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23例脊髓髓内胶质瘤显微手术治疗经验,评价其疗效和预后。方法:对9年来经显微手术治疗的23例脊髓髓内胶质瘤患者的肿瘤病理类型、肿瘤部位、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和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本组13例星形细胞瘤(56.5%)及10例室管膜瘤(43.5%),均于显微镜下肉眼全切除,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16例随访2个月至7.6年[平均(38±11)个月]。末次随访结束时(失访者按出院前的神经功能评定):肌力改善16例(69.6%)、不变2例(8.7%)、加重2例(8.7%)及死亡3例(13.0%)。随访中复发5例。结论:脊髓髓内胶质瘤宜早诊断并尽早接受手术治疗。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可提高肿瘤全切,改善脊髓髓内胶质瘤的预后。星形细胞瘤应及时进行术后放疗和化疗。  相似文献   

2.
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预后较差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占颅内肿瘤的50%~60%,即使给予传统的手术联合放、化疗的综合治疗,低级别胶质瘤病人的平均存活时间仅为3~5年,而高级别胶质瘤为1~2年[1]。其治疗一直是神经外科领域的研究热点,脑胶质瘤的传统治疗策略是在手术切除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脑胶质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63例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63例脑胶质瘤均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其中肿瘤全切除32例(50.79%),大部分切除25例(39.68%),部分切除6例(9.53%).无明显颅内压增高及癫发作,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病例.显效30例(47.62%),有效28例(44.44%),无效5例(7.94%).结论 显微外科脑胶质瘤切除术可完整或部分切除肿瘤,保留重要血管和神经功能,减少损伤正常脑组织,提高生存质量,降低复发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神经导航系统对脑重要功能区附近的神经胶质瘤手术定位的意义。方法2000年6月~2001年10月,在神经导航系统辅助下完成19例邻近脑重要功能区(额后、额顶交界、额颞交界、顶叶和基底节区)神经胶质瘤的切除手术。结果 导航系统对19例患者肿瘤病灶的定位误差为1.2~2.3mm,平均1.7 mm。肿瘤全切除者16例(84.21%),次全切除者3例(15.79%)。术后病理学分类为星形细胞瘤(9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5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3例),少突胶质细胞瘤(1例),星形-少突混合性胶质细胞瘤(1例)。手术未对患者重要神经功能造成不良影响。结论 借助神经导航系统可明显提高脑神经胶质瘤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并可显著提高肿瘤的切除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唤醒麻醉联合多种技术辅助显微手术治疗脑中央区低级别胶质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在唤醒麻醉下应用多种技术辅助显微手术切除的18例脑中央区低级别胶质瘤的临床资料。术中采用唤醒麻醉、神经导航、术中超声、皮层电刺激辅助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 术后72 h内复查MRI显示肿瘤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5例,大部切除2例。术后病理结果均为低级别胶质瘤(WHO分级Ⅰ~Ⅱ级),其中弥漫性星形细胞瘤11例,少突胶质细胞瘤2例,少突星形胶质细胞瘤5例。术后7 d,KPS评分90分3例,80分4例,70分6例,60分1例,40分4例;术后出现肢体活动障碍5例,感觉障碍7例,语言功能障碍2例。术后3个月,KPS评分90分9例,80分6例,70分2例,60分1例;仍存在运动障碍1例、感觉障碍4例,无语言障碍。术后6个月复查头部MRI显示肿瘤复发1例,术后12个月复发3例;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结论 术中唤醒麻醉下应用多种技术辅助切除脑中央区低级别胶质瘤,有助于提高肿瘤全切除率,不增加手术并发症,明显减少术后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神经导航系统对脑重要功能区附近的神经胶质瘤手术定位的意义。方法:2000年6月-2001年10月 ,的神经导航系统辅助下完成19例邻近脑重要功能区(额后、额顶交界、额颞交界、顶叶和基底节区)神经胶质瘤的切除手术。结果:导航系统对19例患肿瘤病灶的定位误差为1.2-2.3mm,平均1.7mm。肿瘤全切除16例(84.21%),次全切除3例(15.79%)。术后病理学分类为星形细胞瘤(9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5列),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3例),少突胶质细胞瘤(1例),星形-少突混合性胶质细胞瘤(1例)。手术未对患重要神经功能造成不良影响。结论:借助神经导航系统可明显提高脑神经胶质瘤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并可显提高肿瘤的切除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再次手术切除结合放射性同位素125Ⅰ粒子植入治疗复发脑胶质瘤的近期疗效.方法 2002年6月~2004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3例复发脑胶质瘤病人为治疗组,采用手术切除肿瘤后,在瘤床或残余肿瘤内植入125Ⅰ粒子作内放射治疗,观察病人术后1个月时功能改善情况及术后生存期情况.同期再手术切除加普通放射治疗的28例病人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23例肿瘤全切除17例,次全切除6例;全部病例均植入125Ⅰ粒子;术后1个月时19例患者的功能情况改善,KPS分值提高;再手术后生存期为25~216周,平均65.7周.对照组中全切除19例,次全切除9例;术后1个月时20例患者的功能情况改善,再手术后平均生存期60.5周.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再手术切除结合125Ⅰ粒子植入治疗复发脑胶质瘤,可扩大局部控制范围,能有效地缓解病情,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脑干胶质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脑干胶质瘤占成人脑肿瘤的2.4%,占儿童脑肿瘤的10%~20%.脑干肿瘤的75%是胶质瘤,任何年龄可以发病,发病高峰为7~9岁和40~50岁,男女比例大致相等.目前国内缺乏脑干肿瘤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国外资料表明[1]:英国新诊断儿童桥脑弥散型胶质瘤每年为20~30例,美国为100~150例.美国儿童弥漫型桥脑胶质瘤发病率为0.18/10万人/年.王忠诚等[2]统计1980年初至2001年9月接受手术治疗的脑干胶质瘤311例,占同期手术治疗颅内肿瘤的1.3%.脑干肿瘤特别是脑干胶质瘤,手术治疗一直被人们所关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首次X-刀放射治疗后再行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的恶性胶质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例经X-刀治疗后10~18月期间因颅内压增高不能缓解的脑胶质瘤患者行开颅显微手术切除。结果肿瘤全切8例。出院时恢复良好7例,好转1例。7例患者随访6~36月均生存,6例患者复发,其中5例再次行手术治疗,1例放弃手术治疗;再次手术治疗的5例中有3例术后再次复发,这3例均放弃手术治疗,仅对症处理。术后病理诊断为间变性星形细胞瘤3例(WHOⅢ级)、胶质母细胞瘤5例(WHOⅣ级)。结论显微镜下手术全切肿瘤是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关键,术后辅以放化疗仍然是其治疗中应当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视路胶质瘤不同人群的治疗策略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视路胶质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成人组5例,儿童组6例。经额下或额底纵裂入路手术治疗10例,观察治疗1例,并进行跟踪随访,评价预后。结果手术病人中,全切除6例,部分切除4例。儿童组手术病人随访3个月~5年3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成人组病人随访3年9个月~5年2个月,平均生存期为20个月。保守治疗1例,随访7个月,未见肿瘤增大。结论视路胶质瘤是胶质瘤的特殊类型,以低级别为主,儿童预后明显优于成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脑胶质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63例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63例脑胶质瘤均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其中肿瘤全切除32例(50.79%),大部分切除25例(39.68%),部分切除6例(9.53%).无明显颅内压增高及癫发作,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病例.显效30例(47.62%),有效28例(44.44%),无效5例(7.94%).结论 显微外科脑胶质瘤切除术可完整或部分切除肿瘤,保留重要血管和神经功能,减少损伤正常脑组织,提高生存质量,降低复发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扣带回肿瘤的临床特点和微创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顺性分析2001年1月~2003年4月经手术治疗的27例扣带回肿瘤。结果病人均以癫痫为首发症状;手术全切22例,近全切除5例;病理为星形细胞瘤17例,少枝胶质瘤5例,混合性胶质瘤3例,海绵状血管瘤和胶质增生各1例。结论扣带回肿瘤好发于中青年人,常以癫痫为首发症状,肿瘤局限于扣带回内生长,一般不侵犯邻近的区域,病理上以低分级胶质瘤为主,沿纵裂入路切除肿瘤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安全切除病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海马及脑岛区胶质瘤的手术治疗效果,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提高治疗质量。方法结合颞叶内侧面及脑岛的显微解剖特点,回顾性分析了近年来我科经外侧裂显微外科治疗的海马及脑岛区22例胶质瘤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诊断和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治疗结果。结果22例胶质瘤中,肿瘤位于海马14例,脑岛8例。术后病理按WHO分级分类,提示星形细胞的肿瘤12例,间变型星形细胞瘤6例,少突胶质细胞的肿瘤4例。在显微镜下行肿瘤全切除+海马杏仁核切除14例,次全切除8例。术后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的有14例,不变6例,加重2例,无手术死亡。结论术前充分了解肿瘤的解剖位置和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充分解剖外侧裂,利用脑组织的自然解剖间隙,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肿瘤是手术的关键,肿瘤的性质、级别,患者年龄、全身状况是影响肿瘤切除及其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侵犯中央沟区的脑胶质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科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26例中央沟附近的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在神经导航指导下行手术治疗。结果本组病例肿瘤全切18例,近全切除8例。术后病理诊断:星形细胞瘤19例,少突胶质细胞瘤4例,胶质母细胞瘤3例。术后出现偏瘫5例,3例出院前恢复;单侧肢体肌力减退7例,术后1月左右均逐步恢复正常。结论神经导航定位下切除中央沟附近的胶质瘤,不仅可提高肿瘤的全切率,而且可降低术后致残率,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复发性胶质瘤的神经导航手术治疗(附28例临床报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复发性胶质瘤的手术治疗及神经导航系统在手术中的作用。方法总结28例采用神经导航系统进行手术的复发性胶质瘤病人的病例资料。位于大脑半球深部者18例,浅部者8例,位于小脑者2例。手术经原切口进入者20例,改变切口者8例。结果导航平均注册误差小于2 mm。全切除22例(78.6%),次全切除4例(14.3%),大部切除2例(7.1%)。术后症状改善或不变25例(89.3%),加重3例(10.7%)。术后对21例随访6个月,均无复发;17例随访1年,复发2例;9例随访3年,复发5例。结论神经导航系统应用于复发性胶质瘤手术治疗,有助于肿瘤的术中定位和切除范围的实时判断,从而提高肿瘤的全切除率,延缓肿瘤再复发。  相似文献   

16.
脊髓髓内胶质瘤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脊髓髓内胶质瘤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1999年至2005年共手术治疗脊髓髓内胶质瘤71例,男39例,女32例,年龄4~68岁(平均38.1岁),病程2个月~9年;肿瘤直径占脊髓横断面的60%~90%,长度跨越4~11个椎体;临床表现按McCormick神经功能分级:Ⅰ级11例,Ⅱ级49例,Ⅲ级8例,Ⅳ级3例。早期42例采用传统椎板切除术,后期29例采用整块切除棘突及椎板后再回植重建的方法进入椎管,在显微镜下沿脊髓后正中裂切开脊髓显露肿瘤并分块切除。结果手术全切肿瘤59例(83%),大部分切除12例(17%)。术后病理诊断:室管膜瘤51例(72%),星形细胞瘤19例(27%),恶性小圆细胞瘤1例(1%)。术后近期症状较术前加重或出现新的神经损害症状者40例(56%),症状改善或无变化者31例(44%)。随访6个月~6年,52例(73.2%)恢复正常工作或学习,13例(18.3%)可自理生活,6例(8.5%)不能自理生活;肿瘤复发2例。患者功能预后与术前神经功能分级密切相关,术前神经损害症状越轻,术后恢复越好。结论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切除脊髓髓内胶质瘤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措施,最佳手术时机是在患者尚未发生严重神经损害症状之前。  相似文献   

17.
侧脑室胶质瘤的显微外科手术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改善侧脑室内脑胶质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策略和方法,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0年1月至2007年6月在我院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23例侧脑室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式。临床以头痛等颅内压增高为主要症状者15例,以进行性单侧肢体肌力减退起病者4例,以记忆力下降起病者5例,以癫痫起病者2例。根据肿瘤影像学特点和病理性质选择最佳手术入路和综合治疗策略。6例选择经纵裂胼胝体前部入路,5例经额中回皮层脑室入路,4例经纵裂胼胝体前部联合额叶皮层入路切除前角和体部位置较前的肿瘤,7例经顶叶皮层入路切除三角区及体部位置偏后的肿瘤,1例经枕叶皮层入路切除枕角肿瘤。6例应用术中导航定位,4例应用术中B超监测。术后病理证实为胶质瘤且级别在Ⅱ级以上者行化疗和放疗,化疗方案为卫萌-26+氯乙环已亚硝脲(甲基-CCNU),放疗方案根据胶质瘤病理级别和范围进行个体化设定。采用电话、门诊及邮件等方式进行随访。结果在显微外科治疗的79例侧脑室肿瘤中23例术后病理证实为脑胶质瘤,其中星形细胞瘤11例,少突胶质细胞瘤6例,中枢神经细胞瘤4例,室管膜瘤2例。肿瘤主体位于侧脑室前角和体部15例,位于三角区及后角8例。显微镜下全切除肿瘤15例,次全切除肿瘤6例,部分切除肿瘤2例。术后临床症状改善18例,较术前加重2例,无明显变化3例,因肺部感染并发症死亡1例。随访显示存活1年以上有17例,术后1年内死亡6例。结论侧脑室胶质瘤术前应充分了解肿瘤在侧脑室解剖位置、毗邻关系、血供及是否合并有脑积水等,正确选择手术入路可降低致残率而取得良好疗效。导航辅助或B超实时监测技术结合显微外科手术有助于提高肿瘤的切除程度,采取积极正确的治疗策略可使侧脑室胶质瘤预后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局灶性脑干胶质瘤的临床表现及显微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功能MRI、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及神经导航辅助下显微手术治疗的25例局灶性脑干胶质瘤的临床资料。病灶位于桥脑的16例中,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13例,枕下后正中入路3例;病灶位于延髓的2例采用枕下后正中入路;病灶位于中脑的7例采用颞下入路。结果肿瘤近全切除19例,部分切除6例。术后16例神经功能障碍较术前好转,4例无明显变化,5例出现新的神经功能损害。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均为星形细胞瘤,其中WHOⅠ~Ⅱ级15例,Ⅲ~Ⅳ级10例。出院时按GOS评分评估预后,预后良好(GOS评分4~5分)19例,差(2~3分)5例,死亡(1分)1例。20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平均6个月;3例死亡,2例复发,余15例未见肿瘤有明显进展。结论在功能MRI、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及神经导航辅助下显微手术治疗局灶性脑干胶质瘤,有助于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术后并发症,并能最大限度的切除脑干胶质瘤,改善病人神经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偶发低级别胶质瘤的手术效果及生存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手术治疗的75例成人大脑半球偶发低级别胶质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75例中,出现临床症状之前手术49例(无症状组),出现症状之后手术26例(症状组)。肿瘤全切除59例(78.7%),次全切除13例(17.3%),部分切除3例(4%);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弥漫性星形细胞瘤44例(58.7%),少突胶质细胞瘤31例(41.3%)。症状组术后功能障碍发生率(11.5%,2/26)明显高于无症状组(0%;P<0.05)。59例(无症状组33例,症状组26例)术前接受MRI随访12~60个月,平均(30±10)个月;其中症状组术前随访18~60个月,平均(35±10)个月;无症状组术前随访12~38个月,平均(25±7)个月。59例肿瘤生长速率1~5 mm/年,平均(2.7±0.9)mm/年;无症状组生长速率1~5 mm/年,平均(2.9±0.9)mm/年;症状组生长速率1~4 mm/年,平均(2.5±0.7)mm/年;两组肿瘤生长速率无显著差别(P>0.05)。多因素Co...  相似文献   

20.
儿童脊髓髓内胶质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儿童脊髓髓内胶质瘤显微神经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 1999-2005年共手术治疗儿童脊髓髓内胶质瘤52例,男30例,女22例,年龄2~14岁(平均7.8岁),病程2个月-3年;肿瘤直径占脊髓横断面的60%~90%,长度跨越4~11个椎体;临床表现按McCormick神经功能分级:Ⅰ级8例,Ⅱ级35例,Ⅲ级7例,Ⅳ级2例.早期采用传统椎板切除术、后期采用整块切除棘突及椎板后再回植重建的方法进入椎管,在显微镜下沿脊髓后正中裂切开脊髓显露肿瘤并分块切除.结果 星形细胞瘤35例(67%),其中全切26例(74%),部分切除9例(26%);室管膜瘤15例(29%),均全部切除;节细胞瘤2例(4%),其中1例全切,1例部分切除.术后近期症状较术前加重或出现新神经损害症状者29例(56%),症状改善或无变化者23例(44%);随访6个月-6年,38例恢复正常生活或学习,10例可自理生活,4例不能自理生活.肿瘤复发2例.患儿功能预后与术前神经功能分级密切相关,术前神经损害症状越轻,术后恢复越好.结论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切除脊髓髓内胶质瘤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措施,最佳手术时机是在患儿尚未发生严重神经损害症状之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