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阿尔茨海默病中β淀粉样蛋白神经毒性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记忆力衰退、判断力和理解力下降等.其主要病理学特征是老年斑、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s)和神经元丢失,其中老年斑的主要成分是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eptides,Aβ)[1].  相似文献   

2.
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主要神经病理学特征表现为细胞外神经炎性斑[NPs,又称老年斑(SPs)]、细胞内神经原纤维缠结(NFTs)以及神经元和神经突触的缺失.  相似文献   

3.
阿尔茨海默氏病:β-淀粉样蛋白及其毒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阿尔茨海默氏病 (AD)特征性的病理改变是脑内出现老年斑 (SP)和神经纤维缠结 (NFT) ,并伴有突触和神经元缺失。SP的核心成分主要是 β-淀粉样蛋白 (β- AP)。β- AP在脑内沉积的范围与神经损伤、认知受损及记忆缺失的程度相关。近年来 ,β- AP的产生机制及神经毒性等一直是本病研究的热点问题 ,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这无疑对揭示 AD发病机制 ,探索 AD的有效防治措施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就此作一综述。1 β- AP的形成1.1  β- AP的分子特征及来源β- AP是一种含有 39~ 43个氨基酸的疏水肽 ,分子量4.0 k D,三维结构呈 β型折叠…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天冬酰胺内肽酶-3(Caspase-3)和β-淀粉样蛋白(Aβ)在慢性糖尿病(cDM)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海马神经元损伤中的表达意义.方法 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和线栓法制备慢性糖尿病(cDM)和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MCAO),分别在各时间点(1d、2d、3d、4d、5d、7d),应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方法比较慢性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组(简称cDM组)与缺血再灌注组海马神经元缺失、Caspase-3和Aβ免疫组化阳性细胞数变化.结果 cDM组(慢性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组)海马区神经元缺失,于2d开始出现,4d达高峰,7d减少,而且cDM组Caspase-3和Aβ表达上调,均在2d开始出现,4d达高峰,7d减少,在各时间点分别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发生严重缺失,Caspase-3和Aβ明显上调提示Caspase-3介导的细胞凋亡机制和Aβ神经毒性作用可能是慢性糖尿病加重脑缺血再灌注海马神经元损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神经变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精神异常。其病理特征为:神经元外的β-淀粉样蛋白(Aβ)聚集形成老年斑(senile plaques,SP)。神经元内tau蛋白异常聚集形成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s),脑皮质、海马胆碱能神经元及其突触大量丢失。累及的皮层动脉和小动  相似文献   

6.
脑梗死患者海马β-淀粉样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人脑梗死后β-淀粉样蛋白(Aβ)1-40和Aβ1-42在海马CA1区神经元中的表达。方法选取因脑梗死而死亡的尸检脑标本43例,并按缺血时间(发病至死亡时间)分为7组,选取因其他疾病死亡(非脑缺血)的尸检脑标本6例为对照组;应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方法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变化;应用Aβ1-40和Aβ1-42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人脑梗死后海马CA1区两种蛋白在神经元中的表达情况;用末端脱氧核糖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标记凋亡神经元。结果海马CA1区,对照组Aβ1-40和Aβ1-42在神经元中均有微量表达,并且于缺血2 h后表达均迅速增加,Aβ1-40在72 h后达高峰[(36.30±2.67)个/高倍视野],Aβ1-42在24~47 h达高峰[(30.87±4.62)个/高倍视野],以后有所回落,但仍高于对照组。缺血6~23 h可检测到TUNEL阳性细胞,48~71 h达高峰[(27.56±6.76)个/高倍视野]。2~5 h受损神经元形态基本正常,24~47 h神经元形态学变化较为明显,72 h后,大部分神经元出现坏死特征。结论人脑梗死后海马CA1区Aβ1-40和Aβ1-42在神经元中的表达均增加,表明脑缺血可能导致这两种蛋白的聚集,同时Aβ的毒性作用可能对脑梗死后CA1区神经元的迟发性死亡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β淀粉样蛋白诱导脑内神经元凋亡及褪黑素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凋亡机制在 β 淀粉样蛋白 (Aβ)脑内致阿尔茨海默病 (AD)作用中的意义及褪黑素 (MT)对Aβ脑内神经毒性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Aβ1 4 0 微量注射至大鼠右侧海马CA1区 ,7d后 ,用尼氏染色检测神经元丢失 ,HE染色、TUNEL染色及透射电镜检测细胞凋亡 ;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Bax/Bcl 2的表达。结果 Aβ组右侧海马CA1区发现大量凋亡细胞 ,而假手术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未发现细胞凋亡 ;Aβ组Bax表达增强 ,而Bcl 2表达在上述三组间无明显差异 ;MT组海马CA1区神经元计数为 47.4± 5 .9,明显多于Aβ组 (2 9.4± 4.5 ) ,但少于生理盐水对照组 (79.8± 7.6 )和假手术对照组 (83.1± 8.5 ) ,MT组细胞凋亡 (8.4± 3.7)少于Aβ组 (18.9± 6 .1)。 结论 Aβ能诱导脑内神经元凋亡 ,并可能与促进Bax的表达有关 ;MT能明显减轻Aβ的脑内神经毒性 ,补充MT可能有助于AD的防治  相似文献   

8.
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主要神经病理学特征表现为细胞外神经炎性斑[NPs,又称老年斑(SPs)]、细胞内神经原纤维缠结(NFTs)以及神经元和神经突触的缺失。老年斑主要由含有40~42个氨基酸残基的β-淀粉样蛋白(A13)多肽构成,是β-淀粉样蛋白前体(APP)的蛋白水解产物,而神经原纤维缠结则由神经元内高度磷酸化的细胞骨架相关蛋白tau蛋白聚集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7,BMP7)在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Aβ)致大鼠海马神经元损害中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7~10 d,培养基中添加Aβ25-35毒性片段,10 min后添加不同浓度的BMP7.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TUNNEL荧光半定量法检测细胞凋亡,MAP2免疫荧光法观察神经元形态.结果 Aβ+不同浓度BMP7组细胞活力均较Aβ处理组明显增高(P<0.05),并随BMP7浓度增加其活性升高;TUNNEL荧光半定量实验显示Aβ+不同浓度BMP7组凋亡细胞较Aβ处理组明显减少(P<0.05),并随BMP7浓度增加凋亡细胞呈减少趋势;MAP2免疫荧光法观察神经元形态显示,Aβ+BMP7组较Aβ处理组海马神经锥体神经元的形态保护良好.结论 BMP7在Aβ致大鼠海马神经元损害中具有保护作用,且其保护作用具有剂量依赖趋势.  相似文献   

10.
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主要病理表现包括: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形成的老年斑、神经元纤维缠结同时合并突触功能障碍及其他神经退行性病变。Aducanumab是一种选择性针对聚集态Aβ的人单克隆抗体。在AD转基因小鼠的基础实验中,aducanumab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内,与脑实质内的Aβ结合,降低脑内可溶性及不可溶性Aβ,且呈剂量效应关系。临床试验中,在AD临床前驱期和轻度阶段,每月静脉滴注1次aducanumab,持续1年,能有效减少脑内Aβ,作用也呈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受试者的认知功能衰退速度也有所减缓,表现为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及临床痴呆量表总分(CDR-SB)评分下降速度减缓。Aducanumab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的主要问题是Aβ相关的影像学异常(ARIA)。目前aducanumab治疗AD的Ⅲ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如能证实其具有延缓AD认知功能衰退,将是Aβ学说的强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1.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临床最为常见的老年期神经变性疾病之一,其病理学特征表现为神经炎性斑[NPs,又称老年斑(SPs)]和神经原纤维缠结(NFTs)形成,基底节区和前脑胆碱能神经元大量缺失[1];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认知损害和记忆力减退,致生活不能自理,直至死亡[2].  相似文献   

12.
研究表明多种神经化学物质减少可提示精神分裂症脑皮质γ-氨基丁酸(GABA)能中间神经元缺失或/和功能障碍。GABA能神经元神经化学指征异常包括GABA摄取部位、谷氨酸脱羟酶(GAD)及与GABA并存的某些神经肽和钙结合蛋白(CBP)的异常。这些均提示GABA能神经元特定亚型的减少,其中钙结合蛋白选择性减少尤为明显。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前额皮质parvalbumin(PV)和calbindin(CB)免疫反应神经元减少,但calretinin(CR)免疫反应细胞政党。含PV和CB神经元密度的选择性降低反映了细胞内表达功能障碍或GABA能神经元某些亚型密度下降,后者的发生可能符合神经发育病因假说,该理论认为在保护性钙结合蛋白表达之前的某个时期发生了神经元的损害。本篇综述将讨论GABA能神经传递异常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高胆固醇饮食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海马神经元缺失和Tau(ser202)异常磷酸化的影响.方法 海马齿状同注射B淀粉样蛋白(A13)建立AD大鼠模型,根据不同饮食,将动物分为高胆同醇AD组、高胆同醇磷酸盐缓冲液(PBS)组、标准饮食AD组和标准饮食PBS组;采用尼氏染色方法检测海马神经元缺失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及皮层Tau(ser202)磷酸化水平.结果 高胆固醇饮食增加海马神经元缺失,高胆固醇饮食AD组海马神经元缺失率(30.9%±4.6%)明显大于标准饮食AD组(22.7%±1.9%)、高胆同醇饮食PBS组(7.O%±1.5%)和标准饮食PBS组(5.4%±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胆固醇AD组、标准饮食AD组、高胆固醇PBS组、标准饮食PBS组海马齿状回(Pser202)Tau阳性细胞数分别为65.5±6.2、48.8±4.8、22.5±3.1和12.7±1.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胆固醇饮食促进Aβ诱导神经元缺失和Tau蛋白异常磷酸化.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 Aβ和 Apo E对神经元膜流动性的影响 ,探索 Aβ和 Apo E的神经毒性机制 ,制备急性分离的新生 SD大鼠海马和皮质神经元细胞悬液 ,采用显微准弹性激光散射技术 ,分析单个神经元散射光强度的自相关函数 (ACF) ,通过公式由 ACF拟合出反映细胞膜流动性的频移线宽 Γ。结果发现 Aβ2 5~ 3 5和 Apo E4作用 5min和 3 5min后均降低海马和皮质神经元 ACF的衰减速率及频移线宽 Γ,而 Apo E3对两者无影响 ,提示 Aβ和 Apo E4均可降低神经元膜流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6种非Alzheimer神经变性疾病对βA4在脑组织中的表达,探讨βA4表达与神经元变性和缺失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的ABC法对6种非Alzheimer神经变性疾病进行βA4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其病理形态、阳性程度、脑内分布。在免疫组化染色的同时做刚果红染色。结果这6种疾病中有4种在脑皮质第3、5层中βA4有表达。而刚果红染色除进行性核上性麻痹轻度阳性外,其余均为阴性。结论βA4在脑组织中的表达并非Alzheimer病所特有,而是多种神经变性疾病的共同特征;βA4免疫组化法的阳性结果不同于传统的刚果红染色法。βA4与神经元变性和缺失可能有关联。  相似文献   

16.
了研究Aβ和ApoE对神经元膜流动性的影响,探索Aβ和ApoE的神经毒性机制,制备急性分离的新生SD大鼠海马和皮质神经元细胞悬液,采用显微准弹性激光散射技术,分析单个神经元散射光强度的自相关函数(ACF),通过公式由ACF拟合出反映细胞膜流动性的频移线宽Г.结果发现Aβ25~35和ApoE4作用5 min和35 min后均降低海马和皮质神经元ACF的衰减速率及频移线宽Г,而ApoE3对两者无影响,提示Aβ和ApoE4均可降低神经元膜流动性.  相似文献   

17.
一、中枢神经系统 (centralnervoussystem ,CNS)再生的概述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再生修复是十分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 ,涉及从分子、细胞到整体的各个层次的变化。一个成功的再生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 ,受损神经元及支持细胞的存活 ;第二 ,由存活神经元再生的轴突长过损伤区、到达合适的靶区 ,并重建有功能的突触联系 ;最后 ,新建立的神经环路成功补偿神经系统损伤后的功能缺失。这种轴突再生的能力只存在于周围神经系统及发育期的中枢神经系统 ,成年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不能成功再生 ,造成的功能缺失也是不可逆的。自从本世纪初…  相似文献   

18.
Aβ1—40海马注射对大鼠脑内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华神经科杂志》2001,34(2):92-95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合酶(NOS)在β淀粉样蛋白(Aβ)神经毒性及阿尔茨海默病(AD)病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大鼠海马齿状回Aβ1-40注射后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变化.结果正常大鼠海马齿状回区含nNOS神经元计数为8.96±0.35个/视野;生理盐水注射后局部含nNOS神经元无明显变化(8.97±0.29个/视野);Aβ1-40注射后,注射区周围含nNOS神经元数目显著减少(2.98±0.24个/视野).正常及生理盐水注射组脑内未见iNOS表达;Aβ1-40注射后2d、10d和30d,注射区持续出现大量含iNOS的胶质细胞(主要为星形胶质细胞),反应面积分别为0.905±0.082、0.962±0.161、0.935±0.125mm2.结论Aβ1-40海马注射可损伤局部含nNOS神经元及诱导胶质细胞iNOS表达,NOS在Aβ神经毒性和AD发病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中国人晚发型阿尔茨海默病(LOAD)的神经病理学特征,确保其正确诊断.方法 选择经病理证实的8例LOAD患者和5名尤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老年对照者的颞叶脑皮质,为死亡后13~101 h尸检取脑,双侧颞叶皮质取材.常规脱水、透明、石蜡包埋.连续切片,厚度6 μm,β淀粉样蛋白(Aβ)及过磷酸化tau蛋白(AT8)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相邻切片作阴性对照.光镜下观察两组颞叶皮质阳性分布情况.结果 LOAD组AB及AT8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为阳性,Aβ阳性表达者分布于皮质各层,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可见早期弥散斑、初级斑和终末斑等;AT8阳性表现为皮质神经元内不同程度神经原纤维缠结、神经毡细丝及老年斑.经半定量统计分析,A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LOAD组全部阳性,其中中度阳性(++)5例,强阳性(+++)3例;对照组阳性率为0.AT8免疫组织化学染色LOAD组中度阳性(++)3例,强阳性(+++)5例,阳性率100%;对照组中度阳性(++)1例(1/5),阴性(-)4例.LOAD组与对照组Aβ及AT8染色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00,P=0.001;χ2=9.244,P=0.007).结论 A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能清晰显示各种类型老年斑;AT8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可清晰显示各级神经原纤维缠结的不同变化.两种染色方法 结合使用可提高LOAD患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20.
研究背景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微小RNA-132(mi RNA-132)在神经元呈高表达,可以通过调控靶基因表达参与BDNF介导的神经发育过程。本研究旨在探讨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元模型中mi RNA-132与BDNF的调控关系和神经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元72 h后慢病毒转染mi RNA-132,并于体外培养第7天以β-淀粉样蛋白(Aβ)处理制备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元模型;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观察对照组与AD组mi RNA-132表达差异以及不同处理组BDNF m RNA表达变化,噻唑蓝法观察不同处理方式对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 (1)AD组海马神经元mi RNA-132(t=13.888,P=0.000)和BDNF m RNA(t=-12.274,P=0.000)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2)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经慢病毒转染后倒置相差荧光显微镜可见绿色荧光蛋白,对照组(t=16.135,P=0.000)和AD组(t=8.656,P=0.000)转染过表达mi RNA-132后均能上调BDNFm RNA表达。(3)AD组海马神经元活性降低(t=-6.023,P=0.000),AD组转染mi RNA-132后神经元活性增强(t=3.385,P=0.007),予以外源性BDNF共培养后神经元活性明显改善(t=3.672,P=0.004)。结论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元模型mi RNA-132和BDNF表达水平均下降,mi RNA-132可上调BDNF表达,提示mi RNA-132和BDNF对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元模型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有望为阿尔茨海默病诊断与治疗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