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汶川大地震中伤员阶梯救治原则探讨   总被引:17,自引:10,他引:7  
目的 探讨阶梯救治原则在地震灾害紧急医疗救援中的应用价值和方法改进.方法 对参加四川汶川大地震的现场医疗急救、前方医院和后方医院的医疗工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现场救治伤员4 689例次,处置危重伤员413例,完成清创术等各类手术197例,3例重伤员死亡,开放伤口感染率近80%;前方医院收治伤员1 400多例次,完成手术200台次,抢救危重伤员110例次,截肢率3.0%,伤口感染率66.8%;后方医院为125例伤员开展了1-5次/部位的确定性手术治疗,术后无医院感染,无死亡,无截肢.结论 阶梯救治原则是重大自然灾害批量伤员救治的基本原则,急救人员应尽早开展现场急救;后送力量是保障救治成功率的重要因素,完善伤票制度能显著提高救治效率;前方医院主要开展生命支持、创面处理和简单骨折的救治工作;确定性专科治疗应在后方医院进行.  相似文献   

2.
空运医疗后送中眼部急症需要眼科医师及时辨认并紧急处置,以最大限度地重建伤员视功能。笔者通过总结国内军事演练以及国外军事战争中空运医疗后送常见的眼科急症,包括开放性眼外伤、眶腔综合征、眼化学伤、眼球钝挫伤、热烧伤、角膜溃疡等,以期对其特点及处置进行总结。空运医疗后送过程中以上任何一种急症的出现,均需要眼科专科医师紧急处置并考虑将航班转移到最近的眼科专科救治机构。  相似文献   

3.
战时成批烧伤的特点与组织救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宏 《人民军医》2006,49(10):580-582
战时成批烧伤的特点是伤员多、合并伤多、伤情复杂、专科救治难度大、病死率高,同时还存在环境恶劣、技术力量薄弱、设备简陋、器械及药品供应紧张、后送困难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成批烧伤救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批烧伤为突发性事故所致,具有伤员多、伤情重、合并伤多、病情复杂等特点,救治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如专科技术力量与病人数量的矛盾,病人与医疗器材和药品的矛盾等,既要集中力量抢救危重病人,又要照顾一般伤员,故治疗难度很大[1]。1993年11月~1997年...  相似文献   

5.
波黑战争中肢体火器伤救治的某些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赖西南 《人民军医》1997,40(8):444-445
历时四年多的波黑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欧洲爆发的持续时间较长、伤亡较大的内战。这场战争大约使数万人丧生,数十万人受伤,200多万人流离失所。在火器伤救治方面,由于这场战争战线相对稳定,救治医院距离前线较近,伤员常能在伤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内送至具有专科救治能力的医院。同时,由于救治能力缺乏,不少伤员又难以得到及时治疗,因而波黑战争火器伤救治具有某些特点,我们将其中肢体软组织、骨及血管火器伤救治的一些特点综述如下。1肢体火器伤概况Rooyen等[1]报告,在波黑战争中收治的170例伤员中,上肢火器伤21.7%,下肢伤…  相似文献   

6.
爆炸恐怖袭击与应急医学救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各种恐怖活动中,爆炸恐怖最为多见。本文介绍了当今国际爆炸恐怖袭击的现状及我国面临的现实威胁,系统阐述了爆炸恐怖袭击的种类、所致损伤的伤类伤情特点、爆炸现场伤员的紧急救治原则与内容、掩埋伤员的搜寻与挖掘、伤员的搬运与医学后送及其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震区驻军医院在雅安芦山“4·20”地震伤员早期救治经验. 方法 启动应急预案,建立帐蓬医院,依据《战伤救治规则》基本原则,针对本次地震伤员特点对伤员展开急救拣伤分类、紧急救治、分流、专科处理和后送等. 结果 地震后医院迅速启动重大灾害紧急救援预案,20min后向震心重灾区派出了装备齐全的应急医疗队;在医院展开了帐篷医院.2周内共收治地震伤员181例,现场直接转入伤员68例(37.6%),从经初步救治处理后转入(包括其他医院转院)伤员113例(62.4%);实施手术49台次,其中急诊手术30台次;34例(含14例重度伤员)在生命体征平稳后转送至上级医院.所有伤员无一例死亡,手术伤口无一例感染. 结论 军队医院平时完善的应急预案和物资储备、统一有序的指挥、规范的分级救治体系和训练,保证了对地震伤员的高效、高质量规范救治.但在精确的伤势(情)判断方法与标准、完善设备条件、伤员后送标准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汶川地震伤员伤情特点及救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汶川地震伤员伤情特点及早期救治. 方法 收集四川省德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在2008年5月12-30日收治的1 420例地震伤员资料,分析伤情特点和早期救治.结果 1 420例伤员中,共有1 821处损伤.其中单个部位伤1 089例,占76.69%,多部位伤331例,占23.31%;四肢损伤、体表和软组织损伤多于其他部位损伤;单个部位伤明显多于多部位伤(P<0.01);伤员流在震后2 d最多,占68.80%,明显多于其他时间(P<0.01);19~45岁年龄组伤员多于其他年龄组(P<0.01);伤后12 h以上才得到救治的伤员最多(P<0.01). 结论 在灾难救援中,救治速度是关键,救治的黄金时间和救治重点应在震后2 d;在救治中应遵循损害控制原则,平时加强自救瓦救训练和急救知识培训可能挽救更多伤员的生命.  相似文献   

9.
创伤性骨折是现代战争中最常见的一种战伤类型,其中大部分为四肢骨折,同时并发严重的软组织损伤。我国战伤救治过程采用的是分级救治、逐级后送的原则,而对于骨折伤员,同样要经过现场急救、紧急救治、早期治疗、专科治疗和康复治疗等一系列过程[1]。  相似文献   

10.
汶川地震德阳地区伤员医疗救治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分析汶川地震中伤员的伤情特点、救治过程和效果,探讨灾难救援中信息侦察、军事化救援、损害控制原则的应用和作用.方法 收集了四川省德阳市某医院在2008年5月12日~5月31日收治的1420地震伤员资料,分析各部位伤发生率和各年龄组受伤情况,回顾早期救治分类、救治方法和内容.结果 1420例伤员中,共有1821处损伤,单个部位伤1089例,占76.69%;多部位伤331例,占23.31%;四肢损伤、体表和软组织损伤多于其他部位损伤;单个部位伤明显多于多部位伤(P<0.01).伤员流在震后前2天最多,占68.80%,明显多于其他时间(P<0.01);19~45岁年龄组伤员多于其他年龄组(P<0.01);伤后12小时以上才得到救治的伤员最多(P<0.01).结论 平时灾难救援中救治的速度是关键,信息侦察是保证早期灾害救治的前提;在救治中应遵循损害控制原则,平时加强自救互救训练和急救知识培训可挽救更多伤员的生命,军事化救援是今后灾害救援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1.
创伤救治损害控制中应避免的错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由于我国多数医院创伤伤员分散于各个专科,在多发伤等需要跨学科理论和技术救治时常常出现错误而导致救治效果较差,因此,在创伤救治中应遵循损害控制原则,避免出现人为的、医源性的二次打击.本文系统论述了在院外救治及转运、院内伤情评估、急诊科及重症医学科救治中常见的错误及对策.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战场医疗救护模式的变革,医疗救护单位的朝前配制与伤员救护快速反应机制的建立,要求战伤救治向更注重专科救治的模式发展.快速的伤情评估是确定救护观察重点和制定完善救护措施的前提与基础,也是战时伤员得到及时、有效救护的保证.本文期望通过探索战时规范化、快捷的专科伤情评估方法,提高我军未来颌面战伤救护水平.  相似文献   

13.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造成大批伤员.军队医院具有良好的组织性和系统性,组织纪律严明,有令必行,有禁必止,指挥手段先进,为实施高效快速的医学救援提供了可靠基础[1].我院作为四川省指定的四家伤员收治医院之一,分别于16日0时30分和20时30分接收两批地震伤员和家属共72人,其中伤员53人.经过近2个月的专科救治和康复治疗,截止6月11日,所有伤员全部痊愈出院.在此次伤员救治中,医院充分借鉴"5·12"汶川地震伤员的救治经验,做到"院前快速分诊,集中安排手术,注重专科救治,全程康复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救治效果.主要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4.
军队医院成批伤员救治流程研究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军队医院成批伤员救治流程研究简介。文章说,成批伤员病情复杂,危急凶险,抢救难度大。大量伤员同时需要救治,而且危重伤员居多时,需要熟练的急救和复苏技术,按照常规流程无法完成救治任务。可按照卫生勤务学原则,根据伤情,对伤员进行鉴别分类,实行分级救治、后送医疗、紧急疏散  相似文献   

15.
袁晔  蒋华 《人民军医》2007,50(8):474-475
眼部战伤在现代化信息战争中发生率较高,以角膜伤多见。因角膜伤对视力及部队战斗力影响大,部分伤员须角膜移植,因此,在战时眼外伤的救治中,角膜移植具有重要意义。现就我们对野战眼库的构建设想与供体角膜远程投送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交通伤的急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交通伤的急救是交通医学的重要部分。交通伤具有突发性、青壮年伤员多、重伤多发伤多等特点。现代救援医学和急诊医学原则要求对交通伤伤员进行积极的现场急救、及时的运送和正确的院内救治。  相似文献   

17.
战时伤员的早期救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保证战时伤员的救治,必须实行分级救治的原则,即阵地救护、后送,确定性治疗和专科处理等。尽管如此伤员仍有死亡。伤后的死亡率,取决于后送和救治是否迅速和适当。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军的伤死率为4.5%;美军在侵朝战争中因有空运后送,伤死率下降为2.4%,侵越时2%。在战场上,死亡同受伤人数的比例通常为1:3~4。武器杀伤力在提高,而战伤死亡率却不断下降,其原因就在于外科技术和  相似文献   

18.
汶川地震69例骨科伤员的病情特点及救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汶川地震后送伤员四肢和脊柱骨折的病情特点及救治对策。方法回顾性研究我科2008年5月17日~2008年6月25日收治的汶川地震伤员69例,其中肋骨骨折9例,锁骨骨折5例,四肢骨折58例,骨盆骨折7例,颈椎骨折i例,胸椎骨折1例,腰椎骨折11例,截肢术后5例,采用分类检伤,损害控制,分次手术等方法积极救治。结果全部病例均得到及时准确的救治,无死亡、无院内感染、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地震后送伤员,病情复杂,伤口污染程度高,应分类检伤,采用损害控制,后期专科手术的救治。  相似文献   

19.
遭受恐怖袭击时爆炸伤的特点及救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大规模恐怖爆炸事件不断发生,除直接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外,还可出现大批人员伤亡。如何顺利完成大批伤员的整体救治是一个新的课题。现就其创伤特点、救治原则、组织实施和救治技术等分别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杨建芬 《西南军医》2012,14(2):390-391
在边疆崇山峻岭中突发事件尤其是车祸伤发生时往往伤员数量大,种类多,救治具有急、难、险、重的特点,条件和力量往往受限,军医院在救治中必须采用非战时伤员分类后送方法,迅速对伤员伤情作出判断并紧急实施具体方案及程序。在训练中多以机动卫勤分队综合训练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