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RGD序列肽偶联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综述并介绍RGD序列肽与多酸、抗癌药、CM—Chitin、PEG、PEU、EAA、CEMA等偶联物的合成方法。其合成一般采用缩合剂将肽和其他组分连接起来,偶联物的生物活性较其非偶联物强,是很有前途的多肽类药物,值得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2.
含 RGD 四肽的合成与功能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在血小板依赖的血栓形成中,纤维蛋白与血小板表面GP IIb/IIIa受体结合是重要步骤。在受体识别中,RGD(Arg-Gly-Asp,精·甘·天冬)是关键序列。含RGD多肽的竞争抑制作用,表现为抗血栓作用。本文合成了RGDS,RGDV和RGDF3种四肽;测定了它们的舒血管活性和抗血栓活性;讨论了溶液中的构象对生物活性的影响。在大鼠血栓模型上,用5.0μmol·kg-1剂量,RGDS和RGDV无明显的抗血栓作用。用25μmol·kg-1剂量,RGDF的抗血栓作用有明显的统计意义。该结果与它们在溶液中的构象相关。3种四肽对主动脉条的舒血管作用体现另一种趋势,RGDS和RGDV显示明确的舒血管活性。小剂量时RGDF的舒血管作用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固相肽合成方法制备RGD肽类似物。方法:用NSG残基Ida代替Asp,用酰甲胺或酰乙胺代替c末端的羧基,生成N取代类肽型的产物。结果:五个RGD肽类似物结构经LC—MS分析证明,总收率均在85%以上。结论:通过本合成工作,为建立经济、可行的类肽合成提供了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4.
P6A和RGD杂交肽的构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Biosym公司的Discover程序计算了P6A-RGDS,P6A-RGDV,P6A-RGDF,QP6A-RGDS,QP6A-RGDV和QP6A-RGDF6种九肽在真空中、水中和正辛醇中的优势构象对应的能量。发现优势构象的总能量水平能反映这些九肽与GPⅡb/Ⅲa受体结合的情况,从而为以GPⅡb/ⅢPa受体为靶点的含RGD多肽药物设计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张建玲  李忠东 《中国药师》2010,13(4):456-458
目的:考察小分子靶向肽(RGD):C与力达霉素的偶联物的抗肿瘤作用。方法:MTr法观察偶联物和力达霉素在体外对人口腔鳞癌KB细胞、人乳腺癌MCF-7细胞以及人肝癌Bel7402细胞的细胞毒性。克隆形成法观察其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克隆形成的抑制作用。采用C57BIM6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模型观察其实验治疗作用。结果:MrlT法结果表明,偶联物对人口腔鳞癌KB细胞、人肝癌Bel7402细胞和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细胞毒性比力达霉素分别下降13倍、46倍和186倍。克隆形成法表明.偶联物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的克隆形成抑制率比力达霉素下降10倍。0.2,0.1,O.05mg·kg-1偶联物对C57BL/6小鼠Lewis癌皮下原发瘤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5.8%,25.6%和10.3%;0.05mg·kg-1素对肿瘤生长的抑制率为32.4%。0.2,0.1,0.05mg·kg-1偶联物对小鼠Lewis癌肺转移的抑制率分别为69.6%,50.5%和34.2%,0.05mg·kg-1达霉素、0.05mg·kg-1力达霉素+1mg·kg-1(RGD):C肽的抑制率分别为53.3%和54.9%。结论:按等细胞毒性剂量来计算,偶联物体内抗肿瘤活性和抗肿瘤转移活性比力达霉素强,提示小分子靶向肽RGD与力达霉素偶联后发挥了一定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6.
RGD肽是含有精氨酸-甘氨酸-门冬氨酸(Arg-Gly-Asp)序列的一类短肽,能和细胞表面的整合素受体特异性结合.整合素受体,尤其是αvβ3高表达于脑胶质瘤等肿瘤细胞表面,而在成熟血管内皮细胞呈低表达.因此,在脑胶质瘤的靶向治疗和显像研究中外源性RGD肽与肿瘤细胞表面的整合素受体的竞争性结合得到广泛研究.本文综述了RGD肽介导的脑胶质瘤靶向治疗及显像的典型方法及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为拓展马蹄金素(MTS)二肽衍生物结构多样性,以获得新型抗乙肝病毒活性目标分子,本文采用生物电子等排体替换法,将MTS二肽衍生物中容易水解的酰胺键以含有三氟甲基取代的甲氨基单元替换,设计合成了新型氟代MTS二肽模拟物。所有目标化合物均通过~1H NMR、13C NMR、19F NMR、HRMS或ESI-MS进行了结构确证,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了化合物10′的晶体结构,并以HepG2 2.2.15细胞模型对其进行了体外抗乙肝病毒(HBV)测试,结果显示所有目标化合物对HBV DNA的复制均有抑制作用, 14e、14f、14k的IC50值分别为0.37、0.29、0.79μmol·L-1。  相似文献   

8.
RGD均叉肽合成及其对高转移肿瘤细胞的黏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设计并合成RGD均叉肽α-精甘天冬氨酰-ε-精甘天冬氨酰赖氨酸甲酯。方法:采用固相法合成,观察目标化合物对PG细胞和LA795细胞的黏附抑制作用。结果:总收率42%,目标化合物结构经质谱鉴定。当RGD均叉肽浓度达25μg·mL-1与肿瘤共同温育48 h开始表现黏附抑制作用,并呈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结论:本实验合成的目标化合物对肿瘤细胞具有黏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RGD肽介导阿魏酸脂质体的大鼠体内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RGD介导的阿魏酸脂质体体内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为动物模型,川芎嗪为阳性对照药物,以SOD活力、MDA含量、T-AOC含量为指标,评价阿魏酸载入RGD脂质体后的抗氧化活性。结果:SOD活力测定结果表明,阿魏酸普通脂质体组提高SOD活力的作用强于川芎嗪注射液组,RGD阿魏酸脂质体组SOD活力比普通脂质体组高3倍,比阳性药物组高3.38倍;T-AOC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普通脂质体组提高T-AOC含量的能力显著高于阳性药物对照组,RGD阿魏酸脂质体组T-AOC含量分别为阿魏酸注射液组5倍,普通脂质体组3倍,川芎嗪组3.4倍;MDA含量测定结果表明,RGD脂质体组降低MDA含量能力显著高于阿魏酸注射液组、阿魏酸普通脂质体组及阳性药物对照组。结论:将阿魏酸载入RGD介导的脂质体可显著提高其抗氧化活性,对脑缺血再灌注具有比普通脂质体及阳性药物更显著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0.
多肽模拟技术是一门多门类、多学科相互渗透的新兴技术。抗体非肽小分子模拟物能克服抗体在体内不稳定、不能口服、具有免疫原性的缺点。抗体模拟是开发新药的一种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牛磺酸钠棉酚合成的新工艺,并进行了其初步抗病毒试验研究。结果显示,新工艺合成的产品质量和稳定性均好;在实验条件下,只有在小病毒量感染时,牛磺酸钠棉酚才具有较好的活性。  相似文献   

12.
用水杨酸为原料制备水杨酰氯,再以甲苯-乙酸乙酯为溶剂,在一定pH值条件下与对-氨基酚反应得利胆酚,产品总收率85%。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13.
含有RGD序列多肽构效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含RGD多肽的构效关系。方法:采用分子力学和量子化学方法对某些含RGD序列多肽的化学结构进行分子模拟和量化计算。结果:优化了各化合物的空间结构,得到了优势构象和优势构象的能量,研究了分子的电荷分布,前线轨道能量等。结论:借助于理论计算可解释含RGD(Arg-Gly-Asp)序列多肽的构效关系,确定了多肽与受体结合时的活性位点,对其活性差异给予较好的分析,可望为合成具有更高活性的含RGD序列多肽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Gould-Jacobs法合成了多氟喹诺酮(Fleroxacin)及9个类似物,其中5个化合物尚未见报道。测定了这些化合物的体外抗菌活性,并由抑菌结果对其构效关系作了初步的说明。  相似文献   

15.
N-羟甲基烟酰胺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洪奎  郭奇珍 《药学学报》1992,27(8):629-631
1933年,Graf发现:如果在烟酰胺的氮原子上引入一个羟甲基,就可以获得一种对治疗胆囊炎有效的新药物——N-羟甲基烟酰胺(Ⅰ)。此后,国内外化学和药学工作者在Ⅰ的合成、检测和效能等方面做了许多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仍存在不少问题。 我们对Ⅰ的合成方法进行了研究,认为采用烟酰胺与甲醛缩合反应合成Ⅰ是一条比较合  相似文献   

16.
金丝桃甙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丝桃甙的合成研究蒋忠良,朱胄远,伍越环,王钟,周维善(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系,合肥230026;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上海200032)金丝桃甙(Ⅰ)有抗过敏、解痉、抗胃溃疡和利尿等作用,且有显著止咳,降血压,降低胆固醇效果,无副作用(1~3)...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DL-苯丙氨酸的合成,其中,用相转移催化法进行乙酰氯基丙二酸二乙酯的苄基化反应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洛非西定的合成工艺。方法:以二氯苯酚和2-氯丙腈为起始原料,经成醚,环合和成盐反应三步得到目标化合物。结果:总收率为42.4%,质量合乎要求。结论:该工艺可用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19.
硫普罗宁的合成工艺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丙酸制成酰氯,经α-溴代后与甘氨酸缩合得α-溴代丙酰甘氨酸,再与二硫化钠反应,经锌粉还原即得硫普罗宁。总收率以丙酸计为2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