膜化愈合;2例颌下出现少许积液抽取后愈合.随访1~5年,口底形态及功能恢复良好,舌活动良好,未见肿瘤复发或淋巴结转移.结论:胸锁乳突肌肌皮瓣血供恒定,易成活,与肿瘤为同一术野,取用方便,创伤少.掌握好适应证可作为口底缺损功能性修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颏下岛状皮瓣(SIMF)和游离皮片(FSG)在修复老年患者颊癌术后颊部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44例老年颊癌患者行颊癌根治术和颈淋巴清扫术后同期分别应用颏下SIMF(n=19)和FSG(n=25)修复颊部缺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颊部外形恢复程度、开口受限程度、语音功能、咀嚼功能等情况。结果 SIM F组1例出现皮岛坏死,清创后发现肌瓣血运良好,其余全部成活,皮瓣移植成功率94.7%(18/19),供区直接拉拢缝合FSG组的移植成功率为100.0%(25/25);SIMF组所有病例术后12个月随访,颊部外形恢复程度、张口受限程度、语音功能、咀嚼功能均优于FSG组( P<0.05)。FSG组有1例术后5月出现原发灶复发。两组间在复发转移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颏下SIMF适合老年患者颊癌切除术后组织缺损的修复,提高了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声门癌扩大部分喉切除转门肌皮瓣修复缺损喉腔术后患者的嗓音恢复情况.方法:应用计算机Dr. Speech嗓音测试康复系统嗓音分析法评价患者手术前后的嗓音变化.结果:术后1个月,患者嗓音各项参数值(Jitter、Shimmer及NNE)与术前相比略差,但除NNE (P<0.05)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患者嗓音各项参数值综合评价好于术前.结论:转门肌皮瓣修复扩大部分喉切除术后喉腔缺损,可获得较好的嗓音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气管内肿瘤切除与气道重建术的麻醉经验。方法对1997年1月~2002年5月间23例行气管内肿瘤切除与气道重建手术的麻醉处理进行分析。根据肿瘤部位(上、中、下段)、大小和气管阻塞程度决定麻醉和气道处理。结果全组无1例麻醉意外。术中5例(21.7%)出现脉搏氧饱和度(SpO2)<90%,经多次吸痰、鼓肺后,SpO2回升至95%以上。术毕17例(73.9%)通气良好,SpO2>95%,清醒后拔管;另6例(26.1%)带气管导管留外科ICU观察,于术后24h内拔管。结论气管内肿瘤切除术麻醉方法的选择,应根据肿瘤部位、大小、气管阻塞程度以及与邻近组织的关系而定,术中麻醉处理的关键在于既要维持良好的通气功能,又要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设计一种适合于下唇大部分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 在Berard的下唇矩形切除术的术式上进行改良.形成一种新的下唇滑行瓣修复术。结果 5例下唇癌切除、改良下唇滑行瓣即刻修复的患者,术后下唇外形(即唇高、下唇的厚度、前庭沟的深度)均无明显改变。结论 改良的下唇滑行瓣修复术较适用于下唇缺损范围在l/2—2/3者。 相似文献
16.
四肢一次性切痂自体微粒皮移植术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寻找大面积深度烧伤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24例大面积深度烧伤于伤后3~6d行四肢一次性切痂、自体微粒皮移植术修复创面。结果 ①24例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有20例存活,其中微粒皮成活及覆盖创面90%以上者12例、70%~90%者8例。②5~7d后,异体皮表皮层出现疱状变性;2周左右,异体真皮出现黑色斑点,4~6周形成痂皮脱落,其下为新生表皮覆盖。③随访2年见愈合后的创面平整、光滑、有弹性。结论 四肢一次性切痂微粒皮移植术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切实可行、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分析上颌骨缺损的类型及修复方法,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统计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1985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107例上颌骨缺损病例的Brown分类及其修复方法。结果:1107例中可按Brown分类的1104例缺损中,最常见的为2a类缺损(559例,50.6%)。1107例患者中,自体组织移植修复349例,修复体修复443例,未修复107例,失访208例。应用游离皮瓣修复上颌骨缺损的比例呈增长趋势,修复体的应用呈下降趋势。上颌骨缺损重建最常用的游离皮瓣为腓骨瓣和前臂皮瓣,股前外侧皮瓣和腹直肌皮瓣较多应用于大型缺损。结论:上颌骨缺损的类型中,最多见的为Brown 2a类缺损;游离组织瓣已成为上颌骨缺损重建的最常用方法,可根据上颌骨缺损类型选择相应的游离组织瓣。 相似文献
19.
20.
上颌骨是面中份结构的基石,毗邻口腔、鼻腔、上颌窦及眼眶,参与上颌 眶 颧骨复合体等重要的面中份结构的组成。由于肿瘤、外伤或先天性畸形造成的上颌骨缺损,不仅严重影响患者外形,而且直接导致患者的语音、咀嚼、吞咽等生理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上颌骨及面中份解剖结构的复杂性,使得上颌骨缺损的修复与重建一直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难题[1]。
1999年以来,本课题组在国内率先开展应用游离组织瓣功能性重建上颌骨缺损的系统研究,提出游离腓骨瓣功能性重建上颌骨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适应证及围手术期处理原则。同时,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探讨腓骨瓣重建上颌骨缺损的生物力学基础,对患者术后的语音功能、咀嚼功能、生存质量及供区并发症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评价,客观反映了该方法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了上颌骨缺损修复重建的临床治疗水平[2-7]。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