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试规模条件下,以有机生活垃圾与植物废弃物为原料,考察堆肥过程重金属形态变化。结果表明:重金属Pb、Cd和Zn由其它形态向Fe-Mn结合态转化,堆肥结束时,Fe-Mn结合态分别占各自总量的56.0%、48.7%和64.1%;残渣态的Ni向有机结合态和Fe-Mn结合态转化,堆肥结束时,Ni主要以残渣态和有机结合态存在;Cu和Cr主要以残渣态存在,分别占各自总量的64.9%和77.5%。堆肥会使重金属Pb、Ni、Cu和Zn的生物有效性略微增加,而Cr的生物有效性则出现了下降。源分类收集垃圾堆肥样中各种重金属含量均低于混合收集垃圾堆肥样,说明采用源分类方式收集生活垃圾进行堆肥处理,可有效控制堆肥产品中的重金属含量。  相似文献   

2.
通过交替式好氧厌氧堆肥处理造纸污泥试验,研究氮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堆肥初始的中高温期,主要是堆体中的有机氮转化为氨氮;之后的降温期和腐熟期是硝态氮形成的主要阶段;总氮在整个堆肥阶段呈上升趋势.无机氮(NH3-N,NO-3-N)可以直接被作物吸收,是污泥堆肥中的主要氮素形态,因此减少堆肥初期氨氮的挥发,增加腐熟阶段NO-3-N的形成,以及降低滤液中无机氮的流失是提高造纸污泥堆肥肥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污泥好氧堆肥不同阶段通风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通风控制对污泥好氧堆肥堆体温度变化的影响,分析了堆体温度变化曲线与合理通风量之间的关系。并根据不同学者的研究结果,提出污泥好氧堆肥合理通风量及控制方式,指出在污泥好氧堆肥堆体起爆阶段采用微量0.01m3/(m3.min)通风,缓慢升温阶段通风量为0.02m3/(m3.min),快速升温期通风量为0.04m3/(m3.min),高温维持期通风量为n17m3/(m3·min),降温期通风量为0.04m3/(m3·min)。通风控制采用温度反馈一时间联合控制方式,通风间隔为20min。  相似文献   

4.
城市污泥反应器堆肥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强制通风好氧静态方式对城市污泥进行堆肥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调节城市污泥水分和C/N,经过好氧反应器堆肥处理,污泥有机质发生降解,TN、TP和TK含量都呈上升趋势,VS和有机碳分别达到60%和30%的稳定状态,种子发芽指数达到100%左右,有效杀灭病原菌,实现城市污泥无害化、稳定化和减量化的要求.腐熟的污泥堆肥成为高价值的农用产品.  相似文献   

5.
6.
调查分析了太原市四个处理生活污水为主的污泥和生活垃圾中重金属的平均含量,除锌以外,铜、铬、镉、铅、铬、砷均低于国家污泥与垃圾农用控制标准。通过两年的栽和田间试验证明按常量用于农田施肥不会造成土壤污染。城市污泥与垃圾用于施肥是一种廉价的处理方式,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卫生。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不同比例的污泥与秸秆混合物在堆肥过程中温度、总氮、氨氮、总磷、有效磷等物质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堆肥过程中堆体内温度存在空间差异,中心温度与边缘温差最大达到12℃;总氮始终呈下降趋势,氮素损失原因在于有机氮的矿化和氨的持续性挥发,氨氮挥发主要发生在堆肥前10 d;由于有机物的降解,使得总磷在堆肥过程中得到"浓缩",总量呈上升趋势,随着堆体内微生物的作用使得有效磷的含量也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8.
城市污泥堆肥土地修复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城市污泥堆肥在园林绿地、农田土壤、土地修复等领域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土地利用中存在的土壤重金属积累、臭气污染、养分含量低、肥效慢等主要问题,探讨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城市污泥与垃圾作为肥源对农作物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城市污水污泥和污泥堆肥(污泥:生活垃圾=1:1)的施用对作物品质的影响.2年的盆栽实验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亩施污水污泥5000kg和污泥堆肥16000kg的条件下,玉米、谷子、白菜等可食部分中的蛋白质、脂肪、糖的含量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变化.Pb、Cd、Hg、As等重金属元素在玉米、谷子籽实和白菜叶子中无明显积累,未超过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微量元素Zn在上述作物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从而改善了作物可食部分的品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胜利油田污水厂污泥泥质的全分析、对生活污泥进行好氧堆肥研究、污泥好氧堆肥产品的土地利用效果评价,得出油区城市污水厂的生活污泥产品可以用做土壤改良剂。  相似文献   

11.
城市污泥中重金属的去除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简述了全国范围内污泥中重金属赋存水平以及污泥施用到农田后重金属产生的危害,重点阐述了采用物理、化学、微生物方法去除污泥中重金属,并对这几种方法的去除效率、处理成本以及环境安全性进行了比较,最后展望了今后进一步研究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城市污泥的污染特性和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危害。利用扫描电镜,x荧光分析仪,原子吸收光谱等现代分析技术对上海某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中复杂的化合物的形貌及无机化合物的物种进行了综合分析,确定了痕量重金属的存在状态,为控制、处理和资源化污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动电技术修复城市污泥中重金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动电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电渗透、电迁移、扩散作用、电泳和电解反应)作了详细地介绍,分析了影响动电技术修复污泥中重金属的主要因素,包括电解液的组成和pH值、污泥性质、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存在形态、电压、电流与电极等。探讨了动电技术修复污泥中重金属的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对动电技术应用于修复污泥重金属的前景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动电技术去除重金属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几种动电技术工艺,并总结了动电技术处理城市污泥中重金属的应用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5.
酸化污泥中重金属在电动力作用下的去除率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了长沙市某污水处理厂污泥中重金属分布.对污泥样品用HNO3进行酸化处理,酸化后pH值为3.2、1.9.分析了酸化处理后Cd、Zn、Cu在污泥中的形态分布.重点研究了酸化污泥中的Cd、Zn、Cu在电动力作用下的去除率.酸化污泥在电动力的作用下,经过5 d后,Cd、Zn的去除率明显提高,Cu的去除率提高相对较少.针对我国污泥中Zn含量较高的特点,提出在污泥厌氧消化处理时,同时用电动力处理污泥中的重金属,可大大提高重金属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16.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leaching characteristics of heavy metals from artificial soils composed of sewage sludge and fly ash. A leaching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over a period of 90 days. The leachates from artificial soils were collected every 15 days, and the concentrations of cadmium, lead, copper, zinc, chromium, and nickel in leachates were determined. Results showed that pH values of the artificial soils leachate were stable, ranging from 6.71 to 7.62 at the end of the experiment. Except of the cadmium, the concentrations of chromium, nickel, and copper in leachates of the artificial soils reached a stable level at the end of the experiment. The final concentrations of copper in leachates varied from 27.1 to 127.5 μg L−1, which was lower than European threshold value for drinking water, (1,000 μg L−1), while final nickel and chromium concentrations in leachates exceeded the European threshold ones. Amorpha fruticosa and Robina pseudoacacia grown in the artificial soils had different effects on cadmium, nickel, chromium, and copper leaching behavior. Amorpha fruticosa resulted in higher Ni and Cu concentrations in leachates, while Robina pseudoacacia enhanced leaching concentration of Cr.  相似文献   

17.
Bulletin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oxicology -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lignin sources on humic substance formation during composting, this study selected tw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