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缺血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的保护机制。方法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后处理组及延迟缺血后处理组。采用Longa大鼠MCAO模型方法,于缺血30min、再灌注24h后应用2%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检测梗死体积,比色法检测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RT-PCR法检测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的表达。结果脑缺血后处理明显减少脑梗死体积(P0.05),降低髓过氧化物酶活性(P0.05),可抑制缺血再灌注所诱导的ICAM-1mRNA的表达(P0.05);延迟脑缺血后处理组与缺血再灌注相比无明显改变。结论脑缺血后处理有脑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有时间依赖性,可能通过抑制细胞间黏附因子-1活性和中性粒细胞浸润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托吡酯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托吡酯(TPM)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健康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TPM干预组。用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TPM干预组给予TPM80mg/kg腹腔注射,2次。缺血再灌注24h时进行神经功能评分、TTC染色法测量梗死体积、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脑组织谷氨酸(Glu)及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GABAA受体阳性表达。结果(1)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TPM干预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增高(P<0.01),脑梗死体积减少(P<0.05);(2)TPM干预组缺血侧脑皮质Glu含量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GABA含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均P<0.01);(3)TPM干预组缺血侧脑皮质GABAA受体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结论TPM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为TPM降低兴奋性递质Glu水平、增加抑制性递质GABA的释放及GABAA受体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与内质网应激通路相关分子GRP78、caspase-12的关系。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5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缺血后处理组(IP组),采用线栓法阻断大脑中动脉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MCAO)模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24 h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和脑梗死体积测定;脑缺血/再灌注6 h、12 h、24 h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缺血侧半暗带区GRP78、caspase-1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后处理组再灌注24h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降低,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少(P<0.05);后处理组再灌注12 h、24 h GRP78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再灌注24 h caspase-12蛋白表达明显减少。结论脑缺血后处理可能通过减弱内质网应激过程从而对随后发生的再灌注损伤起到了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增加GRP78蛋白表达、减少caspase-12蛋白表达而减轻神经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研究亚低温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亚低温脑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雄性SD大鼠39只分为假手术组、常温缺血组和缺血期亚低温组.制作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缺血2h再灌注48h,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形态学改变;采用TTC染色法观察梗死体积;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MMP-9表达.结果 亚低温减轻脑缺血组织病理学损伤,明显缩小脑梗死体积(P<0.05).常温下缺血侧脑组织可见大量TUNEL阳性细胞和MMP-9免疫阳性细胞,主要位于皮质缺血半暗带区.亚低温减少脑缺血后TUNEL阳性细胞数目(P<0.05),明显下调MMP-9蛋白表达(P<0.05).结论 亚低温可能通过下调脑缺血再灌注后MMP-9表达,抑制细胞凋亡,从而发挥确实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进一步探讨盐酸氟桂嗪对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制作沙土鼠全脑缺血 /再灌注模型 ,随机分为脑缺血组、氟桂嗪预处理组和对照组 ,分别于术后 1h、6h、1d分离前脑线粒体 ,用分光光度法检测线粒体通透性转换以及线粒体游离Ca2 + 的含量。结果  (1)前脑线粒体游离Ca2 +浓度在缺血再灌注后 1h、6h、1d均高于氟桂嗪预处理和对照组 (P <0 .0 1或P <0 .0 5 ) ,以缺血再灌注后 6h最明显 (P <0 .0 1) ;(2 )缺血再灌注后 1h、6h、1d前脑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开放程度较对照组和氟桂嗪预处理组均高 (P <0 .0 5 ) ;(3)氟桂嗪预处理组以缺血再灌注后 6h前脑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开放程度降低最为显著(P <0 .0 1)。结论 氟桂嗪抑制急性脑缺血再灌注诱导的线粒体通透性转换  相似文献   

6.
神经节苷脂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保护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分别用神经节苷脂(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腹腔注射。观察两组大鼠缺血90min、缺血90min再灌注24h的脑梗死面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细胞凋亡数、细胞凋亡率。结果治疗组大鼠于相同时间点脑梗死面积较对照组明显减小,仅表现轻度的神经功能缺损,且神经细胞的凋亡数较对照组显著减少(均P<0.01)。结论神经节苷脂能明显减小大鼠实验性脑缺血的脑梗死面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显著减轻缺血区神经元损害,具有显著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β-七叶皂甙钠对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β-七叶皂甙钠(SA)对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制备Wistar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通过荧光分光光度定量的方法测定不同时间点脑组织中的伊文思蓝含量来观察血脑屏障的通透性的改变,取伊文思蓝漏出最多的时间点,设SA干预组、盐水组,于术前30min分别给予等剂量的SA、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比较观察sA对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结果缺血2h再灌注3h脑组织伊文思蓝含量开始增加,再灌注24h达高峰.在缺血2h再灌注24h组术前给予SA干预,脑组织伊文思蓝含量低于手术组,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β-七叶皂甙钠可以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通透性,起到减轻血管源性脑水肿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线粒体ATP酶活性、及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将5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n=18):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丹参多酚酸组(Salvianolate组)。HE染色法观察大脑神经元的组织病理学变化;TTC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分光光度计发法线粒体丙二醛含量和线粒体Na~+/K~+ATP酶、Ca~(2+)ATP酶、Mg~(2+)ATP酶活性。结果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红染,未见梗死灶;丹参多酚酸组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程度、脑梗死面积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减轻;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丹参多酚酸组线粒体丙二醛含量下降(P0.05)和线粒体Na~+/K~+ATP酶、Ca~(2+)ATP酶、Mg~(2+)ATP酶活性升高(P0.05)。结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提高线粒体ATP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线粒体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将5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n=18):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丹参多酚酸组(Salvianolate组)。HE染色法观察大脑神经元的组织病理学变化;TTC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分光光度计发法线粒体丙二醛含量和线粒体Na~+/K~+ATP酶、Ca~(2+)ATP酶、Mg~(2+)ATP酶活性。结果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红染,未见梗死灶;丹参多酚酸组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程度、脑梗死面积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减轻;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丹参多酚酸组线粒体丙二醛含量下降(P0.05)和线粒体Na~+/K~+ATP酶、Ca~(2+)ATP酶、Mg~(2+)ATP酶活性升高(P0.05)。结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提高线粒体ATP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Nrf2/HO-1通路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CD1小鼠120只,随机分成4组(n=30):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乌司他丁小剂量组和乌司他丁大剂量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60min,再灌注24h后,采用Western blot和RT-q PCR来观察脑缺血后梗死侧皮质Nrf2和HO-1蛋白及基因表达变化,比较各组神经功能,脑梗死体积,脑组织含水量,梗死侧皮质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乌司他丁能够明显上调缺血脑皮质组织Nrf2、HO-1的表达,增加SOD活性,减少MDA的含量,改善神经功能缺失,减轻脑水肿,减小梗死体积。结论 Nrf2/HO-1通路参与了脑梗死后乌司他丁对缺血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背景:近年来,随着器官移植的不断开展和深入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供肝原发性无功能是引起肝移植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导致供肝功能不良的重要因素。如何减轻或消除缺血再灌注损伤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 目的:观察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缺血后处理后MAPK级联通路中P38,JNK和ERK活化的情况。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5/10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 材料:10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6只,缺血30 min再灌注组48只和缺血后处理组48只,后2组又分为0,0.5,1,2,4,8,12,24 h不同时间处理亚组,每亚组6只。 方法:建立大鼠肝脏体内局部缺血再灌注-缺血后处理模型,于复灌后0,0.5,1,2,4,8,12,24 h取肝脏组织。 主要观察指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磷酸化的p-P38、p-JNK和p-ERK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并作半定量分析。 结果:①p-ERK,p-JNK在缺血后即有轻度增高,但在再灌注后30 min开始增高明显,持续到再灌注后4 h,高峰出现在再灌注后2 h。缺血后处理组p-ERK,p-JNK的表达在再灌注后1,2,4 h较缺血再灌注组增高(P < 0.05)。②p-P38在缺血后即有轻度地增高,但在再灌注后30 min开始增高明显,高峰出现在再灌注后1 h,2 h后开始下降,表达程度维持在缺血后水平。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缺血后处理组p-P38的表达增高,但仅在再灌注后1 h明显增高(P < 0.05)。 结论:缺血后处理可通过增高ERK和P38的磷酸化水平,降低JNK的磷酸化水平减轻缺血再灌注导致的肝脏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Toll样受体2(TLR2)表达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90只,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后处理组各30只; 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MCAO),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缺血后处理组(IPC),分别于再灌注24、48、72 h后留取大脑皮质组织; 采用Longa的等级评分法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免疫组化和蛋白质印记(Western blot)法检测TLR2蛋白的表达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TLR2 mRNA表达水平。结果(1)缺血后处理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改善;(2)缺血再灌注组TLR2蛋白在再灌注24、48、72 h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 缺血后处理组TLR2蛋白表达在各时间点均减少(P<0.05); TLR2 mRNA的表达趋势与蛋白表达基本一致。结论 缺血后处理可以降低TLR2表达水平,这可能是其脑保护作用的部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P)对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后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及β淀粉样蛋白1-40(β-Amyloid Prote in 1-40,Aβ1-40)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组、I/R组、IP组。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脑缺血60m in后进行不同时间点的缺血后处理,恢复再灌注24h后行神经行为学评分(NDS),检测神经元凋亡及Aβ1-40的表达。结果与I/R组比较,IP组显著改善NDS(P<0.01),显著减少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P<0.01)及Aβ1-40表达水平(P<0.01)。Aβ1-40的表达与细胞凋亡呈正相关(r=0.845,P<0.01)。结论缺血后处理可通过抗细胞凋亡机制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再灌注后Aβ1-40表达上调,缺血后处理可减少缺血/再灌注后Aβ1-40表达。Aβ1-40可能参与缺血后处理抗细胞凋亡的脑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缺血后处理(IP)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影响,探讨各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β淀粉样蛋白前体(APP)表达。方法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对照组和缺血后处理组(IP组),每组16只大鼠。术后用Morris水迷宫方法测定大鼠认知记忆能力变化。3组大鼠脑组织切片行HE染色和APP染色,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orris水迷宫试验显示,对照组大鼠训练第1~4天逃避潜伏期长于IP组(P 0. 01);跨越原平台次数IP组明显多于对照组(P 0. 05)。HE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脱失明显,而IP可减轻这种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脑缺血再灌注144 h后对照组中APP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 0. 01); IP组海马CA1区APP表达较对照组减少(P 0. 05)。结论缺血后处理可通过抑制APP的表达改善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的记忆减退。  相似文献   

15.
背景:缺血预处理及缺血后处理是近年来提出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效方法。 目的:探讨无创伤双后肢缺血后处理对移植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18只糖尿病SD大鼠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仅行开腹术;缺血再灌注组仅行胰腺移植;缺血后处理组,移植前行非创伤性双后肢缺血后处理。 结果与结论:缺血再灌注组血糖和胰腺组织中丙二醛水平均高于缺血后处理组(P < 0.01)、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低于缺血后处理组(P < 0.01);与缺血后处理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胰腺组织凋亡指数明显增高(P < 0.01)。结果提示,无创伤双后肢缺血后处理对大鼠移植胰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可通过减少超氧化物歧化酶失活,从而清除氧自由基以及减少胰腺细胞凋亡等有关。  相似文献   

16.
背景:国外20世纪90年代开始采用球囊封堵建立闭胸式心肌梗死动物模型,但术中室颤及血栓形成等因素降低了制作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成功率。目前国内建立球囊封堵闭胸式心肌梗死大动物模型的报道较少。 目的:应用球囊封堵法建立闭胸式猪心肌梗死模型,探索提高建模成功率的方法。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病理观察,于2008-07/2009-05在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及昆明医学院病理教研室完成。 材料:8~11月龄健康滇南小耳猪15只,体质量19~25 kg,随机数字表分为3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后处理组,每组5只。 方法:冠脉封堵后和再灌注期预防性静滴利多卡因1.0~2.0 mg/kg,以减少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使用肝素防治血栓形成,在X射线监控下将球囊导管送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第一对角支的远端,假手术组只放置球囊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不封堵;缺血再灌注组行球囊充气堵闭冠状动脉左前降支60 min后撤除球囊;缺血后处理组行球囊充气堵闭冠状动脉左前降支 60 min后,球囊放气30 s,充气30 s(循环8次)后撤除球囊。 主要观察指标:行冠脉造影、心电图及心肌酶检测评价心肌梗死模型的建立情况。3 d后行心肌三氯四氮唑染色及病理学检查验证心肌梗死。 结果:假手术组猪全部存活;缺血再灌注组4只成功建立心肌梗死模型,1只死于顽固性室颤;缺血后处理组全部成功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堵闭左前降支远端后,心电图V1~3导联上ST 段抬高,有病理性Q 波形成;心肌酶谱演变过程与人体心肌梗死过程基本一致。心肌梗死部位分别位于心尖、左心室前壁、前间隔部。三氯四氮唑染色后正常心肌呈砖红色,梗死区心肌颜色暗淡,呈灰白色;病理学检查显示,梗死区心肌正常结构破坏,胞浆浓缩,染色加深,横纹消失,核浓缩、溶解、碎裂,梗死区内有较多的红细胞,梗死区周围有较多肉芽组织增生及大量炎性细胞浸润。 结论:球囊封堵冠脉建立猪闭胸式心肌梗死模型对动物创伤性小,且最为接近临床实际的过程,术中使用利多卡因及肝素防治心律失常及血栓形成是成功建立该模型的有效方法,缺血后处理可能是提高建模成功率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Brain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 is the induction of brief periods of ischemia-reperfusion during the early stages following ischemia, and it has been shown to produce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se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are poorly understood. Glutamate excitotoxicity is one cause of postischemic neuronal death. Glutamine synthetase (GS) is an enzyme that is expressed in glial cells and may affect glutamate excitotoxicity. We induced global ischemia in rats and performed postconditioning with 6 cycles of 10 seconds reperfusion and 10 seconds reocclusion before final reperfusion. Hematoxylin and eosin staining revealed extensive neuronal loss (44.0 ± 2.8% cell survival) in the hippocampal CA1 region.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 decreased neuronal death (82.0 ± 5.6% cell survival; p < 0.05). Western blotting reveale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GS expression in the hippocampus for the ischemia-reperfusion group over time compared with the sham group (p < 0.05).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 resulted i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 < 0.05) GS expression compared with both the sham and ischemia-reperfusion groups, suggesting that upregulation of GS expression after ischemia constitutes a neuroprotective mechanism.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缺血后处理对SH-SY5Y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SH-SY5Y细胞分为三组:正常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后处理组,缺血再灌注组予以糖氧剥夺12 h后正常培养,缺血后处理组经糖氧剥夺12 h后予以3个循环的正常培养10 min/糖氧剥夺10 min,正常培养12 h后通过光镜、荧光显微镜以及细胞计数法、流式细胞术、SOD活力检测SH-SY5Y细胞的改变。结果缺血后处理组的SH-SY5Y细胞存活率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增加而凋亡率明显下降(P〈0.01),经缺血后处理的SH-SY5Y细胞内SOD的活力较缺血再灌注组增加32.53%(P〈0.05)。结论缺血后处理在细胞离体状态下可以发挥保护作用,能够降低SH-SY5Y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细胞凋亡,提高细胞内SOD的活力。  相似文献   

19.
脑缺血后处理对大鼠海马Caspase-3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脑缺血后处理大鼠海马Caspase-3的变化,探讨脑缺血后处理的脑保护机制。方法建立脑缺血及脑缺血后处理大鼠模型,分别在再缺血后6 h、12 h、1 d、3 d四个时间点观察和比较脑缺血大鼠、脑缺血后处理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海马Caspase-3表达的变化。结果在缺血后相同时间点,后处理组神经功缺损能评分(1.79±0.83),梗死体积6 h(12.17±1.85)、12 h(20.87±1.77)、24 h(31.08±1.69)、72 h(35.61±1.47)和Caspase-3阳性表达6 h(101.17±12.52)、12 h(185.17±20.09)、24 h(251.50±29.56)、72 h(249.83±20.57)较缺血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38±0.65)、梗死体积6 h(16.0±2.70)、12 h(24.85±1.26)、24 h(34.34±2.329)、72 h(40.17±1.21)和Caspase-3阳性表达6h(123.17±16.67)、12 h(224.83±25.42)、24 h(301.50±21.08)、72 h(293.33±40.33)减少(P0.05)。结论缺血后处理对发生脑缺血所致的神经元损伤起保护作用;缺血后处理脑保护机制可能与减少海马Caspase-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